图书介绍
中国之新金融政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马寅初著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36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之新金融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 中国之病在乎穷1
二 购买力之性质2
三 支付工具之性质3
四 购买力与支付工具容易混为一事4
五 储蓄与投资5
第一篇 新金融政策施行以前所讨论之问题11
第一章 世界空前之大经济恐慌11
一 世界经济恐慌如何发生11
二 世界经济恐慌如何影响及于中国经济28
(1)华侨汇款减少28
(2)进出口贸易大减29
(3)出口货何以减少29
(4)上海之不景气29
(5)外国工业品之倾销30
(6)美国购银政策之影响30
(7)中外经济情形之不同31
三 中国经济何以受世界经济恐慌之重大影响31
(1)中国工业尚在幼稚时代禁不起风浪之打击32
(2)领事裁判权尚未废止32
(3)中国经济现在处于次殖民地地位33
(4)金融权大半操于外人之手33
第二章 他国放弃金本位以救济恐慌34
甲 英国36
一 欧战时各交战国通货之膨胀36
二 整理已膨胀通货之三种方法37
(1)消灭法(inflation)37
(2)贬值稳定法(devaluation and stabilization)37
(3)提高法(deflation)37
三 一九二五年英国恢复金本位(采第三种法)37
四 英国金本位恢复后之损失38
(1)国外贸易上之损失38
(2)国内工商业之损失39
五 一九二九年恐慌发生后之情形41
六 一九三一年九月第二次放弃金本位42
乙 美国43
一 恐慌发生后物价普遍的跌落(物价跌落非恐慌发生之原因乃其结果也)43
二 减低币值以提高物价之理论(对内关系)44
三 金本位制之缺点45
四 主张国际金银复本位制以替代金单本位制46
五 因而收买黄金与白银47
六 美国收买白银之又一说48
(1)英美银行制度之不同48
(2)英美银行营业方法之不同49
七 主张采用物品本位制(commodity dollar)52
八 中国所受之影响54
丙 日本55
一 日本放弃金本位为对抗中国抵制日货之不二法门55
二 日本劳动者之牺牲56
丁 结论56
第三章 中国亦可放弃银本位以救济今日之不景气乎(专就法币未施行以前之情形而论)57
甲 就银本位之资格而论58
一 银本位之资格58
二 放弃银本位者即取消银本位之三种资格58
三 银本位具有三种资格之用意59
四 废两改元未久取消自由铸造之困难60
五 欲取消兑现必须集中现银今日集中现银之困难62
六 平衡税之作用63
七 禁止现银出口之困难64
八 结论65
乙 就放弃银本位之目的而论65
一 中国银本位之利弊65
二 受美国购银之影响67
(1)现银外流金融紧急67
(2)物价跌落68
(3)出口贸易难于发展68
三 放弃银本位何以能提高物价68
四 放弃银本位何以能发展出口贸易68
五 达到三四两种希望之阻碍69
六 结论69
丙 欲放弃银本位非操纵国外贸易不可70
一 操纵国外贸易之理由70
二 今日之进出口洋行不受节制70
三 伪满之纸币政策可采用否71
四 有无与外币联合之必要72
五 结论73
第四章 美国如何提高银价74
一 金币贬值以提高银价74
二 减轻铸利以提高银价76
三 银价提高至一元二角九分之解释77
四 金三银一之解释78
第五章 假定中国决定放弃银本位(专就法币未施行以前之情形而论)80
一 假定美国继续购银银价继续增高80
二 第一步应由统一发行着手81
(1)集中兑现(间接兑现)81
(2)推广发行吸收民间现银82
(3)安置现银之地点83
三 放弃之后实行管理货币84
(1)英兰银行对于管理货币之成功即因其不带浓厚之政治色彩84
(2)但中央银行对于政府需要与对于工商业之需要其应付方法不能一致85
(3)管理货币与金本位或银本位之差别85
(4)管理货币之利弊86
(5)管理货币之国家主义观87
四 与他国货币联合(linking)87
(1)两国货币之联系88
(2)与中国关系密切之国家将有通货集团之要求(因不联合汇兑涨落不一国际间不能通商)88
(3)与何国联合为宜88
(4)联合之后失却管理货币之真意89
五 中国与他国联合有设立两种汇兑基金之必要89
(1)维持汇率之基金(平衡基金)89
(2)充国际收支差额之基金90
六 货币与他国联合非借用外资不可90
七 外资借用之后(大半英镑)以英镑寄存伦敦作为汇兑基金91
(1)风险91
(2)世界恢复金本位时易汇票为现金改用金本位92
八 结论93
九 附言93
第六章 定额分配输入制95
一 法国何以采用定额分配制95
二 中国仿行定额分配制之困难97
(1)缺乏统计98
(2)外交棘手98
(3)对进口商人不易分配99
(4)过去关税协定印像恶劣之影响100
(5)工商意见不能一致101
(6)进口货原产国标记条例之前车可鉴102
(7)某国人可利用机会坐收渔人之利103
(8)偷运难防104
(9)入超过钜尤足为施行定额制之梗105
第七章 对存欠款汇兑划帐与其他各种限制106
一 封存欠款106
二 汇兑划帐114
(1)汇兑划帐之有利的结果117
(2)汇兑划帐之有害的结果117
三 中国可否适用118
四 其他各种限制121
(1)汇兑限制122
(2)停付协定122
(3)汇兑延期123
第八章 统制贸易(上)125
一 国际贸易何以有统制之必要125
二 减免出口税131
三 裁撤转口税133
四 财政部对于减免出口税裁撤转口税及其抵补之办法137
第九章 统制贸易(下)140
一 汇价倾销税140
(1)汇价倾销税之性质140
(2)各专家对于汇价倾销税之检讨及余之意见141
(3)提高关税之商榷146
二 局部的统制147
(1)洋米统制147
(2)茶业统制150
三 国货团体153
四 统制汇兑155
第十章 自九国白银协定至白银出口征税157
一 白银协定之用意157
二 白银出口征税能阻白银之外流乎159
三 欲阻白银外流非解决消费品入超问题不可163
四 外国人之言论165
第十一章 公库制问题169
一 公库制之特质及其与白银问题入超问题之关系169
二 中国发行制之现况173
(1)私人发行者173
(2)省市等机关发行者174
(3)外国银行发行者174
(4)中国之银行发行者174
三 多数发行制之流弊176
四 经济恐慌时银行必须收缩发行之理由178
五 集中发行之理论根据179
六 公库制之利弊180
(1)公库制之利180
(2)公库制之弊183
七 实行公库制之困难184
第十二章 中国此时可采用金本位乎187
一 银本位之利187
(1)银本位较纸本位有保障187
(2)银本位下物价稳定188
(3)白银便于?藏189
(4)银价有自动调节之功189
二 美国购银之目的190
(1)提高物价以救济工业与农业190
(2)如何提高物价190
(3)物价提高至若何程度191
三 财政部之对策191
四 财政部亦忘白银协定之批准乎194
五 金本位乎抑虚金本位乎195
六 各国虚金本位制之崩溃196
七 中国在今日可否采行金本位制197
八 某外国银行家之建议198
九 问题不在改用金本位与否201
十 断然的处置201
第十三章 自平衡税至放弃银本位203
一 平衡税与平衡贸易203
二 政府与社会之一致的行动203
三 平衡贸易之困难与以货易货205
四 决定货币贬值政策是否可以安定人心206
五 稳定外汇与稳定物价211
六 稳定物价必须管理通货214
七 中国缺乏通货管理之条件214
八 再论放弃银本位之利益215
九 再论放弃银本位之弊病217
十 折衷办法218
十一 结论219
第十四章 活动本位制221
一 活动本位制之来历221
二 金本位之弱点221
三 纸本位之流弊222
四 活动本位有金本位与纸本位之利而无其弊223
五 但活动本位不适用于中国225
第二篇 新金融政策施行以后所讨论之问题227
第十五章 中国之新金融政策(上)227
一 新金融政策之来历227
二 现在之办法230
三 此种办法之近的目的232
四 集中之方法235
五 何谓法币236
六 此种办法之远的目的237
七 新金融政策下之货币本位问题239
八 假定为纯粹之纸本位则何如241
九 新货币制度是否为通货膨胀242
(1)集中民间储藏现银足以膨胀通货244
(2)发行准备加多足以膨胀通货244
(3)法币充作存款准备足以膨胀通货245
十 新货币制度是否即放弃银本位246
十一 基金问题247
十二 入超是否不必要250
十三 预算要平衡252
十四 应如何利用新货币制度达到经济建设之目的254
第十六章 中国之新金融政策(下)259
一 法定汇率与平均汇率之比较259
二 银价跌落之危险261
三 银价何以跌落262
四 英国之态度263
五 美国能使银价永远下跌乎264
(1)美国操纵世界之银产264
(2)美国已收买大量白银264
(3)银价过跌美国将失去政治武器265
(4)梦想复本位制265
六 英美之角逐266
七 中国将如何应付267
第十七章 中央银行独立问题270
一 中央银行理论上应独立270
(1)外交的272
(2)主权的273
二 事实上不易独立274
三 中国之布置275
四 中国中央银行是否名副其实278
(1)就发行言278
(2)就准备言279
第十八章 法币汇价281
一 法币汇价之计算281
(1)连锁法281
(2)中美中日法币汇兑之计算282
二 套汇与法定平价之关系285
三 法币汇价与白银之关系287
四 银价跌落之补救289
(1)减低法定平价289
(2)征收进口平衡税289
(3)有限银本位制290
第十九章 法币在法律上之地位292
一 废两改元292
二 销毁旧银币与厂条有罪乎295
(1)立法院之意见295
(2)司法院与最高法律之意见296
(3)余之意见297
三 妨害国币惩治暂行条例何以通过立法院299
四 法币行使之后300
第二十章 今日中国究采何种本位303
一 是否仍为银本位303
二 中国采用纸本位欤304
三 中国采用汇兑本位欤305
四 汇兑本位之调剂金融与银本位同308
五 间接兑现直接兑现309
(1)直接兑现310
(2)间接兑现311
六 中国何以采取汇兑本位311
七 汇兑本位之利312
第二十一章 今日世界惟一之纸本位315
一 纸本位之性质315
二 纸币数量之决定316
三 纸币之功用317
四 纸本位与金本位最大之区别321
五 「英镑」(sterling)一字之意义323
六 英国之钱币革命323
七 金价政策与利率政策之比较325
八 英国外汇平准基金之目的327
九 英国如何运用平准基金免除外汇剧烈之变动328
十 平准基金之别种作用330
(1)吸收他国现金330
(2)帮助各国提高物价水准331
(3)何以须提高物价水准333
十二 平准基金与英国为国际金融中心之关系335
十二 纸本位之下现金有何用336
第二十二章 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338
一 金代值与两层物产制之害338
二 比限物产之害339
三 金代值之弊与资私有之罪340
四 合理的分配制度341
五 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国家之分配制度343
六 按劳分配是否必须与物产证券并行343
七 多数物品本位制(multiple commodity standard)344
八 物产证券可为物价之尺度欤346
九 物产证券制与纸本位之比较346
十 筹码缺乏与资本缺乏之混合为一348
十一 生产过剩金代值之过欤抑资私有之过欤349
十二 阎百川先生之理论陷于循环352
(1)物产证券赋予法货资格352
(2)以现有银币单位为物产证券之单位352
(3)物产之价值如何规定353
(4)物产证券之作用353
十三 结论354
第二十三章 财政部第二次宣言之检讨355
一 中美货币协定之由来355
二 财政部第二次宣言之内容357
三 宣言中之怪事360
四 百分之二十五银准备作用之推测361
五 新旧银质硬币作用之异同362
六 中美间白银买卖之动机与数量问题363
七 维持汇价之重要364
八 此次中美货币协定涉及币制借款乎365
(1)借款必须偿还366
(2)恐贷款国中途停贷366
九 新金融政策已告成功否366
第二十四章 我国币制能不受任何国家币制变运之牵制乎372
一 战前英美法三国货币制度之运用373
二 战后之变化375
三 英美之同床异梦377
四 使英美法三国经济复归平衡之四种方策379
五 中国币制能不受英美法三国币制变动之牵制乎381
六 结论383
附言 法国放弃金本位与中国所受之影响384
一 法郎贬值之限度384
二 法郎贬值与中国直接之影响387
三 法郎贬值与英美汇兑直接之影响388
四 法郎贬值对中美间接之影响389
第二十五章 金银本位于最近将来有恢复之可能乎392
一 银本位无恢复之可能392
二 金本位之作用及其优点394
三 大战之后金本位制之自动调节作用失其效力395
(1)原料价格之升降不如战前之自由395
(2)若干种支出受长期契约之束缚不易减低395
(3)工资受失业保险之影响与工党之操纵不能自由减少396
(4)国际商务上之种种阻碍(如保护关税等)396
(5)自由伸缩之范围396
四 重分世界黄金之困难397
五 购买力平价之不易觅得398
六 取消赔款与战债之困难399
(1)赔款取消之困难(即英国赞成法国未必)400
(2)战债之取消更难400
(3)取消战债之条件(收缩军备)400
七 金银本位有恢复之必要乎401
(1)纸币行使后物价反比较安定401
(2)英国之贴现政策不再受汇价之牵掣403
八 结论405
附言 英美法三国协定中之所谓新金本位406
一 世界各国放弃金本位后三种主要货币方式406
(1)英国式406
(2)美国式408
(3)法国式408
二 新金本位之名实409
(1)金本位之条件409
(2)新金本位果名副其实乎410
(3)金本位恐永远不能恢复矣411
第二十六章 新旧金银复本位413
一 旧复本位制失败之历史414
二 旧复本位制之理论415
三 新复本位制之理论417
四 著者之意见421
(1)难得人民赞助422
(2)外汇仍不免于不安定422
(3)与世界潮流不合423
(4)实行新复本位亦为事实上所不可能423
(5)金币一去不返423
(6)必实行国际金银复本位方能收合作之效424
(7)中国货币之改革非中国经济复与之中心问题424
第二十七章 稳定物价与稳定汇价425
一 稳定物价派425
二 稳定汇价派427
三 余之意见431
四 结论435
第二十八章 中外经济之平衡与利用外资438
一 国际投资(即利用外资)可以使国际经济趋于平衡438
二 国际投资中途停止之害439
三 国际贷款过度之害439
四 国际借款过度之害440
五 过度贷借之预防441
六 美国对于过度贷借之干涉443
七 英国对于过度贷借之干涉445
八 英国对外贷款之条件及批评445
九 国联担保贷借之不可能446
十 利用内资之困难447
十一 向世界货币市场通融之可能449
十二 无形国际之功效452
第二十九章 中国之国际收支平衡456
一 国际贸易之进口出口与国际收支之区别456
(1)贸易上之收支犹个人之经商的收支458
(2)金融财政上之收支犹个人之非经商的收支(如遗产租金等)458
二 吾国之国际收支对照表458
三 所谓入超即进口货值超过出口货值之差额460
四 欲求得准确之差额非有完备之海关统计不可但我国之海关统计遗漏颇多461
(1)陆路上之边境贸易常被遗漏461
(2)偷运与货价低报462
(3)外国由我输入之货值较中国向彼输往之货值为大465
(4)海陆空军用品之输入469
五 偷运之种类469
(1)违禁品(如麻醉药品军火等)469
(2)珍贵饰品469
(3)普通物品(如食糖人造丝卷烟纸等)469
六 华北之走私470
七 华侨汇进款项之估计472
八 余对于弥补贸易入超之意见475
九 结论478
第三十章 非常时期之物价问题与纸币政策479
一 何谓非常时期479
二 非常时期之物价制度479
三 中国不能采用欧美在欧战时所用之统制方法481
四 战时经济之重心为接济问题483
五 战时财政与物价统制484
六 物价统制机关之组织486
七 战时物价统制之方法487
(1)最高价与最低价487
(2)用途等级法488
(3)定量分配法(Rationing)489
(4)物价与居间业之关系489
八 统制物价之标准492
(1)生产成绩何以有优劣492
(2)分级价格494
九 欲统制物价必须先统制纸币494
十 战时财政之其他财源496
十一 结论498
第三十一章 法币与公债政策500
一 利用人民储蓄之合理的方式500
二 法币与战时公债政策501
三 法币与平时公债政策506
(1)法币准备金之用途506
(2)法币充建设之用507
四 公债利息之应减轻508
五 应设法使固定资本变成流动资本510
六 法币信用必须维持(平衡预算)511
第三十二章 减息问题513
一 减息问题之由来513
二 要平衡预算须减轻利息514
三 银行单独减息之困难515
四 银行资金之新出路517
(1)流回同地517
(2)汇往外国517
五 中国缺乏资本市场亦为利高之一因518
六 中国金融市场组织不完备为利高之一因519
七 利息与信托事业之关系521
八 利息与当铺之关系522
九 法定利率与市场利率523
十 中国市场利息所含保险费成分甚多526
十一 利息减轻之利527
(1)企业家可以节省开支527
(2)投资与储蓄适合527
十二 利息减轻之弊527
(1)债权人蒙受损失527
(2)长期投资将受影响528
(3)名义利率虽减低实际利率恐反高528
十三 中央银行之责任528
第三十三章 结论530
一 余著此书之动机530
二 本书之概略531
(1)先进各国救济恐慌之方法不适用于中国532
(2)公库制与平衡税亦非救济恐慌之善策535
(3)由特殊环境产生之特殊货币制度536
(4)维护特殊货币制度之条件537
(5)银本位有恢复之可能乎537
(6)稳定外汇乎抑稳定物价乎538
(7)法币与公债政策之关系539
三 本书与「中国经济改造」衔接之处540
热门推荐
- 2681885.html
- 2210254.html
- 2613068.html
- 2737500.html
- 1334909.html
- 611162.html
- 544507.html
- 2682705.html
- 3729518.html
- 2157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4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2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0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7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7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76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1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7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