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 胡海鸥,吴国祥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2522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金融改革的历史起点1

第一节 计划金融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

一、计划金融体制的萌芽阶段1

二、计划金融体制的形成与发展4

第二节 计划金融体制的特点与局限12

一、一元化和单调化的金融体制12

二、为信贷计划决定的运行框架16

三、服从指令的动作方式18

四、简单直接的货币传导机制19

五、直接和被动的宏观调控手段22

六、不同含义的金融概念和现象24

七、计划金融的主要局限27

第三节 对计划金融的历史评价30

一、计划金融是历史的选择31

二、计划金融与计划经济相容协调34

三、计划金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36

第二章 我国基本金融理论的发展与改革39

第一节 基本货币理论的探讨39

一、人民币是否代表黄金的讨论40

二、人民币是什么的探讨41

三、对货币交换关系的批判42

四、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述44

五、货币流通必要量的计算45

六、货币流通范围的探讨47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49

第二节 有关通货膨胀的理论49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50

三、对通货膨胀的态度51

四、通货膨胀治理研究53

第三节 其他有关金融理论问题54

一、财政、信贷、物资的综合平衡54

二、社会主义信用问题研究58

三、利息理论的研究62

四、人民币储蓄问题65

五、关于银行性质与职能的探讨66

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问题68

七、国际金融问题研究70

一、计划金融理论的空想与创新73

第四节 对于计划金融理论的评价73

二、理论演变过程的错位76

三、对货币价值理论的再认识80

四、不尽合理的物资保证原则84

五、对货币流通规律的再认识88

第五节 有待转轨的理论认识94

一、综合平衡失去必要的框架94

二、通货膨胀定义的超前96

三、通货膨胀机制的重要变化99

四、需要修正的投放回笼概念101

五、存款不是银行的生命线102

六、有待走出计划金融的框架104

第三章 “大一统”银行体制的多元化转轨107

第一节 银行多元化发展的理论准备107

一、改革“大一统”银行体制的前期考虑108

二、我国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110

第二节 国有专业银行的重建与发展111

一、中国农业银行的重建与发展111

二、中国银行的体制改革与发展113

三、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转轨与发展114

四、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与发展115

五、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银行化116

一、中央银行体制的形成与职能117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诞生117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122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崛起124

一、全国性综合商业银行的重建124

二、区域性综合商业银行的建立127

三、区域性专业银行的设置130

四、外资金融机构的抢滩入境130

第五节 政策性银行的创立133

一、国家开放银行的创建133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创立135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独立136

第六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崛起136

一、保险机构的多元化发展137

二、信托投资机构的多层次发展139

三、合作金融机构的复兴141

四、邮政储蓄机构体系的建立144

五、融资、租赁、财务公司的发展144

六、证券公司的兴起145

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147

第七节 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局限149

一、奠定改革深化的基础149

二、多元化银行体制需要完善的地方151

第四章 货币政策工具的引进与运用156

第一节 三大政策工具的引进与运用156

一、准备金制度的设立与沿革156

二、我国准备金制度的使用与局限161

三、发展缓慢的再贴现业务168

四、规模有限的公开市场操作172

五、两种机制的内在摩擦173

六、需要深化的有关认识176

第二节 规范我国的准备金制度188

一、以法律规定准备金制度的功能188

二、规范我国准备金制度的基本方面189

三、做好改革准备金制度的配套准备195

第三节 改革和发展我国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197

一、提前系统引进的必要197

二、再贴现功能的重新定位198

三、我国再贴现业务的规范200

四、正确认识我国再贴现的决定与影响204

五、发展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思路205

第五章 货币政策的运用与政策目标的确定209

第一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209

一、1985年初的第一次货币紧缩政策210

二、1987年底的第二次货币紧缩政策210

三、1988年9月起的第三次货币紧缩政策211

四、1993年的第四次金融调控政策212

五、1995-1999年的货币政策运用216

第二节 双重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218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确定219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221

三、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配套问题224

四、确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229

第三节 货币政策运作及双重目标的前景230

一、我国货币政策运用的前景230

二、不能简单比较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233

三、双重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趋势235

第六章 资金管理与银行体制的改革242

第一节 信贷资金体制的改革242

一、“统存统贷”体制的建立与终结242

二、“存贷差额”体制的形成与终结244

三、“实贷实存”办法的实施与终结247

四、“贷款限额”管理体制的形成与过渡250

五、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我国的推广253

一、“区别对待,择优扶植”的信贷方针258

第二节 与信贷计划体制配套的改革258

二、银行统一管理国营企业流动资金259

三、固定资金贷款业务的开办260

四、基本建设资金的“拨改贷”261

五、恢复商业信用的必要与过程262

第三节 我国银行的企业化改革265

一、银行业企业化改革思想的形成265

二、我国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必要性269

三、我国银行企业化改革目标的明确与提出270

四、明确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目标273

五、我国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初步成果274

一、分离商业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278

第四节 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278

二、商业银行法的颁布与执行280

三、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确定282

第五节 我国银行商业化改革的主要困难284

一、我国银行的大量不良债权284

二、扭曲的银企关系还没有理顺285

三、银行未能完全摆脱政策性业务286

四、银行负担加重,经营环境恶化287

五、国有银行还没有实行股份制改革288

第六节 进一步深化我国银行业的商业化改革289

一、商业化改革的外部配套条件290

二、改革我国银行业的组织体系293

三、转换我国银行的经营机制295

第七章 我国金融市场的培育与发展297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起步阶段297

第二节 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99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初期发展299

二、全国性银行间拆借市场的建立301

第三节 票据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03

一、票据市场的发展概况303

二、票据市场发展的近况305

第四节 外汇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07

一、中国外汇调剂市场的形成307

二、银行间的外汇市场309

三、中国外汇市场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310

第五节 债券市场的培育与发展312

一、国债发行市场313

二、国债交易市场315

三、国债回购市场317

四、国债期货市场319

五、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320

六、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323

七、国债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方向探讨324

第六节 我国股票市场的形成与发展325

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概况325

二、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327

三、股票市场的积极作用329

四、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331

五、促进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必要措施335

第七节 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337

一、投资基金的基本含义337

二、投资基金在我国的起源与发展338

三、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339

四、我国投资基金的规范342

第八节 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简要评说344

一、金融市场推动经济改革的深化344

二、我国金融市场主要问题与影响346

三、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348

第一节 我国利率体制的改革350

一、利率体制的主要问题350

第八章 我国利率和汇率体制的改革350

二、利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54

第二节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362

一、1979-1993年的外汇改革措施362

二、以外汇市场建立为目标的外汇体制改革368

三、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改革进程375

四、加强和完善资本项目的管理377

五、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影响381

第三节 深化我国利率和外汇体制的思考383

一、不能简单放开利率和汇率384

二、慎重地对待利率的自由化385

三、外汇体制改革要顺应经济改革的深化387

参考书目3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