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区的转型与重构 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再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区的转型与重构 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再整
  • 黎熙元,陈福平,童晓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8600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社区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区的转型与重构 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再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概念界定4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5

第一章 社会资本与基层社会整合12

第一节 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社会学的中观视野12

一、现代化过程中基层社会的结构转变13

二、基层社会转变的理论挑战17

第二节 社会网、社会资本与社会基本结构22

一、社会交往与整合22

二、社会资本与社会整合28

第三节 社会资本与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整合42

一、关系网络是中国基层社会的结构特征42

二、当代中国人社会网的结构变化和特性变化47

第二章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状态51

第一节 人口流动与城市异质性52

一、城市人口流动的特点52

二、人口流动对城市基层社会结构的影响57

第二节 大规模城市改造与社区稳定性61

一、大规模城市改造的特征62

二、城市改造对邻里关系的影响64

第三节 制度改革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分化66

一、单位及福利制度改革的影响66

二、转型期城市贫困问题的浮现69

第四节 社会政策的缺失74

一、社会政策的变化75

二、社会政策的特点77

第三章 中国城市社区与居民社会网81

第一节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特征82

一、社区居民社会网络84

二、社区生活与居民参与88

第二节 当代城市地域与社会网络两种社区空间97

一、社区的社会网络观97

二、作为社区多重空间的地域99

第三节 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105

一、概念分解与假设106

二、数据测量与变量108

三、研究发现:社区的形态转变113

第四章 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的方式139

第一节 城市居民再组织的理论思考139

一、组织与社会资本建构140

二、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整合145

第二节 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现行整合方式152

一、垂直控制体制的建立与社区自治的回归153

二、城市社区的居民再组织模式158

第三节 社区组织的发展和社会资本建构169

一、动力自上而下形成的社区组织169

二、动力自下而上形成的民间社区组织171

三、动力上下结合形成的社区组织174

第四节 再组织的特例:城中村社区再生与民间自组织177

一、内生型土地商品经济模式179

二、外生型联合治理模式182

三、内生的文化与外生的法制186

第五节 跨地域社会组织发展:港澳基层社会整合方式191

一、澳门的社会组织与基层社会整合191

二、香港的社会组织与基层社会整合203

第五章 建构社会资本的社会政策216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社会资本建构216

一、社会政策效果的反思217

二、西方国家社会政策的转向222

三、中国社会政策的特点227

第二节 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的现状与政策要求230

一、转型期城市基层社会再组织的现状与问题230

二、基层社会再整合的政策要求234

第三节 以建构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会政策241

一、放松社团规制,培育社会组织成长242

二、改变现有属地管理式公共福利资源流动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244

三、回到社区,推动社区参与245

结语:确立以发展社会资本为本的社会政策,推动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249

附录一 社区参与和社会支持调查问卷254

附录二 社区发展的内生性要素与动力源泉——京津街道社区考察报告265

附录三 大连、沈阳四社区考察报告283

附录四 参与模式下的和谐社区建设——广州市逢源街道的建设经验293

附录五 农民和村落的终结与保存——社会转型背景下城中村的变迁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