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徽省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倪虹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203717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安徽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安徽省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主报告2
一、课题研究的宏观背景与内涵2
(一)项目立项的背景2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6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6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7
二、国内外城市群研究、发展的经验借鉴8
(一)国际城市群发展经验8
(二)中国城市群发展经验11
(三)国内外城市群研究与发展的趋势13
三、安徽省城市群发展历史:回顾与总结22
(一)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22
(二)安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战略演变28
(三)近两年区域规划与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与评述31
(四)安徽城市群发展新形势下的新思考34
四、安徽省城市群发展现状:城市竞争力评价与发展趋势36
(一)安徽城市群发展阶段和分析36
(二)安徽城市群的问题与挑战37
(三)安徽城市竞争力:比较、述评与启示41
(四)安徽省城市群组织重构策略44
五、安徽省城市群发展战略:空间发展构想46
(一)整合三大城市群,实施江淮城市群崛起新战略的提出46
(二)安徽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构49
(三)泛长三角背景下的江淮城市群定位与空间组织51
六、安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区域承载力评价初步研究60
(一)区域承载力的研究进展60
(二)江淮城市群城市承载力评价初步研究62
七、安徽省江淮城市群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64
(一)安徽江淮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的竞争力比较64
(二)安徽江准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对策建议69
八、安徽城市群发展创新:区域创新网络71
(一)构建安徽江淮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71
(二)构建安徽江淮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75
九、安徽省城市群发展:政府作用80
(一)江淮城市群区域经济整合中存在的问题:“行政区经济凸显”80
(二)江淮城市群发展协调组织机构创建的设计构思81
十、安徽省城市群发展:路径与行动92
(一)发展路径之一:观念平台92
(二)发展路径之二:体制平台95
(三)发展路径之三:产业平台96
(四)发展路径之四:基础设施平台99
(五)发展路径之五:市场机制平台101
(六)发展路径之六:健全近期区域发展政策体系103
第二部分 专题报告111
专题报告一 安徽城市群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研究一、城市群的演化机制和识别标准111
(一)城市群的概念与内涵111
(二)城市群的基本特征112
(三)城市群的不同分类113
(四)城市群的系统要素框架114
(五)城市群的演化框架116
(六)城市群的识别标准119
(七)城市群的政策框架121
二、安徽省城市群发展现状及阶段判断122
(一)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现状122
(二)安徽省城市群发展战略现状123
(三)安徽城市群现状与未来趋势总判断125
三、安徽城市竞争力比较131
(一)城市竞争力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131
(二)安徽城市竞争力的比较、述评与启示137
四、基于城市竞争力评价基础上的安徽江淮城市群构建153
(一)构建江淮城市群的必要性154
(二)总体思路154
(三)江淮城市群空间范围154
(四)安徽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构155
(五)一些重点问题的说明160
专题报告二 泛长三角背景下的江淮城市群发展定位与空间组织一、对新时期长三角概念的理解164
(一)长三角——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区域单元164
(二)国家战略的高度——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城镇群168
(三)长三角城镇群新的战略基点——全球经济增长中心169
二、目标的需求——重构长三角城镇群合理空间结构170
(一)已有城市联盟框架不能满足区域一体化的要求170
(二)重构长三角城镇群空间结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171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从城市联盟到新区域主义174
三、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城镇群区域”的现实可能性178
(一)城镇群空间范围的判定178
(二)安徽与苏浙沪三省一市共筑长三角城镇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90
(三)三省一市区域具有共筑长三角城镇群区域的条件207
四、泛长三角背景下的安徽江淮城市群发展定位与空间组织228
(一)三省一市区域城镇空间整合发展战略228
(二)安徽江淮城市群的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235
专题报告三 安徽江淮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竞争力比较与提升研究一、中国城市群发展阶段和空间等级分析246
(一)根据城市群发展阶段识别指标与标准分类246
(二)根据城市群空间等级识别指标与标准分类247
(三)中国各个城市群发展阶段和空间等级的关系247
(四)九大经济带248
二、安徽江淮城市群与中部部分城市群概况249
(一)大武汉城市圈249
(二)中原城市群249
(三)长株潭大城市群249
(四)江淮城市群250
三、安徽江淮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的竞争力比较250
(一)城市群竞争力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250
(二)2008年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的定量比较结果254
(三)安徽江淮城市群发展条件分析255
(四)安徽江淮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对策建议260
专题报告四 安徽江淮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一、全面把握自主创新的深刻内涵264
二、建构安徽江淮城市群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必要性265
(一)建构区域创新体系是提升安徽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265
(二)建构区域创新体系是安徽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266
(三)建构区域创新体系是提升安徽江淮城市群竞争力的需要267
(四)建构区域创新体系是调整安徽江淮城市群产业结构的需要268
三、建构安徽江淮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性268
(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268
(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创新网络的形成步伐271
(三)安徽江淮城市群科技合作为建构大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能271
四、国外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案例271
(一)以浦项制铁为代表的韩国钢铁产业272
(二)日本汽车产业275
(三)印度软件业276
(四)以色列278
(五)芬兰281
五、促进自主创新的国际经验283
(一)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制度环境283
(二)注重自主创新的政策杠杆作用284
(三)完善自主创新的法制环境288
六、建构安徽江淮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288
(一)指导思想288
(二)基本原则289
(三)战略目标290
(四)总体框架291
(五)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292
七、建构安徽江淮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293
(一)整合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293
(二)统筹规划园区,打造创新平台294
(三)深化企业改革,提高创新能力295
(四)调整产业布局,实行“集群式”创新295
(五)完善创新机制,支撑技术创新296
(六)建立协调组织,协调技术创新297
(七)强化专利意识,保护创新成果297
(八)实施人才强群战略,打造国内一流的人才高地298
后记299
热门推荐
- 892259.html
- 1976356.html
- 1814759.html
- 1262215.html
- 196927.html
- 1924042.html
- 2178834.html
- 2215883.html
- 2068575.html
- 3061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5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2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52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71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41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3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78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