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业通史 战国秦汉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农业通史 战国秦汉卷
  • 张波,樊志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1633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142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农业史-中国-战国时代;农业史-中国-秦汉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农业通史 战国秦汉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1

一、战国农业发展与战国社会变革1

二、秦王朝农史地位评识4

三、两汉农业发展的宏观审视7

第一章 农业生产环境变迁12

第一节 农业自然环境12

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北方旱地农业的发展13

二、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环境与南方农业的缓慢发展23

第二节 农业社会环境34

一、诸雄分立与七国农业的发展35

二、秦汉中央集权制度与中国农业45

三、科学文化环境与农业发展55

第二章 农业政策与农官60

第一节 重农抑商60

一、“重农抑商”的政策与制度化进程60

二、农业商品化趋势与本末观念演变67

第二节 轻徭薄赋71

一、战国诸子轻徭薄赋思想综述71

二、重徭厚赋与秦朝速亡74

三、两汉轻徭薄赋政策77

第三节 战国秦汉农官制度及其作用79

一、农官世袭制向官僚制的转化80

二、国家重农体制的形成与完善82

三、卓有成效的农业管理体系88

第三章 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92

第一节 土地制度92

一、各国变法与土地私有化趋势92

二、秦汉时期土地制度的发展94

三、战国秦汉时期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102

第二节 农业经营方式106

一、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经营方式106

二、豪强地主与庶民地主对土地的经营108

三、国有土地经营方式的演变112

第四章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113

第一节 农业生产工具的铁器化113

一、铁器生产与使用地区的扩展113

二、钢铁生产技术的进步115

三、铁器生产渐成重要产业116

四、农业生产工具的铁器化119

第二节 农具向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121

一、农具的专门化趋势121

二、农具的多样化发展122

第三节 牛耕的普及124

第五章 农田水利建设128

第一节 战国时期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兴建128

一、都江堰的兴建与成都平原灌区的形成128

二、郑国渠的兴建和关中灌区的发展132

三、漳水十二渠的建设与漳水灌区经济的发展134

第二节 秦汉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向全国扩展137

一、秦开灵渠与岭南水利开发139

二、关中农田水利灌溉网络的形成140

三、西北边疆地区农田水利开发144

四、江淮流域农田水利建设147

第三节 战国秦汉时期的井灌153

一、凿井技术的提高153

二、井灌的发展154

第六章 作物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158

第一节 作物资源概况158

一、粮食作物158

二、经济作物和救荒作物160

第二节 麦作推广与北方农业发展162

一、麦种植的推广162

二、黄河中下游地区麦作推广的因素164

三、麦作推广的技术效应与经济意义166

第三节 稻作的发展168

一、水稻的种类与品种168

二、南方稻作技术170

三、北方稻作的发展174

第四节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177

一、战国秦汉时代亩积和量制的变化177

二、北方地区亩产量的增长180

第七章 农业科技的发展190

第一节 农业基础科学的发展190

一、天文、历法190

二、物候、气象学195

三、土壤学201

四、生物学与生态学205

第二节 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214

一、土壤耕作技术214

二、作物栽培技术217

三、田间管理技术226

四、贮藏加工技术229

第三节 畜牧园桑技术236

一、畜牧兽医技术238

二、园圃蚕桑技术247

第八章 农业生产结构的演替257

第一节 种植业主导地位的确立257

一、战国秦汉时期作物构成的变化257

二、农区扩展与种植业主导地位确立262

第二节 农牧地域分异与畜牧业发展264

一、农牧地域分界与半农半牧区的形成265

二、养马、养牛业的勃兴267

三、不同经营形式下的畜牧业生产结构268

第三节 林、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271

一、林、果业的不同发展途径271

二、林、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274

第四节 渔业的进一步发展277

一、稻、鱼并重与渔业发展277

二、海洋捕捞业的发展279

第五节 战国秦汉农业生产结构变迁的社会因素分析281

一、重农政策与农业生产结构演替281

二、生产关系变革与战国秦汉农业生产结构发展284

第六节 农业商品化趋势287

一、自然经济的稳步发展288

二、农业商品化趋势288

三、农业商品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291

第九章 周边地区农业的开发与经营293

第一节 秦汉政权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经营与农业开发293

一、先秦时期西北地区农牧业的初步发展293

二、秦汉时期西北农牧业的大开发296

第二节 西南夷地区的农业开发与经营311

一、先秦时期西南夷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311

二、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的农业开发与经营312

第三节 岭南地区的开发与农业发展321

一、岭南地区的民族关系与农业发展概况321

二、秦汉时期对岭南地区的经营及农业的飞跃发展323

第四节 战国秦汉时期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与经营330

一、先秦时期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330

二、战国秦汉时期东北传统农牧业文化的奠基与初步发展331

三、战国秦汉时期对朝鲜半岛的经营及其农业发展336

第五节 战国秦汉时期边地农业开发经营的宏观评识337

一、边地开发经营的基本模式与特征337

二、边地农业开发经营的历史意义340

第十章 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343

第一节 传统农业科技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及影响343

一、秦汉时期的中朝农业科技文化交流344

二、秦汉时期的中日农业科技文化交流347

第二节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诸国的农业科技文化交流358

一、与东南亚诸国的交往及农业科技文化交流358

二、同南亚次大陆的农业科技文化交流371

第三节 战国秦汉时期的中西关系及农业科技文化交流375

一、丝绸之路与中西关系的发展375

二、丝绸之路上的中西农业科技文化交流379

第十一章 农业思想与农学著作389

第一节 重农思想的发展389

一、重农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实质389

二、战国时期重本抑末思想体系的形成391

三、秦汉时期重农思想的发展演变399

第二节 农学思想的发展405

一、天、地、人“三才”农学理论405

二、不违农时的思想406

三、集约经营、提高单产的思想407

四、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思想408

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409

第三节 《吕氏春秋》与秦汉农学的哲理化趋势410

一、《吕氏春秋》农学内涵的重新认识410

二、《吕氏春秋》的“月令图式”及其影响413

三、《吕氏春秋》农学哲理化趋势415

第四节 农学著作的出现与发展418

一、战国农学著作的出现418

二、汉代农学著作的发展423

结语429

一、战国秦汉农业高速发展的原因429

二、战国秦汉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433

三、战国秦汉农业的主要特点442

四、战国秦汉农业的历史地位446

索引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