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县域工业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县域工业发展研究
  • 于振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 ISBN:978780246162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县-工业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县域工业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1

二、研究方法3

三、研究文献综述7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点15

第一章 县域工业范畴界定20

第一节 “县”释义20

一、“县”的定义21

二、县的产生与历史变迁21

三、县的特征23

四、县的作用24

第二节 县域工业的概念25

一、所有制结构框架中的县域工业25

二、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中的县域工业27

第三节 县域工业与相关范畴的关系30

一、县域工业与城市大工业30

二、县域工业与城镇工业、乡镇工业、乡村工业33

三、县域工业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城乡融合35

四、县域工业与县域经济、农业36

第四节 县域工业概念的微观视角37

一、县域工业与城市工业的行业结构趋同性问题37

二、城乡行业结构趋同性实证分析39

三、城乡行业结构趋同性结论50

四、县域工业行业结构的演进规律54

第五节 县域工业概念的宏观视角56

一、县域工业的作用56

二、发展现代县域工业的条件与县域工业发展趋势59

第二章 县域工业发展相关理论综述65

第一节 集聚经济理论与县域工业发展65

一、集聚经济文献综述66

二、基本理论:工业区位论67

三、县域工业企业的布局与聚集70

四、理论延伸:县域工业企业聚集的路径依赖73

第二节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与县域工业发展74

一、农业国工业化理论概述74

二、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与发展县域工业的关系76

第三节 “发展极”理论与县域工业发展79

一、“发展极”理论概述与评价80

二、县城、小城镇的“次发展极”作用82

第四节 产业集群理论与县域工业发展85

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85

二、产业集群理论与县域工业的发展87

三、“块状经济”——产业集群理论在中国县域工业发展中的实践89

四、县域工业集群中企业的协同进化问题92

第五节 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县域工业发展94

一、城乡一体化概念解析94

二、城乡一体化研究概述95

三、城乡一体化模式与县域工业的发展97

第三章 县域工业发展的经济结构基础99

第一节 三元经济结构论研究综述100

一、农业、农村工业、现代工业并存论100

二、农业、传统工业和信息产业并存论104

三、与三元经济结构相关的三元社会结构研究105

第二节 县域工业在三元经济结构中的位置106

一、县域工业在三元经济结构中的定位106

二、县域工业介入后的三元经济结构:一个制度解释108

第三节 “县域工业元”的形成:演化经济学观点110

一、“县域工业元”成因:演化经济学观点110

二、“县域工业元”的区域演化特征116

三、“县域工业元”的表现形式——县域特色工业119

第四章 县域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特征121

第一节 古代、近代手工业发展与启示122

一、古代、近代手工业发展状况122

二、古代、近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28

三、古代、近代手工业发展对现代县域工业发展的借鉴作用13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县域工业132

一、县属城镇工业的发展:与城市工业相似132

二、农村工业的发展:艰难的演绎135

三、县域工业两条发展路线的比较137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县域工业145

一、1979~1990年的县域工业146

二、20世纪90年代县域工业的发展困境148

第四节 中外各地发展中小工业的启示152

一、中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道路的启示152

二、“枣阳模式”——内陆省份县域工业发展实践155

三、国际乡村工业的发展启示157

第五章 县域工业发展的省际不平衡161

第一节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161

一、区域经济增长模型162

二、主导部门的空间集中:“发展极”模型164

三、产业生命周期理论166

四、县域工业部门的区域落差168

第二节 县域工业发展的省际不平衡的原因169

一、自然条件差异170

二、人力资本差异173

三、物质资本差异178

四、制度安排差异181

第三节 浙江省与河北省县域工业发展比较185

一、基本省情介绍185

二、县域工业发展的省际比较187

三、具体县域比较研究:馆陶县与衢州市衢江区196

四、两省县域工业发展差异的经济学分析203

五、制度差异与省域发展路径的差异209

第六章 县域工业走出困境的思路215

第一节 县域工业走出困境的关键——创新215

一、从县域工业角度诠释创新的含义216

二、创新对县域工业持续发展的驱动217

三、县域工业创新路径的区域差异218

四、县域工业企业创新措施221

第二节 县级政府的作为226

一、政府为县域工业发展提供适宜的经济环境227

二、政府为县域工业创新提供制度环境229

第三节 培育县域公众的创业精神231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框架中的县域工业233

第一节 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系统234

一、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一般理论234

二、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系统243

三、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关系系统259

四、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特性265

第二节 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267

一、经济机制267

二、大协调社会机制271

第三节 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274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含义274

二、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容276

三、区域文化对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278

参考文献279

后记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