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油气储层地质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油气储层地质学
  • 纪友亮主编 著
  • 出版社: 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62933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储集层-石油天然气地质-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油气储层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储层的基本性质3

第一节 储层的概念及分类3

一、储层的概念3

二、储层的分类3

第二节 储集岩的孔隙性6

一、孔隙空间的大小7

二、孔隙度和裂隙率7

第三节 储集岩的渗透性9

一、绝对渗透率9

二、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11

第四节 储集岩的流体饱和度12

一、流体饱和度的概念12

二、有效含油饱和度与剩余油饱和度13

第二章 储层的沉积学特征14

第一节 碎屑岩储层的沉积学特征14

一、碎屑岩储层的岩石类型14

二、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15

三、碎屑岩储层中的胶结物及对物性的影响15

四、碎屑岩储层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及其对物性的影响16

五、碎屑岩储层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18

第二节 碳酸盐岩储层及其特点30

一、岩石类型31

二、物性特征31

三、储集空间31

四、孔隙的成因32

第三节 泥质岩储层32

一、储集空间类型32

二、泥质岩储层的形成条件33

第四节 低渗透致密储层34

一、低渗透致密储层的研究现状34

二、低渗透致密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35

第五节 岩浆岩储层41

一、岩浆岩储层的概念和分布41

二、岩浆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42

三、岩浆岩储层的岩相特征44

四、岩浆岩储层的电性和地震反射特征46

五、岩浆岩储层储集条件的控制因素50

第六节 变质岩储层52

一、变质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52

二、按成因分类的储集空间特点52

三、变质岩储层储集空间形成及演化的控制因素53

第三章 储层的成岩演化及其模型55

第一节 砂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55

一、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55

二、胶结作用56

三、交代作用58

四、粘土矿物的转化58

五、溶蚀作用61

第二节 成岩相划分61

一、强压实成岩相61

二、弱压实成岩相62

三、弱压实弱胶结成岩相62

四、强压溶成岩相62

五、早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62

六、晚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62

七、二氧化硅胶结成岩相62

八、溶蚀成岩相62

第三节 成岩阶段的划分63

一、术语和定义63

二、成岩阶段划分依据63

三、成岩阶段的划分64

四、各成岩阶段标志64

第四节 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72

一、埋藏深度的影响72

二、砂岩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因素对成岩作用的影响74

三、生物扰动构造对成岩作用的影响77

四、有机质演化时成岩作用的影响78

五、油气的聚集对成岩作用的影响80

六、构造位置和断层活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82

七、埋藏热效应-构造应力对成岩作用的影响86

第五节 成岩演化模式92

一、东得克萨斯棉花谷砂岩(上侏罗统致密含气储层)成岩作用模式92

二、大气水埋藏成岩作用模式93

三、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综合模式94

四、不同地温场盆地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模式95

五、不同成岩环境下的成岩作用模式98

六、以微观方式表达的成岩演化模式101

第六节 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102

一、白云岩化作用102

二、溶解作用102

三、胶结作用103

四、压实作用103

五、重结晶作用104

第七节 碳酸盐岩储层成岩阶段的划分及主要标志105

一、成岩阶段划分的依据和方案105

二、成岩标志的选择105

三、成岩阶段及标志的描述105

第八节 影响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主要因素及其演化模式108

一、主要因素108

二、碳酸盐岩矿物的特点109

三、成岩作用及埋藏历史109

四、成岩作用模式109

五、碳酸盐岩岩溶的发育特征、成因类型及发育模式111

第四章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135

第一节 储层的孔隙空间和孔隙结构135

一、储层的孔隙空间135

二、储层的孔隙结构135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类型136

一、原生孔隙136

二、混合孔隙136

三、次生孔隙137

四、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和喉道143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144

一、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144

二、碳酸盐岩储层的喉道及孔隙结构类型148

第四节 岩浆岩和变质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152

一、岩浆岩储层的孔隙类型152

二、岩浆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155

三、变质岩储层的孔隙类型155

第五节 研究孔隙结构的方法156

一、压汞法的实验装置及操作156

二、压汞法研究孔隙结构的基本原理157

三、毛管压力曲线158

第六节 毛管压力资料在研究孔隙结构中的应用160

一、孔隙结构和孔隙喉道分布的定量评价160

二、评价储层162

三、应用排驱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确定油水分布163

第七节 孔隙结构对石油采收率的影响164

一、基本概念165

二、剩余油的状态165

三、油藏中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166

四、孔隙结构和采收率168

第五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173

第一节 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173

一、Pettijohn的分类173

二、Haldorsei的分类174

三、裘亦楠的分类175

四、其它分类方案176

第二节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76

一、层内非均质性176

二、层间非均质性181

三、平面非均质性和三维非均质性185

四、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187

第三节 储层非均质性对储层开发的影响187

一、泛滥河道砂岩体的开发特征187

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体的开发特征189

三、河口砂坝的开发特征190

第六章 储层敏感性192

第一节 油气储层损害的机理193

一、岩石成分及孔隙结构对储层损害的影响193

二、外来流体与储层相互作用导致储层的损害195

第二节 储层敏感性评价197

一、速敏性实验及评价200

二、水敏性实验及评价201

三、盐敏性实验及评价202

四、酸敏性实验及评价203

五、碱敏性实验及评价204

六、正反向流动实验及评价204

七、体积流量敏感性实验及评价205

八、系列流体敏感性实验及评价205

第七章 储层描述与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207

第一节 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208

一、直方图平移法208

二、趋势面分析法209

三、均值校正法212

四、变异函数分析法212

第二节 关键井的选择与“四性”关系研究212

一、关键井的选择及其研究内容213

二、研究“四性”关系的方法及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213

第三节 有效厚度划分及夹层扣除标准研究219

一、有效含油层界限的确定220

二、有效厚度划分标准220

三、夹层扣除标准及方法221

第四节 储层横向追踪的地震技术222

一、波阻抗反演法(合成声波测井法)222

二、波形振幅分析方法223

三、三维地震技术224

四、VSP技术224

五、一维和二维地震模型技术224

六、频谱分析方法225

第五节 储层地质模型226

一、概念与意义226

二、储层地质模型的分类228

三、储层建模基本步骤231

四、河流相储层模型的建立实例233

第八章 储层综合分类及评价236

第一节 碎屑岩储层的综合分类评价236

一、根据砂岩的孔隙类型和毛管压力特征的分类评价方法236

二、根据砂岩的厚度、连续性、物性、孔隙结构及产能等参数进行分类评价方法239

第二节 碳酸盐岩储层的分类评价243

一、分类依据243

二、分类方案245

第九章 储层实验测试技术246

第一节 薄片鉴定中的新技术246

一、铸体薄片的制作247

二、一片多用分析技术247

第二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247

一、基本原理247

二、扫描电镜下应搜集的资料249

第三节 电子探针及能谱仪对自生矿物成分的测定251

一、基本原理251

二、用途251

第四节 X衍射分析技术252

一、基本原理252

二、用途252

第五节 阴极发光技术253

一、阴极发光显微镜253

二、应用253

第六节 沉积岩矿物包裹体分析技术254

一、基本概念254

二、包裹体的研究方法及应用254

第七节 稳定同位素分析256

一、沉积环境的恢复256

二、介质盐度分析256

三、矿物成分及成因分析256

四、油气生成与运移分析257

第八节 图像分析仪257

一、岩石铸体薄片平面上孔隙特征参数的提取257

二、应用258

第九节 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及盐基分量的测试258

一、基本概念258

二、方法及原理258

三、阳离子交换容量分析的应用与意义259

第十节 砂岩中粘土矿物绝对含量测定及其地质应用260

参考文献2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