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莞市东城区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东莞市东城区志
  • 《东莞市东城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8458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037页
  • 文件大小:283MB
  • 文件页数:1100页
  • 主题词:区(城市)-地方志-东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莞市东城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1

第一篇 建置108

第一章 位置 境域108

第一节 位置108

第二节 境域108

第二章 沿革109

第三章 行政区划110

第一节 明朝110

第二节 清朝110

第三节 中华民国111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112

第四章 行政村116

第二篇 自然环境132

第一章 地质 地貌132

第一节 地质132

第二节 地貌133

第二章 山地 河流133

第一节 山地133

第二节 河流134

第三章 气候137

第一节 气候特征138

第二节 四季气候139

第三节 太阳总辐射量141

第四节 气温141

第五节 日照142

第六节 降水142

第七节 湿度143

第八节 蒸发量与水分盈亏144

第九节 风144

第十节 雾145

第四章 自然资源145

第一节 生物资源145

第二节 矿产资源148

第三节 其他资源150

第五章 自然灾害150

第一节 水灾150

第二节 旱灾152

第三节 风灾153

第四节 雨雹155

第五节 雷电155

第六节 冻灾156

第七节 地震157

第八节 病虫害157

第九节 流行病158

第六章 物候159

第三篇 乡镇建设160

第一章 城乡变化160

第二章 中心区建设164

第三章 街道167

第一节 城市主干道167

第二节 街道169

第四章 规划2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223

第二节 城乡规划223

第三节 规划设计企业226

第五章 供水排水供电供气226

第一节 供水226

第二节 排水228

第三节 供电229

第四节 供气232

第六章 园林绿化道路照明233

第一节 园林233

第二节 绿化235

第三节 道路照明236

第七章 公共建筑237

第八章 住宅建设239

第一节 商住区建设239

第二节 私房建设242

第九章 环境卫生24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44

第二节 卫生管理244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246

第十章 土地利用与管理2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47

第二节 土地利用248

第三节 土地管理250

第十一章 建筑业252

第一节 建筑企业252

第二节 建筑设计255

第三节 建筑市场管理256

第十二章 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258

第一节 旧村改造258

第二节 新村建设260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261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261

第二节 环境污染262

第三节 环境保护263

第四篇 党派群团26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东城地方组织268

第一节 早期活动268

第二节 党委会272

第三节 党支部273

第四节 党代表大会275

第五节 党委中心工作277

第六节 纪检监察296

第二章 群众团体297

第一节 共青团297

第二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298

第三节 农民协会299

第四节 工会299

第五节 妇女联合会300

第六节 红卫兵 红小兵303

第七节 东城归国华侨联合会303

第八节 东城商会304

第三章 历次政治运动306

第一节 抗美援朝运动306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307

第三节 清匪反霸 减租退押运动307

第四节 土地改革运动308

第五节“三反”“五反”运动308

第六节 三大改造运动308

第七节 反右倾整风运动309

第八节“大跃进”运动309

第九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310

第十节 大鸣大放运动312

第十一节“三反”整风运动312

第十二节 政治思想教育运动313

第十三节 农村整风整社运动313

第十四节“四清”运动313

第十五节 打击投机倒把和封建迷信运动314

第十六节“五反”整风运动314

第十七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14

第十八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315

第十九节 路线教育运动315

第二十节 落实政策 拨乱反正316

第五篇 政权317

第一章 权力机构317

第一节区(乡、公社)人大代表选举317

第二节区(乡、公社)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320

第二章 行政机构321

第六篇 政法336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36

第一节 机构336

第二节 治安管理336

第二章 公安338

第一节 机构338

第二节 刑事犯罪侦查341

第三节 户政管理345

第四节 消防347

第三章 审判348

第一节 机构348

第二节 民事商事审判349

第四章 司法349

第一节 机构与职能349

第二节 处理民事案例350

第七篇 政务351

第一章 民政351

第一节 民政机构351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351

第三节 优待 抚恤353

第四节 救灾 救济354

第五节 扶贫355

第六节 老区评划356

第七节 社会福利357

第八节 婚姻登记359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360

第一节 劳动管理360

第二节 社会保障361

第三章 华侨、港澳台同胞365

第一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分布366

第二节 落实侨务政策368

第三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对家乡建设的贡献370

第八篇 军事375

第一章 驻军375

第一节 国民政府军375

第二节 人民军队375

第二章 兵役377

第一节 志愿兵役377

第二节 义务兵役377

第三章 人民武装部379

第四章 民兵379

第一节 组织建设379

第二节 军事训练382

第三节 民兵斗争活动383

第五章 武装斗争384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武装斗争384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武装斗争385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武装斗争386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武装斗争395

第六章 重大战例399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例399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例406

第七章 侵华日军在东城的暴行408

第九篇 经济发展421

第一章 经济发展历程421

第二章 经济结构423

第三章 经济收益423

第四章 建设投资427

第五章 人民生活428

第一节 职工生活428

第二节 居民生活429

第三节 农民生活429

第六章 经营管理431

第一节 农业管理432

第二节 工企业管理432

第三节 商业管理433

第四节 事业单位管理433

第十篇 农业441

第一章 经济制度改革441

第一节 清匪反霸 减租退押442

第二节 土地改革运动443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450

第四节 人民公社453

第五节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454

第六节 农村专业户和新经济联合体455

第七节 股份制改革455

第二章 生产条件459

第一节 耕地459

第二节 肥料积制与施用461

第三节 农业机具465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473

第三章 生产技术476

第一节 耕作制度改革476

第二节 种子改良482

第三节 推广新技术486

第四节 农作物保护487

第四章 种植业489

第一节 粮食作物489

第二节 经济作物497

第五章 林果业512

第一节 造林512

第二节 种果515

第六章 畜牧业519

第一节 饲养519

第二节 防疫526

第七章 渔业529

第一节 江河捕捞529

第二节 淡水养殖529

第八章 三高农业532

第一节 规模农业532

第二节 立体生态农业533

第三节 农业示范区534

第九章 土产 特产 名产534

第一节 水果534

第二节 蔬菜537

第三节 白玉兰537

第四节 黄烟538

第十一篇 水利539

第一章 管理机构539

第一节 东城水利管理所539

第二节 东莞市同沙水库管理处539

第二章 水利设施建设540

第一节 建国前水利设施建设540

第二节 建国后水利设施建设541

第三章 防风防汛防旱551

第一节 防汛抢险队伍551

第二节 三防工作552

第四章 水利管理554

第一节 水库控制运用与堤坝保护554

第二节 河道堤防管理555

第三节 渠系整治556

第四节 水政执法556

第十二篇 工业563

第一章 管理机构563

第二章 工业所有制563

第一节 国营企业563

第二节 集体企业566

第三节 民营企业568

第四节“三来一补”企业569

第五节“三资”企业570

第三章 工业行业572

第一节 烟花炮竹业572

第二节 食品行业574

第三节 机械修造业577

第四节 造纸 印刷业578

第五节 淀粉业579

第六节 制糖业579

第七节 砖瓦制造业580

第八节 针织业581

第九节 采石业583

第十节 电子工业584

第四章 厂房 工业园区建设585

第一节 厂房建设585

第二节 工业园区建设586

第五章 企业转制590

第十三篇 商业593

第一章 商业发展历程593

第一节 建国前的商业593

第二节 建国后的商业594

第二章 商业所有制597

第一节 国营商业597

第二节 供销社商业598

第三节 合作商业601

第四节 个体商业602

第三章 农副产品收购603

第四章 商品购销605

第五章 粮油管理与购销616

第一节 粮油管理616

第二节 粮食购销618

第三节 食油购销625

第四节 粮油加工626

第五节 粮油供应627

第六章 集市贸易628

第七章 商业街建设633

第八章 服务业634

第一节 旅游634

第二节 饮食业 旅业640

第十四篇 交通 邮电641

第一章 交通 运输641

第一节 道路 桥梁641

第二节 运输649

第三节 交通管理654

第二章 邮电656

第一节 邮政656

第二节 报刊657

第三节 通讯658

第十五篇 金融660

第一章 货币流通660

第一节 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流通的货币660

第二节 建国后流通的货币662

第二章 存款662

第三章 信贷665

第四章 保险667

第一节 保险机构667

第二节 保险业务667

第五章 国库券668

第六章 金融机构669

第一节 中国农业银行东莞市分行东城支行670

第二节 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东城支行671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东莞市分行东城支行672

第四节 东莞市东城农村信用社672

第十六篇 财政税务工商管理674

第一章 财政6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674

第二节 财政管理674

第二章 税务676

第一节 建国前的赋税676

第二节 建国后的税收676

第三节 税务机构与管理681

第三章 工商管理684

第一节 机构与职能684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与管理684

第三节 商标管理686

第四节 广告管理687

第五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687

第十七篇 文化教育科技690

第一章 文化690

第一节 文化设施690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692

第三节 歌谣 传说694

第四节 广播 电视 电影750

第五节 文物古迹754

第二章 教育785

第一节 机构789

第二节 幼儿教育790

第三节 小学教育792

第四节 中学教育796

第五节 职业教育798

第六节 业余教育802

第七节 民办教育803

第八节 教师队伍807

第九节 校舍建设812

第十节 教育经费814

第十一节 学校简介817

第三章 科技828

第一节 科研机构828

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成果829

第三节 科普教育830

第十八篇 卫生 体育832

第一章 卫生832

第一节 机构833

第二节 中医 中药840

第三节 西医 西药842

第四节 妇幼保健844

第五节 卫生防疫844

第二章 体育848

第一节 学校体育849

第二节 群众体育855

第三节 体育设施建设862

第十九篇 社会864

第一章 人口864

第一节 人口变动864

第二节 人口构成870

第三节 人口分布872

第四节 姓氏877

第二章 计划生育889

第一节 机构890

第二节 人口控制891

第三节 计生技术服务894

第四节 优待与奖励895

第三章 宗教903

第一节 佛教903

第二节 道教905

第四章 民俗906

第一节 生活习俗906

第二节 婚丧喜庆习俗909

第三节 节令习俗911

第四节 陋习916

第五章 方言920

第一节 词汇920

第二节 歇后语931

第三节 谚语934

第二十篇 人物937

第一章 人物传937

第二章 人物简介980

第三章 人物表10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