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从创立到第二国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从创立到第二国际
  • 姚顺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1315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从创立到第二国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历史文化环境1

第一节 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3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近代史的开端3

二、工业革命和市民社会引发的社会矛盾6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8

四、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客观要求和最初探索10

第二节 近代欧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3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研究科学化的潮流13

二、英国和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6

三、近代的自然法理论和社会契约论18

四、法国王朝复辟时期的历史学20

五、近代欧洲两大哲学传统及其成果21

第三节 黑格尔学派的解体与青年黑格尔派运动23

一、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解体24

二、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发展26

三、青年黑格尔派走向社会实践的尝试28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第一次转变33

第一节 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起点34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不同家庭背景和个性风格34

二、马克思成为青年黑格尔派37

三、恩格斯成为青年黑格尔派40

第二节 恩格斯转向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历程42

一、恩格斯转向哲学共产主义42

二、恩格斯经由社会学研究转向人本学唯物主义44

三、恩格斯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浪漫主义改革方案的批判45

第三节 马克思转向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历程48

一、马克思的《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48

二、马克思经由法哲学批判转向人本学唯物主义51

三、马克思转向哲学共产主义54

第四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世界观的孕育57

一、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57

二、人本学视野中的共产主义观和历史观60

三、《手稿》中的两种思想逻辑62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第二次转变66

第一节 《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的首次合作67

一、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并剖析英法的唯物主义67

二、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70

三、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72

第二节 马克思创立以实践为核心的新哲学范式74

一、人本主义异化范式的解构历程74

二、《评李斯特》手稿:新哲学范式诞生的前夜76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范式的确立79

第三节 恩格斯转向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不同道路83

一、英国社会状况的研究:新世界观的经验基础84

二、英、法工人运动经验的吸取:新世界观的阶级基础85

三、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独特贡献8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完成91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新哲学基本理论的阐发92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最终清算92

二、新历史观的基本出发点:“现实的个人”与物质生产95

三、新历史观的主要内容:社会结构与历史进程97

四、新历史观的归宿:共产主义与人的解放99

第二节 《哲学的贫困》:新哲学认知价值的实现101

一、新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制定101

二、劳动价值论的初步改造104

三、剩余价值秘密的初步揭示106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新哲学实践功能的彰显108

一、共产主义运动的哲学基础108

二、基本纲领:历史唯物论的集中体现112

三、当前策略:实践辩证法的光辉范例115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化:现代社会的经济批判120

第一节 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历史唯物主义121

一、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重新研究政治经济学121

二、马克思经济学文本中的社会结构学说127

三、马克思经济学文本中的历史进程思想132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特性和历史地位134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特性135

二、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138

三、《资本论》的“异化”范畴:科学的价值规定142

第三节 《资本论》的科学方法论145

一、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彻底改造145

二、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批判147

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150

第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化:现代社会的政治与文化批判15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的发展和成熟158

一、1848年革命与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总结158

二、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161

三、从单纯暴力革命到“暴力革命与合法斗争”的两手策略16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和成熟167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形成167

二、马克思在欧洲革命风暴时期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的批判169

三、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国家理论的深化和完善17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发展和成熟175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最初表述175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深化177

三、恩格斯晚年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181

第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时空拓展184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时间拓展:原始社会研究185

一、从现代经济学批判到原始社会史研究185

二、“两种生产”理论的公开问世188

三、家庭关系的演变和私有制的起源191

四、国家的起源、本质和最终命运195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时间拓展:未来社会的预测198

一、在批判现代社会中发现未来社会198

二、“过渡时期”理论的完整提出200

三、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的学说204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拓展: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209

一、从西方资本主义历史的研究到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209

二、“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发展214

三、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和条件219

第八章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224

第一节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和科学认识论的建构225

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225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28

三、科学认识的方法论23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与辩证唯物论的阐发233

一、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和经过233

二、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述235

三、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表述239

第三节 恩格斯对唯物史观方法论本质和历史辩证法的强调242

一、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本质242

二、从历史唯物论到历史辩证法的侧重点转移243

三、恩格斯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246

四、历史发展的“合力论”248

第九章 第二国际时期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解模式253

第一节 考茨基普及和应用唯物史观的突出贡献254

一、考茨基对唯物史观的传播和捍卫254

二、考茨基应用唯物史观的理论和实践成果259

三、考茨基对唯物史观的若干深化与拓展261

四、考茨基世界观的缺陷:折中主义进化论倾向265

第二节 拉法格、库诺夫对唯物史观的阐释268

一、拉法格对唯物史观的阐释268

二、库诺夫对马克思历史、社会和国家理论的阐释271

三、拉法格、库诺夫的经济决定论倾向275

第三节 梅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279

一、梅林对唯物史观的应用和捍卫279

二、梅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282

三、梅林割裂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缺陷285

第十章 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模式的分化288

第一节 狄慈根、普列汉诺夫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模式289

一、狄慈根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独立探索289

二、普列汉诺夫对唯物史观的阐释和发挥292

三、普列汉诺夫论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基础296

四、普列汉诺夫与“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解模式299

第二节 拉布里奥拉、卢森堡的历史主义实践论模式302

一、拉布里奥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理解302

二、卢森堡资本积累理论的哲学方法论307

三、拉布里奥拉、卢森堡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解模式的影响310

第三节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实证主义研究型模式314

一、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理论活动和政治立场315

二、麦·阿德勒和弗·阿德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补充”317

三、希法亭的经济学研究及其哲学方法论基础320

四、奥·鲍威尔的民族学研究和“哲学史”辩护322

五、从“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学”324

后记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