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理论导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季水河编著 著
- 出版社: 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8105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理论导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生成1
一、西方文学理论的学科生成1
二、中国文学理论的学科生成2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现代发展3
一、西方文学理论的现代发展3
二、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发展4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5
一、文学活动构成整体6
二、文学活动动态过程6
第四节 文学理论的教材特性7
一、教学性与学习性的兼顾8
二、研究性与基础性的统一8
三、前沿性与稳定性的结合8
第一编 文学本质论13
第一章 文学本质13
第一节 文学本质论述往13
一、生活反映论文学本质观13
二、情感欲望论文学本质观16
三、语言形式论文学本质观19
第二节 文学本质的界定22
一、生活源泉22
二、实践本位25
三、审美属性27
四、语言活动28
第二章 文学活动32
第一节 文学活动的界定32
一、形象性33
二、情感性34
三、虚拟性35
四、非功利性36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39
一、世界40
二、作者42
三、作品43
四、读者44
五、媒介45
第三章 文学语言53
第一节 语言与文学语言53
一、语言及其特性53
二、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55
第二节 文学语言的特性58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59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性61
三、文学语言的模糊性63
四、文学语言的暗示性65
五、文学语言的陌生化67
第四章 文学审美74
第一节 文学价值与审美74
一、文学的价值生成现象74
二、文学价值的性质和构成75
三、文学价值的现实功能78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属性80
一、审美活动发生的条件80
二、文学审美的展开82
三、文学审美的价值形态84
第二编 文学文本论93
第五章 文学文本93
第一节 文学文本的界说93
一、文本与文学文本94
二、文学文本的内涵94
三、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96
第二节 文学文本理论的发展99
一、俄国形式主义文本理论99
二、英美新批评文本理论100
三、结构主义文本理论101
四、解构主义文本理论102
五、接受反应文本理论103
六、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本理论104
第三节 文学文本的结构分析106
一、文学文本的结构106
二、文学文本的语言组织110
第六章 文学体裁118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分类方法118
一、文学体裁的“二分法”119
二、文学体裁的“三分法”119
三、文学体裁的“四分法”120
第二节 文学体裁的传统类型121
一、诗歌121
二、小说127
三、戏剧文学130
四、散文134
第三节 文学体裁的现代发展136
一、影视文学136
二、网络文学139
第七章 文学形态145
第一节 文学形态界说145
一、文学形态的形象性特征145
二、文学形态的情感性特征148
三、文学形态的语言性特征150
第二节 形象与典型153
一、文学形象153
二、文学典型156
第三节 意象与意境160
一、文学意象160
二、文学意境162
第八章 文学潮流171
第一节 文学风格171
一、文学风格论述往171
二、文学风格的内涵174
三、文学风格的特点176
四、文学风格的形成179
五、文学风格的表现187
第二节 文学流派190
一、文学流派的涵义190
二、文学流派的成因192
三、文学流派的类型194
第三节 文学思潮196
一、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196
二、创作方法与文学思潮197
三、政治思潮与文学思潮198
四、哲学思潮与文学思潮198
第三编 文学主体论205
第九章 文学创作主体205
第一节 创作主体界说205
一、文学创作客体205
二、文学创作主体206
三、作者身份变迁208
第二节 创作机制210
一、感觉与知觉210
二、记忆与表象212
三、情感与想象214
四、灵感与思维217
第三节 创作过程220
一、素材积累220
二、艺术构思222
三、语言传达223
第四节 创作原则225
一、现实主义225
二、浪漫主义228
三、现代主义230
第十章 文学接受主体236
第一节 接受主体界说236
一、作品价值的实现者236
二、读者和批评家239
三、接受与创作的互动241
第二节 接受机制243
一、充满联想和想象243
二、饱含着丰富的感情245
三、渗透着理性的思考247
第三节 接受过程247
一、作品感知248
二、审美体味249
三、艺术领悟250
四、理性评析250
第四节 接受方式251
一、文学欣赏的创造性251
二、文学欣赏的差异性253
三、文学批评的理性254
四、文学批评的科学性255
第四编 文学文化论261
第十一章 文学的传播视域261
第一节 文学媒介261
一、文学媒介的类型262
二、文学媒介的构成263
三、文学媒介的优先原则264
四、文学新媒介与文学新形态266
第二节 文学传播268
一、文学传播活动及其变迁269
二、文学传播媒介与文学体裁271
三、文学传播媒介与文学类型274
四、电子传播媒介影响下的文学275
五、网络传播与超文本277
第三节 传播与文学场278
一、传统视域下的文学场278
二、传播视域下的文学场279
三、新文学场的文化权力280
第十二章 文学的文化研究286
第一节 文化研究述往286
一、文化研究的缘起286
二、文化主义的重点288
三、中国的文化研究291
第二节 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292
一、文学与文化的相互观照292
二、文化研究的批判性议题295
三、反思文学学科本身298
后记304
热门推荐
- 3037507.html
- 1039096.html
- 885962.html
- 1545853.html
- 2651961.html
- 1257787.html
- 1009586.html
- 2497232.html
- 3738128.html
- 1377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42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2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4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96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76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5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7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1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