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 第1册 基础部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 第1册 基础部分
  • 《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05848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1502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15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 第1册 基础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4 组成系统的典型环节及其组合1

1 环境参数分类与严酷等级3

第1章 概述3

第10篇 可靠性基础3

1 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化简况3

2 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的分级3

2.1 国家标准3

3 仪表防护方式3

第2章 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3

1 可靠性基本概述3

第12篇 仪表用材料3

1.1 环境参数3

1.2 环境参数分类3

第1章 特种铸造3

1 金属型铸造3

1 数字集成电路元件3

1.1 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元件3

第14篇 仪表造型设计基础3

2 可靠性工作的基本内容3

第1章 概论3

第3篇 标准与标准化3

第1章 集成电路元件3

第13篇 仪表常用元件和传动机构3

第16篇 仪表主要加工工艺3

1.3 流体的密度与比容3

1.2 流体的重度和比重3

1.1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3

1 流体的一般性质3

第1章 流体力学基础3

第6篇 流体力学、传热学及气动自动学基础3

第1篇 工业自动化仪表常用术语3

第11篇 仪表防护3

第1章 概论3

1 仪表防护的意义3

2 仪表防护研究内容3

1 物理量符号3

第1章 概述3

第2章 工业自动化仪表常用术语条目3

1 仪表名称3

第1章 弹性合金3

1 概述3

1.1 弹性合金的分类3

1.2 弹性合金的特性3

1 加工精度的概念和确定方法3

第1章 仪表零件的加工精度3

第15篇 仪表结构的工艺基础3

1.2 实验测试的线路与工具3

1.1 实验测试方法的分类3

第2篇 常用数据和资料3

第1章 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和单位换算3

第1章 概述3

第1章 概论3

2 仪表产品的构成要素3

3 仪表造型的特征3

4 仪表造型的设计原则3

1.2 系统工程的定义3

1.1 系统的基本特性3

1 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3

1 工业美术3

第9篇 系统工程的方法3

第8篇 自动控制系统3

第1章 对象动态特性的实验测定3

1 对象动态特性的实验测试法3

1.1 金属型铸造特点3

1.2 金属型铸造的应用范围3

2.1 熔模铸造工艺过程4

2 熔模铸造4

第5篇 数字信号处理4

1.3 金属型铸件设计4

3.1 完整的标准4

1 人机工程学概念4

第1章 绪论4

1 工业过程检测的基本知识4

1.1 工业过程检测的特点4

1.2 检测仪表的品质4

1.3 检测方法的分类4

1.4 检测仪表的分类4

1.1 定义4

2.2 部标准(专业标准)4

第2章 仪表造型与功能4

5 仪表造型设计的工作方法4

4 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国际标准4

3.4 指导性技术文件4

3.3 单项标准4

3.2 技术条件4

3 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的分类4

2.3 企业标准4

第4篇 检测基础4

1 基本知识4

第7篇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4

第1章 概论4

1.4 流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4

1.3 环境参数严酷等级4

2 产品的环境条件4

2.1 仪表温度、温度和大气压力条件4

2.2 仪表动力条件4

2.3 仪器仪表、电工产品运输、贮存条件4

2.4 电工产品使用环境条件4

第2章 线性连续反馈控制系统4

2 量、值、信号4

1.1 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4

4 系统工程的方法及理论基础4

3 性能4

3 系统工程的今后发展4

2 系统工程的结构4

2.1 信号4

2 信号与系统4

1 数字信号处理与工业自动化仪表4

第1章 绪论4

2 测量误差理论5

1.3 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5

2.1 误差的概念5

2.2 误差理论与概率分布5

4.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5

2.1 获取对象的阶跃反应曲线与矩形脉冲反应曲线的步骤5

2 时间域测试法5

1.3 人机系统的机能5

1.2 研究范围5

1.3 测试的准备工作5

1.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5

第2章 可靠性原理5

1 常用概率分布5

1.5 流体的压缩性与膨胀性5

2.2 熔模铸造特点5

2.3 熔模铸件设计5

4 控制、系统5

2.2 系统5

第3章 工业自动化仪表常用术语6

1 仪表名称6

6 工作条件6

1.4 人机系统的类型6

5 元件、部件6

2.2 从对象的阶跃反应曲线计算对象传递函数的图解法6

2 国际单位制和我国计量制6

1.5 数字基础6

4.2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

3.2 压铸件设计6

3.1 压力铸造的特点和应用6

3 压力铸造6

3 信号分析、变换和处理6

2 衡量可靠性的特征量6

1.4 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6

2 静态特性和线性化6

2.1 国际制基本单位和辅助单位(同我国计量制)6

1.1 图论和一些术语和概念6

1 图与网络理论6

第2章 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6

2.2 国际制导出单位(同我国计量制)6

3.1 微分方程7

3.2 传递函数7

1.2 树7

1.5 人机系统中的光环境7

1.3 弹性合金的应用技术7

2.3 从对象阶跃反应曲线计算其传递函数的面积法7

3.3 压铸新工艺7

4.2 真空吸铸8

3.2 偶然失效期(使用寿命期)8

3.1 早期失效期8

2 高弹性合金8

3.3 频率特性8

2.1 高弹性奥氏体-马氏体不锈钢8

2.2 高弹性马氏体时效不锈钢8

3 产品的环境试验8

4 其它特种铸造方法8

4.1 陶瓷型铸造8

3 表征产品寿命特征的浴盆曲线8

3.3 晚期失效期8

4.3 国际标准与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的关系8

2 量、值、信号8

4 数字信号处理简介8

4.1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概况8

第2章 压力加工9

3.4 改善可靠性及优化可靠性9

1.1 自由铸9

2 人的视觉特征与仪表指示器9

1.6 设计评价分析--链式分析法9

2.2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9

4.4 离心铸造9

2.1 人的视觉特性9

1 概述9

2 术语9

1 锻造9

4.3 壳型铸造9

2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9

2.1 尺寸链的一般概念9

1.2 模型锻造9

4.1 概述9

2.4 从矩形脉冲反应曲线转化为阶跃反应曲线的方法9

2.5 从矩形脉冲反应曲线直接计算微分方程系数的面积法9

1.6 流体的粘滞性和粘度系数9

第2章 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9

1.3 网络最大流9

4 可靠性预计9

2.3 国际制词冠9

2.3 误差传递和分配9

2.4 与国际制并用的单位9

4.1 概述10

2.5 暂时与国际制并用的单位和市制单位10

3 符号10

4 工作条件10

4.2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输入信号的获得10

4.3 系统的可靠性预计10

4.2 元部件可靠性预计10

1 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频谱11

1.1 傅立叶级数11

第2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11

2 对策论(或称博奕论)11

2.1 对策论的三个根本要素11

2.2 有限零和两个对策11

3 性能11

2.8 国际单位制使用方法摘要11

1.7 流体的导电性与导磁性11

2.4 钴镍铬钼基高弹性合金11

2.3 铁镍铬钛基沉淀硬化高弹性合金11

2.4 误差合成11

3 检测系统组成环节的一般特性11

3.1 检测系统的组成及环节11

2.7 建议一般不使用的其他单位11

2.6 具有专门名称的厘米·克·秒(CGS)制单位11

2.6 从脉冲反应曲线计算传递函数的方法11

2.2 仪表指示器12

3.1 力学单位12

2 冷冲压12

2.1 分离工序12

3 物理量单位12

5 可靠性分配12

5.1 目的、要求12

3.2 变换特性12

1.2 MOS数字集成电路元件12

4.2 大气条件13

2.3 对策的混合策略的值和解13

2 傅立叶变换13

2 流体的静力学13

5.2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13

4 温度13

4.1 各种空气温度的含义和应用说明13

4.2 低温13

4.3 高温13

4.4 温差和温变13

5.3 冗余系统的可靠性分配13

3.1 实验测取频率特性的步骤13

3 频率域测试法13

3 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13

2.1 基本概念13

2.1 非周期函数的傅立叶变换13

1.2 傅立叶频谱13

2.2 静止流体的平衡方程式13

2.5 镍基高弹性合金14

5.4 其它重要考虑14

3 高温弹性合金14

3.3 输入、输出特性14

2.3 潜体与浮体的平衡14

3.1 铁基高温弹性合金14

2.6 铜基高弹性合金14

3 排队论14

3.2 热学单位14

3.2 数据处理中的谐波分析法14

5 湿度14

4.3 动力14

4.4 机械影响14

2.2 冲激函数14

2.2 变形工序14

3.1 输入过程14

5.1 作用机理的影响15

5.2 严酷等级15

6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15

6.1 失效模式效应致命分析(FMECA)15

5.3 试验方法15

3.3 服务机构15

3.2 排队规则15

2.4 流体的表面张力与毛细管原理15

第2章 电磁法检测15

1 电阻法检测15

3.3 由频率特性求传递函数15

4 随机信号测试法15

4.5 电磁干扰和电源畸变15

3.3 电学和磁学单位15

3 傅立叶变换对的基本性质16

3.4 声学单位16

4.6 其它特殊工作条件16

4.7 运输、贮存和包装16

5 信号16

3.4 脉冲过渡函数(脉冲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16

2.3 周期函数的傅立叶变换16

3.5 随机服务系统的几个主要的数量指标16

4 卷积与相关16

3.4 关于随机服务系统分类的记号16

3.6 排队论应用实例(求机器看管问题处于等待状况的概率16

5.4 电镀、油漆层和热固性塑料耐湿热外观质量标准16

4.2 用相关函数确定对象动态特性16

4.1 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16

3.1 基本概念16

3 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16

4.1 线性规划17

6.1 作用机理和影响17

2.3 其它变形工序17

6.2 失效树分析法(FTA)17

第3章 可靠性试验17

1 试验目的和种类17

4 数学规划17

6.2 严酷等级17

3.5 光学和辐射单位17

6 淋雨17

3.5 阶跃过渡函数(阶跃响应函数)17

4.3 用伪随机信号测取对象的动态特性17

4 控制、系统17

6 尺寸模数系统和表壳、机箱、机柜、仪表盘等结构装置17

2.1 概述18

6.3 试验方法18

7 大气压力18

7.1 作用机理和影响18

1.3 电阻法检测的特点18

1.2 利用电阻率p随温度变化的热电阻18

1.1 利用导体电阻18

7.2 严酷等级18

7.3 试验方法18

7 安全18

4.2 方框图18

4.1 典型动态环节18

2.2 增长试验计划18

3.6 任意输入作用下的过渡函数18

2 可靠性增长18

3.1 人体基本尺度18

3.2 稳定流的连续方程(质量方程)18

3 人体基本尺度与仪表控制器18

4.2 变形强化耐腐蚀弹性合金19

第3章 产品标准19

5 功率谱密度19

3.2 镍基高温弹性合金19

8 国际单位制(SI)19

1 概述19

3.3 钻基高温弹性合金19

4 耐腐蚀弹性合金19

4.1 时效强化耐腐蚀弹性合金19

4.2 非线性规划19

8 太阳辐射19

第2章 仪表零件的表面质量19

8.1 作用机理和影响19

8.2 严酷等级19

8.3 试验方法19

2.2 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ε19

2 电容法检测19

3.7 物理化学单位19

1.3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19

3.3 稳定流的柏努利方程(能量方程)19

3 可靠性考核19

1 表面质量的概念19

1.1 系列型谱19

1.4 电阻法测的常用测量电路19

3.6 放射性单位19

2.1 改变极板间相互覆盖面积S19

2.3 改变极板之间的距离?19

2.4 电容法检测的特点19

5.1 恒弹性合金的应用及性能要求19

5 恒弹性合金19

4.4 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伪随机信号的测试数据19

1.3 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20

1.4 技术条件20

4.1 随机抽样和两类错误20

4 抽样检验20

3.4 稳定流的动量方程20

2 通用性能评定方法标准20

5 部件20

2 表面质量对仪表工作性能的影响20

1.2 参数系列20

9 灰尘与砂尘20

9.2 严酷等级20

9.3 试验方法20

10 盐雾20

9.1 作用机理和影响20

3.2 仪表控制器20

3.8 物理量常数20

4 单位换算21

10.1 作用机理和影响21

4.3 失效率定级和MTBF验证21

4.2 单式抽样21

3.5 雷诺准则21

4.1 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21

3 挤压21

10.3 试验方法21

2 调节系统的过渡过程21

10.2 严酷等级21

6.2 求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方法21

1 简单调节系统的特点、方框图及分类21

第2章 简单调节系统21

2.1 线性集成电路元件21

2 模拟集成电路元件21

6 工作条件21

6 拉普拉斯变换21

6.1 定义和基本性质21

4 调节参数的选择原则22

7.1 传输函数和冲激响应22

7 线性时不变系统特性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表示22

4.3 环节的串联22

4.4 环节的并联22

3.6 边界层内的流动22

3 温度仪表标准22

4.3 市制单位换算22

4.2 质量单位换算22

10.4 镀层腐蚀评价方法22

3.2 热挤压22

3.1 冷挤压22

5.2 克服测量滞后的方法22

5.1 测量滞质对调节质量的影响22

5 测量滞后对调节质量的影响及克服的方法22

3 被调参数的选择原则22

4.4 复式抽样和序贯抽样23

11.2 严酷等级23

4.4 密度单位换算23

3.7 管内流体的流动23

4.5 反馈连接23

4 流量仪表标准23

7.2 调节阀口径大小的影响23

7 调节阀及阀门定位器特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23

4.3 动态规划23

8 沃尔什变换23

7.2 转移函数和阶跃响应23

3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23

3.3 温挤压23

3.4 静液挤压23

第3章 切削加工23

1 车削加工23

1.1 车削加工应用范围23

1.2 车削加工方式23

6 负荷变化对调节质量的影响23

11.1 作用机理和影响23

7.1 调节阀流量特性的影响23

11 腐蚀性气体23

4.5 力单位换算24

4.6 力矩或转矩单位换算24

4.7 压力或应力单位换算24

7.3 阀门定位器的应用场合及对阀特性的改善24

8 调节器调节规律的选择24

4 表面强化工艺24

11.3 试验方法24

4.6 环节组合在仪表设计中的应用24

4.8 功、能和热量单位换算25

4.7 复杂系统的传递函数的计算25

9.1 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方法25

9 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及调节系统的投运25

2 计划任务书25

12.1 作用机理和影响25

12 腐蚀性介质25

5 执行器标准25

4.2 控制台的类型25

4.1 控制台的主要尺度25

1 标准制订和修订计划25

4 控制台与控制座25

第4 章 标准的制订和修订25

第3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25

1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一般概念25

4.8 信号流图26

2.2 铣削加工方式26

12.2 严酷等级26

2 铣削加工26

4.9 功率单位换算26

12.3 试验方法26

2.1 铣削加工应用范围26

1 概述26

第4章 影响仪表可靠性的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26

2.2 非线性集成电路元件26

5 标准的幅面和格式、书写方法和编号26

3.8 管道阻力计算26

9.2 用气动仪表组成的调节系统投运举例26

4.3 控制座的设计要求26

4 标准草案的制订、审查和上报26

3 标准的调研、试验验证26

2 序列的傅立叶变换性质27

5 决策方法27

5.1 决策的构成与决策过程27

5.2 决策模型27

5.3 决策种类27

4.11 流量单位换算27

4.10 电磁电位换算27

13 爆炸性混合物27

13.1 爆炸性混合物及其参数27

13.2 作用机理和影响27

13.3 严酷等级27

5 稳定性27

5.1 稳定判据27

1 造型与物质技术条件27

9.3 用电动仪表组成的调节系统投运举例27

4.4 控制座尺度的确定27

第3章 仪表造型与物质技术条件27

附录27

2 磨损27

3 环境应力作用27

3.1 温度27

附录3-1 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目录27

3 磨削加工28

1 串级调节系统28

1.1 概述28

2 仪表外壳结构28

5.2 稳定余量28

5.3 非铁磁性恒弹性合金28

5.2 铁镍基铁磁性恒弹性合金28

3.2 磨削加工范围和方式28

4.12 粘度单位换算28

3.1 磨削加工特点28

第3章 复杂调节系统28

2.5 电容法检测的测量电路28

3 采样定理28

4.13 热学单位换算28

5.4 贝叶斯决策29

13.4 试验方法29

3.2 振动29

6 稳态偏差29

3.9 管径的选择29

5 系统函数29

4 z变换29

1.4 副回路的选择29

1.3 应用场合29

1.2 特点29

4.14 光学单位换算30

第2章 磁性材料30

1 概述30

1.1 磁性材料在工业自动化仪表中的作用30

1.2 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30

4 仪表表面处理30

1.3 磁性材料的基本磁性能30

4.1 表面涂料30

3 常用结构材料30

3.10 管内流体流动的过渡过程和频率特性30

1.5 实施方案30

第2章 热学常用数据和资料30

1 一些物质的热性质30

1.1 元素的物理性能30

3.3 核辐射30

4.3 表面贴塑31

1 基准的定义和分类31

第3章 基准31

4 其他精密切削加工方法31

3.11 涡流理论31

1.3 薄膜应变片31

1.2 箔式应变片31

1.1 丝式应变片31

1 应变元件31

第2章 传感元件31

4.1 精密车削31

4.2 表面镀金属层31

4.2 研磨31

6 存贮论31

13.4 检验程序31

14.2 严酷等级31

14 霉菌31

14.1 作用机理和影响31

2.1 目的和要求32

15 振动与冲击32

15.2 作用机理和影响32

15.1 振动和冲击的类型和特征32

14.3 试验方法32

4.3 抛光32

6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32

1.6 调节器形式的选择32

1.7 系统的投运与参数整定32

2 均匀调节系统32

2.1 仪表用软磁材料的种类、性能和用途32

1.1 变化与统一32

6.1 生产存贮问题(决定性)32

4.2 半导体器件32

4.1 弹性元件32

4.4 珩磨32

1 美学法则32

第4章 仪表造型与美学法则32

2 软磁材料32

4 一些仪表元部件的失效内因及其改进32

5.2 深孔加工33

2 基准的选择33

附录3-2 IEC/TC65标准和标准草案目录33

2.1 设计基准的选择33

1.2 均衡与稳定33

15.3 严酷等级33

2.2 铁镍合金33

5 孔及孔系加工33

4.5 超精磨33

2.2 调节方案33

6.2 生产的随机性存贮问题33

5.1 孔加工方法33

3.3 互感法检测34

2.3 调节器参数整定34

4 气动学的基本概念34

4.1 空气的性质34

4.3 印刷板,接插件及电触点34

8 时域、频域和z域之间的关系34

3 基准不重合时的尺寸换算34

1.2 常用物料的密度34

3 电感法检测34

3.1 电感34

3.2 自感法检测34

1.1 工序流线图和组成34

2.2 工艺基准的选择34

1.4 半导体应变片34

1. 统筹方法[计划协调技术(PERT)]34

第3章 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34

6.3 仓库问题34

7 序列的卷积34

7 动态品质分析34

7.1 品质指标34

1.2 工序流线图的画法35

1.3 工序流线图的参数和计算35

5.3 孔系加工35

1.4 节奏与韵律35

1.3 比例与尺度35

第4章 毛坯的选择和加工余量35

2 热敏元件35

1 毛坯的制取方法35

4.4 仪表外壳的可靠性考虑35

1.3 节流件和管道常用材质的线膨胀系数35

4.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5

4.3 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35

附录3-3 ISO/TC30标准和标准草案目录35

9 离散希尔伯特变换35

2.1 化工测量中常见液体的热性质36

3 热电堆36

6.1 齿形加工方法36

15.4 试验方法36

6 齿形加工36

2 一些液体的热性质36

3 比值调节系统36

3.1 概述36

3.2 种类36

3.3 调节方案36

3.1 星形热电堆36

1.5 对比与调和36

10 二维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36

7.2 分析方法36

1 概述36

第5章 提高仪表可靠性的设计措施36

2.2 几种油的热性质37

4.4 气体在圆管中流动37

2.2 半导体器件的选择37

2.1 一般考虑37

2. 元部件的选择37

4.1 光敏电阻37

1.6 主从与重点37

2.3 铁铝合金37

4 光敏元件37

2.4 铁氧体软磁材料37

6.2 齿形加工方法的选择37

3 加工余量37

2 毛坯的选择37

3.2 薄膜热电堆37

3.4 电感法检测的特点37

3.4 比值调节方案的实现38

1.7 过渡与呼应38

4.5 马赫准则38

3.6 气机经薄壁小孔的外射流动38

2 随机型计划协调技术(GERT)38

3 一些气体的热性质38

2.3 常用隔离液的热性质38

2.1 GERT网络模型的构成38

3.1 常见气体的热性质38

3 降额设计39

第2章 传热学与传质学基础39

第5章 仪表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39

1 概述39

第4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计算39

1 气体和蒸汽的热性质39

1.1 空气的热性质39

1.2 湿空气的热性质39

4.4 光电管39

4.1 概述39

4 冗余设计39

4.3 光敏晶体管39

4.2 光电池39

2.2 网络分析39

1 仪表结构工艺性的一般要求39

2.3 生产过程模型实例40

5 环境适应性设计40

7 仪表零件材料的切削可加工性40

7.1 材料切削可加工性的概念及评定指标40

7.2 影响材料切削可加工性的因素40

3.1 基本概念40

2.1 变化中求统一的方法40

3 结构模型解析法40

6.2 退化分析与容限设计40

2 造型手法40

2 铸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40

8 系统的校正40

6.1 简化设计40

6 简化设计和退化分析40

8.1 串联校正40

4.3 维修的影响40

4.2 最佳冗余数的确定40

1.8 比拟与联想40

2.2 流图分析40

2.1 概述40

1.3 蒸汽的热性质40

3.2 气体的导热系数、相对导热系数及其温度系数40

16.1 作用机理和影响40

3.3 常见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和重度40

2 时析型FFT算法40

16 噪声40

3.5 比值系数的计算40

4 前馈调节系统41

17 电源畸变和电磁干扰41

4.2 适用场合41

4.3 调节方案41

16.3 试验方法41

16.2 各种场所对产品的噪声要求41

17.2 试验方法41

4 电势法检测41

3.2 举例41

17.1 作用机理和影响41

4.1 反馈调节与前馈调节41

4.5 光电倍增管41

3.5 电感法检测的测量电路41

7 最坏情况设计法41

7.1 设计思路及步骤41

7.2 举例41

2.3 原址运算与逆序41

3.4 空气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下的热性质41

7.3 常用仪表零件材料的切削可加工性41

2.2 统一中求变化的方法42

5 压电元件42

2.4 时析型FFT算法的FORTRAN子程序42

5.1 压电晶体42

9 提高和保证可靠性的其它设计考虑42

5.2 压电陶瓷42

9.1 故障暴露设计42

4.4 前馈补偿装置的实现方法42

8 过应力保护设计42

4.1 电磁感应效应42

4 系统的分级递阶结构43

4.1 系统的结构方案43

3.6 大气压力、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43

1 焊接43

8.2 并联校正(又称局部反馈校正)43

9.2 可维修性设计43

第6章 提高仪表可靠性的工艺措施43

1 老化筛选43

第4章 焊接、胶接与铆接43

3.5 空气的相对湿度和露点43

5 实序列的运算43

4 IDFT的运算方法43

3 频析型FFT算法43

2 胶接43

1 仪表防护要点44

2 防护结构设计44

3.2 铝和铝合金44

3 防护结构材料44

3.1 铁和铁合金44

3.3 铜和铜合金44

4.2 饱和水、干饱和水蒸汽和过热水蒸汽的热性质44

第3章 防护措施44

4.2 系统的分解与协调44

4 水和水蒸汽的热性质44

4.1 在不同大气压下水的沸点44

6 快速卷积与快速相关44

3.5 钛44

3.4 镍和镍合金44

1.1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44

第3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44

1 概述44

1.2 典型非线性特性44

2.5 其它软磁材料45

2.3 胶接工艺45

2.2 胶粘剂的选用45

2.1 常用的胶粘剂45

3 锻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45

7 维诺格拉--傅立叶变换算法(WFTA)45

2 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法45

2.1 相平面法的概念和相迹绘制方法45

4.5 前馈模型的工程整定方法45

6 压磁元件45

4 工艺质量控制46

3 工艺卫生46

2.2 焊接46

2.1 装配46

7.2 磁敏管46

2 装配与焊接46

7 磁敏元件46

7.1 霍尔元件46

2.6 金属软磁材料的热处理46

5 自动选择性调节系统46

5.1 概述46

3 永磁材料46

4.3 饱和气体的水分含量47

5.2 应用47

4.1 工程塑料涂层47

4.2 油漆涂层47

4.3 电镀和化学镀47

3.10 石墨和不透性石墨47

39. 陶瓷47

3.8 玻璃47

3.7 玻璃钢47

3.6 工程塑料47

4 防护层47

4 冲压零件的结构工艺性47

1 概述47

第5章 数字滤波器47

4.1 质量控制图及其界限的确定47

8 气敏元件47

参考文献47

3.1 永磁体工作状态及对材料的要求48

6 QC活动与无缺陷运动48

5 控制图的检验能力48

4.2 几种常见的质量控制图48

3.2 仪表用永磁体材料的种类、性能和用途48

1.3 物体的颜色48

1.4 色彩三要素48

2.4 胶接接头的设计48

1.2 色觉原理48

9 湿敏元件48

4.4 水和水蒸汽的动力粘度和密度48

1.1 太阳光谱48

第5章 仪表造型色彩48

1 色彩的基本概念48

5.3 抗积分饱和48

1 合理使用与维修以减少可靠性退化49

10 闪烁体49

2 网络结构49

第7章 合理使用、维修与可靠性49

2.2 人-机联系的可靠性考虑49

2 可靠性考虑中的人-机因素49

2.1 人的行为和思维49

3.2 铆钉49

3 FIR数字滤波器49

3.1 概况49

3.2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性49

3.3 FIR滤波器的第1种设计方法:窗函数法49

6.2 几种型式49

6.1 概述49

6 分程调节系统49

3.1 铆接的应用49

2 色彩的表情与功能49

3.3 永磁材料的磁稳定性49

5 焊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49

3 铆接49

1.5 色彩的混合49

2.2 色彩的“进”“退”感49

2.1 色彩的“冷”“暖”感49

3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50

2.2 相图的主要特性50

3 管理与可靠性50

3.1 色彩的对比50

2.3 色彩的轻重感50

6.3 分程调节系统的作用50

2.4 色彩的“涨”“缩”感50

2.5 色彩的功能50

1 钢的热处理51

3.2 色彩的调和51

第5章 热处理51

4 仪表色彩设计51

4.1 仪表色彩特点51

1.1 抑制干扰及噪声法51

第8章 自动化仪表及装置可靠性举例51

2.3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图分析51

2 有色金属的热处理51

1.2 钢的化学热处理方法及应用51

1.1 钢的一般热处理方法及应用51

6.4 几个问题51

1 提高信息获得与传输可靠性的方法51

4.2 仪表色调的选择原则52

4.3 仪表造型色彩设计要点52

11 差动变压器52

4.2 热电效应52

11.1 输出特性52

11.2 基本结构52

1.4 水的热性质52

1.5 汽化与沸腾52

7.2 内回流调节52

7.1 概述52

1.2 增强被测参数信息能量及信号激励法52

7 应用计算装置的调节系统52

6 塑料零件的结构工艺性52

附录53

7 切削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53

7.3 热焓调节53

附录14-1 透视53

11.4 解决零点残余电压的方法53

11.3 影响灵敏度的几种因素53

2 自动检测仪表的可靠性举例53

1.4 提高数据传输线的可靠性53

1.3 提高自动检测仪表环境适应性的方法53

2.1 热电偶的可靠性53

2.1 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公式54

2.2 浮子式液位计的可靠性54

1.6 闪蒸与汽蚀54

2 传热学基础54

7.4 用温度和压力校正的气体流量调节系统54

1.2 运动方程式及其分析54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54

第3章 仪表阻尼器54

1.1 阻尼器的作用54

1 阻尼器的运动特性及其设计54

4.3 晶体的压电效应54

7.6 应用计算机解决自动控制问题55

8.1 概述55

8.2 采样调节的实现55

1.3 阻尼时间的计算55

3.4 永磁体的磁化55

3.5 磁滞材料55

3.6 其它永磁材料55

4.4 氧化与钝化55

8 采样调节系统55

4.5 表面合金化55

3 过程控制仪表的可靠性55

3.1 单元组合仪表55

5 绝缘材料和工艺55

5.1 绝缘材料55

2.2 附面层热传导56

1.4 阻尼器设计的一般步骤56

1.11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及其计算56

3.4 FTR滤波器的第2种设计方法:频率采样法56

1.10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及其计算56

2 空气阻尼器56

1.9 几种RC振荡电路及其计算56

1.8 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其计算56

1.7 晶体管、场效应管、真空三极管、差分放大器等效电路及其计算56

1.6 电桥及其计算56

1.5 常用调节器的计算公式和特性56

附录14-2 效果图实例56

9 非线性调节系统56

2.4 利用非线性特性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56

1.12 多谐振荡器、单结管弛张振荡器和自激间歇振荡器及其计算56

4.1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56

第3章 电磁学常用数据和资料56

1 典型电路及其计算公式56

1.1 R、L、C串联和并联电路计算56

1.2 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阻抗等值互换56

1.3 双T电路计算56

1.4 自控系统校正网络计算56

4 过程计算机及系统的可靠性56

3.2 组装式电子综合控制装置的可靠性考虑56

9.2 实现方法56

9.1 概述56

4.4 晶体的热释电效应57

1.1 电触头的工作特点57

5.2 绝缘工艺57

4.2 故障的检测和诊断简介57

3 液体阻尼器57

参考文献57

附录14-3 参考色样及其他彩色插图(见本册书末)57

2.3 对流传热57

第3章 电触头材料57

1 概述57

4 磁感应阻尼器58

2.1 银及其合金58

1.1 电火花加工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58

2 常用弱电触头材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58

1.3 电触头材料的品种分类58

1.2 对电触头材料的性能要求58

1 电火花加工58

第6章 特种加工58

5.1 物质的磁性58

10 多冲量调节系统58

10.1 概述58

3.5 FIR滤波器的第3种设计方法:最大误差最小法(等波纹法)58

4.3 微处理机的可靠性及失效率预计58

5 利用磁性检测58

3 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法58

3.1 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58

4.4 过程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58

4.5 利用电势检测的特点58

4 模拟滤波器58

5.2 工业检测中利用的磁效应59

2.2 铂族合金59

2.3 金及其合金59

10.2 三冲量液位调节系统的实施方案59

1.2 电火花成形加工59

3.2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59

5.3 测量电路60

第9章 可靠性数据收集与交换60

1 数据要求60

2.1 辉光显示器60

2 数码显示器60

第4章 计数器和数码显示器60

1 机械计数器60

3.3 含有多个非线性元件的系统60

2.5 常用弱电触头材料的物理性能60

2.4 钨及其合金60

6.2 密封胶60

6.1 密封填料60

6 密封材料60

2.1 电解加工60

2 电化学加工60

1.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60

11 极值调节系统61

11.1 概述61

11.2 实现方法61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

1. 光的性质与光谱61

2.2 荧光显示器61

第3章 光学法检测61

2.4 辐射传热61

3 可靠性数据交换61

1.1 概述61

2.2 电解磨削61

5 IIR数字滤波器61

1.2 对热电偶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热电极的选配62

1.1 热电偶材料的分类62

2.3 液晶显示器62

第4章 热电偶及金属热电阻材料62

3.2 电触头的尺寸和形状62

3.1 弱电触头材料的选用原则62

3 电触头材料的应用62

1.2 光的传播和多普勒效应62

1 概述62

1.3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和光电效应62

7.2 塑料衬里62

7.4 玻璃衬里62

7.5 搪瓷衬里62

8 接触偶的合理选择62

9 防爆62

9.1 防爆产品分类、分级和分组62

7.1 铅和铅合金衬里62

7 包衬材料和工艺62

参考文献62

7.3 橡胶衬里62

3 超声波加工62

3.5 其它描述函数62

3.4 用描述函数方法消除非线性系统中的自持振荡62

4 电子束加工63

4.1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63

4 李雅普诺夫函数法63

第4章 安全联锁报警系统63

1 概述63

1.1 基本概念63

5 激光加工63

6 离子束加工64

1.2 安全联锁报警系统的内容64

9.2 防爆措施64

2.4 边光显示器64

2.5 等离子显示器64

4.3 二次型标量函数64

4.2 正定函数64

7 电铸65

4.4 李雅普诺夫定理65

2 高温金属热电偶材料65

2.1 贵金属高温热电偶材料65

8 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65

1 晶体管放大器65

1.1 概述65

第5章 仪表放大器65

2 线性采样系统的Z变换66

1 概述66

第4章 线性采样控制理论简介66

11.1 电场屏蔽66

11 屏蔽及其材料选用66

8.2 化学铣切66

8.1 加工特点66

8 化学加工66

10 噪声的控制措施66

2.2 改良Z变换66

1.4 仪表对放大器的主要技术要求66

1.3 晶体管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66

1.2 晶体管放大器的原理66

2.1 Z变换法及其特性66

6 数字滤波器中的有限字长效应66

3.2 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66

3.1 传质过程的基本概念66

3 传质学基础66

1.4 物质的发光及其光谱66

3.1 单位圆67

第6章 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检测与估计67

12 电磁干扰防护67

11.2 磁场屏蔽67

8.5 光刻67

8.4 代学雕刻67

8.3 化学冲裁67

9 仪表零部件结构的装配工艺性67

3 采样系统的稳定性67

1.5 放大器主要技术指标的检定测试67

2.1 概述67

2.2 难熔金属热电偶材料67

2 数据放大器67

1.2 平均值和均方值的统计测量67

1.1 概率密度函数(PDF)的统计测量67

1 平稳遍历性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67

3.4 相间传质及双膜理论68

2.4 使用时的静电屏蔽68

1.1 注射成型68

13 隔离液和隔离器68

13.1 隔离液的选择68

13.2 隔离器的结构68

14 制造中防护质量的控制68

3 中温热电偶材料68

3.1 中温热电偶材料的特性与用途68

1.3 相关函数的统计测量68

第7章 塑料、粉末冶金及光学玻璃零件工艺68

3.2 主要廉金属中温热电偶材料的性能与使用68

3.3 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68

1 塑料零件成型工艺68

1.6 光的散射68

1.5 光的吸收及吸收光谱68

2.3 数据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性能68

2.2 数据放大器的原理68

1.4 功率谱密度的统计测量68

4 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69

3.3 改良代数稳定准则69

2.1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与维钠(Wiener)滤波器69

2 噪声中的信号检测69

第3章 气动仪表理论基础69

1 气动仪表典型元件内流体动力学分析69

3 磁放大器69

1.1 节流元件的特性和流量方程69

3.6 传质方程式69

3.5 对流扩散69

4 低温热电偶材料69

4.1 低温热电偶材料的特性与用途69

4.2 主要低温热电偶材料的性能与使用69

2.1 分类69

2 安全联锁报警系统的分类与设计原则69

1.4 安全联锁报警系统的作用69

1.3 无触点自动信号联锁保护电路69

3.2 稳定螺旋线69

3.1 概述69

3.2 单拍式磁放大器的原理及结构69

3.3 磁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和特性69

2 红外法检测69

2.1 红外辐射69

2 零件的分类编码法则70

3.4 磁放大器的反馈和位移70

2.2 红外检测系统70

2.3 红外法检测在工业中应用70

1 成组技术70

1.1 成组技术的原理70

1.2 成组生产的组织形式70

第6章 成组技术及其应用70

2.2 设计原则70

2.2 最大信噪比准则与匹配滤波器70

6.2 热电偶补偿导线的结构、类型和基本参数70

6.1 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与原理70

5 采样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方法简介70

5 非金属热电偶材料70

5.1 非金属热电偶材料的特性70

5.2 主要非金属热电偶材料70

5.3 主要非金属热电偶材料配对后的性能70

6 热电偶补偿导线用材料70

参考文献70

1.2 气容及其动态特性71

2.3 噪声中的周期信号检测71

2.1 状态变量的选取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列写方法71

1.2 挤压成型71

1.4 其他成型71

3.6 磁放大器的应用举例71

3.5 双拍式磁放大器71

1.3 压塑成型71

3 噪声中的信号估计71

1 概述71

第5章 状态变量法的基本概念71

1.3 阻容环节特性及时间常数71

2 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表达式71

15.2 仪表和电子器件的贮存72

7 热电偶保护套管用材料72

15 贮存中的防护72

15.1 零部件的贮存72

7.1 热电偶保护套管的作用与套管材料的性能要求72

1.5 塑料零件的精度和合理结构72

1 固体激光器72

第6章 激光器72

16 包装防护72

3.3 线性最小方差估计72

3.2 最小二乘估计72

3.1 估计量的性质72

1.2 红宝石激光器72

3.1 在设计中的应用72

3 成组技术的应用72

1.1 工作物质及产生激光波长72

3.4 极大似然估计73

3.5 极大后验估计和最小方差估计73

参考文献73

17 安装使用中的防护73

7.2 热电偶保护套管材料的类别与性能73

8 金属热电阻材料73

8.1 金属热电阻测温的原理及应用73

4 递推线性最小方差估计--卡尔曼(K-alman)滤波74

1.5 功率放大器中的流体平衡方程式74

2.2 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74

1.3 掺钕钇铝石榴石(YAG:Nd3?)激光器74

1.4 气感和感抗74

附录75

附录5-1 常用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75

2 气动仪表的构成原理76

2.2 几种常用粉末冶金零件76

2.1 反馈概念及稳定性76

3.2 在加工中的应用76

2.3 连续时间状态方程的离散化76

2.1 粉末冶金零件的优点及基本工序76

2 粉末冶金零件工艺76

1.4 钕玻璃激光器76

3 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77

3 激光法检测77

3.1 激光及其特点77

2.2 力(力矩)平衡原理及特点77

1 自动化加工的主要方法77

第7章 仪表零件加工的自动化77

3.1 系统可控性和可观性的意义77

2.3 粉末冶金零件精度及粗糙度77

8.2 主要金属热电阻材料77

8.3 常用金属热电阻的基本特性77

3.2 可控性和可观性的鉴别方法77

1.1 自动机床加工77

3 可控性和可观性77

2.3 位移平衡原理及特点78

2.5 前馈原理78

2.4 比例、积分、微分特性分析78

1 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性78

1.1 概述78

3.2 检测中常用的激光器78

附录5-2 概率论的基本知识78

1.5 固体激光器应用举例78

1 膨胀合金78

第5章 膨胀合金及热双金属78

3.3 激光法检测在工业中应用78

3.3 系统输出可控性79

3.4 对偶原理79

4.1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79

1.2 自动线79

4 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79

1.2 常用膨胀合金79

1.4 低钴膨胀合金79

1.3 无磁瓷封合金79

3 复杂事件的概率79

2 随机事件与概率79

2.1 工作物质及激光波长79

2 气体激光器79

3 光学玻璃零件加工工艺79

3.1 光学玻璃零件加工特点79

3.2 光学玻璃零件的毛坯成型79

3.3 粗(铣)磨加工79

3.5 抛光工艺80

1.3 普通数字控制(NC)80

3.4 精磨加工80

4.2 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80

4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80

2.2 氦氖激光器80

1.4 数控加工中心(MC)81

1.5 适应数字控制(AC)81

1.6 计算机数字控制(CNC)和直接数字控制(DNC)81

1.2 对气源的要求81

1.1 压缩空气的成分81

1 气动控制装置对气源的要求81

第4章 气源及其净化81

2.3 封离式电激励二氧化碳分子激光器81

1.7 柔性制造系统(FMS)82

5 多维随机变量82

2 自动化加工的应用82

3.7 胶合82

5.1 以二次型品质指标优选系统参数82

5 最优控制问题82

2.4 氩离子激光器82

3.6 定中心和磨边82

1.2 常用镀层83

6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83

2.5 气体激光器应用举例83

5.2 二次型指标最优控制问题83

1.1 仪表零件的分类83

2.2 贮罐83

2.1 空气压缩机83

2 供气设备83

1. 仪表零件的电镀83

第8章 表面涂数83

参考文献84

3 半导体激光器84

3.1 工作物质及发射波长84

5.3 用状态观测器构成最优控制系统84

3.2 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特性84

2 氧化膜层85

3 涂漆85

7 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85

1.13 一些有源滤波器的计算85

2.3 供气系统的配管85

3 气源净化流程85

6 最优状态估计(最优滤波问题)和随机系统最优控制85

1.5 其它膨胀合金85

4.2 过滤器86

8 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86

4 气源净化设备及材料86

4.1 冷却器86

1 概述86

第4章 微波法检测86

2 常用微波元件及微波传感器86

6.2 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器86

1.2 弹性元件的基本特性86

6.1 连续型卡尔曼滤波器86

2.1 常用的微波元件86

第7章 弹性元件86

1 概述86

1.1 弹性元件的分类和用途86

2 热双金属87

2.1 概述87

2.2 热双金属片的分类及应用87

2.3 热双金属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87

附录5-3 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87

1 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87

2 随机过程的统计函数87

4.3 干燥器87

6.3 离散型随机最优控制87

3 随机过程的遍历性[各态历经性或埃尔过得(Ergodic)性]88

7 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问题89

1.2 光化法89

2.5 常用热双金属的牌号、性能及特点89

1 各种制造方法和可能达到的要求89

2.4 常用热双金属组合层材料89

第9章 面板、度盘、铭牌、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89

4 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89

5 线性系统对随机输入的响应89

1.1 刻制法89

1.4 胶印法89

1.3 丝印法89

3 微波法检测在工业中的应用90

2.2 微波传感器90

6 平稳随机过程90

参考文献90

参考文献90

1.5 转移法90

1.3 弹性元件的材料90

2.6 其它热双金属90

2.1 母版制备90

2 光化法、丝印法的主要工艺流程90

1.6 压印法90

1.14 几种相移电路的计算90

3.1 利用微波的反射特性检测91

7 白噪声与伪随机信号91

2.3 凹凸型制件91

2.2 平面型制件91

2 片弹簧92

3.1 螺旋拉弹簧、压弹簧和扭弹簧92

1.15 几种整流电路的性能92

3 螺旋弹簧92

参考文献92

2.2 液体的电导率及其温度系数93

2 物质的电、磁及其他性能93

3 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93

2.7 热双金属的选用93

2.1 材料的电阻率93

3.2 利用微波的透射特性检测93

3.3 利用微波的衍射特性检测94

3.4 利用谱振频率或品质因数变化的检测94

第6章 仪表用高分子材料94

1 概述94

2 塑料94

2.3 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值94

3.1 单面板94

3.2 双面板94

2.1 塑料的分类、特性与用途94

3.3 多层板94

3.5 平面板95

3.4 挠性板95

2.4 物质的热电子发射常数和二次电子常数95

2.5 物质的功函数96

3.5 利用物体的微波辐射特性检测96

1 超声物理基础96

1.1 超声波96

1.2 超声波的传播96

第5章 超声法检测96

2.6 物质的电离电压、激励电压和超电导跃迁温度96

2.8 氧浓差电池的氧浓差电势与氧浓度的关系97

2.7 光的临界波长97

2.9 气体的体积磁化率98

2.10 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的性能98

1.1 毛坯加工98

1 弹性元件工艺98

第10章 常用元件工艺98

3.2 特殊性能的螺旋弹簧及弹簧机构99

2.11 热轧和冷轧硅钢片的电磁性能99

1.2 成形99

4 橡胶弹簧100

2.12 电磁波谱和不同波长产生的颜色100

2.13 媒质中的光速和折射率100

2.2 塑料的选用100

2.1 概况101

2.14 介质中的声速101

2 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101

附录2-1 我国主要地区气象表102

附录102

2.15 某些物质的辐射吸收系数102

2.2 超声换能器102

1.3 热处理103

1.4 组件连接103

1.5 稳定(老化)处理103

1.6 检验103

附录2-2 部分国家和国家组织标准代号表103

3.1 利用超声波的声速特性检测103

3 超声法检测在工业中的应用103

2.3 发射和接收电路103

5 游丝和发条103

5.1 游丝103

5.2 发条103

参考文献104

6 张丝和吊丝104

2.1 永磁体制造工艺107

2 磁性元件工艺107

7 弹簧管107

3 橡胶109

3.1 橡胶的分类、特性与用途109

8 波纹管109

9 膜片与膜盒110

3.2 利用超声波的衰减特性检测110

9.2 膜片的计算110

9.1 膜片、膜盒的结构及用途110

2.2 导磁体制造工艺111

3.3 利用声阻抗特性检测111

1.2 射线的特性及其比较112

3.4 利用声发射检测112

第6章 核辐射法检测112

1 放射性同位素和核辐射112

2 射线和物质的作用112

1.1 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规律112

2.1 带电粒子和物质的作用113

2.2 γ射线和物质的作用113

3.2 橡胶制品的选材113

3 绕线体工艺114

4 粘合剂114

4.1 概述114

4.2 主要合成粘合剂和种类与特点114

3.2 绕线114

10 弹性环与弹性筒114

10.2 弹性筒114

10.1 弹性环114

3.1 导线和骨架114

第8章 仪表齿轮115

1 概述115

1.1 仪表齿轮的特点及分类115

1.2 齿轮机构传动比计算115

3 常用核辐射探测器116

3.3 绝缘处理116

2.3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117

2.2 基准齿形和模数系列117

2.1 渐开线的形成原理和性质117

3.4 绕线体检验117

3.1 电流电离室、正比计数管、G-M计数管117

4.3 粘合剂的选用117

2 渐开线齿轮传动117

2.4 斜齿和螺旋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118

参考文献119

4.4 塑料的粘接119

3.3 中子计数管119

3.2 晶体计数器、半导体计数器、闪烁计数器119

3 蜗杆传动几何计算120

第7章 光学玻璃与晶体材料120

1 无色光学玻璃120

2.5 圆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120

1.1 无色光学玻璃的分类与牌号120

1.2 质量指标121

2.1 牌号及性能121

2.2 质量指标121

4.2 放射源的选择121

4.1 工业检测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121

4 工业检测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源121

2 耐辐射光学玻璃121

4.3 放射源的形式122

5 核辐射法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122

6 射线防护125

6.1 剂量单位及规定125

6.2 防护办法126

1.1 能带126

第7章 检测中应用的半导体效应126

1 半导体的能带、载流子、电导率及p-n结126

1.2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及其导电类型127

1.3 半导体的电导率127

3 有色光学玻璃128

3.2 质量指标128

4 光学晶体128

4.1 概述128

4.2 光学晶体的分类128

3.1 有色光学玻璃的类型、牌号及性能128

2.1 霍尔效应及霍尔元件129

1.4 p-n结129

2 半导体的磁电效应129

5 修正摆线齿轮传动131

4 齿条传动几何计算131

5.1 修正摆线齿形特点131

2.2 磁阻效应及磁敏元件132

4.3 光学晶体的理化性能133

5.2 修正摆线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134

6 谐波齿轮传动136

6.1 谐波齿轮传动的原理和特点136

3 半导体的压敏效应136

3.1 压阻效应及半导体应变元件136

3.2 压电效应及压(力)敏晶体管137

6.2 谐波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137

7 仪表齿轮传动的精度137

参考文献137

4 半导体的光电效应138

4.1 光电导效应和光敏电阻138

8 塑料齿轮的精度138

第9章 仪表支承和导轨139

1 仪表支承139

1.1 仪表支承的分类和应用139

1.2 滑动摩擦支承139

4.2 光生伏特效应及光电池140

5 半导体的热电效应141

5.1 半导体电阻率的温度特性和热敏电阻141

5.2 温差电效应及温差电偶142

6.1 气敏特性和气敏电阻143

6 半导体的其它特性143

第8章 电化学分析144

6.2 湿敏特性及湿敏电阻144

1.3 滚动摩擦支承144

1 概述144

2.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理论145

2 电导分析法145

2.2 溶液电导的测定146

1.5 气体和液压支承147

1.4 弹性摩擦支承147

3.1 溶液pH值与原电池电动势的关系147

3 电位分析法147

2.1 燕尾形导轨的结构型式和特点149

2 燕尾形导轨149

2.2 燕尾形导轨的设计149

3.2 测量pH值使用的电极150

3.3 离子选择性电极152

4.1 电解现象和法拉第电解定律153

4 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153

4.2 电解分析法154

4.3 库仑分析法155

1.1 精密螺旋传动的分类和应用155

第10章 精密螺旋传动与杠杆机构155

1 精密螺旋传动155

1.2 滑动螺旋传动155

第9章 气相色谱分析157

1 概述157

1.1 色谱法的定义及其分类157

1.2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159

1.3 工业气相色谱的基本组成159

2.1 杠杆传动机构的分类与应用160

2.1 分离原理160

1.3 滚动螺旋传动160

2 杠杆传动机构160

2 工业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160

2.2 常用杠杆传动机构的设计161

2.2 鉴定器(检测器)165

3.1 定性分析166

3 定性和定量分析166

3.2 定量分析170

3.3 分析数据的自动处理172

第10章 质谱分析173

1 概述173

2.3 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74

2.1 仪器方框图174

2.2 仪器的分类174

2 质谱仪器概述174

3.1 离子源175

3 质谱仪器的基本原理175

第11章 凸轮与间歇机构177

1 凸轮机构177

1.1 凸轮机构的特点、分类和应用177

1.2 凸轮机构的设计177

3.2 质量分析器178

3.3 离子检测器181

4 质谱分析法182

2.2 棘轮机构183

4.1 同位素分析183

2 间歇机构183

2.1 间歇机构的分类、特点和应用183

4.2 化学分析184

参考文献185

2.3 槽轮机构187

第12章 仪表用电机189

1. 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189

1.1 用途和要求189

1.2 结构和特点190

1.3 工作原理190

1.4 控制方法190

1.5 特性193

1.6 主要性能和指标193

2.2 结构特点、分类及工作原理194

2.3 主要技术指标194

1.7 应用194

2.1 特点和用途194

2 同步电动机194

3 直流力矩电动机196

4.3 工作原理196

4.2 结构和分类196

4 步进电动机196

4.1 特点和用途196

3.2 结构特点196

3.4 使用注意事项196

3.1 用途和特点196

3.3 主要性能指标196

4.4 特性和性能指标197

4.5 驱动电源197

4.6 应用注意事项199

5 测速发电机200

5.1 直流测速发电机200

5.2 交流测速发电机202

6.1 用途205

6.2 结构和分类205

6 自整角机205

6.3 技术性能和精度等级206

6.4 应用207

6.5 发展动向208

7 旋转变压器208

7.1 分类和用途208

7.2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09

7.3 性能指标和精度等级210

7.4 使用注意事项210

8 直线电动机211

9.2 工作原理211

9.1 用途211

9 滚切式电动机211

8.3 旋转电动机和直线电动机的比较211

8.2 结构、分类及工作原理211

8.1 用途和特点211

9.3 优点212

参考文献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