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武霞主编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03065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我国的基本国情14
第一节 近代中国和世界14
一 伟大的祖国勤劳的民族14
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19
三 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21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23
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3
二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27
三 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30
第三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32
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32
三 民主革命的任务、动力和前途36
二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6
第二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40
第一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历程40
一 农民革命风暴40
二 洋务运动兴衰43
三 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44
第二节 各种救国方案的破产50
一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50
二 三民主义及其他53
第三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58
一 农民革命的局限性58
二 资产阶级的两面性60
三 欧美式的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62
一 中国工人阶级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64
第三章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64
第一节 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领导阶级64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68
三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7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使命73
一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及其特征73
二 中国革命的伟大组织者76
三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7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81
一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81
二 中国共产党的特点83
三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划时代的大事变85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点87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87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87
二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92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95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展95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01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102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102
二 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105
三 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107
四 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109
五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111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14
一 过渡时期的理论与中国革命转变的特点11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14
二 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和特点117
三 革命转变的条件118
第二节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21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121
二 农业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4
三 用和平赎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126
第三节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129
一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129
二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改造情况评价132
三 我国建立的是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1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41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141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发展战略141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历史前提143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45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50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50
二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52
三 坚持改革开放154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158
一 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158
二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160
三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和战略重点161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67
第一节 建立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客观依据167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含义167
二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和几种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形式170
三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174
第二节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所有制形式178
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178
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形式181
三 所有制结构的优化184
第三节 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利益的多样性的经营方式185
一 多种所有制基础上的多种经营方185
式185
二 所有权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187
三 实践中形成的多样性的经营方式189
第八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4
第一节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4
一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94
二 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198
三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2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202
一 依据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202
二 实行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宏观经济管理204
三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207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209
一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经济单位209
二 实行两权分离,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211
三 企业之间的联合和竞争214
第九章 商品、货币的流通和信贷219
第一节 商品流通219
一 商品流通的特点和作用219
二 商品流通的形式和体制222
三 利用价值规律调节商品流通226
第二节 货币流通228
一 货币的本质和流通的特点228
二 货币流通的形式230
三 货币流通的渠道和规律231
四 外汇和汇率233
第三节 价格体系及其改革239
一 价格体系的含义240
二 改革我国价格体系的必要性243
三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245
第四节 信贷和银行247
一 信贷的性质和特点248
二 信贷的形式和作用249
三 银行和金融体系251
四 利率及其调节作用254
第十章 分配和消费258
第一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258
一 个人收入的基本形式258
二 分配多元化的客观依据263
三 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和政策265
四 工资制度的改革270
第二节 消费基金的宏观控制273
一 社会主义消费的基本特征273
二 消费的超前增长和消费膨胀276
三 消费基金的控制与调节279
第十一章 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关系283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283
一 从闭关自守走向对外开放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283
二 从封闭状态走向对外开放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286
三 从思想文化隔绝走向对外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288
第二节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290
一 对外贸易290
二 国际劳务合作292
三 对外技术、资金交流297
第三节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305
一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走过的历程305
二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307
第十二章 国家政权建设312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实现和发展312
一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312
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和主要经验315
三 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18
一 人大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之一319
第二节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19
二 继续完善人大制的各项职能322
三 西方“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323
第三节 政府体制和国家行政管理328
一 各级人民政府328
二 国家行政管理330
三 政府体制和国家行政管理改革331
四 西方政府体制和行政管理评介334
第四节 国防和人民军队337
一 国防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和基本方针337
二 人民军队的地位和职能339
三 人民军队的整编和改革340
一 干部和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一般概念344
第十三章 干部人事制度建设344
第一节 干部和干部人事制度344
二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演变349
三 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基本方针和一般原则352
第二节 新时期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357
一 探索和实践357
二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61
三 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重点365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366
一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366
二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意和原则368
三 当前的几项措施372
一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376
第一节 统一战线政策376
第十四章 我国的内外政策376
二 人民政协379
三 “一国两制”和统一战线382
第二节 民族和民族政策386
一 民族问题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386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388
三 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任务391
第三节 宗教和宗教政策394
一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394
二 我国对宗教的基本政策396
三 扩大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398
第四节 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400
一 当前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外交格局400
二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403
三 中国共产党和外国共产党的关系406
第十五章 精神文明建设408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408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及其意义409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保证410
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及其根本任务414
第二节 教育事业416
一 教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416
二 进行教育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419
第三节 科学文化事业424
一 科学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424
二 我国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428
三 科学文化事业的体制改革430
第四节 思想建设431
一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教育431
二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437
第十六章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领导441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441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441
二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446
三 新时期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和方式450
第二节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454
一 伟大事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54
二 在改革中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456
三 探求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路子461
后记466
热门推荐
- 2107611.html
- 2070037.html
- 2185832.html
- 1230432.html
- 2077148.html
- 2752247.html
- 2251512.html
- 267519.html
- 2428384.html
- 22682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0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0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3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1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7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56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16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9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03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