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院校教材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等院校教材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第3版
  • 南方十六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3118·163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等院校教材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11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1

一 无产阶级革命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11

二 没收官僚资本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产生15

三 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和基本历史任务18

第二节 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0

一 农业合作化的必然性20

二 农业合作化的形式和步骤23

三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7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0

一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30

二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形式和步骤34

三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过程中的阶级斗争3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建设41

一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内容及其重要性41

二 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建设45

第二章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50

第一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形式50

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50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形式55

第二节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58

一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本特征及全民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58

二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内部关系61

一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和作用69

第三节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69

二 农村中的集体所有制71

三 城镇中的集体所有制74

第四节 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劳动者个体所有制79

一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体所有制79

二 附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社员家庭副业8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劳动和物质利益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的结合84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要素84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及劳动过程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91

一 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91

二 社会主义劳动的划分96

三 社会主义劳动协作和劳动竞赛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103

一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特点103

二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10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1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111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的需要111

二 劳动者物质文化需要的内涵114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119

一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120

二 社会劳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124

三 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128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3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30

二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13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139

第一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139

一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条件139

二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14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147

一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148

二 农业内部和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151

三 国民经济的其他重要比例关系15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领导158

一 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依据158

二 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162

三 国民经济计划体系和综合平衡16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1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关系172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关系的必然性172

二 社会主义商品关系的本质和特点1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180

一 社会主义商品的二重性180

二 生产社会主义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83

三 社会主义商品的价值决定1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187

一 社会主义货币的本质187

二 社会主义货币的职能189

三 我国的人民币19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192

一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作用的特点192

二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生产中的作用195

三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流通中的作用199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益和经济管理2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益203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效益的实质203

二 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206

三 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途径2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212

一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职能212

二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216

三 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相结合219

四 社会主义专业化协作2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225

一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性质和任务225

二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229

三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经济责任制234

四 集体所有制企业管理的特点236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238

一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客观依据和本质238

二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济核算制241

三 集体所有制企业经济核算的特点246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资金的循环和周转2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249

一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本质249

二 企业资金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250

一 企业资金周转的时间254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周转254

二 企业生产资金的构成及其对资金总周转的影响256

三 固定资金的周转258

四 流动生产资金的周转263

五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265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成本、盈利和阶格2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产品成本268

一 社会主义产品成本的实质268

二 降低产品成本的意义270

三 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和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271

一 社会主义盈利的实质2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盈利275

二 影响企业盈利的因素2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279

一 价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价格体系279

二 价格形成的基础281

三 价格总水平和稳定物价285

四 商品比价289

第十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2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2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活资料的流通298

一 社会主义生活资料流通的形式和渠道298

二 社会主义商业的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303

一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流通的特点30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流通309

二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流通的形式31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315

一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315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318

三 社会主义的货币管理32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3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322

一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322

二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326

三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财政和预算334

一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职能334

二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的特点和构成33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信贷和银行342

一 社会主义信贷的本质和作用342

二 社会主义银行的本质和职能347

三 信贷资金同预算资金的平衡35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积累和再生产35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356

一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特征356

二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36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积累366

一 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366

二 积累和消费的矛盾统一关系369

三 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373

一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3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规律377

二 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38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消费品的分配关系3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消费基金的构成385

第二节 按劳分配规律387

一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387

二 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和按劳分配关系的性质389

三 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393

四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3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397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奖金和津贴397

二 正确处理工资问题的主要原则403

一 集体所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405

第四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405

二 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40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消费41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412

一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412

二 社会主义消费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414

和作用4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消费结构417

一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的内涵417

二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419

三 合理的消费结构和我国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421

一 社会主义的个人消费和集体消费4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423

二 社会主义的消费水平425

第四节 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消费模式429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433

第一节 自力更生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4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437

一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和作用437

二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439

三 发展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442

第三节 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外资446

一 引进先进技术的必要性和原则446

二 利用国外资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449

三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特殊形式45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455

一 对外经济援助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455

二 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原则和主要方式457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其历史趋势46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461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461

二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阶级关系466

三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47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和条件478

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低级阶段478

二 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性482

三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基本条件484

后记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