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正变 通变 新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正变 通变 新变
  • 蔡钟翔,邓光东主编;刘文忠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755002098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正变 通变 新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上编 正变5

第一章 先秦时代的“崇正抑变”5

第二章 《诗大序》的“风雅正变”说及其发展演变9

第一节 《诗大序》与郑玄《诗谱序》的“风雅正变”说9

第二节 “风雅正变”说的渊源18

第三节 唐代孔颖达的“风雅正变”说25

第四节 宋代朱熹的“风雅正变”说26

第五节 宋代叶适对“风雅正变”说的怀疑28

第六节 清代马瑞辰对“风雅正变”说所作的总结29

第三章 《文心雕龙》中的“正变”论34

第四章 “正变”论与刘勰前后的辨体批评的萌芽43

第五章 唐代文论中的“正变”论49

第六章 宋金元文论中的“正变”论59

第七章 明代文论中的“正变”论72

第一节 高棅《唐诗品汇》的“正变”论72

第二节 焦竑的以“变”为“正”75

第三节 许学夷《诗源辩体》的辨体批评与“源流正变”说75

第四节 明代的“文体正变”说93

第八章 清代文论中的“正变”论99

第一节 清初“正变”论的政治倾向与“正”“变”之争99

第二节 “正变”论的一个新里程碑——叶燮《原诗》的“正变”论106

第三节 沈德潜的“崇正斥变”与何焯论创作方法的“正变”120

中编 通变125

第一章 “通变”一词的来源及其内涵125

第二章 刘勰的“通变”论132

第一节 对刘勰的“通变”美学内涵的几种不同理解与分歧132

第二节 刘勰“通变”论产生的文化背景137

第三节 刘勰的“通变”论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关系145

第四节 刘勰论“通变”的对象150

第五节 刘勰论“通变”的任务与目的152

第六节 刘勰论“通变”的方法154

第七节 刘勰“通变”论的美学意义158

第八节 刘勰“通变”论的局限160

第三章 隋唐宋文论家的“以复古为通变”162

第一节 苏绰与李谔的复古——不含“通变”的复古162

第二节 初唐史学家与文论家的文学发展观与“通变”165

第三节 陈子昂、李白等人的以复古为革新的“通变”167

第四节 殷璠与杜甫的“通变”思想170

第五节 皎然的“复变”论173

第六节 韩愈的“以复古为通变”177

第七节 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与“通变”182

第八节 宋代文论中与“通变”相关的范畴189

第四章 明代文论中的“通变”194

第一节 前、后“七子”的复古与“通变”的关系196

第二节 王世贞的“通变”论和“阴阳剥复”说200

第三节 许学夷的“通变”论206

第五章 清代文论中的“通变”209

第一节 顾炎武的“通变”论209

第二节 尤侗的“通变”论211

第三节 吴乔的“变复”论212

第四节 毛先舒的“通变”论213

第五节 叶燮的“通变”论216

下编 新变223

第一章 “新变”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223

第二章 “永明声律”说与“新变”227

第三章 萧子显、萧统、萧纲、萧绎、徐陵的“新变”论232

第四章 隋唐文论中的“新变”246

第一节 隋及初唐对齐梁文学“新变”的批判246

第二节 杜甫、韩愈诗歌创作中的“新变”251

第三节 “诗到元和体变新”——诗体“新变”与元、白诗歌创作中的“新变”252

第四节 齐梁文学“新变”的复归——晚唐艳情诗、艳体诗的创作、编集与理论鼓吹255

第五章 宋金元文论中的“新变”262

第一节 宋代文论“新变”的特点262

第二节 梅尧臣的“新变”论264

第三节 苏舜钦的“新变”论266

第四节 苏轼的“新变”论268

第五节 黄庭坚的“新变”理论与宋诗道路269

第六节 严羽对宋诗“新变”的概括与总结273

第六章 从复古走向“新变”的明代277

第一节 明代新的经济因素、新的思潮与文学“新变”的关系277

第二节 徐渭对复古模拟的批判与主张“真情”“自得”和独创278

第三节 李贽的“童心”说与“新变”之关系280

第四节 焦竑的“脱弃陈骸,自标灵采”283

第五节 汤显祖的“唯情”说与“新变”284

第六节 公安派的“新变”理论——“穷新极变”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286

第七章 清代文论中的“新变”295

第一节 田雯的“诗变而日新”及对艳体诗的肯定295

第二节 袁枚的“性灵”说与“新变”论297

第三节 赵翼的“天工人巧日争新”与“变故为新”302

第八章 近代文论的“新变”论304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新变”304

第二节 “诗界革命”与“新变”305

第三节 “文界革命”与“新变”309

第四节 “小说界革命”与“新变”310

结语315

后记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