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教育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教育 下
  • 《当代中国教育》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87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教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六编 少数民族教育3

第三十三章 旧中国的少数民族教育3

第一节 不同的教育历史传统5

一、原始形态教育5

二、奴隶制下的彝族文化教育6

三、寺院教育7

第二节 新型学校教育的发展8

一、新学思潮的影响9

二、西方教会开办学校9

三、国民党政府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10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的新民主主义教育11

一、湘鄂西、广西左右江根据地少数民族教育的基本特点12

二、延安民族学院的建立14

三、东北解放区的朝鲜族教育16

第三十四章 少数民族教育的方针和任务19

第一节 少数民族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9

一、确定新中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方针19

二、少数民族教育的曲折发展和贯彻调整方针23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27

四、“文化大革命”中的少数民族教育28

五、少数民族教育的拨乱反正30

第二节 少数民族教育的地位和作用35

一、实践和认识过程35

二、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地位38

第三节 少数民族教育的管理41

一、民族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41

二、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43

三、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在教育上的自治权45

第三十五章 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与改革46

第一节 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48

一、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方针48

二、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合理布局和办学形式49

三、少数民族中小学学制、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51

四、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改革52

五、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56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与农牧民文化技术教育58

一、重点加强职业技术教育59

二、加强中等专业教育的调整改革61

三、积极发展农(牧)职业中学62

四、农牧民文化技术教育65

第三节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68

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68

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任务70

三、少数民族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分配方面的特殊规定73

四、开展高等教育的对口支援协作75

第三十六章 双语教学、教材和师资77

第一节 双语教学77

一、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77

二、坚持民族语言平等政策78

三、民族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78

四、从实际出发,建立双语教学体制81

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83

一、概况83

二、教材管理体制84

三、教材编审机构85

四、教材编审方针和原则89

第三节 少数民族师范教育和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92

一、发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师范教育93

二、发展民族师范教育的一些特殊规定94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96

第三十七章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00

第一节 保障少数民族发展教育的平等自治权利100

第二节 加强民族团结、民族政策和马列主义民族观的教育103

第三节 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中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05

第四节 坚持国家扶持与调动地方和群众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107

第五节 重视继承和发展各民族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110

第七编 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其它教育及教育科研第三十八章 “燎原计划”的提出及其实施117

第一节 “燎原计划”的产生背景和内容要求117

一、“燎原计划”是客观需要的产物117

二、“燎原计划”的基本内容、实施方法和主要目标119

第二节 实施“燎原计划”的主要措施121

第三节 “燎原计划”取得的显著成效125

第三十九章 城市教育综合改革130

第一节 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的概况130

第二节 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容、任务和要求131

第三节 进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措施135

第四节 城市和企业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137

第四十章 粤闽经济开发地区教育140

第一节 开放地区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141

一、教育经费投入多,仪器设备好141

二、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有了相当快的发展144

三、基础教育的改革147

第二节 开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154

第三节 第一军医大学“一体两环”的办校模式159

第四十一章 电化教育163

第一节 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163

一、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163

二、电化教育管理体制166

三、电化教育的指导思想166

第二节 学校的电化教育167

一、学校电化教育的迅速发展167

二、电化教育馆为学校教学服务169

三、学校电化教育的政策法规建设170

第三节 卫星电视教育传输系统的建设与发展170

一、卫星电视教育的建设170

二、卫星电视教育传输系统171

三、卫星电视教育传输系统的特点173

四、卫星电视教育的发展规划174

第四节 电化教育的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174

一、加强对电化教育教材建设的领导174

二、电化教育教材建设的主要成绩和优秀电教教材的评选175

三、开设电化教育专业,培养电化教育人才178

第四十二章 华侨教育180

第一节 新中国华侨教育的发展180

一、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的华侨教育180

二、一九七八年以后的华侨教育182

第二节 华侨教育政策措施183

一、适当照顾华侨学生报考各级学校184

二、积极帮助华侨学生补习文化185

三、对华侨学生生活福利的有关规定186

第三节 华侨学校教育186

一、各类文化补习教育187

二、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189

三、华侨农场的中小学教育192

第四十三章 社会力量办学194

第一节 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概况194

第二节 社会力量办学的地位与作用195

第三节 社会力量办学的指导方针及政策规定196

第四十四章 教育科学研究199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及其方针199

一、发展概况199

二、科研规划的制定199

三、科研机构201

四、教育科学的国际交流202

五、教育科研方针203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205

第三节 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210

一、基本理论学科的发展211

二、新学科的建立212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14

四、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215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管理与条件保证216

第八编 学校的教师和职工223

第四十五章 教师和职工队伍的建设223

第一节 教师和职工队伍概况223

一、落实政策,提高待遇223

二、一九七八年以后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224

三、教师队伍建设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228

第二节 教师队伍的补充、调配、考核和聘任228

一、教师的补充与调配228

二、初、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师的考核229

三、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230

第四十六章 初、中等学校教师的培养234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发展概况234

一、师范教育的恢复和发展234

二、新中国师范教育取得的显著成就235

第二节 中等师范学校242

一、学制和培养目标242

二、教学和学生基本功训练243

三、思想政治教育244

四、教育实践、实习基地和劳动技术教育245

五、教学研究和改革试验247

第三节 高等师范院校248

一、学制与培养目标248

二、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249

三、思想政治教育251

四、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253

第四十七章 学校职工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257

第一节 学校干部队伍的建设257

一、小学和普通中学校长必备的知识和能力257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院校校院长必备的知识和能力259

第二节 学校干部的考核和任免261

一、学校干部的考核261

二、学校干部的选配和任免262

第三节 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263

一、初、中等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263

二、高等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267

三、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成效和经验270

第四十八章 学校在职教师的培训273

第一节 初、中等学校在职教师的培训273

一、针对初、中等学校教师文化水平低所采取的措施273

二、明确教师培训的方针和任务275

三、广开教师培训的渠道277

四、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培训工作279

五、初、中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特点280

六、教师培训的基地建设和科学研究281

第二节 高等院校在职教师的培训283

一、一九七八年以来高等院校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283

二、高等院校在职教师的培训任务和培训机构284

三、高等院校在职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286

第四十九章 各级各类学校人员的编制管理和工资福利待遇289

第一节 人员编制的管理289

一、人员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做法289

二、现行各级各类学校人员编制标准290

三、教师的工作量制度293

四、学校人员编制管理改革的探索294

第二节 教师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296

一、提高教师待遇采取的措施296

二、现行教职工工资制度298

三、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300

四、民办教师待遇301

五、各地提高教职工待遇的主要做法303

六、对教职工工资、保险、福利工作的几点认识306

第九编 办学的物质条件309

第五十章 财政拨款和筹措教育经费309

第一节 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和教育经费来源309

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309

二、教育经费来源312

第二节 国家财政总支出中的教育经费313

一、基本情况313

二、教育事业经费支出构成315

第三节 多渠道筹措预算外教育资金317

一、预算外教育资金的来源317

二、各地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经验和做法319

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有关制度和规定319

四、利用外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322

第五十一章 校舍建筑和校园设施325

第一节 教育基本建设的管理体制325

第二节 投资金额和校舍面积的增长326

一、“教育管理系统”基本建设投资和校舍增长情况327

二、初、中等学校基本建设投资和校舍增长情况328

三、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基本建设投资和校舍增长情况329

第三节 校舍和校园建设的发展和特点330

一、中小学校建筑的发展过程330

二、普通高等院校建设几个主要时期的特点333

第四节 教育基本建设的经验和教训336

一、中小学校336

二、高等院校337

第五十二章 实验室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46

第一节 普通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346

一、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发展过程346

二、高等院校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348

三、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效益351

第二节 普通中、初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353

一、建立农村初中实验中心和开展自制教具活动353

二、制订实验室规划,促进实验室建设353

第三节 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开发、供应356

一、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356

二、教学仪器设备的研究开发358

三、教学仪器设备的供应工作359

第五十三章 图书馆及教材出版发行362

第一节 学校图书馆的建设362

一、学校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362

二、学校图书馆工作的成就363

第二节 教材的出版发行367

一、教材出版发行概况367

二、实行“低价微利、亏损补贴”的出版政策368

三、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教材出版印刷基地的建设369

四、加强高等院校教材建设工作,完善教材的编审体制369

五、加强讲义的管理,提高讲义的编写和印刷质量370

六、发展和加强大学出版社的建设370

第五十四章 实习基地、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372

第一节 高等院校教育实习和教学实习的基地建设372

一、校办工厂372

二、校办农场、林场373

三、附属医院374

第二节 高等院校的校办产业375

一、高等院校校办产业的类型375

二、高等院校校办产业的作用377

第三节 中小学勤工俭学的兴起、发展和主要形式378

一、中小学勤工俭学的兴起和发展378

二、中小学勤工俭学的主要形式380

第四节 中小学勤工俭学的重要作用383

第十编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389

第五十五章 派遣出国留学人员389

第一节 出国留学工作的概况、派遣方针和选拔培训工作389

一、出国留学工作的概况389

二、“按需派遣”的方针391

三、选拔培训工作393

第二节 服务、教育和管理工作395

第三节 留学回国人员在中国建设事业中发挥的作用398

一、为回国留学人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398

二、回国留学人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401

三、五六十年代回国工作的专家、学者在国家建设的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402

第五十六章 接受来华留学人员和对外汉语教学404

第一节 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人员404

一、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人员的方针、原则及发展规模404

二、来华留学人员的培养和管理408

三、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人员工作的成绩412

第二节 开展对外汉语教学414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起和发展414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组织领导416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417

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418

第五十七章 互派专家、教师任教、讲学和开展项目合作与教育交流420

第一节 互相派遣专家任教,开展学术活动420

一、派遣中国专家出国任教、讲学420

二、聘请外国专家来华任教、讲学421

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22

四、中外学者互相进行学术考察访问425

第二节 建立合作项目,开展教育合作426

一、与发展中国家的双边教育合作项目426

二、与发达国家的双边教育合作项目428

三、与国际组织的多边教育合作项目432

第五十八章 民间的教育国际交流组织及其活动436

第一节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成立及其基本方针436

一、协会的成立436

二、协会的基本方针和组织领导437

第二节 开展师资培训438

一、培训英语教师438

二、聘请外籍教师来华任教439

三、派遣教师出国培训439

第三节 积极发展中长期合作项目440

一、与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的合作440

二、与日本霞山会的合作440

三、中国和加拿大的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合作441

第四节 互访、实地考察和学术交流441

一、互访与实地考察441

二、主办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43

三、联合举办汉语和中国文化讲习班443

第五十九章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办学条件445

第一节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背景和立项概况445

第二节 硬件建设及其效益447

第三节 软件建设及其效益450

第六十章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454

第一节 历史、现状和方针、任务454

第二节 出席和举办国际教育会议455

一、参加国际和地区政府间的教育合作455

二、举办国际与地区教育会议457

第三节 参与国际教育合作活动459

一、参加亚太地区的教育合作与活动459

二、积极开展教育合作,逐步建立中、长期合作项目462

三、通过培训班、研讨会、考察访问,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合作465

结束语466

彩色插图目录477

后记4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