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互联网+教育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邵云飞,刘文彬,何伟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3873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大学生-学习方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互联网+教育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2
第二节 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5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8
第二章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透视12
第一节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概述12
一、学习的定义与功能13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过程与特点14
三、研究性学习与大学人才培养21
第二节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研究30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32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演化36
三、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41
第三节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51
一、创新人才与大学生创新能力52
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关联分析54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57
第四节 本章小结59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教育63
第一节 “互联网+教育”:一场时代的变革63
一、“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63
二、“互联网+教育”的核心与本质64
三、“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教育再思考67
第二节 “互联网+”给中国大学教育带来的挑战69
一、“互联网+”使中国大学教育面临市场化的冲击69
二、“互联网+”使中国大学教育面临国际化的冲击71
三、“互联网+”使普通高校面临缺乏优质生源的挑战72
四、 “互联网+”使大学生受到学习碎片化的影响73
五、“互联网+”使大学生受到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双重冲击74
第三节 “互联网+”给中国大学教育带来的机遇75
一、“互联网+”让大学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75
二、“互联网+”降低了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成本78
三、“互联网+”改变了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并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79
第四节 本章小结81
第四章 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84
第一节 国内外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模式84
一、依托教学渗透式研究性学习84
二、独立形态实体式研究性学习86
三、扎根互联网推进式研究性学习87
第二节 国内外标杆高校的主要培养模式90
一、国外标杆高校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措施90
二、国内标杆高校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措施98
第三节 四川省高校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探索106
一、四川省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106
二、四川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108
三、四川省高校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具体举措112
第四节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经验和问题114
一、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经验114
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117
第五节 本章小结119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评价123
第一节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方法123
一、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124
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方法125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127
第二节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模型研究131
一、评价模型设计131
二、评价模型检验139
第三节 基于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141
一、课程特点分析141
二、“应用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施142
三、“应用导向”型教学效果评价146
第四节 本章小结149
第六章 提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152
第一节 小班研讨式教学152
一、小班研讨式教学的核心优势153
二、小班研讨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和问题分析156
三、小班研讨式教学的主要经验和实践建议158
第二节 翻转课堂、微课与慕课166
一、翻转课堂式教学167
二、微课与慕课教学178
第三节 电子科技大学复合培养实验班的实践建构185
一、调整专业设置,发展交叉学科185
二、努力推进人才培养的多样化186
三、坚持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191
四、提供多种平台与机制突出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192
五、丰富的项目资金支持199
第四节 本章小结201
第七章 提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政策建议204
第一节 对高等院校自身的建议204
一、把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纳入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204
二、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面向所有本科生206
三、在学校层面形成崇尚“研究”的氛围206
四、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207
五、调整课程结构、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交叉209
六、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210
第二节 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建议211
一、积极营造创新型学生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211
二、创造条件完善对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211
三、构建高校学生实践平台212
四、加强四川高校创新型教师人才的培养213
五、大力扩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214
第三节 本章小结214
结语215
参考文献219
热门推荐
- 272162.html
- 3069385.html
- 1493759.html
- 2624268.html
- 3874775.html
- 642524.html
- 3069203.html
- 3295932.html
- 461036.html
- 3554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0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98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6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7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9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8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4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85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4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