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元禅宗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曾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764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3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7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元禅宗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宋元的社会和佛教、禅宗1
第一节 宋代的社会和佛教、禅宗1
一 宋代社会1
二 宋朝的佛教政策2
(一)朝廷组织译经及其影响2
(二)宋代对僧尼的管理和僧尼数目3
(三)宋徽宗对佛教的贬斥和恢复4
三 天台、华严、净土和律宗4
四 禅宗概况6
(一)延寿和法眼宗6
(二)云门宗在北宋的兴盛7
(三)临济宗在北宋后期开始走向兴盛8
(四)曹洞宗在两宋之际兴起9
第二节 辽、西夏和金代社会和佛教、禅宗10
一 辽10
二 西夏12
三 金13
第三节 元代社会和佛教、禅宗15
一 元代社会15
二 元朝的佛教概况16
(一)蒙古建国至元世祖建立元朝期间(1206—1260)16
(二)元世祖建元之后(1260—1368)17
三 元代的禅宗19
(一)临济宗19
(二)曹洞宗21
第二章 北宋法眼宗的学僧23
第一节 永明延寿及其著作23
一 延寿的生平24
二 延寿的著作25
(一)《宗镜录》,一百卷25
(二)《万善同归集》,上中下三卷28
(三)《唯心诀》,一卷29
(四)《注心赋》,又名《心赋注》,四卷30
(五)《观心玄枢》,一卷30
第二节 延寿的心性论31
一 “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鉴”32
二 真心与妄心,真妄交彻,即众生是佛33
三 心与理、事39
四 明心见性,“一念成佛”43
第三节 延寿的禅、教会通思想48
一 将禅宗与奉为“圆教”的华严宗直接结合49
二 主张禅、教会通,以各种教法为“助道”法门54
三 唯心净土和念佛往生极乐净土思想59
(一)“唯心净土”思想60
(二)念佛和往生极乐净土的思想63
四 论佛教与儒教、道教异同和会通64
第四节 道原及其《景德传灯录》68
一 永安道原68
二 从《佛祖同参集》到《景德传灯录》70
三 杨亿、李维、王曙对《景德传灯录》的刊削、裁定75
四 《景德传灯录》的版本78
五 《景德传灯录》的结构、内容和价值81
(一)卷一至卷二81
(二)卷三至卷四82
(三)卷五82
(四)卷六至卷十三83
(五)卷十四至卷二十83
(六)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六83
(七)卷二十七至卷三十83
第三章 北宋云门宗的兴盛86
第一节 北宗云门宗的地理分布及早期名僧86
一 宋代云门宗的世系和传播区域86
二 北宋初期云门宗的著名禅僧88
(一)香林澄远、洞山守初89
(二)智门光祚、祥符云豁95
(三)筠州洞山晓聪100
附:云门宗传承世系略表105
第二节 云门宗的兴盛105
一 义怀、居讷、了元及他们与士大夫的交游106
(一)越州天衣寺义怀106
(二)庐山圆通寺居讷109
(三)南康军云居山了元111
二 在京城传法的云门宗禅僧113
(一)十方净因禅寺怀琏114
(二)相国寺慧林禅院宗本117
(三)相国寺智海禅院本逸122
(四)开封法云禅寺法秀123
(五)开封法云禅寺善本和惟白126
(六)开封智海禅寺思慧和宗演128
(七)临安府净慈寺道昌和径山能仁院了一129
第三节 雪窦重显及其禅法131
一 雪窦重显的生平131
二 重显的语录和著作136
(一)《明觉禅师语录》136
(二)《雪窦显和尚颂古》137
三 重显的禅法138
(一)强调解脱之道的普遍性,说“一切法皆是佛法”138
(二)所谓“向上一路,千古不传”143
(三)问东答西,棒喝并用的传法方式145
四 形式多样的文字禅147
(一)举古与拈古147
(二)代语与别语149
(三)颂古150
(四)所谓“绕路说禅”153
第四节 古塔主承古及其禅法154
一 “古塔主”承古的生平155
二 所谓“参取自己”和“休心”的禅法158
(一)主张出家人的本分是“参取自己”159
(二)不提倡通过修行追求福慧,提出唯有“休心”才能达到解脱161
(三)“悟道见性,不在言句”164
三 承古诠释“三玄三要”和惠洪对此的批评165
(一)体中玄166
(二)句中玄168
(三)玄中玄169
(四)惠洪对承古的批评171
第五节 契嵩的生平和著作172
一 契嵩的生平172
二 契嵩的著作176
(一)《辅教编》176
(二)《非韩》178
(三)诠释儒家伦理名教的《皇极论》、《中庸解》和《论原》180
(四)考证阐述禅宗传法世系的《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定祖图》和《传法正宗论》182
第六节 契嵩两次上皇帝书内容略析184
一 说佛教符合于“王道”,可以辅助儒教使天下得以治理185
二 佛教教人“正人心”、“兴善止恶”、“省刑罚”、“致福却祸”,不应排斥187
三 认为儒家的天道、心性等问题可以借助佛教“发明”而得到深化188
四 请皇帝同意推广他重新考订的禅宗祖统说,将《传法正宗记》等编入大藏经194
第七节 契嵩佛学思想综述——以《辅教编》为中心196
一 论佛、儒二教虽有不同,但皆本于“圣人之心”,“欲人为善”197
二 以佛教五戒、十善比附儒家的五常伦理203
三 会通儒、佛二教的“孝”论208
(一)论何为孝、孝的本原及其意义208
(二)既承认儒家之孝,又提出佛教“大孝”之论211
(三)强调僧人必须尽孝213
四 对儒者排佛的反驳214
第四章 临济宗的迅速兴起219
第一节 宋初的临济宗——从风穴延沼到首山省念219
一 风穴延沼220
(一)延沼(匡沼)生平220
(二)延沼传禅,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223
二 首山省念——“法席之冠,必指首山”225
(一)省念生平225
(二)省念的禅法,所谓“要行即行,要坐即坐”226
附:临济宗传承世系略表之一233
第二节 宋代临济宗的振兴——省念弟子的活跃233
一 叶县归省234
二 谷隐蕴聪与弟子金山昙颖237
(一)蕴聪在襄州石门山、谷隐山传法237
(二)蕴聪的禅法240
(三)金山昙颖与外戚李端懿、李端愿244
三 广慧元琏247
四 神鼎洪諲和三交智嵩249
第三节 汾阳善昭及其禅法253
一 善昭生平254
(一)家世和游方求师254
(二)传法于汾州太子院256
二 语录和著作260
三 善昭的主要弟子263
(一)大愚守芝263
(二)琅邪慧觉264
(三)法华全举265
(四)芭蕉谷泉265
四 善昭的禅法266
(一)“道”不可说,“言诠罔及”267
(二)人人皆有佛性——“谁人无佛心”268
(三)强调自修“自见”与精进271
(四)汾阳门庭273
(五)论禅师的责任285
五 善昭的文字禅286
(一)善昭的颂古287
(二)善昭以后的颂古291
附:临济宗传承世系略表之二292
第四节 临济宗在南方传播的奠基人——石霜楚圆293
一 嗣法于汾阳善昭293
二 在袁州及潭州传法及其语录294
三 楚圆的禅法296
(一)佛性即“无明实性”296
(二)一切虚幻与彼此融通298
(三)不执著言句,又不离言句299
(四)楚圆的四料简、三玄三要301
四 楚圆的弟子305
(一)翠岩可真305
(二)蒋山赞元与王安石308
第五节 慧南与临济宗黄龙派312
一 黄龙慧南的经历312
二 开堂仪式上为皇帝祝寿为官员祝福316
三 黄龙慧南的禅法320
(一)“贵在息心”320
(二)所谓“黄龙三关”322
四 慧南的主要弟子324
(一)黄龙祖心及其弟子灵源惟清、死心悟新324
(二)东林常总327
(三)真净克文及其禅法330
(四)克文的弟子兜率从悦334
附:临济宗传承世系略表之三335
第六节 惠洪及其《禅林僧宝传》等著作335
一 惠洪生平335
二 《禅林僧宝传》338
三 《林间录》及《林间后录》341
四 《石门文字禅》344
第七节 方会和临济宗杨岐派345
一 方会及其嗣法弟子345
二 杨岐方会的禅法348
(一)“直指人心,见性是佛”348
(二)一切法是佛法,诸佛“总在诸人脚下”350
(三)说法常用简洁明了的方式353
三 白云守端和保宁仁勇353
(一)白云守端及其禅法354
(二)保宁仁勇357
四 五祖法演及其禅法358
(一)强调“第一义”不可言说,然而为世、出世一切之本361
(二)将尽“本分事”的修行贯彻到日常生活中362
(三)上堂念描景诗偈,富有生活情趣364
五 法演弟子和临济宗杨岐派的兴盛365
(一)佛眼清远366
(二)佛鉴慧勤372
(三)开福道宁374
(四)大随元净375
附:临济宗传承世系略表之四376
第八节 圆悟克勤及其禅法376
一 南北七处传法,声名显赫丛林之间377
二 克勤的禅法思想383
(一)以心性为本原论证世界万物的起源,烦恼来自形成的人身384
(二)以人人有佛心,“人佛无异”的说法引导信众确立自信387
(三)以“无念”、“无心”截断烦恼,直达佛境388
(四)主张“禅非意想”及对当时禅风的批评391
第九节 圆悟克勤《碧岩录》的结构与思想393
一 关于《碧岩录》的成书和版本393
二 《碧岩录》的结构与表达方式397
(一)垂示397
(二)本则398
(三)著语398
(四)评唱400
(五)颂古400
三 《碧岩录》思想略析401
(一)对禅宗宗旨的阐释401
(二)强调透过前人的语句,领会“明究自己”的道理402
(三)以活泼的并带有戏谑的笔调解读、评论公案410
(四)说禅师应有“扶竖宗教”的气概412
四 《碧岩录》的影响和历史地位414
第五章 临济宗大慧派和虎丘派417
第一节 大慧宗杲的坎坷经历及其语录著作417
一 宗杲坎坷的经历418
(一)出家求师,从文准、克勤受法(1104—1129)418
(二)遭遇战乱,展转于赣、闽二地传法(1130—1137)420
(三)住持径山寺,与张浚、张九成的交往(1137—1141)422
(四)被强制编管于衡州和梅州(1141—1156)424
(五)被赦回归,住持阿育王寺、径山寺(1156—1163)425
二 宗杲的语录著作427
(一)《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简称《大慧语录》,三十卷428
(二)《正法眼藏》,三卷或作六卷428
(三)《大慧禅师禅宗杂毒海》,简称《禅宗杂毒海》,二卷429
(四)《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简称《宗门武库》,一卷430
第二节 宗杲对“看话禅”的提倡和大慧派430
一 宗杲的禅法思想431
(一)主张佛道在世间——“即心是佛,佛不远人”431
(二)“道由心悟,不在言传”434
(三)大力提倡看话禅437
(四)对默照禅的批评443
二 宗杲与士大夫的交往及其三教一致思想447
三 大慧宗杲的法系——大慧派452
附:临济宗传承世系略表之五456
第三节 虎丘绍隆及虎丘禅派456
一 虎丘绍隆及其禅法456
二 虎丘禅派高僧——应庵昙华、密庵咸杰与松源崇岳、无准师范459
(一)应庵昙华459
(二)密庵咸杰460
(三)松源崇岳及其法系赴日传法僧461
(四)无准师范463
附:临济宗传承世系略表之六465
第六章 宋代曹洞宗467
第一节 北宋曹洞宗的缓慢兴起——从大阳警玄至真歇清了467
一 警玄及其托法远代找后继传法人468
二 投子义青——宋代曹洞宗振兴的奠基人471
(一)引述华严法界圆融的思想473
(二)对曹洞宗“正偏”、“君臣五位”的发挥473
三 报恩奉诏在大洪山传法475
四 芙蓉道楷及曹洞宗的兴盛480
(一)在修行中贯彻空观,提倡所谓“直须旨外明宗,莫向言中取则”481
(二)提倡“自休”、“自歇”,开启默照禅之源483
五 丹霞子淳及其禅法484
六 真歇清了及其“劫外”禅486
(一)清了生平486
(二)关于《劫外录》487
(三)清了的“劫外”禅489
(四)清了与大慧宗杲493
附:曹洞宗传承世系略表之一494
第二节 宏智正觉及其默照禅494
一 正觉的生平及其主要弟子495
二 正觉的禅法语录498
三 以心性为本的宇宙论和天地万物圆融论498
(一)以心性为本原、本体的宇宙论498
(二)天地同根,物我同体的圆融论501
四 引导体悟“本来之性”,舍妄归真的“默照禅”504
(一)主张人人皆具“本来之性”,可通过“明心”自己成佛504
(二)“休歇”与默照禅507
(三)默照也是断除妄念烦恼的过程510
(四)《坐禅箴》与《默照铭》513
第七章 宋代儒者士大夫和禅宗517
第一节 宋代儒者士大夫与禅宗517
一 周敦颐与云门宗了元禅师518
二 王安石与临济宗僧蒋山赞元、真净克文519
三 谢景温、徐禧与临济宗僧黄龙祖心523
四 黄庭坚与黄龙祖心及其弟子惟清、悟新526
五 张商英与临济宗僧从悦531
第二节 北宋驸马都尉李遵勖和禅宗536
一 驸马都尉李遵勖536
二 李遵勖从石门蕴聪受临济宗禅法537
三 李遵勖与石霜楚圆540
四 编撰灯史《天圣广灯录》544
第三节 北宋文学家杨亿和禅宗547
一 “一代之文豪”杨亿548
二 北宋的译经和杨亿为新译佛经润文552
三 杨亿刊定《景德传灯录》后的参禅活动和《汝阳禅会集》553
(一)嗣法于临济宗广慧元琏554
(二)参禅与说法556
(三)编撰《汝阳禅会集》558
(四)杨亿与汾阳善昭、慈明楚圆558
(五)杨亿与驸马都尉李遵勖561
第四节 苏轼与禅僧的交游562
一 步入仕途多坎坷,贬谪南北少平静563
二 苏轼与佛教567
(一)前期:“不信”而亲近佛教568
(二)后期:自称居士,是“归诚”佛教的儒者570
(三)主张禅教和睦,彼此会通573
三 僧中多知交,往来情谊深575
四 苏轼与佛印了元579
五 苏轼参谒庐山东林寺常总580
六 与曹溪南华重辩、明禅师583
七 诗僧参寥子586
第八章 元代的曹洞宗和临济宗590
第一节 元初的临济宗——海云、子聪、妙高与祖钦、清茂、大欣590
一 海云印简及其在元朝初期政教建制中的贡献591
二 在元初政制建设中建立功勋的刘秉忠——僧子聪597
三 径山妙高及其进京与教僧辩论601
四 雪岩祖钦及其禅法605
(一)祖钦的生平606
(二)祖钦的禅法608
(三)论儒佛二教一致612
五 古林清茂、笑隐大欣和《钦定百丈清规》614
附:临济宗传承世系略表之七618
第二节 金末元初曹洞宗万松行秀及其禅法618
一 行秀的生平618
二 行秀的禅法著作621
(一)《从容录》622
(二)《请益录》624
三 行秀的禅法思想625
(一)在说法中经常运用和发挥华严宗的圆融思想625
(二)佛法不离世间,衲僧“不异常途”627
(三)认为“至道不可形容”,然而可以借助比喻、“曲说”表述631
附:曹洞宗传承世系略表之二632
第三节 金朝护法居士李纯甫及其《鸣道集说》632
一 护法居士李纯甫的行履633
二 《鸣道集说》对道学的批评及其儒释道三教会通论635
(一)认为道学是儒释道三教会通,特别是儒家吸收佛教思想而形成的637
(二)以佛教的心性思想评述道学的理气、心性之说641
(三)对道学者批评佛教“自私”、“弃人伦”等的回应647
(四)认为儒释道三教不可去一,提倡三教融合650
第四节 雪庭福裕、林泉从伦和元前期的佛道之争655
一 少林雪庭福裕与佛道论争655
二 报恩林泉从伦661
第五节 万松行秀的居士弟子耶律楚材663
一 耶律楚材生平663
二 《西游录》及其对全真道、“糠禅”的批评664
第六节 高峰原妙及其参“疑团”的禅法667
一 原妙参禅和传法的历程668
二 原妙参“疑团”的看话禅671
(一)提倡参扣疑团,以达到“人法双忘”的境界672
(二)提出参禅三要——信、志与疑675
(三)对当时丛林某些禅风的批评677
第七节 临济宗中峰明本及其禅法理论678
一 明本的生平和著作679
二 明本的禅法理论683
(一)佛、佛法在自身,修行不离现实人间684
(二)论禅与教——有文字为教,离文字为禅688
(三)对丛林禅风和丑恶现象的批评693
第八节 明本的看话禅及其禅净双修、佛儒关系论696
一 明本大力提倡看话禅697
(一)论看话禅的起源697
(二)论修看话禅的意义699
(三)要求对参禅抱有正确认识,修看话禅必须确立坚定意志和信心700
(四)明本提倡看话禅常用的话头701
(五)论修看话禅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702
(六)论修看话禅可以达到的悟境704
二 所谓《永明四料简》与明本的禅、净双修论705
三 论佛、儒二教的关系712
第九节 天如惟则的“念佛禅”715
一 天如惟则的简历715
二 惟则提倡的净土思想和念佛禅716
(一)称净土教门“广大简易”,说《永明四料简》“深有功于宗、教”717
(二)以禅宗的心性理论诠释净土教门,所谓“唯心净土,本性弥陀”719
(三)提倡包括称名念佛在内的一切净土法门721
(四)倡导口称念佛的“净土禅”——念佛禅723
参考书目727
热门推荐
- 2589972.html
- 2072722.html
- 3458544.html
- 3311280.html
- 1513567.html
- 1633960.html
- 3474676.html
- 2652062.html
- 1624420.html
- 23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96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3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8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5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2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7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6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2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3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