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政治制度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政治制度史
  • 储考山等编 著
  • 出版社: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ISBN:7542606484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0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政治制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前言导论第一节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

第五节官吏制度 312

第八章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政治制度(1912.1—1912.4

第二节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5

第九章北洋军阀政府政治制度(1912.4—1928.6

一湖北军政府及《鄂州约法》 257

三 内 阁 298

第一编中国奴隶制政治制度(约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第一章 中国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约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第一节氏族社会原始民主制的瓦解9

第十章南京国民政府政治制度(1927.4—1949.9

第二节中国奴隶社会及其统治思想12

第三节奴隶制社会的几个重要制度15

一 以君主为核心的王权专制制度15

二分封制度17

三宗法制度19

四 礼 制21

五 刑 制22

六 中央官制23

七地方官制26

八军队与军事制度28

第四节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30

第二章 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的政治制度(公元前770年——前221年)第一节奴隶制的解体和封建制的确立及其改革思想33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39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表现43

第二编中国封建制政治制度(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年)第三章 中国封建社会及其统治思想、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49

第一节中国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及其衰亡简况49

第二节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53

第三节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59

第四章皇帝制度第一节皇帝制度的特点66

第二节皇帝制度的确立和发展69

第三节皇帝制度的评析73

第四节后宫制度76

第五节东宫制度79

一 朝议制度83

第六节朝议制度和朝会制度83

二朝会制度84

第七节宫殿、宗庙、陵寝制度85

一 宫 殿85

二 宗 庙88

三 陵 寝89

第八节宦官制度92

五俸禄制度 198

第五章封建国家的中央政治制度第一节中央官制98

第二节宰相制度107

一 宰相制度的起源107

二宰相制度的演变108

三 宰相制度的特点和评析122

第三节监察制度125

一御史纠察制度125

二言官谏诤制度129

三地方监察制度132

四 监察制度的特点和评析135

一法规的制定和沿革137

第四节法律制度137

二 司法行政制度的演变141

三法律制度的特点和评析149

一军队和军事制度的演变153

第五节军队、军事制度153

二 军队、军事制度的特点和评析165

第六节职官选拔录用制度169

一正途考选制度169

二异途选任制度177

三 职官选拔录用制度的特点和评析179

第七节人事行政管理制度182

一 任用制度182

三 回避制度183

二 考核制度184

四 品爵勋封制度191

六退休制度200

第六章封建国家地方行政制度第一节地方郡县制度的产生与确立205

第二节地方郡县制度的发展变化207

第三节县以下行政组织219

第四节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和评析222

一 清末政权性质的演变229

第一节鸦片战争后清朝政治制度的性质与特点229

二清末政治体制的性质与特点232

第二节清末政治制度的半殖民地化234

第三节戊戌变法时期政治制度的改革246

第四节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251

一 “新政”对政治体制的改革251

二“预备立宪”对政治体制的改革252

第一节民主共和制度的创立257

二各省独立的政权形式及其特点260

一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及其性质特点261

第二节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261

二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与《临时约法)265

三 中央政治制度267

四地方政治制度271

五 官吏制度273

六军事制度274

第一节北洋军阀政府的性质与特点276

一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及其性质276

二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政治体制的特点281

第二节中央政治制度284

一国家元首284

二 国 会287

四 司法机关301

第三节地方政治制度304

一立法机关305

二行政机关306

三 司法机关308

第四节军事制度308

一 军队编制309

二地方军事机构310

一文 官312

二武官314

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与特点316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性质316

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体制的特点317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的关系320

一 孙中山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设想320

二 中国国民党组织状况与以党治国323

三 中央政治委员会与国民政府的关系326

第三节中央政治制度327

一 军政时期的国民政府中央政治制度328

二训政时期的国民政府中央政治制度331

三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政府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340

四 宪政时期的国民政府中央政治制度345

第四节地方政治制度353

一省制353

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57

三市制358

四 县 制359

五区、乡(镇)制362

第五节军事制度与特务组织系统364

一军事制度364

二特务组织系统368

第六节官吏制度371

一任用制度372

二考试制度374

三考绩与惩戒制度375

四武官377

第四编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制度(1949.10——)第十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83

第二节人民民主专政制度385

一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385

二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386

三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88

四 民主与专政的结合389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90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及其优越性390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393

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96

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00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402

六人民代表405

第四节国家元首制度407

一 我国元首制度的特点和设置主席的必要性407

二我国元首制度的历史演变409

三 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和职权410

第五节中央行政制度412

一 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412

二 国务院的历史沿革413

三 国务院的组成与任期416

四 国务院的机构设置416

五 国务院的职权425

第六节司法制度426

一 人民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27

二人民法院430

三 人民检察院435

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相互关系440

五 司法行政机关441

一 人民武装力量的组成与作用442

第七节军事制度442

二 人民武装力量的组织体制444

三兵役制度449

第八节干部人事制度452

一干部人事管理的特点452

二干部人事管理组织机构453

三 干部人事管理制度457

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463

一 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468

第九节地方行政制度468

二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权关系470

三 省、直辖市人民政府471

四 市人民政府479

五 县人民政府482

六 乡级人民政府484

七 自治地区人民政府485

八地方特别行政区488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490

第十节政治协商制度490

二 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演变491

三 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493

四 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和职能494

第十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495

二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499

一 我国的民主党派499

三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501

第七章清末政治制度(1840—1911

第三编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制度(即近代政治制度1840—19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