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曾思育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9431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环境管理;环境社会学-研究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 环境管理基础1

1.1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1

1.1.1 什么是环境管理1

1.1.2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看环境管理的目的与任务1

1.1.3 环境管理的对象3

1.2 环境管理的实施6

1.2.1 环境管理的实施手段6

1.2.2 环境法制管理基础7

1.2.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10

1.2.4 环境标准及其制定12

1.2.5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16

1.2.6 基于自愿协商的非管制性环境管理手段23

1.2.7 国外和国际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概况31

1.3 环境管理体制35

1.3.1 基本概念35

1.3.2 西方国家的环境管理体制35

1.4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38

1.4.1 管理科学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38

1.4.2 生态经济学理论39

1.4.3 决策理论40

1.4.4 组织理论41

1.4.5 行为科学42

1.5.1 美国水质准则和标准的发展与应用概况43

1.5 阅读材料43

1.4.6 社会学与伦理学43

1.5.2 我国环境标准制定中的公众参与48

1.5.3 国外水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发展50

2 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伦理学56

2.1 环境伦理学研究基础56

2.1.1 有关环境伦理的一些基本概念56

2.1.2 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59

2.1.3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63

2.2 环境伦理学与环境管理67

2.2.1 现代环境管理与环境伦理67

2.2.2 环境管理中的环境伦理原则68

2.2.3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的环境伦理分析70

2.3.1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整体性与超越性71

2.3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71

2.3.2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72

2.3.3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社会道德原则73

2.3.4 建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现实意义75

2.4 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内在价值与权利的扩展76

2.4.1 “价值”与“权利”概念扩展的尝试76

2.4.2 “内在价值”与“权利”概念扩展存在的问题81

2.5 阅读材料84

2.5.1 几种不同的环境伦理理念84

2.5.2 1997年世界环境日《汉城环境伦理宣言》88

3 寻找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西方环境社会学94

3.1 概述94

3.2.1 西方环境社会学产生的背景95

3.2 环境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95

3.2.2 何谓环境社会学97

3.2.3 环境社会科学的核心研究任务98

3.2.4 环境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100

3.2.5 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类型103

3.3 1970—2000年工业社会中对环境的关注104

3.3.1 Downs的问题关注循环模型104

3.3.2 环境关注在欧洲的发展(1970—2000年)107

3.3.3 客观主义(现实主义)与主观主义(建构主义)的争论110

3.4 给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定义112

3.4.1 人类免除主义范式和新生态范式112

3.4.2 施奈博格关于生态和社会的观点114

3.5 环境恶化的社会原因(一):文化因素117

3.5.1 White和Moncrief有关“是文化还是结构”的争论118

3.5.2 “深层生态学”与环境危机的文化根源121

3.6 环境恶化的社会原因(二):结构化因素122

3.6.1 生产的踏车理论123

3.6.2 反生产力学派对环境问题的结构性原因的讨论123

3.6.3 插曲:新古典经济学家和“外部成本”125

3.6.4 现代社会的四个基本制度群与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出现126

3.7 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一):生产的绿色化127

3.7.1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关于“变革”的一般社会学理论128

3.7.2 生态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131

3.8 环境恶化的社会原因(三):微观分析132

3.8.1 态度-行为模型133

3.8.2 公众的悲剧:环境行为与社会结构的理性选择理论135

3.8.3 结构化理论对环境行为的研究:生活方式-社会实践模型136

3.8.4 小结: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策略139

3.9 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二):消费的绿色化139

3.9.1 研究消费的重要性139

3.9.2 消费主义的转折141

3.10 阅读材料145

3.10.1 从“逝去的世界”学到的145

3.10.2 生态哲学对社会学的影响与环境社会学的发展147

3.10.3 日本环境社会学研究的特点151

3.10.4 美国环境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152

3.10.5 20世纪末的西方生态现代化思想154

4.1.1 为什么要学习开展研究的方法165

4.1.2 开展研究的过程165

4.1 概述165

4 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165

4.1.3 什么是“科学”研究169

4.2 实验171

4.2.1 实验的目的171

4.2.2 什么是变量及其因果关系171

4.2.3 实验中的论证过程172

4.2.4 建立因果关系的准则172

4.2.5 可能的干扰变量173

4.2.6 如何控制可能的干扰变量174

4.2.7 研究对象影响和实验人员影响176

4.2.8 实验的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176

4.2.9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采用实验法的争议178

4.3.1 正式调查方法概述179

4.3 正式调查179

4.3.2 如何控制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的干扰变量180

4.3.3 概念模型的三种类型182

4.3.4 不同的调查设计方法及其比较184

4.3.5 调查数据的标准化和细致化处理185

4.4 观测方法的一种:标准调查问卷187

4.4.1 调查问卷方法的普及187

4.4.2 何时选择问卷调查方式作为研究方法188

4.4.3 调查问卷的填写188

4.4.4 调查问卷的编制189

4.4.5 概念的可操作性190

4.4.6 操作定义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91

4.4.7 如何测量复杂概念192

4.4.8 调查者的重要作用193

4.4.9 对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95

4.5 标尺技术198

4.5.1 测量复杂概念的一个例子198

4.5.2 指标199

4.5.3 来科特标尺199

4.5.4 项目分析的两种方法200

4.5.5 项目分析的第三种方法201

4.5.6 影响因子标尺和来科特标尺的比较208

4.6 定性研究208

4.6.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不同理论背景208

4.6.2 定性研究方法概述210

4.6.3 定性调查211

4.6.4 定性现场研究213

4.6.5 定性研究中的数据分析215

4.6.6 研究人员对定性研究结果的影响215

4.7 抽样技术216

4.7.1 为什么要进行抽样216

4.7.2 什么是群体和抽样框架216

4.7.3 选择样本的两类方法217

4.7.4 样本大小220

4.7.5 无响应现象和响应率223

4.8 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224

4.8.1 基于方差减少原则的分析方法224

4.8.2 单向方差分析的实例224

4.8.3 方差分析中方差减少的定量化226

4.8.4 回归分析的实例227

4.8.5 双向方差分析229

4.8.6 考虑了干扰变量的回归分析231

4.8.7 如何选择使用方差分析法还是回归分析法231

4.8.8 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目的与有效性231

4.9 内容分析232

4.9.1 内容分析法的起源232

4.9.2 内容分析与文献检索的区别233

4.9.3 两种内容分析方法233

4.9.4 客观测量过程、主观测量过程和主观间的测量过程235

4.9.5 内容分析的特点与局限235

4.10.1 新数据与二手数据237

4.10.2 研究人员能找到什么样的数据237

4.10 官方统计237

4.10.3 官方统计资料的局限性238

4.10.4 生态学谬误239

4.10.5 集合变量之间的高度相关性239

4.10.6 对时间序列的修正和趋势分析240

4.11 案例研究241

4.11.1 江岸小区居民绿色消费意识与环境行为特征调查241

4.11.2 北京市居民对小区中水回用支付意愿调查表设计244

4.11.3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研究中的社会经济调查247

4.11.4 北京市居民环境意识的社会学分析264

4.12 课后习题265

5.1 概述271

5 环境经济预测与情景研究271

5.2 系统模型272

5.2.1 什么是系统272

5.2.2 系统模拟272

5.2.3 一个例子:世界人口系统的模拟273

5.2.4 系统模型的优点和缺点275

5.3 优化模型275

5.3.1 常用的优化模型275

5.3.2 一个动态优化模型的实例276

5.4 投入产出模型277

5.4.1 投入产出分析277

5.4.2 投入产出表277

5.4.3 投入产出模型的一般表达279

5.4.4 用向量表示的投入产出模型281

5.4.5 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相对价格282

5.4.6 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环境问题283

5.4.7 投入产出模型的优点和缺点285

5.5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286

5.5.1 什么是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286

5.5.2 CGE的组成287

5.5.3 实验289

5.5.4 CGE模型中的环境问题290

5.5.5 时间尺度: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的差别290

5.5.6 CGE的优点和缺点291

6 环境管理与政策分析293

6.1 政策科学概述293

6.2.1 政策分析的概念294

6.2.2 政策分析的必要性294

6.2 政策分析294

6.2.3 政策分析的主要应用领域295

6.2.4 政策分析的特点296

6.3 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论296

6.3.1 行为研究296

6.3.2 价值研究297

6.3.3 规范研究298

6.3.4 可行性研究298

6.4 案例研究:中国水污染收费系统的政策分析框架299

6.4.1 中国水污染收费系统的行为研究框架299

6.4.2 中国水污染收费系统的价值研究框架299

6.4.3 中国水污染收费系统的规范研究框架301

6.4.4 中国水污染收费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框架302

参考文献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