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诉讼程序公正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鲁千晓,吴新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161517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法院-工作-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诉讼程序公正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诉讼程序公正价值引论1
第一节 从司法上确立程序公正原则及其依据3
第二节 程序正义的含义与标准6
第三节 程序公正与诉讼秩序18
第四节 程序公正与程序安定20
第五节 程序公正与司法效益23
第六节 程序公正与司法效率26
第七节 程序公正与人权保障29
第八节 程序公正与司法控权33
第九节 程序公正价值要素间的冲突及其解决35
二、司法独立39
一、程序公正原则39
第十节 诉讼程序公正的实现条件39
三、法官素质41
第二章 现代诉讼程序操作方式及其概念系统43
第一节 关于审判方式的定义44
第二节 诉讼程序操作方式的概念选择及要素结构49
一、几个概念问题49
二、选择“诉讼程序操作方式”这一概念的优点54
第三节 诉讼程序操作方式的改革及相应概念体系的完善55
一、责任论56
二、行为论59
三、权利义务论62
四、职权论65
五、方法论67
第三章 民事(商事)诉讼程序操作方式多元化69
第一节 适应性的价值定位与诉讼制度模式、操作方式多元化70
第二节 司法公正的价值定位与诉讼制度模式、操作方式多元化74
第三节 对合法性原则的思考与诉讼制度模式、操作方式多元化78
第四节 对诉讼程序制度模式与操作方式多元化具体内容的思考80
一、关于地区差异与诉讼程序制度和操作方式多元化80
二、案件特点与诉讼程序制度和操作方式多元化81
第四章 诉讼处分权及其程序保障86
第一节 诉讼处分权的概念、内涵、分类和处分行为的要件及效力87
一、概念及内涵87
二、可处分权利的分类89
三、处分行为要件及效力95
第二节 诉讼处分权运行的价值96
一、国外辩诉交易制度97
二、诉讼处分权运行的价值99
第三节 诉讼处分权制度的缺陷及其危害102
一、诉讼处分权制度存在的缺陷102
二、危害106
第四节 对诉讼处分权制度及其程序规则的完善109
一、对处分权制度的完善109
二、对处分权的程序保障111
第五章 审前程序中的几个问题115
第一节 分案随机程序117
第二节 管辖权审查与移送管辖程序120
第三节 证据交换程序126
第四节 时效调查程序134
第六章 程序瑕疵与程序违法137
第一节 程序瑕疵与程序违法的概念138
一、程序违法的概念与特点138
二、程序瑕疵的概念与特点140
三、程序违法与程序瑕疵的区别142
第二节 程序瑕疵的类型与内容145
第三节 程序瑕疵与程序违法的评价标准150
第四节 程序瑕疵、程序违法与纠正153
一、办案责任系统153
二、程序质量评价与案件质量等级评定154
三、程序质量问题的纠正155
第五节 程序质量的评价方式156
第七章 审判管理权与法官审判权的冲突及其解决158
第一节 审判管理权与法官审判权的概念与内涵159
第二节 审判管理权与法官审判权的冲突及其原因162
一、存在冲突的根源163
二、两权冲突的机能167
第三节 行使审判管理权的程序规则与程序公正168
一、处理两权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169
二、行使审判管理权应当遵循的原则170
三、审判管理的方式、范围和具体规则173
第八章 引导诉讼对抗与介入诉讼对抗179
第一节 对诉讼对抗的法理思考和实践认识180
第二节 引导诉讼对抗和介入诉讼对抗的概念、特征及实践价值183
第三节 引导、介入诉讼对抗所应遵循的原则189
一、引导诉讼对抗方式的适用场合192
第四节 关于引导、介入诉讼对抗的具体范围192
二、职权介人诉讼对抗的场合193
第九章 审判公开与程序公正195
第一节 对公开审判重要价值的再思考196
第二节 公开审判制度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202
第三节 落实审判公开制度应遵循的规则210
第十章 律师代理诉讼制度的完善与程序公正213
第一节 我国律师代理诉讼制度的特点214
一、目前我国当事人委托代理诉讼的基本心态与程序公正的实现215
二、律师享有法定权利的广泛性与承担义务的模糊性217
第二节 律师作用的发挥与程序公正的实现221
第三节 完善委托代理诉讼制度,保障程序公正224
一、当事人自愿委托制及其完善225
二、代理合同与律师代理责任及其完善227
三、懈怠代理诉讼与不当代理诉讼的法律界定与责任承担231
第四节 律师委托代理诉讼的费用问题与制度完善233
第五节 对律师权利的合理限制与程序公正234
第十一章 滥用程序权利侵权案件及其诉讼程序236
第一节 滥用程序权利侵权案件的特点与滥用程序权利的概念237
一、对滥用程序权利侵权案件的管窥237
二、滥用程序权利的概念与特点240
三、民事诉讼中滥用权利侵权损害的构成要件245
第二节 滥用程序权利侵权案件的诉讼程序问题249
一、何时起诉与起诉后原案件又进入再审时如何处理程序250
三、立案审查与管辖251
二、时效问题251
四、程序适用252
五、举证责任分配252
六、其他制度的适用问题253
七、赔偿判决生效后原案再审改判的处理254
第十二章 证据活动与程序公正256
第一节 无证据的起诉、主张权利、异议及申请与诉讼程序的发动260
一、起诉无证据与程序发动260
二、主张无证据与程序运作263
三、异议、申请无证据与程序运作264
第二节 “一对一证据”问题的分析与程序公正265
第三节 证明标准与比例认定、过错推定268
一、比例认定与盖然性证明标准269
二、事实与责任的推定272
第四节 举证责任的分配与证据距离的理论价值275
一、证据距离与空间位置277
二、证据距离与调查职权278
三、证据距离与经济条件279
四、证据距离与事态参与279
五、证据距离与技术证据279
第五节 “基本证据”规则质疑281
第六节 认定证据的规则286
一、认证的概念及特点286
二、认定证据的内容、步骤、方法及法律效果291
三、认证的表述303
一、证人出庭难的原因与危害304
第七节 证人出庭的程序保障304
二、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305
第八节 证据材料提交规则307
一、证据材料提交的程序规则307
二、公诉机关是否应当移交被告人无罪证据的问题310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制度运行与程序公正312
第一节 适当界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实现行政诉讼程序公正的重要内容314
一、行政诉讼受案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14
二、关于界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理论与实践315
三、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立法的完善321
第二节 正确定位行政诉讼审查对象是实现行政诉讼程序公正的基础325
第三节 理顺管辖,完善体制是实现行政诉讼程序公正的保障331
第四节 公正分配举证责任和正确定位查证中的法院职权是实现行政诉讼程序公正的核心问题334
第五节 行政诉讼当事人的力量抗衡是实现程序公正的内在要求339
第六节 树立正确的行政诉讼价值观是实现行政诉讼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341
第十四章 无罪推定的价值取向与公诉人举证责任346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法官的审判责任与公诉人的举证责任348
第二节 对公诉人举证选择和拒绝举证权的合法性判断353
第三节 证据不足判决无罪案件再次起诉审判问题359
一、证据不足判决无罪的法律效果360
二、证据不足无罪判决案件的可诉性363
三、受理再次起诉的条件与审查原则365
四、对受理证据不足判决无罪案件再次起诉的合理限制366
第十五章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及其程序公正问题370
第一节 案件审理流程的概念及特点370
一、审判工作流程的特点371
二、流程管理的内容372
三、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特点373
四、实行流程管理必须具备相应条件374
第二节 流程管理应当遵循的程序原则376
一、管理过程公开376
二、管理程序公正377
三、管理方式科学378
四、分权制约原则379
五、及时处理原则382
六、职责分离原则383
七、分段考核评定383
第三节 发挥流程管理的优势必须建立几个系统384
一、审限控制系统385
二、质量标准系统386
三、电脑网络系统388
第四节 流程的设置及其内容(或称案件审理流程规则)389
一、起诉审查程序389
二、通知应诉、管辖异议审查和分案程序389
三、排期与公告程序390
四、时效调查、当事人追加及证据交换等审前程序391
五、开庭审理程序392
六、宣判、裁判文书制印、送达、订卷程序393
八、信访复查程序394
九、再审程序394
七、公告发布与案件质量评定程序(这一程序是流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纯粹的管理程序)394
十、撤诉程序395
十一、人民法庭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的流程问题396
十二、裁判及其他文书送达396
第十六章 裁判文书改革与程序公正398
第一节 裁判文书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99
一、裁判文书制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99
二、裁判文书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400
第二节 裁判文书写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与程序公正403
一、裁判文书的格式与程序公正404
二、诉讼、裁判过程与程序公正405
第三节 全面提高裁判文书质量的具体途径412
第十七章 司法公正的价值理念与程序公正415
第一节 司法公正的内涵与冲突416
一、对司法公正的认识416
二、司法公正的内涵及其冲突420
第二节 司法公正的内在价值理念422
一、对“并重论”的批判422
二、对“程序决定论”的思考427
三、必须确立程序公正优位理念429
四、程序公正优位的具体环境限制432
五、司法公正的其他范畴433
第三节 司法的特性与公正的体现436
一、司法的特性与原则436
二、司法公正主要体现在过程的公正438
后记442
热门推荐
- 2867457.html
- 2839521.html
- 200968.html
- 3271735.html
- 2879214.html
- 1104109.html
- 1513808.html
- 2102009.html
- 2213353.html
- 2660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9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2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9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3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6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8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89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5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0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