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貌学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地貌学原理
  • 杨景春,李有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9696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地貌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貌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1

第二节 地貌学的学科分类3

第三节 地貌学的发展简史4

第二章 坡地地貌6

第一节 风化作用6

一、物理风化6

二、化学风化7

三、生物风化8

第二节 崩塌8

一、崩塌作用方式8

二、崩塌的分类8

三、崩塌形成的条件9

四、崩塌堆积地貌和结构10

第三节 滑坡11

一、滑坡体的运动12

二、影响滑坡的各种因素12

三、滑坡的形态特征13

四、滑坡的类型和发展14

第四节 土屑蠕动15

第五节 坡面侵蚀和坡积裙16

一、坡面流水侵蚀16

二、坡积裙17

第六节 坡地发育与山麓剥蚀面18

第三章 河流地貌20

第一节 河流流水作用20

一、横向环流和漩涡流21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22

一、河床纵剖面的形成与发展23

第二节 河床23

四、河流的堆积作用23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23

二、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24

三、河床中的地形26

四、河床平面形态28

第三节 河漫滩30

一、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30

二、河漫滩的结构31

三、河漫滩的形态特征31

四、自然地理条件对河漫滩发育的影响33

第四节 泥石流34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34

二、泥石流的类型34

三、泥石流的地貌作用36

一、洪(冲)积扇的成因与形态特征37

第五节 洪(冲)积扇37

二、洪(冲)积扇的结构38

三、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与洪积扇形态变异38

第六节 冲积平原40

一、冲积平原形成过程与地貌特征40

二、冲积平原的结构42

第七节 河口区地貌42

二、三角湾(三角港)43

一、河口区地貌特征和动力作用43

三、三角洲44

第八节 河流阶地48

一、河流阶地的成因49

二、河流阶地的类型52

第九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54

一、水系的形式54

二、水系的发展56

三、分水岭迁移和河流袭夺56

四、河流地貌的发育57

第一节 岩溶作用60

一、岩溶的化学作用过程60

第四章 岩溶地貌60

二、影响岩溶作用的因素61

第二节 岩溶水63

一、岩溶水的分布特征63

二、岩溶水的运动特征64

三、岩溶水的分带64

第三节 地表岩溶形态65

一、溶沟和石芽66

二、落水洞和竖井66

三、漏斗66

四、溶蚀洼地67

五、岩溶盆地68

七、峰丛、峰林和孤峰69

六、干谷、盲谷和伏流69

第四节 地下岩溶形态70

一、洞穴70

二、地下河和岩溶泉73

第五节 岩溶地貌发育和地貌组合73

一、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73

二、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75

三、岩溶地貌发育的变异76

第五章 冰川地貌77

第一节 冰川和冰川作用77

一、雪线77

二、冰川形成过程78

三、冰川的类型79

四、冰川的运动82

五、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84

第二节 冰川地貌85

一、冰蚀地貌86

二、冰碛地貌87

三、冰水堆积地貌89

第三节 冰川地貌的组合与发育91

一、冰川地貌的组合91

二、第四纪冰期及其对地貌发育的影响94

三、冰川地貌的发育95

第六章 冻土地貌97

第一节 冻土97

一、冻土的分布97

二、冻土的厚度97

三、冻土的结构100

四、冻土的热状态102

五、冻土的成因102

一、石海、石河和石冰川103

第二节 冻土地貌103

二、多边形构造土104

三、石环、石圈和石带105

四、冰核丘107

五、土溜阶坎108

六、热喀斯特洼地109

第三节 冻土地貌的发育109

一、冻土地貌发育的时间差异109

二、冻土地貌发育的空间差异109

三、冻土地貌的组合110

第七章 荒漠地貌112

第一节 荒漠区的自然特征112

第二节 风力作用114

一、风蚀作用114

二、风的搬运作用114

第三节 风成地貌116

一、风蚀地貌116

三、风积作用116

二、风积地貌118

第四节 影响风成地貌的各种因素123

一、地面特征对风成地貌的影响123

二、气流特征对风成地貌的影响125

三、人类经济活动对风成地貌的影响126

第五节 干旱区荒漠的类型126

一、岩漠126

二、砾漠127

三、沙漠127

四、泥漠128

第八章 黄土地貌129

第一节 黄土的分布和性质129

一、黄土的分布129

二、黄土的性质129

第二节 黄土地貌类型130

一、黄土沟谷地貌131

二、黄土沟(谷)间地地貌132

三、黄土谷坡地貌132

四、黄土潜蚀地貌133

第三节 黄土地貌发育133

第九章 海岸地貌136

第一节 海岸动力作用136

一、波浪作用137

二、潮汐作用139

三、海流作用139

四、海啸作用140

第二节 海岸地貌140

一、海岸侵蚀地貌140

二、海岸堆积地貌141

一、基岩海岸类型与演化147

第三节 海岸类型与演化147

二、沙质海岸类型与演化148

三、淤泥质海岸类型与演化150

四、生物海岸类型与演化152

第四节 第四纪海面变化与地貌发育153

一、海面变化153

二、海面下降的地貌表现155

三、海面上升的地貌表现155

四、海面升降变化与海岸带河流地貌发育155

第十章 大地构造地貌158

第一节 大陆和海洋158

一、大陆和海洋的基本地貌单元158

二、地壳均衡与地形起伏159

三、大陆漂移与海陆分布160

四、板块构造与地貌162

一、构造山系163

第二节 构造山系和大陆裂谷163

二、大陆裂谷165

第三节 大陆架和大陆坡168

一、大陆架168

二、大陆坡171

第四节 岛弧、海沟和边缘海盆地172

一、岛弧、海沟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态和构造172

二、岛弧、海沟和边缘海盆地的成因173

第五节 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174

一、大洋盆地174

二、大洋中脊174

第十一章 褶曲构造地貌176

第一节 原生褶曲构造地貌176

一、活动褶曲构造山地176

二、挤压构造盆地178

四、拱曲上升与阶地变形179

三、挤压构造盆地之间的横向隆起179

第二节 次生褶曲构造地貌182

一、向斜山和背斜谷182

二、单面山和猪背脊183

三、褶曲构造控制的河谷发育183

第三节 穹隆构造地貌184

一、穹隆构造的地貌发育184

二、盐丘185

第十二章 断层构造地貌188

第一节 断块山地188

一、断块山地的一般特征188

二、断块山地的河流发育188

三、断块山地的山麓阶梯和夷平面189

四、断块山地与火山活动190

一、断陷盆地的地貌特征191

第二节 断陷盆地191

二、断陷盆地的成因192

三、断陷盆地的沉积结构193

第三节 断层崖195

一、断层崖的排列形式195

二、断层崖的坡面发育195

三、断层三角面和断层线崖196

四、断层崖的活动次数、幅度和时间的确定197

二、断裂谷中的高位古河道198

第四节 断裂谷198

一、断裂谷的走向和平面形状受断层的走向和排列方式控制198

第五节 断层错断地貌199

一、沟谷错断变形200

二、河流阶地错断变形201

三、山地流水地貌系统的构造变异204

第六节 断层水平运动的派生构造地貌206

一、火山的成因211

第一节 火山211

第十三章 火山和熔岩地貌211

二、火山的结构212

三、火山的类型214

四、活火山和死火山215

五、泥火山和隐火山216

第二节 熔岩地貌217

一、熔岩丘218

二、熔岩垄岗和熔岩盖218

三、熔岩隧道218

四、熔岩堰塞湖218

五、熔岩湖219

第十四章 人类活动形成的地貌220

第一节 人类活动直接地貌过程220

一、挖掘过程220

二、建造过程221

二、土壤侵蚀222

第二节 人类活动间接地貌过程222

一、风化作用222

三、坡地过程223

四、河流过程224

五、风沙过程227

六、海岸过程227

七、地基沉陷230

第十五章 地貌灾害233

第一节 影响地貌灾害的因素233

第二节 河流地貌灾害评价235

第三节 泥石流灾害评价238

第四节 活动构造地貌与灾害评价241

一、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与工程地基稳定性241

二、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与城市规划243

三、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与地震复发周期的估计244

主要参考文献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