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技术和电气工程学科国际知名教材 中译本系列 机电系统设计方法、模型及概念 实现、控制及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息技术和电气工程学科国际知名教材 中译本系列 机电系统设计方法、模型及概念 实现、控制及分析
  • (德)Klaus Janschek著;张建华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5735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机电系统-系统设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技术和电气工程学科国际知名教材 中译本系列 机电系统设计方法、模型及概念 实现、控制及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者引言(第1~5章简介)1

第6章 功能实现:静电变送器6

6.1系统工程背景6

6.2物理基础7

6.3通用静电变送器9

6.3.1系统结构9

6.3.2静电变送器本构方程9

6.3.3 ELM二端口模型11

6.3.4负载静电变送器12

6.3.5结构原理13

6.4具有电压驱动与可变电极间距的变送器15

6.4.1一般动态模型15

6.4.2使用串联电容增大运动范围18

6.4.3使用串联电阻的被动阻尼20

6.5具有可变电极间距和电流驱动的变送器24

6.6差动变送器25

6.6.1通用变送器配置25

6.6.2推推控制:机械对称结构26

6.6.3推推控制:横向梳形变送器27

6.6.4推挽控制:静电轴承30

6.6.5推挽控制:轴对称双梳变送器32

6.7具有恒定电极间距的变送器34

6.7.1一般动态模型34

6.7.2纵向梳形变送器35

6.7.3采用线性级齿的梳形变送器38

本章参考书目39

第7章 功能实现:压电变送器41

7.1系统工程背景41

7.2物理基础42

7.3通用压电变送器47

7.3.1系统结构47

7.3.2压电变送器的本构方程47

7.3.3 ELM二端口模型49

7.3.4负载压电变送器50

7.3.5结构原理53

7.4带阻抗反馈的变送器58

7.5机械谐振器62

7.5.1比例工作和谐振工作62

7.5.2超声压电电机62

本章参考书目66

第8章 功能实现:电磁作用变送器67

8.1系统工程背景67

8.2物理基础69

8.3通用电磁变送器:可变磁阻75

8.3.1系统结构75

8.3.2电磁变送器的本构方程76

8.3.3 ELM二端口模型78

8.3.4负载电磁变送器79

8.3.5结构原理81

8.3.6具有可变工作气隙的电磁变送器85

8.3.7差动电磁变送器:磁轴承94

8.3.8具有恒定工作气隙的电磁变送器97

8.3.9磁阻步进电机100

8.4通用电动力变送器:洛伦兹力105

8.4.1系统配置105

8.4.2电动力变送器的本构方程105

8.4.3 ELM二端口模型107

8.4.4负载电动力变送器108

8.4.5结构原理110

本章参考书目115

第9章 功能实现:数字信息处理116

9.1系统工程背景116

9.2定义118

9.2.1参考结构118

9.2.2建模方法118

9.3采样120

9.4混叠123

9.5保持器125

9.6采样对象的频率响应127

9.7振荡系统中的混叠129

9.8数字控制器131

9.9变换频域133

9.10信号转换139

9.11数字数据通信141

9.12实时性144

9.13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145

本章参考书目146

第10章 控制理论148

10.1系统工程背景148

10.2一般的设计考虑149

10.3建模不确定性155

10.3.1多体系统参数不确定性155

10.3.2未建模的本征模态156

10.3.3寄生动态157

10.4多体系统的鲁棒稳定性157

10.4.1穿越(或相交)形式的奈奎斯特判据157

10.4.2使用尼柯尔斯图的稳定性分析160

10.4.3弹性本征模的鲁棒稳定性162

10.5频域控制器的手工设计163

10.5.1鲁棒控制策略163

10.5.2多体系统的通用控制器类型165

10.5.3单位反馈下的暂态特性169

10.5.4单质振子的控制171

10.5.5同位MBS控制175

10.5.6非同位MBS控制178

10.6隔振182

10.6.1被动隔振182

10.6.2主动隔振:天钩原理183

10.6.3主动检测质量阻尼器190

10.7可观性与可控性191

10.7.1一般性质191

10.7.2相对坐标下的MBS控制193

10.7.3振荡节点处的测量与执行位置196

10.8数字控制196

10.8.1一般设计过程196

10.8.2刚体主导的系统198

10.8.3具有未建模本征模的系统200

11.8.4数字控制器中的混叠201

10.8.5测量噪声的混叠202

本章参考文献204

第11章 随机动态分析206

11.1系统工程背景206

11.2随机系统理论基础207

11.2.1随机变量207

11.2.2随机时间函数与随机过程210

11.2.3具有随机输入的LTI系统213

11.3白噪声214

11.4色噪声215

11.5噪声源的建模218

11.6协方差分析221

本章参考书目226

第12章 设计评价:系统预算227

12.1系统工程背景227

12.2性能度量参数228

12.3度量的线性预算230

12.4度量的非线性预算232

12.5产品精度234

12.6非纯一度量的预算编制235

12.7使用预算的设计优化237

12.8设计示例238

本章参考书目243

附录A协方差公式244

中英文术语翻译对照表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