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扩大内需的财税作用机制研究 如何实现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何代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9251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81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01页
- 主题词:扩大内需-财政政策-研究-中国;扩大内需-税收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扩大内需的财税作用机制研究 如何实现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模式与内需不足1
第一节 内需角色的演变:从补短板到稳增长1
一 高频率出现的内需不足1
二 内需不足下的增长态势2
三 补足内需支撑未来发展2
第二节 内需不足的成因6
一 内需与外需的关系6
二 内需不足主要是居民消费不足9
三 产品与服务品质制约了内需扩大10
四 市场分割及过度干预影响消费升级11
第三节 扩大内需的障碍13
一 扩大内需的长期性与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存在差异13
二 当前收入分配格局下大幅扩大居民消费 尚有难度14
三 创新能力与产出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内需15
四 不利于统一市场、产能出清和消费升级的体制机制16
第四节 通往扩大内需之路17
一 深刻理解扩大内需的长期性和经济增长的周期性18
二 把弥合收入分配差距作为改善内需的基础18
三 坚持通过创新发展和精细化生产留住消费19
四 实施有助于统一市场、产能出清和消费升级的供给侧改革20
第二章 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作用机制22
第一节 稳增长、调结构下的财税政策定位22
一 积极财税政策亟须兼顾稳增长与调结构22
二 立足宏观调控基本规律的财税政策定位23
三 基于微观行为主体的财税政策定位24
四 调节供需失衡的财税政策定位25
第二节 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作用机制:理论解释26
一 财政乘数理论:供给侧与需求端的不同理解26
二 收入分配结构理论:基于国民经济收入循环的分析28
三 居民消费微观理论:收入假说与边际消费倾向29
四 政府收入与公共支出理论:总量扩大与供需平衡的兼顾31
第三节 一并化解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探索性的机制设计33
一 尽力扩大财政乘数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杠杆作用33
二 全面构筑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宏观调控新思路34
三 准确把握促进居民增收与消费升级的财税政策作用机制35
四 精细化运用财政收支工具扩大总需求和实现供需平衡36
第三章 着眼于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的财税政策38
第一节 什么是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的财税政策38
一 供给侧改革下的财税政策指向38
二 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的财税政策39
第二节 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的作用机制39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理论与实践39
二 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的理论与实践40
第三节 有利条件分析41
一 中国财政拥有较强的获取收入能力41
二 比较完备的支出体系和管控机制43
三 尚有一定的财政空间且重视财政风险防控44
四 正在全力开发对接供给与需求的具体项目45
第四节 制约因素分析46
一 财政收入增幅连下三个台阶46
二 支出刚性较大且效率有待提升47
三 财政赤字和负债风险缺乏系统预测48
四 对接供给与需求的具体项目起步艰难49
第五节 拓展财税政策发力空间的建议50
一 协调好财政收入稳定和减税之间的分歧50
二 运用支出体系做好总量控制和效率提升51
三 更加灵活使用财政赤字并动态防控债务风险52
四 重点支出领域要尽快驶入法制化管理轨道53
第四章 如何实现供给侧发力:结构性改革下的收入政策54
第一节 政府收入政策:关键问题及主要环节54
一 大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特征56
二 如何维持收入稳定性与政策延续性59
三 同步实现创新转型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61
四 减税策略:企业与个人的微观问题62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收入政策:转型设计63
一 致力于大国政府收入体系的形成与优化63
二 完善稳定收入和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方式方法64
三 构建有利于创新转型的现代政府收入模式65
四 准确把握减税的外部条件、进度与力度66
第五章 如何实现供给侧发力:结构性改革下的支出政策68
第一节 影响中国政府支出政策的外部格局分析68
一 新背景69
二 同任务70
三 特殊性71
第二节 已有经验与作用机制72
一 中国政府支出的总体作用72
二 中国政府支出的具体效应73
第三节 政府支出政策:关键问题及主要环节74
一 大国政府支出的双重压力:经济周期与结构转型74
二 支出合理性与效率:支出刚性和绩效76
三 覆盖供给侧改革成本:兜底转型的支出78
四 如何获取体制改革的红利: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81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支出政策:转型设计83
一 实施逆周期调节助力结构转型83
二 提升支出效率,减缓刚性支出压力83
三 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出必要成本84
四 获取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体制红利85
第六章 如何实现供给侧发力:赤字与债务管理政策87
第一节 背景变化与新任务87
一 经济社会全面转型88
二 结构性改革91
三 正在硬化的约束95
第二节 主要问题与关键环节99
一 如何促成经济周期与财政周期的协调99
二怎样理解赤字与债务规模的动态特征100
三 是什么阻碍了赤字与债务管理的滞后102
四 广义债务管理:不同债务分类下的综合考虑104
第三节 积极稳妥的应对策略106
一 将赤字和债务管理纳入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设计106
二 精确把握赤字与债务的数量规模和收敛特征107
三 全面推进偿付责任划分和债务规模余额管理107
四 实施广义政府赤字与债务的分类管理模式108
第七章 如何实现需求端发力:PPP的策略与事实110
第一节 PPP项目的中国进展:宏观指标与政策匹配110
一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与转型111
二PPP项目的分类推进114
三 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115
四 落地与推进过程中的难点117
第二节 国际经验:政府与市场合作的政策体系118
一 世界范围内的PPP标准118
二PPP项目的分类经验119
三 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120
四 普遍性的政策难点与重点122
第三节 中国模式:通往未来的关键政策123
一PPP项目的预算制度安排123
二PPP项目的合同管理体系124
三PPP项目的法律体系125
四PPP项目的体制机制设计125
第八章 如何实现需求端发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127
第一节 国际经验:总体走向与形成机制127
一 购买公共服务的动因128
二 市场环境塑造129
三 体制机制建设130
四 提升总福利水平战略131
第二节 中国问题:四个亟须转变132
一 转变各级政府把购买公共服务当“形象工程”132
二 转变社会组织弱小参与程度较低133
三 转变购买公共服务各自为政134
四 转变财政支出水平与社会总福利水平不同步135
第三节 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136
一 选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136
二 培育社会组织应兼顾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137
三 将事权划分作为购买公共服务的基础138
四 实现社会福利总水平与财政资金绩效双提升138
第九章 驱动结构性改革:“营改增”的政府间收入分配效应140
第一节 “营改增”对政府间收入分配的重构140
一 广义的收入分配效应141
二 经济增长与税制结构的影响142
三 收入分配效应背后的税收收入弹性143
第二节 税收收入弹性测算及分配效应解释145
一 研究设计145
二 分区域税收分配效应:基于国地税的税收收入弹性估计147
三 分产业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区域的税收收入弹性估计149
四 区域与行业增值税收入综合分配效应:“营改增”的影响机制及预测150
第三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153
一 重新制定增值税分成比例有助于化解政府间收入分配失衡153
二 确保地方财力不下滑与地方财政长期可持续154
三 缩小工业增值税与商业增值税之间的收入弹性差异154
第十章 驱动结构性改革:支撑创业创新的财政政策156
第一节 政策目标156
一 帮助化解结构性改革中的就业失业问题158
二 减缓经济减速与实现动能转换160
三 体现现代财政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支撑力161
第二节 财政政策面临的挑战163
一 惠及个人的财政政策受制于现有财税制度163
二 惠及企业的财政政策不止于减税和补贴164
三 财税体制对政策落地的影响165
第三节 重点政策166
一 着眼保障和激励两端发力的财政政策166
二 有针对性地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67
三 激发地方支持创业创新的积极性168
第十一章 驱动结构性改革:大国转型中的新能源领域财税政策170
第一节 经济社会转型的结构性影响170
一 经济转型下能源消耗:总量与结构的变化171
二 社会发展持续下的环境保护173
三 现代财政制度要求的政策体系174
第二节 新能源领域财税政策面临的挑战175
一 产业转型:如何持续体现减税和补贴效果175
二 消费升级:怎样鼓励新能源消费176
三 环境改善:谁来负担清洁环境的费用177
四 全球竞争力:如何应对能源价格走低178
第三节 未来政策的建议178
一 不断提升促进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效果178
二 以财税政策优化带动新能源产品的消费升级179
三 利用财税工具分享新能源发展的环境红利180
四 构建提高新能源产业全球竞争力的财税政策180
热门推荐
- 3473520.html
- 1864528.html
- 3686477.html
- 995493.html
- 1076199.html
- 2918094.html
- 2682953.html
- 316674.html
- 3834203.html
- 2805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5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84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2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99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9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68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7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7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