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银行三大主题透视 2 银行效益与对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银行三大主题透视 2 银行效益与对策
  • 何五星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5557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77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5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银行三大主题透视 2 银行效益与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述3

第一章 银行效益思想与理论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银行效益的思想3

一、马克思关于银行效益的思想3

二、列宁关于银行效益的思想5

三、毛泽东关于银行效益的思想6

四、邓小平关于银行效益的思想7

第二节 西方国家关于银行效益的理论9

一、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理论9

二、中央银行信用控制理论11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12

四、商业银行“四性”协调理论13

五、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16

六、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理论18

第三节 我国理论界关于银行效益的四次讨论20

一、关于银行经济效果的讨论20

二、关于国家银行两种效益分离的讨论21

三、关于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再一次讨论23

四、关于银行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讨论24

第二章 银行效益的构成与意义27

第一节 银行效益的概念与实质27

一、银行效益的概念27

二、银行效益的实质29

第二节 银行效益的构成与优化32

一、银行效益的构成32

二、银行效益的优化36

第三节 银行效益的特点与规律41

一、银行效益的特点41

二、银行效益的规律44

第四节 研究和提高银行效益的意义47

一、是发挥银行职能作用的前提条件47

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48

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49

四、是解决当前银行效益低下的迫切要求50

五、是我国银行业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51

第三章 银行效益观念与指标体系53

第一节 银行效益观念53

一、市场经济观念53

二、系统工程观念55

三、投入产出观念56

四、经营管理观念57

第二节 银行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分析59

一、银行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设置的要求和评价的标准59

二、银行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分析61

第三节 银行微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分析65

一、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分析66

二、企业贷款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分析70

三、银行自身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分析72

第二篇 主体85

第四章 银行相关经济效益85

第一节 银行相关经济效益的相关度和特点85

一、银行相关经济效益的相关度85

二、银行相关经济效益的特点86

第二节 国家金融政策和经济状况与银行经济效益87

一、国家金融政策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对策87

二、通货膨胀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对策91

三、企业效益和改革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对策98

第三节 行政干预和金融法规与银行经济效益105

一、行政干预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对策105

二、金融法规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对策107

第五章 银行结构经济效益114

第一节 银行结构经济效益的概念与内容114

一、银行结构经济效益的概念114

二、银行结构经济效益的内容115

第二节 银行相关结构经济效益透视117

一、银行融资与社会融资的实证分析与现实透视117

二、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结构分析与综合透视121

三、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分析与取证透视124

第三节 金融工具发行结构效益分析127

一、对我国非金融部门金融工具发行的分析127

二、对我国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发行的分析128

三、对我国金融中介比率的分析130

第四节 银行组织结构经济效益131

一、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131

二、西方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132

三、我国专业银行组织结构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改革探索137

第五节 银行业务结构经济效益143

一、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结构经济效益143

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结构经济效益150

三、本币业务与外币业务结构经济效益153

第六节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经济效益的对策思考155

一、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组合模式探析155

二、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效能及其调整159

第六章 银行规模经济效益164

第一节 银行规模经济效益的思想与界定164

一、规模经济效益的思想164

二、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益的界定166

第二节 金融资产总体规模的确定和调控168

一、金融资产规模的计量169

二、金融资产适度规模的确定170

三、金融资产规模的调控173

第三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的确定、配置及评估175

一、现阶段我国银行贷款资产的规模确定175

二、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定量配置179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综合评估181

四、“双控”统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实选择185

第四节 量本利分析法在银行工作中的应用188

一、量本利分析法在银行资产负债中的应用188

二、量本利分析法在银行财会工作中的应用193

三、量本利分析法在测算储蓄所(柜)经营临界点中的应用196

第五节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集约经营198

一、集约经营的概念和西方银行集约经营的发展趋势199

二、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客观性和现实意义200

三、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应实现十大转变202

第七章 银行人才经济效益206

第一节 银行人才经济效益的概念和作用206

一、银行人才的概念和标准206

二、银行人才经济效益的概念和作用208

第二节 银行人才经济效益的内容和措施209

一、理性选拔银行人才209

二、善于使用银行人才211

三、大力培养银行人才213

四、优化组合银行人才216

五、合理流动银行人才218

第三节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人才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219

一、国有商业银行现行人事制度的弊端219

二、国有商业银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220

第八章 银行科技经济效益226

第一节 银行科技的经济效益与发展趋势22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26

二、银行科技的经济效应和经济效益228

三、银行科技经济效益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31

第二节 金融创新与银行科技233

一、金融创新的含义、内容和效应233

二、金融创新的导因与银行科技革命237

第三节 西方商业银行计算机的应用与效能240

一、西方商业银行应用计算机的过程和前景展望240

二、西方商业银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与效能243

第四节 提高我国银行科技经济效益的对策245

一、当前我国银行业计算机应用状况245

二、推进我国银行电子化建设的对策247

第九章 银行潜能经济效益250

第一节 银行潜能经济效益的含义和意义250

一、银行潜能经济效益的含义250

二、发掘银行潜能经济效益的意义251

第二节 银行收入潜能经济效益253

一、有效配置资产253

二、盘活不良资产258

三、发掘表外业务收入261

第三节 银行支出潜能经济效益263

一、银行成本的表现形式、控制方法和管理途径263

二、发掘银行支出潜能效益的主要内容和措施268

第四节 金融公共关系与银行潜能效益271

一、金融公共关系的特征和对发挥银行潜能效益的作用271

二、金融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流程272

三、金融公共关系和银行潜能效益的核心问题都是塑造银行形象274

第五节 提高银行潜能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合理配置资源278

一、合理配置机构和人才资源279

二、合理配置资金资源281

三、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和开发信息资源284

第十章 银行时间经济效益287

第一节 银行时间经济效益的内涵和影响因素287

一、银行时间经济效益的内涵和特征287

二、影响银行时间经济效益的因素288

第二节 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银行资金的流动性管理290

一、货币的时间结构和时间价值290

二、银行资金的流动性管理291

第三节 提高银行时间经济效益的对策与谋略293

一、提高银行时间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293

二、过渡时期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举措299

三、银行竞争决定点的时机选择与决策305

四、商业银行“三性”方针的时间运作307

五、德意志银行和住友银行适时调整机构透视309

第十一章 银行空间经济效益312

第一节 银行空间经济效益的特点和原则312

一、银行空间经济效益的特点312

二、银行空间经济效益的原则313

第二节 银行区域空间经济效益314

一、国外新兴银行分行网络发展策略314

二、我国新设城市行经营效益最大化的选择317

第三节 银行层次空间经济效益321

一、商业银行“三性”方针的空间运作322

二、当前我国银行业的三个效益层面与三种增效对策324

第四节 银行联动空间经济效益327

一、我国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协调运作327

二、美国银行业利润、兑现力及负债管理组合初探329

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最佳投入点的选择334

第三篇 对策341

第十二章 提高银行宏观经济效益的途径341

第一节 完善我国银行效益型模式341

一、我国银行效益型模式的演变和发展341

二、我国银行效益型模式的优化347

第二节 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349

一、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重要性与特征349

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内容和措施351

三、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实施步骤和外部环境356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357

一、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的问题和难点358

二、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对策与思路359

第四节 正确制定银行业发展战略363

一、制定我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的背景分析363

二、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367

第五节 扩大银行对外开放370

一、积极引进外资银行370

二、建立跨国经营的银行体系376

第六节 加强商业银行宏观效益管理378

一、中外商业银行效益型管理的基本方式378

二、防止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失控的对策384

第七节 提高我国银行业宏观经济效益的总体途径387

一、实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387

二、转变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388

三、把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389

四、完善政策性银行的运行机制390

五、进一步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391

六、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392

第十三章 提高银行微观经济效益的对策395

第一节 明确效益目标和目标管理395

一、商业银行的效益目标395

二、商业银行的目标管理397

第二节 搞好信贷资金营运399

一、注重存款经营策略400

二、建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402

三、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405

第三节 大力拓展中间业务408

一、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面临七大转变408

二、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十大经营策略411

第四节 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415

一、外国银行经营风险的量化与控制415

二、我国银行贷款风险的测定与防范417

三、构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体系420

第五节 强化成本管理423

一、目前我国银行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424

二、强化银行成本管理的基本对策425

第六节 注重市场营销427

一、我国银行市场营销的环境和现实状况427

二、我国金融企业市场营销的原则和策略选择429

第七节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微观经济效益的综合对策431

一、向更新观念要效益431

二、向存款负债要效益432

三、向资产质量要效益432

四、向规模调控要效益433

五、向金融创新要效益434

六、向人才资源要效益434

七、向信息资源要效益435

八、向科学管理要效益435

九、向安全营运要效益436

十、向法律资源要效益436

十一、向形象塑造要效益436

十二、向外围环境要效益437

第十四章 国外提高银行经济效益的个案分析438

第一节 提高效益靠国家导向还是市场导向——从“东亚绩效奇迹”到“东亚金融危机”引发的深层分析438

一、“东亚绩效奇迹”的争论及意义438

二、由“东亚奇迹”到“东亚金融危机”引发的思考444

第二节 提高银行长远经济效益的重要之路——西方商业银行外部发展模式比较分析448

一、商业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比较449

二、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关系比较452

三、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比较455

第三节 当今世界银行业整体效益的首要法宝之一——购并之风综合分析457

一、90年代全球性银行购并总体分析457

二、当前西方国家金融购并风潮分析461

三、发展中国家银行业购并分析465

四、中外金融业购并比较分析468

第四节 提高银行效益贵在追求综合实力——从世界大银行最新排名对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473

一、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概况分析473

二、世纪之交对世界商业银行运作趋势分析476

第五节 市场取向是永不磨灭的经营理念和效益源泉——美国花旗银行和大通银行绩效实证分析479

一、美国花旗银行金融零售业务发展战略和绩效分析479

二、美国大通银行1997年年报绩效分析482

第十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的个案分析488

第一节 围绕银行效益的“支撑点”做文章——中国商业银行改革模式的简要分析488

一、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几种改革模式的要点及评析488

二、今后中国商业银行改革模式的特征和内容490

第二节 找准提高银行宏观效益的突破口——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论证分析492

一、国外股份制银行的历史考察492

二、推进股份制改革对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和提高效益的必要性论证493

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难点和条件分析496

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思路498

第三节 提高中国金融效率的必由之路——微观金融主体、金融市场、宏观金融调控“三位一体”市场化分析499

一、中国金融效率的现状分析499

二、推进“三位一体”市场化,是提高我国金融效率的根本途径503

第四节 提高银行经济效益的根本性举措——我国商业银行增强竞争力综合分析506

一、我国商业银行以盈利为主的竞争力指标分析506

二、90年代初我国国有银行的盈利性对比分析510

三、1996年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520

四、中外资商业银行利润竞争态势分析527

第五节 抓住提高银行经济效益的“牛鼻子”——解决银企债务方案比较分析532

一、现有债务重组方案的三种类型532

二、三类方案的比较与分析534

三、银企债务重组方案的新设计537

第六节 推进银行效益和资产质量提高的新思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改革的对策分析540

一、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主要内容及比较540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级体系的设计541

三、我国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组织实施543

四、推行风险贷款分类方法的内在要求545

五、建立和完善我国资产风险分类制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547

第七节 重视规模效益——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549

一、问题的提出549

二、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分析550

三、政策启示与改革思路554

第八节 坚持集约经营——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和广东发展银行典型分析556

一、集约经营的魅力——工商银行浙江分行启示录556

二、抓集约经营,办精品银行——广东发展银行行长答记者问560

第九节 关注成本管理——国有银行存款结构成本与规模经营效益实证分析562

一、存款结构成本分析方法的误区562

二、高定期储蓄占比功不可没563

三、活期、定期存款的辩证关系565

四、决定存款成本与效益的主要原因566

五、存款成本管理与规模经营策略568

第十节 讲求结构效益——调整商业银行长短期贷款比例的战略分析570

一、我国总投资存在的问题571

二、调整银行长短期贷款比例的必要性573

三、调整商业银行长短期贷款比例的可能性574

四、调整银行长短期贷款比例的初步设想和政策建议5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