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华北地区古近系 新近系及其地质环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韩建恩,邵兆刚,余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9246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地质环境-研究-华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华北地区古近系 新近系及其地质环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华北地区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1
第一节 华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1
一、区域地理位置与宏观地貌特征1
二、区域气候2
三、区域生态系统5
四、区域水资源6
第二节 华北地区区域地层系统8
一、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变质岩系8
二、中新元古界13
三、古生界15
四、中、新生界16
第三节 华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基底构造特征17
一、前新生代板块构造格架19
二、前新生代板块构造单元19
第二章 华北地区新生代区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24
第一节 华北地区新生代区域构造格架24
一、中、新生代华北板块板内构造及深部过程24
二、断块构造格局27
三、主要构造形迹28
第二节 华北地区构造体系划分31
一、构造体系与构造体系系列31
二、构造体系划分32
三、构造体系复合与联合33
第三节 大陆碰撞与华北地区陆内造山34
一、华力西晚期—印支期——陆内造山过程的始造山期34
二、燕山早期——陆内造山过程的主造山早期36
三、燕山晚期——陆内造山过程的主造山晚期39
四、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过程的重造山期39
第四节 华北地区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42
一、印支期(三叠纪,250~205Ma)42
二、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205~65Ma)44
三、喜马拉雅期(新生代,65Ma至今)46
第三章 华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研究51
第一节 华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51
一、古近系—新近系研究概况及进展51
二、华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研究现状54
三、古近系—新近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6
第二节 华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分布57
一、古近系和新近系的分布57
二、古近系和新近系的划分与对比60
第三节 华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的基本特征61
一、冀鲁地层区61
二、汾渭、秦岭地层区68
第四章 华北地区古近系典型剖面72
第一节 晋西、晋南地层分区古近系典型剖面72
一、山西平陆盆地古近系典型剖面73
二、山西垣曲盆地古近系典型剖面80
三、晋西南平陆盆地古近系厚度的厘定84
第二节 鲁西地层分区古近系典型剖面85
一、鲁西古近系官庄群典型剖面85
二、鲁西地层分区古近系始新统五图群94
第三节 其他地层分区古近系典型剖面97
一、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古近系济阳群97
二、燕山、太行山地层分区古近系始新统97
第五章 华北地区新近系典型剖面101
第一节 晋西、晋东地层分区新近系典型剖面101
一、晋西、晋东地层分区新近系典型剖面101
二、晋东地层分区新近系典型剖面107
第二节 冀鲁地层区新近系典型剖面114
一、鲁西地层分区新近系临朐群典型剖面114
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新近系黄骅群120
三、燕山、太行山地层分区新近系典型剖面122
第六章 华北地区古近系和新近系研究方法与多重地层划分128
第一节 华北地区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层研究新方法128
一、常规研究方法128
二、研究新方法探讨129
第二节 华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多重地层划分依据130
一、岩石地层划分130
二、生物地层划分131
三、年代地层划分132
四、磁性地层划分133
五、层序地层划分134
六、不整合的意义137
七、沉积旋回的作用138
第三节 华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多重地层划分139
一、多重地层划分对比139
二、结论与讨论139
第七章 华北地区古近纪地层的重新厘定与划分145
第一节 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的补充与完善145
一、山东平邑—蒙阴地区河湖相地层研究沿革145
二、山东平邑—蒙阴地区河湖相地层的重新厘定与划分147
三、剖面特征与河湖相地层层序148
四、生物地层特征与时代讨论150
五、河湖相沉积的年代地层151
六、结论与讨论152
第二节 山西平陆地区古近纪河湖相地层重新厘定与划分154
一、山西平陆地区河湖相地层研究沿革154
二、山西平陆地区河湖相地层的重新厘定与划分156
三、剖面特征和河湖相地层层序157
四、生物地层特征与时代讨论158
五、河湖相沉积的年代地层159
六、平陆群的沉积物来源161
七、平陆群各组的定义164
八、结论与讨论165
第三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重点地层重新厘定与划分166
一、晋西平陆群的厘定与划分166
二、鲁西官庄群的厘定与划分168
三、华北平原济阳群的厘定与划分172
四、华北地区古近纪重点地层划分总体方案173
第八章 华北地区新近纪地层的重新厘定与划分178
第一节 山西保德—静乐地区新近纪地层的补充与完善178
一、山西保德—静乐地区湖相地层研究沿革178
二、山西保德—静乐地区湖相地层的重新厘定与划分180
三、湖相地层的剖面特征180
四、生物地层特征与时代讨论182
五、湖相沉积的年代地层183
六、结论与讨论184
第二节 山西榆社地区新近纪地层的补充与完善185
一、山西榆社地区湖相地层研究沿革186
二、山西榆社地区新近纪河湖相地层187
三、剖面特征与湖相地层188
四、生物地层特征与时代讨论189
五、河湖相沉积的年代地层192
六、榆社盆地新近系物质来源193
七、结论与讨论197
第三节 华北地区新近纪河湖相地层的重新厘定与划分197
一、山西、冀北新近系的划分197
二、山东新近系的划分200
三、华北地区新近系的划分200
第九章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时代讨论204
第一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重点地层时代讨论204
一、晋西古近系平陆群时代讨论204
二、鲁西古近系官庄群时代讨论208
第二节 华北地区新近纪重点地层时代讨论213
一、晋西新近系时代讨论213
二、晋东新近系时代讨论215
三、鲁西新近系临朐群时代讨论220
四、燕山、太行山新近系时代讨论224
第三节 华北地区新近纪地层的年代学研究228
一、山西保德阶同位素年代和磁性地层研究228
二、山东山旺阶同位素年代和磁性地层研究232
第十章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格架厘定234
第一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区划234
一、前人对中国古近纪—新近纪地层的区划234
二、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区划存在的问题236
三、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区划的原则239
四、华北地区地层区划分方案240
五、华北地层大区各地层区的特征240
第二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格架厘定242
一、地层格架厘定的意义242
二、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年代地层格架厘定243
三、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岩石地层格架厘定247
第三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格架划分对比260
一、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格架对比261
二、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格架划分对比263
三、结论与讨论264
第十一章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典型地层环境代用指标分析265
第一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典型地层环境代用指标分析265
一、环境代用指标的意义265
二、新近纪典型湖相地层环境代用指标分析267
三、古近纪典型湖相地层环境代用指标分析284
第二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典型地层黏土矿物分析291
一、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方法292
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293
第十二章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环境演变的证据302
第一节 石英砂表面特征及环境意义302
一、地层系统与沉积环境303
二、样品的采集、制备和测试303
三、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的统计分析304
四、结论与讨论312
第二节 古生物学证据313
一、孢粉313
二、微体古生物314
第十三章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湖泊环境演变318
第一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以来湖泊演变318
一、古近纪时期的湖泊318
二、新近纪时期的湖泊323
第二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化326
一、古近纪动(植)物所反映的环境演化326
二、新近纪动(植)物所反映的环境演化328
第三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古生物区系演化331
一、古近纪古生物区系演化331
二、新近纪古生物区系演化336
三、古近纪—新近纪生物演化与自然环境变化339
第十四章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湖盆形成演化与陆内造山342
第一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湖盆对比342
一、山东省诸盆地342
二、河北省诸盆地343
三、山西省诸盆地345
第二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构造地貌对剥蚀与堆积的控制作用346
一、地文期与构造运动346
二、准平原化与海平面升降349
三、地层格架的古地理概貌350
第三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岩相古地理355
一、华北地区喜马拉雅阶段古构造356
二、华北地区古近纪岩相古地理357
三、华北地区新近纪岩相古地理359
第四节 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与陆内造山361
一、华北地区盆地演化阶段划分361
二、从华北地区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看陆内造山370
三、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375
结语381
参考文献388
图版说明400
热门推荐
- 3279261.html
- 446891.html
- 1601318.html
- 204054.html
- 2363925.html
- 2787596.html
- 790995.html
- 1027221.html
- 2953774.html
- 39007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57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0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40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4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3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49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4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4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1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4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