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测与调控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苏忠遂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754301814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测与调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体系研究1
导言1
上篇 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体系的理论研究3
第一章 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体系研究的背景3
一、资金管理体制变革的简要回顾3
二、当前全社会资金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4
三、研究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问题的作用和意义6
第二章 全社会资金的定义研究8
一、本课题关于全社会资金的定义8
二、全社会资金的总量及其结构关系10
三、全社会资金供给的描述与分析方法12
四、全社会资金供需平衡状况分析方法17
第三章 全社会资金监测体系研究21
一、全社会资金主体分类及核算口径的界定21
二、全社会资金运行监测指标体系23
三、全社会资金运行预警系统25
第四章 全社会资金调控体系研究30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宏观调控的方向选择30
二、全社会资金调控体系运行机制32
第五章 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的经验与探索40
一、国外社会资金监测调控的基本做法40
二、国内地方社会资金监测调控的主要经验44
三、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的积极探索48
中篇 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的实证分析52
第六章 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的实证分析52
一、全社会资金总量与结构状况52
二、全社会资金流量与流向状况56
第七章 武汉市全社会资金运行特点及部门资金突出问题的分析一、武汉市近年来全社会资金的运行特点62
二、各部门资金突出问题的分析63
第八章 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则调控问题的思考72
一、关于全社会资金综合平衡特点的初步认识72
二、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问题的现实思考74
第九章 武汉市2000年全社会资金总量及结构的预测84
一、应用研究的指导思想84
二、预测模型的仿真结果84
三、武汉市2000年全社会资金形势预测94
下篇 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的战略思考96
第十章 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体系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框架一、武汉市建立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体系的指导思想96
二、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体系的主要任务97
三、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99
四、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体系的运行机制100
五、建立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体系的实施步骤101
第十一章 武汉市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体系的制度性建设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并将活动纳入法制轨道101
二、建立和完善全社会资金统计监测制度102
三、建立和完善全社会资金综合平衡体系102
四、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机制,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主体制度104
五、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以存量资产流动和重组为主线,建立国有资产监管营运新体系105
第十二章 武汉市实行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的主要政策措施一、居民部门:积极顺应资本市场由间接融资为主转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举的趋势106
二、企业部门:以内源融资为主,实行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相结合108
三、财政部门:统筹地方建设财力,多渠道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0
四、政府部门:努力增加全社会资金监测调控手段114
五、金融部门: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加快推进金融市场体系建设114
结束语117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评审意见118
武汉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意见120
专题论文123
一、论全社会资金供给与需求123
二、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机制加强和完善全社会资金宏观管理146
三、全社会资金的调控体系与配置方式160
四、全社会资金配置与计划调控的方法论思考170
五、全社会资金运动与财政调控184
六、规范发展政府信用的必要性及途径199
七、培育新型政府投融资主体 构筑投融资体制改革基础204
八、对加强预算外资金监测和调控的思考210
九、论区域金融宏观调控221
十、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血液237
十一、积极稳妥地发展全社会信用255
十二、拓展筹融资渠道,加速国民经济发展267
十三、加强管理,切实搞好重点建设项目276
后记291
热门推荐
- 3703156.html
- 815849.html
- 3693392.html
- 3530236.html
- 2182689.html
- 1377034.html
- 3833685.html
- 3483156.html
- 3210596.html
- 14130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09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07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17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1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2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5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5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8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2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