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史争鸣录 历史事件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史争鸣录 历史事件篇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学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04164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61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史争鸣录 历史事件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3

一、中国近代史的上、下限3

二、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及分期7

三、近代中国的时代中心与进步潮流23

四、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28

五、新兴阶级的出现和民族市场问题34

六、中国近代各种专史的主线、研究对象及分期问题55

第二部分 鸦片战争73

一、关于清朝的闭关政策73

二、禁烟问题82

三、关于《穿鼻草约》86

四、三元里抗英斗争的领导者及社学的性质与作用88

五、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93

六、清政府能否取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胜利97

七、辛酉政变98

第三部分 太平天国111

一、太平天国起义及其政权111

二、太平天国的宗教128

三、太平天国的制度及政策138

四、天京事变177

五、太平军的战略问题185

六、太平天国与天地会、小刀会的关系203

七、捻军起义与西北回民起义206

八、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作用211

第四部分 洋务运动227

一、洋务、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概念227

二、洋务运动分期及下限232

三、洋务运动的目的237

四、“中体西用”洋务思想的评价239

五、洋务企业的性质242

六、洋务教育和京师同文馆的评价248

七、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及洋务派与地主阶级改革派、早期改良派、顽固派的关系252

八、洋务运动与帝国主义、中国资本主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的关系262

九、洋务运动的结局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75

第五部分 边疆危机与中法、中日战争287

一、“海防”与“塞防”之争的性质287

二、中法战争的阶段划分289

三、中法战争中清政府的态度及抵抗派的组成290

四、抗法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294

五、关于丰岛、黄海海战与北洋舰队问题295

六、主战派和主和派问题308

七、甲午战争时期帝后党争问题311

八、“台湾民主国”的性质、作用和台湾义军的统领问题318

九、关于《冤海述闻》和《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325

第六部分 戊戌维新333

一、早期维新思想评价333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336

三、维新运动的阶级基础及思想基础341

四、维新派的政治主张346

五、帝国主义与维新运动356

六、维新时期的学会组织性质361

七、维新运动时期的帝党和后党363

八、关于戊戌政变369

九、戊戌维新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作用375

十、自立军起义382

第七部分 义和团运动395

一、义和团的源流与组织395

二、山东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404

三、义和团运动的性质411

四、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口号423

五、义和团与清政府的关系431

六、关于围攻使馆事件的评价446

七、民族资产阶级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449

八、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与历史地位451

第八部分 辛亥革命465

一、辛亥革命史的上、下限问题465

二、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性质等问题470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政党和团体479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及其战略策略501

五、清末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520

六、辛亥革命与农民、会党、新军和华侨546

七、辛亥革命与列强558

八、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界564

九、辛亥革命的结局及影响575

第九部分 军阀统治时期591

一、北洋军阀的阶级基础及其割据混战的原因591

二、北洋军阀史的分期问题597

三、西南军阀形成的时间598

四、护国运动的发动者与领导者600

五、护国运动与云南护国战争(或云南起义)之关系607

六、白朗起义的性质609

七、新文化运动的阶段划分613

后记6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