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重大争议问题探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重大争议问题探析
  • 胡海,杨青芝著 著
  • 出版社: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97679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重大争议问题探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区分价值分歧与学理之争1

一、《讲话》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2

二、胡风与讲话派文艺思想的根本分歧4

三、学理之争与价值之争混同的学术思路8

四、本书的主要议题10

第一章 人性与阶级性13

第一节 “问题与主义”之争14

一、论争概况14

二、胡适的学理方法对毛泽东的积极影响15

三、毛泽东与胡适的根本分歧17

第二节 鲁迅与梁实秋的论争18

一、论争背景18

二、《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要点解读19

三、阶级工具与宣传方式24

四、大众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25

第三节 胡风的批评立场27

一、对林语堂之“个性”或“性灵”的批评27

二、《张天翼》论的人民性立场31

三、钱谷融的“人学”呼应33

第四节 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37

一、周扬的理论历程37

二、从批判个性主义到回归“人”的中心39

三、阶级观念的终结与人学的兴起41

第二章 典型问题论争44

第一节 胡风与周扬典型观的同中之异45

一、论争过程与双方主要观点45

二、双方观点的异同与分歧实质47

三、典型范畴的历史内涵48

四、文艺理论家与政治伦理家的分流51

第二节 典型范畴的现代转换54

一、典型与类型关系的再审视54

二、再现与表现的动态关系57

第三章 两个口号之争61

第一节 焦点文献分析62

一、论争的前因和背景62

二、《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63

第二节 政治策略与启蒙立人思想的冲突65

一、鲁迅的人学思想65

二、胡风将启蒙和救亡统一起来67

三、鲁迅阐释的历史矛盾70

第三节 历史主义原则与人学批评尺度72

一、立足人生和文艺的批评72

二、胡风的批评理论与讲话派文论比较75

三、历史观点与人学观点76

第四节 文化人学视野的多元价值与主导价值79

一、文化人学的价值思考79

二、文化研究兼容多种价值立场80

三、启蒙思想是文化研究的先导82

第四章 民族形式问题论争86

第一节 民族形式论争的渊源与旨归86

一、胡风对大众化运动的回顾与总结86

二、瞿秋白强调民族形式的观点88

第二节 胡风反对民族形式的实质91

一、新文艺传统的定性91

二、胡风的民族形式观念94

三、雅俗之争与大众文学问题95

四、主体的价值立场与思想倾向98

第五章 主观战斗精神论之争100

第一节 焦点文献分析之《论主观》100

一、“主观”的决定性地位101

二、个性、自由与“重客观”的矛盾104

三、机械—教条主义106

四、《论主观》的逻辑与学术思路113

第二节 主观战斗精神论116

一、厨川白村和鲁迅文艺观的影响116

二、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120

三、主观战斗精神论与《讲话》的对立123

四、黑格尔哲学和胡风所反对的两种创作倾向125

第三节“五把刀子”与“现实主义”129

一、胡风只是反宗派主义吗?129

二、作为文论体系名称的“现实主义”132

三、思想解放时代的小结136

第六章 形象思维问题论争138

第一节 形象思维探源139

一、俄苏语境中的“形象思维”139

二、胡风形象思维论的实质14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形象思维问题论争145

一、第一次论争145

二、新时期的形象思维问题论争148

第三节 形象思维论的进一步清理153

一、科学领域153

二、意象156

第七章 文学定义与边界之争160

第一节 文学越界与扩容问题161

一、文化研究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161

二、文学边界与文艺学的边界164

第二节 关于文学和文艺学的一般探讨167

一、“文学”一词的多义性167

二、“文学是人学”还是“文艺学是人学”169

三、文学定义未动的“审美”边界170

四、文学定义的历史争点:意识形态性172

五、由语言文本探究文学定义的逻辑矛盾174

第三节 文学是一种审美文本177

一、与权威定义的对照说明178

二、核心词分析179

第四节 边界淡化后的价值问题183

结语187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色188

二、马列文论学科的历史贡献与发展困境192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方向199

主要参考文献201

后记2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