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 王永钦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3183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352页
  • 文件大小:478MB
  • 文件页数:1377页
  • 主题词:中医五官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中医五官科学:口腔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础篇3

第一章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学发展史3

一、萌芽、奠基时期(原始社会~秦汉)3

二、临床发展时期(晋~唐)8

三、整理发展时期(宋~元)10

四、鼎盛时期(明~清)13

五、学科建立时期(新中国)18

第二章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的基本特点22

一、整体观念22

二、辨证论治25

三、结语26

第三章 耳鼻咽喉口腔与阴阳五行学说27

一、耳鼻咽喉口腔与阴阳学说27

二、耳鼻咽喉口与五行学说30

三、结语32

第四章 耳鼻咽喉口腔解剖与生理概述33

第一节 耳的解剖与生理33

一、耳的解剖33

二、耳的生理功能35

三、耳的生理特性36

第二节 鼻的解剖与生理36

一、鼻的解剖36

二、鼻的生理功能38

三、鼻的生理特性39

第三节 咽喉的解剖与生理40

一、咽的解剖与生理40

二、喉的解剖与生理44

第四节 口腔的解剖及生理46

一、口腔的解剖46

二、口腔的生理功能49

三、口腔的生理特性50

第五节 结语51

第五章 耳鼻咽喉口与脏腑经络相关学说52

第一节 耳鼻咽喉口与脏腑相关学说52

一、耳鼻咽喉口与心相关论52

二、耳鼻咽喉口与肺相关论57

三、耳鼻咽喉口与脾胃相关论61

四、耳鼻咽喉口与肝胆相关论66

五、耳鼻咽喉口与肾相关论69

第二节 耳鼻咽喉口与经络的关系75

一、耳与经络75

二、鼻与经络76

三、咽、喉与经络77

四、口与经络78

第三节 耳鼻咽喉口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的关系79

一、耳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的关系79

二、鼻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的关系81

三、咽、喉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的关系82

四、口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的关系83

第四节 结语84

第六章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病因病机86

第一节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病因86

一、六淫86

二、疫疠91

三、七情92

四、饮食93

五、劳逸94

六、外伤、虫伤94

七、痰饮95

八、瘀血97

第二节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病机98

一、正邪虚实98

二、阴阳失调99

三、耳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101

四、鼻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102

五、咽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102

六、喉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102

七、口腔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102

第七章 耳鼻咽喉口腔科诊法104

第一节 望诊105

一、耳科望诊105

二、鼻科望诊107

三、咽科望诊109

四、喉科望诊111

五、口腔科望诊114

第二节 闻诊116

一、耳科闻诊116

二、鼻科闻诊116

三、咽科闻诊117

四、喉科闻诊117

五、口腔科闻诊118

第三节 问诊119

一、耳科问诊119

二、鼻科问诊122

三、咽、喉科问诊124

四、口腔科问诊126

第四节 切诊127

一、耳科切诊128

二、鼻科切诊128

三、咽科切诊128

四、喉科切诊129

五、口腔科切诊129

第八章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辨证131

第一节 八纲辨证131

一、表里辨证131

二、寒热辨证133

三、虚实辨证134

四、阴阳辨证135

第二节 脏腑辨证135

一、脏病辨证136

二、脏腑兼病辨证143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146

一、卫分证147

二、气分证147

三、营分证148

四、血分证149

第九章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治法150

第一节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内治法150

一、解表法152

二、清热法152

三、祛痰(化痰)法153

四、理气法154

五、活血法154

六、温补法154

七、滋补法155

八、通窍法155

九、利咽、喉法156

十、开音法156

第二节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外治法156

一、耳科外治法156

二、鼻科外治法159

三、咽科外治法161

四、喉科外治法164

五、口腔科外治法165

第三节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疗法166

一、耳科针灸、按摩、导引疗法166

二、鼻科针灸、按摩、导引疗法168

三、咽科针灸、推拿、导引疗法169

四、喉科针灸、按摩、导引法170

五、口腔科针灸、按摩、导引法171

第十章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养护173

一、自身养护173

二、起居养护174

三、饮食养护175

四、精神情志养护175

五、窍道养护176

疾病篇179

第一章 耳科疾病179

第一节 耳前瘘管179

第二节 耳损伤182

第三节 耳壳痰包186

第四节 断耳疮189

第五节 耵耳192

第六节 异物入耳194

第七节 耳疖197

第八节 耳疮201

第九节 旋耳疮204

第十节 耳痒症208

第十一节 耳蛇串疮211

第十二节 耳衄215

第十三节 耳膜疮217

第十四节 气奔耳窍症219

第十五节 耳痹225

一、急耳痹225

二、慢耳痹234

第十六节 脓耳(急脓耳、慢脓耳)243

第十七节 耳后疽260

第十八节 耳根毒263

第十九节 脓耳面瘫265

第二十节 脓耳眩晕267

第二十一节 黄耳伤寒270

第二十二节 风邪面瘫273

第二十三节 耳硬化症279

第二十四节 耳眩晕282

第二十五节 暴晕292

第二十六节 暴聋298

第二十七节 耳鸣315

第二十八节 药毒聋(含:渐聋)330

第二十九节 温毒聋342

第三十节 噪伤聋345

第三十一节 老年聋349

第三十二节 癔聋352

第三十三节 聋哑355

第三十四节 听脉瘤358

第三十五节 耳瘤363

第三十六节 耳菌366

第二章 鼻科疾病371

第一节 鼻损伤371

第二节 鼻疮378

第三节 鼻疳385

第四节 鼻疔(鼻疖)393

第五节 酒渣鼻401

第六节 伤风鼻塞412

第七节 鼻窒420

第八节 鼻干燥症439

第九节 鼻槁443

第十节 鼻鼽449

第十一节 鼻衄460

第十二节 鼻腔异物475

第十三节 鼻中隔偏曲477

第十四节 急鼻渊478

第十五节 慢鼻渊484

第十六节 鼻息肉491

第十七节 鼻部痰包498

第十八节 恶性肉芽肿499

第十九节 鼻瘤503

第二十节 鼻菌507

第三章 咽科疾病512

第一节 急乳蛾512

第二节 慢乳蛾521

第三节 咽痹531

一、急咽痹531

二、慢咽痹540

第四节 咽疳550

第五节 咽关痈554

第六节 咽底痈568

第七节 咽旁痈575

第八节 梅核气583

第九节 异物鲠咽596

第十节 增殖体肥大605

第十一节 咽白刺610

第十二节 鼻咽红丝瘤613

第十三节 鼻咽癌(含:放、化疗后的论治)620

第十四节 呛食风630

第十五节 白喉633

第十六节 鼾眠639

第四章 喉科疾病646

第一节 异物鲠喉646

第二节 会厌痈652

第三节 急喉瘖658

第四节 慢喉瘖683

第五节 喉咳703

第六节 喉槁711

第七节 声带息肉719

第八节 声带小结724

第九节 声带溃疡730

第十节 声带瘀血734

第十一节 喉肌弱瘖740

第十二节 声带麻痹744

第十三节 情志瘖752

第十四节 喉室带性发声障碍757

第十五节 行经瘖765

第十六节 子瘖770

第十七节 变声障碍775

第十八节 喉白斑782

第十九节 喉淀粉样变785

第二十节 喉部痰包788

第二十一节 喉瘤792

第二十二节 喉癌798

第二十三节 咽喉癣804

第二十四节 急喉风814

第五章 口腔科疾病826

第一节 牙痛826

第二节 牙痈840

第三节 牙宣846

第四节 口疮866

第五节 飞扬喉874

第六节 鹅口疮877

第七节 口糜882

第八节 口腔白斑887

第九节 口癣889

第十节 舌裂893

第十一节 唇风897

第十二节 面痛904

第十三节 痄腮913

第十四节 痰包927

第十五节 颊车骱痛932

文献篇943

第一章 耳科文献943

一、耳科总论943

二、耳疔 耳疮 耳痛 耳肿 黄耳伤寒953

三、旋耳疮 月蚀疮 断耳疮958

四、耳部痈疽 耳后疽 耳根毒960

五、耳痔 耳菌965

六、耳衄966

七、耳痒967

八、耵聍969

九、耳闭 耳胀痛970

十、脓耳 聤耳 耳疳970

十一、耳鸣 耳聋976

十二、耳眩晕997

十三、口眼斜1013

十四、耳鼻咽喉外伤1018

十五、耳、鼻冻伤1020

第二章 鼻科文献1022

一、鼻科总论1022

二、酒齄鼻1034

三、鼻痛 鼻酸1038

四、鼻疳 ?鼻 鼻疮1040

五、鼻疔 鼻肿 鼻疽1043

六、伤风鼻塞1045

七、鼻窒 鼻塞 不闻香臭1053

八、鼻槁 鼻燥 鼻干1057

九、鼻鼽 鼽嚏 嚏 清涕1058

十、鼻息肉 鼻痔1064

十一、眉棱骨痛1067

十二、鼻渊1070

十三、鼻衄1078

第三章 咽、喉科文献1096

一、咽喉总论1096

二、喉痹 烂喉痹 咽痛 咽干1121

三、乳蛾 烂乳蛾 喉疔1144

四、松子风 鱼鳞风 喉单 气子1153

五、喉痈 喉疔 颈肿 燕子症1154

六、喉风 喉闭1160

七、喉瘖(喑)声嘶1173

八、子瘖(喑)1186

九、梅核气 异物感1188

十、喉瘤 喉菌 颈项咽喉肿块 红丝瘤1192

十一、咽疮 喉疮 喉疳 喉癣 喉刺 尸咽1195

医籍篇1205

一、类书1205

黄帝内经素问1205

灵枢经1206

难经1207

诸病源候论1208

医林改错1209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1209

医述1210

二、全书类1210

圣济总录1210

医学纲目1212

医学入门1212

景岳全书1212

医宗金鉴1213

罗氏会约医镜1214

三、丛书类1215

丹溪心法1215

刘河间医学六书1215

薛氏医案1215

赤水玄珠1216

证治准绳1216

张氏医通1217

医学衷中参西录1218

四、综合类1218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218

儒门事亲1218

兰室秘藏1219

卫生宝鉴1219

金匮钩玄1219

脉因证治1220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1220

明医杂著1220

医学正传1220

明医指掌1221

寿世保元1221

简明医彀1222

古今医鉴1222

医林绳墨1222

仁术便览1223

症因脉治1223

辨证录1223

石室秘录1224

证治汇补1224

医学心悟1224

医碥1225

杂病源流犀烛1225

兰台轨范1225

类证治裁1226

医醇賸义1226

血证论1226

丹溪手镜1227

丹溪治法心要1227

万病回春1227

云林神彀1228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1228

红炉点雪1228

国医宗旨1229

医学见能1229

医家四要1229

医门补要1229

寿世编1230

医略1230

医说1230

医贯1231

医徹1231

医学入门万病衡要1231

杂病广要1232

医学原始1232

医学摘粹1232

医旨绪余1232

推求师意1233

慎斋遗书1233

医学求是1233

医灯续焰1233

王氏医存1234

五、外科类1234

刘涓子鬼遗方1234

卫济宝书1234

疮疡经验全书1235

外科精义1235

外科理例1235

外科启玄1235

外科正宗1236

疡科选粹1236

外科大成1236

外科证治全生集1237

疡医大全1237

疡科心得集1238

外科证治全书1238

外科真诠1238

疡科会粹1239

外科选要1239

洞天奥旨1240

六、伤科类1240

跌损妙方1240

伤科汇纂1240

救伤秘旨1240

七、儿科类1241

小儿药证直诀1241

幼幼新书1241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241

婴童百问1242

幼科发挥1242

幼科铁镜1242

幼幼集成1243

幼科释迷1243

幼科折衷1243

婴童类萃1243

幼科类萃1244

诚书1244

八、针灸类1244

针灸甲乙经1244

针灸资生经1245

针灸大成1245

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书1245

神灸经1245

针灸逢源1246

针灸节要1246

针灸集成1246

九、其他1247

素问玄机原病式1247

温病条辨1247

瘟疫明辨1247

松峰说疫1248

瘟疫萃言1248

伤寒纂要1248

伤寒贯珠集1248

伤寒辨证1249

伤寒大白1249

伤寒论纲目1249

傅青主女科1249

陈素庵妇科补解1250

望诊遵经1250

十、专科类1250

喉科指掌1250

咽喉脉证通论1251

重楼玉钥1251

喉白阐微1252

喉科集腋1252

尤氏喉科秘书1252

重纂包氏喉证家宝1252

焦氏喉科枕秘1253

咽喉经验秘传1253

痧喉正义1253

白喉条辨1253

时疫白喉捷要1254

白喉全生集1254

咽喉秘集1254

喉痧症治概要1255

喉牙口舌各科秘旨1255

咽喉秘传1255

喉证指南1255

喉证心法1256

喉证要旨1256

咽喉证治要略1256

十一、方剂类1256

肘后备急方1256

备急千金要方1257

千金翼方1257

外台秘要1257

太平圣惠方1258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258

普济本事方1259

重订严氏济生方1259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1260

重订瑞竹堂经验方1260

世医得效方1260

普济方1261

奇效良方1262

医方考1262

医方集解1262

串雅内外编1263

医方类聚1264

绛雪园古方选注1264

证因方论集要1264

经验丹方汇编1265

急救良方1265

东垣试效方1265

苏沈良方1266

时方妙用1266

传信适用方1266

传信方集释1266

种福堂公选良方1266

方症会要1267

华佗神医秘传1267

大小诸证方论1267

千金宝要1268

博济方1268

孙真人海上方1268

金镜内台方义1268

成方切用1268

卫生易简方1269

经验良方1269

易简方便医书1270

洪氏集验方1270

急救奇痧1270

胡庆余堂雪记1270

内经拾遗方1271

赛金丹1271

集验方1271

奇方类编1271

观聚方要补1272

叶天士手集秘方1272

皇帝素问宣明论方1272

十二、医案类1273

名医类案1273

续名医类案1273

临证指南医案1274

寓意草1274

古今医案按选1274

回春录新诠1274

外证医案汇编1275

丁甘仁医案1275

丁甘仁医案续编1275

王旭高临证医案1275

问斋医案1276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1276

吴鞠通医案1276

谢映庐医案1277

簳山草堂医案1277

冷庐医话1277

药物篇1281

第一章 耳科类药物1281

一、通窍聪耳熄鸣类1281

柴胡1281

丝瓜络1281

路路通1282

石菖蒲1282

远志1282

穿山甲1282

全蝎1283

蜈蚣1283

地龙1283

五味子1284

何首乌1284

女贞子1284

磁石1285

龙骨1285

牡蛎1285

酸枣仁1285

夜交藤1286

合欢皮1286

柏子仁1286

骨碎补1286

枸杞子1287

龙眼肉1287

龙胆草1287

益智仁1287

熟地1288

桑椹1288

黄精1288

莲子1288

响铃草1289

泽泻1289

芡实1289

菟丝子1289

鹿茸1290

山药1290

二、熄眩止晕类1290

天麻1290

钩藤1291

山羊角1291

羚羊角1291

石决明1291

珍珠母1292

代赭石1292

礞石1292

琥珀1292

菊花1293

白芍1293

龟甲1293

鳖甲1293

第二章 鼻科类药物1295

一、通鼻窍、疗头痛类1295

辛夷1295

白芷1295

苍耳子1295

鹅不食草1296

藿香1296

麻黄1296

麝香1297

葱白1297

蔓荆子1297

葛根1297

真本1298

当归1298

川芎1298

二、止衄血类1299

仙鹤草1299

白茅根1299

小蓟1299

大蓟1300

藕节1300

地榆1300

茜草1300

侧柏叶1301

白及1301

阿胶1301

血余炭1301

蒲黄1302

花蕊石1302

棕榈炭1302

花生衣1302

三七1302

生地黄1303

栀子1303

大黄1303

赤芍1304

牡丹皮1304

黄连1304

黄芩1305

第三章 咽喉科类药物1306

一、清利咽喉类1306

山豆根1306

射干1306

薄荷1306

荆芥1307

紫苏梗1307

马勃1307

橄榄(青果)1307

乌梅1308

白僵蚕1308

桔梗1308

万年青1309

牛膝1309

牛蒡子1309

大青叶1309

冰片1310

芒硝(玄明粉)1310

板蓝根1310

穿心莲1310

牛黄1311

蟾酥1311

马鞭草1311

金果榄1311

朱砂根1312

酸浆草(挂金灯)1312

点地梅1312

金荞麦1312

鱼腥草1313

蒲公英1313

野菊花1313

紫花地丁1313

千里光1314

蚤休1314

金银花1314

连翘1314

玄参1315

沙参1315

麦冬1316

石斛1316

百合1316

甘草1317

二、开音疗哑类1317

蝉蜕1317

木蝴蝶1317

胖大海1318

诃子1318

杏仁1318

桑叶1318

枇杷叶1319

凤凰衣1319

竹衣1319

竹沥1319

桑白皮1320

瓜蒌皮1320

天竺黄1320

贝母1321

海浮石1321

木通1321

通草1321

第四章 口腔科类药物1323

一、止牙痛类1323

细辛1323

花椒1323

胡椒1323

露蜂房1324

川乌1324

草乌1324

两面针1324

祖师麻1325

天仙子1325

荜茇1325

升麻1325

石膏1326

旱莲草1326

二、疗口疮类1326

青黛1326

五倍子1326

人中白1327

柿霜1327

西瓜霜1327

明矾1327

赤石脂1328

胆矾1328

硼砂1328

黄柏1328

附篇1333

参考书目1333

方剂汇编13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