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汉社会变迁与文学演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东汉社会变迁与文学演进
  • 陈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397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东汉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汉社会变迁与文学演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东汉文学的时代特征1

第二节 东汉文学的发展趋势5

一 又一座高峰的崛起——东汉前期文学的发展5

二 文学重心的东移和下移——东汉后期文学的变化8

第三节 东汉文学的分期14

一 两分法与四分法14

二 本书采用的三分法14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20

上编25

第一章 东汉政局与文学风貌25

第一节 光武明章之治与文学颂美主题26

一 光武中兴与文学中的符命思想26

二 明帝时期以祥瑞为题材的文学创作36

三 章帝元和年间的巡狩活动与崔骃的《四巡颂》41

四 和帝初年窦宪幕府文人关于北伐、西征的创作47

第二节 和殇安顺时期的政治与文学59

一 盛极而衰——和安间文坛的变化60

二 邓后执政时期的路线之争及其文学反映65

三 宫廷文学向士林文学的转移:安顺时期的文人群体及其特点73

四 外戚、宦官专权与文人对朝政的抨击82

第三节 桓灵时期的社会、政治与文学88

一 东汉中后期的游宦、游学之风与文人五言诗88

二 士林的分化:太学清议与贞士、谈士之分野98

三 党锢之祸与文学创作中的“穷鸟”主题104

第四节 汉末动乱与文人流动110

一 汉末动乱与洛阳文坛的落幕110

二 文人流动与建安时代的到来115

第二章 艺文机构与文学创作124

第一节 兰台文人的形成及其文学活动125

一 兰台文人的兴起及其背景125

二 兰台之制与明、章时期的兰台文人131

三 兰台文人的创作风貌135

四 兰台文人的离散及其余绪139

第二节 东观文人的兴起与演变142

一 东观文人的兴起与学术活动142

二 东观文人的政治纠葛154

三 东观文人创作风气的演变159

第三节 鸿都门学之兴衰及其历史启示163

一 鸿都门学的兴衰164

二 鸿都文学考略170

三 鸿都门学兴衰的启示173

第三章 经学变迁与文学思潮176

第一节 东汉前期经学对文学的影响177

一 东汉前期经学的变化177

二 斟酌经辞 渐靡儒风——经学对文学的浸润183

三 文学创作中浓厚的神学色彩187

第二节 古文经学的兴起与文学思潮的变化190

一 官方与民间的共同推动——古文经学兴起的途径190

二 从稽核同异到博综今古——古文经学的发展趋势193

三 经学变迁对文学思潮的影响199

第四章 地理分布与文学活动204

第一节 东汉前期关中文人的优势地位204

一 关中地区深厚的文化传统205

二 东汉前期关中文人的文学活动208

第二节 东汉中期文人地理分布的多元化212

一 文人数量的激增及其时代背景213

二 东汉中期文坛的多元格局216

第三节 东汉后期关东文人的崛起223

一 文人地理分布的变化223

二 河南文人的繁盛与郡国文人的兴起231

下编237

第五章 班固:从个体抒情到政治代言237

第一节 班固青年时期的创作与思想探索238

一 孤独的思想求索——《幽通赋》探微238

二 清寂的文心——《答宾戏》与现实及传统的对话246

第二节 《两都赋》的创作与东汉前期政治文化的趋向249

一 从《汉书·礼乐志》看《两都赋》的时代250

二 广采博鉴 典雅渊懿——《两都赋》对西汉文学的综合取法257

三 《两都赋》与东汉前期的政治趋向266

第三节 关于《典引》的几个问题272

一 《典引》创作之时代——兼论其与章帝末年礼制建设之关系272

二 《典引序》与《汉书》之关系281

三 《典引》在班固思想演变中的地位285

第六章 张衡:文体创新与文体间的交涉290

第一节 “藻思绮合,清丽千眠”——张衡的辞赋创作及其成就290

一 张衡辞赋的源流与思想倾向291

二 《二京赋》对《两都赋》的继承与发展299

第二节 “平子艳发,文以情变”——张衡的诗歌创作与汉魏诗歌的演进306

一 诗体革新与张衡诗歌的特色307

二 张衡对汉魏诗歌传统的贡献310

第三节 《西京赋》与《思玄赋》中的小说因素及其意义315

一 张衡辞赋与小说的暗合315

二 小说因素的来源与时代环境320

第七章 马融:世变风移中的清醒与困惑324

第一节 大族名士的复杂人生324

一 再经羌乱 三入东观——马融的人生起伏324

二 博雅精核 适性达生——马融的名山事业与名士风流328

第二节 武备先于文治——《广成颂》与《上林颂》的思想倾向331

一 “重述蒐狩之义”——《广成颂》的作年及其谲谏之音331

二 《上林颂》作年的推测及其时代背景336

第三节 转向内在——马融《长笛赋》的精神世界343

一 西汉乐器赋的“体制风流”及其与政治的关联343

二 《长笛赋》:孤独的心灵体验349

第八章 蔡邕:东汉文学的终结353

第一节 东汉后期的时代要求与蔡邕的学术贡献353

一 汉末知识界的淆乱与学者努力的方向353

二 蔡邕的学术贡献及其特点356

第二节 蔡邕的诗赋创作与文学影响360

一 《述行赋》:阴雨的天气与阴晦的政治360

二 蔡邕的“答赠诗”及其他363

第三节 东汉立碑之风与蔡邕碑文的成就366

一 东汉时代的社会风气与碑文写作366

二 典正清工——蔡邕碑文的成就与风格369

附录 东汉文学札记374

一 杜笃《京师上巳篇》误系374

二 杜抚籍贯、事迹374

三 杨终流放北地的年代376

四 班昭《大雀赋》史事考376

五 黄香《屏风铭》的作年379

六 刘珍即刘千秋380

七 李胜事迹382

八 张衡《与特进书》的时代383

九 《后汉书·张衡传》衍文384

十 东汉文章多浮、流二字对举384

十一 《许子》十卷即许慎《五经异义》385

十二 皇甫规《与张奂书》385

十三 《灵台十二门诗》386

十四 《太尉刘宽碑》非桓麟作387

十五 《征士法高卿碑》非胡广撰388

十六 张升一名张叔388

十七 孔融《喻邴原书》的作年390

主要参考书目392

人名索引401

书名篇名索引413

后记426

英文目录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