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佛学与文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佛学与文学
  • 胡遂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岳麓书社
  • ISBN:780520886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佛学与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源流篇——从印度佛学到中国佛学1

第一章 印度传统佛学概说1

一、四谛1

二、三法印10

三、大乘思潮的兴起14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中国佛学的奠基18

一、早期佛经传译概况18

二、与玄学难以分清的道安“本无”说20

三、大乘“般若性空”之说:鸠摩罗什译经对中国后世佛学发展方向的开启23

四、《肇论》:中国化佛学基本体系奠基之作与中国传统哲学之关系25

五、中国佛教神学最基本的理论与实践根据:慧远的“三报论”及其净土信仰29

六、开启中国佛学大胆发挥创造之真精神的涅槃之圣:道生和他的“一阐提人皆得成佛”论35

第三章 隋唐五代中国佛学的发展成熟40

一、“一念三千”与“三谛圆融”:天台宗主观唯心主义对自我改造的重视40

二、“二谛圆融”与“八不中道”:三论宗双遣双非、随说随扫的特殊方法论46

三、唯识无境、种子现行转依说:唯识宗对主观能动作用的高度肯定及对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的认识54

四、“四法界”说与“无尽”“无碍”理论:华严宗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与特色63

五、平常心是道,我心即佛:禅宗——最具独创精神、最富中国特色、影响最大的中国佛学宗派75

1、识心见性的佛性论77

2、心即真如的本体论79

3、即心即佛的认识论81

4、自力自度的解脱论83

5、无修无言、顿悟成佛的方法论86

六、律宗、净土宗、密宗概说100

1、律宗100

2、净土宗101

3、密宗103

第四章 宋元明清中国佛学的儒学化与入世倾向105

一、宋至清前期中国佛学发展概说105

1、会通儒释,纳儒家伦理于佛教规范106

2、禅净合一,以迷信的净土信仰改造自信的禅宗精神108

3、福慧双修,强调宗教实践的重要性110

二、近代中国佛学改革的成就112

1、提倡佛教救世论,为失去信仰的中国寻找出路113

2、弘扬平等意识,号召推翻封建专制制度117

3、发扬勇猛精进的宗教献身精神,彻底改造社会,拯救人心119

4、面向人间,服务社会,利乐众生,提倡“人间佛教”124

创作篇——中国佛学与文学创作128

第一章 藉象悟理 体极为宗128

一、世极??而辞意夷泰128

二、表灵物莫赏,蕴真谁能传131

三、芙蕖出水,鲜洁可爱140

第二章 以寂为乐 色空不碍150

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150

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158

三、静默观照与飞跃生命构成的艺术二元168

第三章 愤世嫉俗与幽清孤峭180

一、虽以慵疏遭物议,却将文字占时名181

二、“统合儒释”辩186

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96

第四章 莫恋此身与莫厌此身214

一、毗耶长者白尚书215

二、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227

三、三学兼修,妙赅真俗239

第五章 理事圆融 事事无碍253

一、消极与积极的如是观253

二、从“人生是苦”到“正是人间好时节”278

三、执与不执的禅295

第六章 诗到江西别是禅310

一、随处安受,不悔不折311

二、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323

三、遍参、熟参、活参329

第七章 童心即真心 主体即本体340

一、异儒乎?异僧乎?341

二、了却死生之事,断尽千年是非350

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362

理论篇——中国佛学与文学理论378

第一章 佛性论与文学的去伪去缚378

一、禅心与诗心378

二、性灵说中的禅学内涵383

三、性灵说的积极与消极意义387

一、得人之得与自得之得393

第二章 自力自度与文学的创新精神393

二、本来面目与自家面目397

三、无法无非法,故是心心法400

第三章 禅悟、诗悟与审美体验405

一、现量与直寻406

二、但莫作意,自当悟入411

三、亲证:诗禅体验的铁门限415

结语420

附录:一、说“遮诠”424

二、关于佛教与晚唐诗的综合思考438

后记4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