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法学新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裴苍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05618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证据法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绪论1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对象1
一证据法学研究各种证据2
二证据法学研究证据制度2
三证据法学研究诉讼证据实践2
四证据法学研究既成的证据理论3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3
一证据法学体系的基础3
二建立全新的证据法学体系5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5
一 证据法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5
二 证据法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具体表现6
第四节 证据法学的方法7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7
二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7
三比较研究的方法7
第五节证据法学在法学中的地位8
一决定证据法学地位的因素8
二证据法学的特出地位9
第六节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10
一我国历代决狱的标准10
二历代证据制度的基本特点13
三历代有影响的证据思想17
四 我国证据制度上的破旧立新20
五 我国证据制度和证据法学面临的重大课题22
第一编 证据论29
第一章 证据的概念29
第一节 “证据”争鸣29
一 传统的观点29
二 苏联学者的见解30
三 我国法学界的争论32
第二节 证据的实质34
一 两种证据观34
二 我国法律上的规定37
三 证据的种类41
第三节 证据的基本属性43
一 证据有没有主观性43
二 证据有没有合法性44
三 证据有哪些基本属性46
第二章 物证48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48
一 什么是物证48
二 物证的形成48
三 物怎样起证据作用49
四 物证的特点50
五 物证的意义51
第二节 物证的种类52
一 实体证据52
二 痕迹证据53
三 微量证据53
四 气味证据54
一 物证资料的概念55
第三节 物证资料55
二 勘验、检查笔录61
三 鉴定结论63
第三章 书证68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68
一 什么是书证68
二 书证的形成68
三 书证同物证的区别69
四 书证的特点71
第二节 书证的种类73
一 文书证据73
二 图画证据76
三 音像证据77
第三节 视听资料78
一 视听资料的概念78
二 视听资料的作用80
第四章 人证81
第一节 人证的概念81
一 人证的基本含义81
二 人证的主体83
三 人证的范围85
四 人证的提出86
五 人证的分类87
六 人证的特点88
第二节 证人证言89
一 证人证言的概念89
二 证言的主体91
三 证言的对象97
第三节 被害人陈述98
一 被害人陈述的概念98
二 被害人陈述的主体99
三 被害人陈述的特点和实质103
第四节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104
一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104
二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主体105
三 正确对待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106
四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中的特殊现象109
第五节 民事当事人陈述113
一 民事当事人陈述的概念113
三 民事当事人的承认114
二 民事当事人陈述的特点114
第六节 人证资料116
第五章 证据分类118
第一节 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119
一 划分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的标准119
二 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的基本特点121
三 划分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的依据和意义122
第二节 本证和反证122
一 划分本证和反证的标准123
二 本证和反证的特点124
第三节 原始证据和传替证据124
一 划分原始证据和传替证据的标准124
二 原始证据和传替证据的特点125
三 划分原始证据和传替证据的意义126
一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127
第四节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127
二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范围128
三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特点130
四 运用间接证据的规则131
第五节 实体证据和程序证据132
第六章 证据效力134
第一节 证据的自然效力和法律效力134
一 自然效力和法律效力的概念134
二 非法取得的证据的效力135
第二节 证据的实质效力和形式效力136
一 实质效力和形式效力的概念136
二 实质效力和形式效力的划分136
二 划分确然效力和盖然效力的意义138
第三节 证据的确然效力和盖然效力138
一 确然效力和盖然效力的概念138
第二编 证明论143
第七章 证明的概念143
第一节 证明的基本含义143
一 经验证明143
二 逻辑证明144
三 诉讼证明145
第二节 证明的基本属性148
一 证明的主观性148
二 证明的法律性149
第三节 证明同证据的关系149
一 证明和证据是不是一回事149
二 证明与证据的联系和区别151
第八章 证明对象153
第一节 证明对象的概念和意义153
一 证明对象的概念153
二 证明对象的意义154
第二节 证明对象的范围155
一 实体法事实155
二 程序法事实158
三 证据事实160
第三节 免证事实162
一 免证事实的概念162
二 免证事实的范围162
一 证明根据的概念164
第一节 证明根据的概念和范围164
第九章 证明根据164
二 证明根据的范围165
第二节 证明根据的要件165
一 证明根据的取得必须合法165
二 证明根据必须查证属实166
三 证明根据与论题必须具有逻辑上的联系168
第十章 证明方法169
第一节 本体证明169
一 直接确认169
二 推论170
第二节 迂回证明171
一 反证法171
二 排除法172
一 法律上的推定173
第三节 推定173
二 事实上的推定174
三 特别推定176
第十一章 证明任务181
第一节 各种证据制度下的证明任务181
一 迷信真实181
二 形式真实181
三 主观真实182
第二节 我国诉讼中的证明任务183
一 我国诉公中的证明任务是探求实质真实183
二 实质真实的要件184
三 实质真实的保障185
一 举证责任188
第十二章 证明责任188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种类188
二 取证责任191
三 审证责任193
第二节 我国诉讼中的证明责任194
一 民事诉讼和刑事自诉中的证明责任194
二 刑事公诉中的证明责任196
第三节 证明责任的转移200
第十三章 证明原则204
第一节 证明原则的历史沿革204
一 我国封建社会奉行“罪从供定”原则204
二 清末以来奉行“内心确信”原则205
三 新中国奉行“实事求是”原则205
一 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206
第二节 实事求是原则的基本含义206
二 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208
三 证据应当亲审209
四 证明要忠于事实真相211
五 禁止非法取供211
六 禁止证据预测214
七 禁止无证定罪214
第十四章 证明过程216
第一节 证据调查217
一 证据调查的权力、任务和意义217
二 证据调查的基本准则220
三 勘验和检查222
四 鉴定230
五 询问242
六 讯问246
第二节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249
一 证据的收集249
二 证据的保全253
第三节 证据的审查判断256
一 证据审查判断的任务、方法和意义256
二 物证的审查判断259
三 书证的审查判断262
四 人证的审查判断267
五 证据排伪法则274
第四节 定案280
一 定案的根据280
二 定案的任务281
三 定案的必要条件282
热门推荐
- 2677481.html
- 3415227.html
- 849254.html
- 3213728.html
- 1486177.html
- 3808021.html
- 1414844.html
- 3882878.html
- 201945.html
- 698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5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07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4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92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8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10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9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