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骨科执业医师技术培训考核标准 第1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振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13354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骨科执业医师技术培训考核标准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骨科执业医师必备骨学常识3
第一章 骨学概述3
第一节 骨的形态4
一、长骨4
二、短骨4
三、扁骨4
四、不规则骨4
第二节 骨的构成5
一、骨组织5
二、骨膜5
三、骨髓7
四、骨的血管8
五、骨的淋巴管9
六、骨的神经9
七、关节软骨9
八、骨内液体分布9
第三节 骨的组织结构及骨的构造10
一、骨组织的分类10
二、骨的构造10
第二章 骨的发生、生长和发育15
第一节 骨的发生15
第二节 骨发育的阶段16
第三节 骨形成的模式17
一、膜内化骨17
二、软骨内化骨18
第四节 躯干骨的发育20
一、脊椎骨的发育20
二、肋骨的发育22
三、胸骨的发育23
第五节 四肢骨的发育23
一、四肢骨的发生23
二、四肢骨的发育与形成25
第六节 生长板的结构和功能26
一、生长板的形成26
二、生长板的血液供应26
三、生长板的组成成分及功能26
第七节 骨的塑造和再造31
第八节 影响骨生长发育的一些生物学因子32
一、性激素与青春进发期32
二、生长激素与生长素介质33
三、胰岛素35
四、胰高血糖素36
五、催乳素36
六、甲状腺素36
七、性激素37
八、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38
第九节 骨龄及其临床意义40
一、骨龄与骨龄标准40
二、腕部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手腕部各骨干骺融合的年龄41
三、关于肘骨龄的研究42
四、人体四肢骨和躯干骨骼的发育43
五、肋骨的发育43
六、脊椎的发育44
七、骨皮质的发育及其测量44
第三章 骨折愈合生理45
第一节 骨折愈合的一般过程45
一、具有外骨膜的长管骨的愈合45
二、松质骨的愈合47
三、牢固内固定中的骨折的愈合48
第二节 骨折愈合概念的更新48
一、对骨折愈合认识的进步48
第三节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53
一、全身因素53
二、局部因素53
三、骨折渗出物54
第四节 创伤骨折愈合过程中整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55
一、超代谢56
二、含氮物质的分解代谢56
三、糖代谢57
四、脂肪代谢57
五、骨折和固定对钙丢失的影响58
六、体重的丢失58
七、饮食的影响58
八、代谢高涨期的生理意义58
第五节 骨折修复局部的生物化学59
一、氧分压59
二、骨痂的生物化学60
三、磷酸酶65
四、糖胺多糖65
五、胶原66
第六节 维生素与骨折愈合67
一、维生素C67
二、维生素D67
三、维生素A67
四、维生素K68
第七节 营养成分对骨折愈合的影响68
第八节 骨痂中细胞的来源70
一、破骨细胞的来源70
二、成骨细胞-骨细胞的来源70
三、骨髓的生骨作用71
第九节 骨折愈合的促进72
一、断端的活动72
二、生物电刺激72
三、诱导生骨73
第十节 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73
一、治疗方面的原因74
二、生理学方面的原因75
第四章 骨的生物电性质及骨折愈合的电刺激77
第一节 骨的生物电性质77
第二节 骨中生物电的产生78
一、压电现象78
二、动电学79
第三节 骨组织对外源性电信号的反应83
第四节 电刺激生骨85
一、外源性电信号的形式85
二、对骨折愈合的刺激作用86
三、骨质疏松的电刺激治疗89
四、电刺激骨的再生91
五、结论92
第五章 骨的循环生理与临床93
第一节 骨的微循环解剖基础94
一、骨血管与微血管系统95
二、骨淋巴管通路102
三、骨的神经102
第二节 骨内压的生理103
一、骨内压的概念103
二、骨内压的正常值104
三、骨内压的生理变化108
第三节 骨血流生理学114
一、骨血流量的概念114
二、测定骨血流的方法115
三、骨血流量的正常值121
四、骨血流的调节122
五、骨血液循环的生理功能125
六、影响骨血流的病理学因素126
第四节 骨循环与其周围循环和骨内压之间的关系127
一、骨血流与肌肉血流之间的相互关系127
二、骨血流和骨内压之间的相互关系127
三、骨血管解剖和骨血流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129
第五节 骨内压的测定与临床130
一、骨内压的测定130
二、骨内压增高与骨内高压135
三、骨内高压的发生机制136
四、骨内压的病理生理变化137
五、骨内压增高的临床意义138
六、骨内高压的防治143
第六章 骨科基本技术145
第一节 牵引术145
一、手法牵引145
二、皮肤牵引145
三、骨骼牵引148
四、特殊牵引153
第二节 外固定技术154
一、小夹板外固定154
二、石膏外固定161
三、外固定器固定170
四、支具和套具175
第三节 止血与包扎177
一、止血177
二、包扎179
第二编 骨科执业医师检查造影技术标准185
第一章 骨科体格检查技术标准185
第一节 一般检查185
一、检查应遵循的原则185
二、检查项目185
第二节 测量检查187
一、长度测量188
二、周径测量189
三、轴线测量189
四、角度测量189
第三节 肌力检查192
一、肌力检查的评级标准192
二、上肢肌力检查方法192
三、下肢肌力检查方法193
四、躯干肌力检查方法194
第二章 骨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技术标准195
第一节 关节滑膜液的实验室检查195
一、检查项目195
二、滑膜液的采集195
第二节 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196
一、检查内容196
二、临床意义197
第三节 骨质疏松及骨转换的生化测定197
一、骨转换与骨质疏松197
二、骨转换生化测定197
第四节 风湿性疾病的常用实验室检查198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198
二、自身抗体199
三、特殊基因的检测202
第三章 骨科X线检查技术标准203
第一节 常用X线检查方法203
一、透视检查203
二、摄片检查203
三、体层(断层)摄影203
四、骨科常用特殊投照位置203
第二节 骨、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205
一、骨骼的改变205
二、关节的改变206
三、软组织的改变207
第三节 骨科常见X线表现的临床判断208
一、骨膜增殖影208
二、骨质密度减低影208
三、骨质密度增高影208
四、骨髓腔的改变208
五、骨折的x线征象209
第四章 造影检查技术标准210
第一节 脊髓造影210
一、适应证210
二、禁忌证210
三、椎管脊髓造影方法210
四、颈、胸椎管脊髓造影方法212
五、动态椎管造影212
第二节 关节造影212
一、膝关节造影212
二、髋关节造影213
三、腕关节造影215
四、肩关节造影215
第三节 血管造影216
一、动脉造影216
二、静脉造影217
第四节 窦道及瘘管造影218
一、适应证218
二、禁忌证218
三、方法218
第五章 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置)技术219
第一节 计算机体层摄影(CT)技术219
一、CT检查方法219
二、骨骼肌肉系统正常CT表现220
三、骨骼肌肉系统CT的临床应用222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223
一、磁共振成像技术之原理223
二、MRI检查方法224
三、骼肌肉系统正常MRI表现224
四、骨骼肌肉系统MRI的临床应用225
第六章 诱发电位227
第一节 概述及体感诱发电位227
一、概述227
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解剖生理基础227
三、体感诱发电位的定义和特征227
四、诱发电位测定系统228
五、诱发电位测定的具体实施228
六、常体感诱发电位及其影响因素230
七、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影响因素232
八、临床上常用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种类232
九、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脊柱外科应用233
第二节 运动诱发电位234
一、概述234
二、磁刺激诱发电位的生理作用机制235
三、磁刺激技术的具体操作及安全性235
四、磁刺激MEP的观察指标236
五、影响磁刺激MEP的因素236
六、磁刺激MEP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236
第三节 脊柱手术中的诱发电位监护238
一、临床意义238
二、术中监测的主要依据及临床意义238
三、影响术中诱发电位测定的因素238
四、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分析238
第四节 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239
一、体感诱发电位监护239
二、运动诱发电位(MEP)239
第七章 手的应用解剖检查技术241
第一节 手的表面解剖241
第二节 手的应用解剖243
一、皮肤243
二、血管243
三、肌腱247
四、神经252
五、骨与关节256
第三节 手的生理功能263
一、手的姿势263
二、手指横纹与手掌横纹263
三、手指罗纹264
四、手的横弓牙口纵弓264
五、腕关节屈伸与手握力的关系264
六、手指屈伸的相互关系264
七、掌指关节的重要性265
八、手指皮肤与手指屈曲的关系265
九、手指的内收作用265
第八章 骨与关节损伤的创伤解剖技术266
第一节 了解创伤解剖的目的266
第二节 骨折的创伤解剖267
一、骨折本身的条件267
二、周围组织对骨折的影响268
三、骨折对周围组织的影响271
第三节 对创伤机制的分析273
第四节 对骨折发展趋势的判断和估计273
一、近期的判断和估计274
二、远期的估计279
第五节 关节稳定性的维持282
一、维持关节稳定的3个因素282
二、各主要关节稳定性的维持284
第六节 关节脱位的创伤解剖290
一、关节囊撕裂290
二、韧带损伤290
三、肌肉肌腱损伤291
四、骨膜下骨化291
五、神经血管的并发症291
第九章 脊柱的应用解剖技术292
第一节 椎骨的解剖及椎骨的血液循环293
一、椎骨的解剖293
二、椎骨的血液循环297
第二节 脊柱的组织连结298
一、椎间盘298
二、韧带301
三、关节303
第三节 脊柱的整体观305
一、脊柱的生理弯曲305
二、椎管306
三、椎间孔与脊神经306
四、横突孔牙和椎动脉309
第四节 脊柱的肌肉和脊柱的运动310
一、脊柱的肌肉310
二、脊柱的运动313
第十章 脊髓、脊神经及植物神经的应用解剖技术315
第一节 脊髓的一般解剖315
一、脊髓的位置及外观形态315
二、脊髓的被膜316
三、脊髓的外观结构317
四、脊髓的内部结构318
五、脊髓的血液循环319
第二节 脊髓的功能解剖322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径路323
二、脊髓的运动支配径路324
三、脊髓的神经反射束325
第三节 脊神经的解剖326
一、脊神经根326
二、脊神经327
第四节 植物神经的解剖328
一、交感神经329
二、副交感神经331
三、植物神经丛331
第五节 神经信息的传递与化学介质333
一、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神经元333
二、胆碱能介质的传递333
三、肾上腺能介质的传递334
四、肾上腺能受体和胆碱能受体的分布与效应(表10-3)335
五、肾腺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表10-4)335
六、植物神经的主要功能(表10-5)336
第六节 脊髓损伤的神经和功能分类标准336
一、定义337
二、神经检查338
三、感觉、运动评分和平面340
四、ASIA损害分级(根据Frankel级修订)342
五、临床综合征342
六、功能独立测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表10-8)343
第三编 骨科执业医师骨伤诊断与手术标准347
第一章 执业医师骨损伤处理与非手术治疗347
第一节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347
一、伤症的分类347
二、软组织损伤的病理348
三、软组织损伤的正骨手法349
四、伤科用药351
五、体功疗法352
六、治疗步骤353
七、各种软组织损伤的治疗353
第二节 骨折与脱位的非手术治疗380
一、总论380
二、各论395
热门推荐
- 2662558.html
- 2508604.html
- 2457591.html
- 284335.html
- 1331956.html
- 1353095.html
- 2512299.html
- 581601.html
- 661576.html
- 11303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0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8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24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38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1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40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1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8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71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