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学
  • 蔡宏进著 著
  • 出版社: 双叶书廊有限公司
  • ISBN:986743325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社会学概说3

一、社会学的要义与目的4

二、社会学涵盖的范围5

三、社会学的性质5

四、社会学的功用8

五、社会学的研究方法8

六、社会学的架构与分枝9

七、社会学的看法或观点与学派10

八、社会学的萌起与历史11

第二篇 社会中的要素15

第二章 社会的基本元素:人口17

一、人口的意义与内涵18

二、为何要了解人口的性质18

三、如何了解人口19

四、台湾与世界人口的概况22

五、人口研究的复杂性与奥妙23

六、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4

七、人口的社会经济关联25

八、人口政策26

九、人口研究的政策涵义26

第三章 男女有别与黑白之分:两性与种族的研究29

一、定义、定位与重要概念30

二、两性的差异与互补性32

三、社会的性别组合与失衡问题34

四、妇女的自由运动34

五、多元社会的族群与弱势团体35

六、族群间的歧视、对立与冲突36

七、族群的整合与和谐之道37

八、少数或弱势团体的适应类型38

九、台湾的族群纷争与融合40

第三篇 社会的产出43

第四章 修练有方:人的社会化45

一、修练的意义与重要性46

二、修练的条件及影响因素46

三、向谁学习或修练47

四、修练的要点与秘诀48

五、修练的连续过程49

六、课业学习障碍的可能经验与排除之道50

七、如何学习做人51

八、如何学习做事54

九、修练与学习的挫折与克服之道56

第五章 出招与接招:社会互动59

一、社会互动的意义与性质60

二、社会互动的重要性60

三、互动方式与类型61

四、合作互动的价值、原则与应用62

五、交换性的互动原理64

六、社会互动网络66

七、高手过招:符号性或象征性互动68

八、重要的符号性或象征性互动理论69

九、互动发展过程71

十、社会互动的影响因素71

第六章 人类的结合:社会团体与组织73

一、结合的意义与必要性74

二、结合的种类75

三、结合体具备的要素76

四、一种理想的结合模式:科层组织78

五、社会中的多种重要非正式组织或团体78

六、结合的动态过程80

七、组织的变迁与发展82

八、组织的管理83

九、组织的处理84

十、组织的改造84

十一、组织的整合85

十二、组织的成效86

第七章 社会的综合产物:文化87

一、文化的定义88

二、文化的重要类别88

三、文化的系统性、结构性与基础89

四、文化的差异90

五、文化的整合91

六、文化的动态与变迁91

七、东西文化的差异与接近92

八、当代文化特性:大量生产及高度消费93

九、台湾文化的历史基础94

十、台湾乡村文化的特质及其与都市文化的比较95

十一、当前台湾文化建设的重点96

第八章 高低与尊卑:社会阶层化99

一、社会阶层化的意义与衡量100

二、社会阶层的基本性质101

三、社会流动或阶层的变化101

四、社会阶层化与社会结构的关系102

五、尊卑与高低的由来: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103

六、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或后果103

七、社会阶层化理论104

八、社会阶层化研究的新议题105

九、社会阶层的研究方法105

十、台湾的新社会阶层结构106

十一、台湾社会趋向平等与不平等的性质107

十二、台湾两代之间的社会流动108

第九章 歧途与矫正: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109

一、偏差行为与变态的意义110

二、偏差行为的性质110

三、偏差行为的类型111

四、犯罪的偏差行为112

五、偏差行为的形成原因113

六、偏差行为的影响或后果114

七、偏差行为的社会差异114

八、社会对偏差行为的控制115

九、偏差行为内控失效的研究116

十、偏差行为外控失效的研究117

十一、台湾的社会变迁与偏差行为及社会控制的改变118

第十章 集体动作与行为121

一、意义与性质122

二、促成集体行为的因素122

三、史美舍对引发集体行为社会特征的论点123

四、群众、大众与公众125

五、群众的类型126

六、舆论及其对集体行为的影响127

七、社会运动128

八、台湾的民主运动132

九、台湾的农民运动132

十、台湾的环境保护运动133

十一、台湾其他的社会运动134

第四篇 社会的延续:社会制度135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概要及医疗保健制度137

一、社会制度的意义与共同性质138

二、社会制度形成的原因与过程138

三、社会制度的功能与反功能139

四、社会制度的差异性及可比较性140

五、人类社会的重要制度及其变迁142

六、社会制度在社会发展上的应用143

七、医疗制度144

八、保健制度147

第十二章 家庭制度151

一、家庭制度的意义与性质152

二、婚姻与离婚152

三、家庭的结构与功能154

四、家庭的变迁与问题156

五、家庭的发展与改善157

六、家庭生命周期158

七、家庭伦理159

八、台湾新兴的婚姻及家庭型态160

九、家庭的社会工作与服务161

十、家庭的社会福利制度与政策162

第十三章 经济制度165

一、经济制度的意义与性质166

二、经济活动要素的制度166

三、历史上经济活动的类型与制度167

四、生产制度的内涵169

五、分配制度的内涵169

六、服务制度的内涵170

七、消费制度的内涵170

八、工作、职业与休闲制度172

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制度172

十、小结173

十一、经济发展计划与执行的制度174

十二、重要的农业经济发展制度174

十三、重要的工业经济发展制度175

十四、各种金融制度176

十五、国际贸易制度176

十六、后工业化时期的服务业发展制度177

第十四章 政治制度179

一、政治、政治社会学及政治制度的意义180

二、政治制度中的权力要素180

三、政治制度的类型181

四、政治组织的制度185

五、民意机关的制度185

六、政治制度的变迁与发展理念187

七、政党的对立与冲突188

八、政治失序与失能188

九、国际政治与战争189

十、台湾的政治改革190

第十五章 教育与宗教制度193

一、教育与教育制度的意义194

二、教育制度的结构与功能194

三、教育制度的变迁与问题196

四、教育制度衍生的相关制度197

五、留学的制度199

六、对当前台湾大学生的若干观察200

七、宗教与宗教制度的意义201

八、宗教制度的结构与功能201

九、宗教制度的变迁203

十、世界八大宗教的教义205

十一一、台湾寺庙的制度206

第五篇 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09

第十六章 社区与人文区位学211

一、社区的意义、范围与重要性212

二、社区的社会性质与类型212

三、社区的结构213

四、社区的变迁214

五、社区发展215

六、社区问题217

七、乡村社区与都市社区性质的比较219

八、乡村社区与都市社区的相互关系220

九、社区的在地化与全球化过程与性质221

十、社区更新、社区重建与社区总体营造的概念222

十一、人文区位学研究223

参考书目227

一、中文书目227

二、英文书目230

中英索引2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