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汉语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古代汉语 上
  • 许嘉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31560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汉语-古代-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代汉语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文字6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6

一、汉字起源的传说6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12

三、汉字产生的时代和汉字体系的形成16

思考与练习20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构造20

一、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20

二、汉字的结构类型35

思考与练习41

第三节 汉字的发展变化43

一、字体的演进43

二、字形的变化53

思考与练习58

第四节 古书中的用字59

一、异体字59

二、古今字60

三、通假字62

思考与练习65

第二章 词汇67

第一节 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67

一、古今词汇构成状况67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73

思考与练习78

第二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79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79

二、词的本义及其探求80

三、词的引申义84

思考与练习91

第三节 同源词91

一、同源词的分类92

二、同源字与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同源词与同义词的关系95

三、同源词研究的作用96

思考与练习97

第四节 同义词97

一、同义词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98

二、同义词之间的差别101

三、同义词的辨析103

思考与练习107

第三章 语法(上)108

第一节 语法概述108

一、语法的继承和发展108

二、词类109

三、实词、虚词及其他115

四、词与词的组合118

五、句子123

思考与练习124

第二节 句法126

一、判断句与判断词126

二、被动句129

三、述宾关系132

四、宾语的位置135

五、双宾语137

六、名词作状语139

思考与练习142

第三节 实词的活用144

一、名词用作动词144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147

三、数词用作动词149

四、活用的条件151

思考与练习154

第四章 语法(中)157

第一节 称代157

一、人称代词157

二、指示代词162

三、疑问代词168

思考与练习172

第二节 常见的重要虚词173

一、于、於、乎173

二、以、为175

三、而、则、虽、且179

四、如、若、然185

五、之、者、所188

思考与练习193

第三节 语气和语气词195

一、句子按语气分类195

二、也、矣、耳、焉197

三、乎、诸,与、欤、邪、耶201

四、哉、夫203

五、其、岂、唯205

六、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207

思考与练习209

第五章 语法(下)211

第一节 凝固结构和习惯用法211

一、“何如”、“如何”、“如……何”之属211

二、“孰与”、“……与……孰……”等213

三、“何以……为”、“无以……为”等215

四、“何有”、“何……之有……”、“何其”、“如此其”等218

思考与练习219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221

一、标点和语意222

二、标点和语法225

二、标点和音韵227

思考与练习229

第六章 修辞230

第一节 起兴 引用 借代231

一、起兴231

二、引用233

三、借代235

思考与练习237

第二节 互文 变文 连文238

一、互文238

二、变文240

三、连文242

思考与练习243

第三节 共用 变序 虚词连用244

一、共用244

二、变序246

三、虚词连用248

思考与练习250

第四节 重言 复重 顶真250

一、重言250

二、复重252

三、顶真253

思考与练习254

第七章 音韵与诗词格律255

第一节 音韵学基础知识255

思考与练习259

第二节 中古音与反切259

一、中古的韵母系统259

二、中古的声母系统267

三、中古的声调系统271

四、反切272

思考与练习279

第三节 诗律279

一、字句有定281

二、用韵严格281

三、平仄协调282

四、讲求对仗290

思考与练习294

第四节 词律296

一、词的分类和常用术语297

二、词调、词牌、词谱299

三、词的句式和平仄302

四、词的用韵308

五、词的对仗311

思考与练习313

第五节 《诗经》与上古音314

一、《诗经》的韵例314

二、研究上古韵部所依据的材料和方法317

三、上古韵部319

四、研究上古声母所依据的材料321

五、有关上古声母的重要论断322

六、上古声母324

七、上古声调325

八、音同与音近326

思考与练习329

第八章 训诂331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训诂331

思考与练习338

第二节 训诂的内容338

一、诠释词义339

二、疏通文意352

三、阐述语法355

四、分析篇章结构360

五、阐明修辞表逹方式362

六、说明历史背景、典章制度364

思考与练习367

第三节 训诂的方法367

一、以形说义367

二、因声求义373

三、据文证义379

四、三种训诂方法的综合运用382

思考与练习383

第四节 训诂的术语383

一、曰、为、谓之384

二、谓、言385

三、犹386

四、貌387

五、辞(词)388

六、之言(之为言)388

七、统言(浑言)、析言;对文、散文389

八、读如、读若…391

九、读为、读曰392

十、当为(当做)393

思考与练习393

第五节 两种不同的训诂形式394

一、训诂专著395

二、注释书399

思考与练习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