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吴泽文集 第3卷 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吴泽文集 第3卷 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
  • 吴泽著;胡逢祥整理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2631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8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吴泽文集 第3卷 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 东方学理论评述和马克思主义东方学1

第一节 东方学的缘起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产生和发展5

第三节 对几种东方学理论的评述7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在中国11

第五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4

第一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基本理论问题导论18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时代背景和各家学说18

第二节 各家学说的分析和评论26

第三节 “亚细亚的”和“古典的”序列问题39

第四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问题讨论的学术意义和对东方国 家反殖民主义革命的现实意义44

第五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48

第一节 作为古代东方社会基础的农村公社54

第二章 古代东方社会形态的基本特点54

第二节 村社土地所有制问题57

第三节 村社及其土地所有制与专制主义国家的关系61

第四节 东方国家第三种职能的特点62

第五节 东方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和特点问题64

第六节 古代东方社会特点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74

第三章 古代公社和公社所有制诸形态77

第一节 原生形态的原始公社与公社所有制78

第二节 亚细亚形态的农村公社与村社所有制84

第三节 古典形态的城市公社和公社所有制87

第四节 古代公社与公社所有制的亚细亚形态与古典形态91

第五节 日耳曼形态的马尔克公社和公社所有制97

第四章 地理环境与农村公社及其所有制的兴衰103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原始农业经济发生、发展的关系103

第二节 地理环境与农村公社、村社所有制的发生发展108

第三节 地理环境与早期文明的出现111

第四节 古代东方农村公社的盛衰和遗存114

第五章 东方城市的起源、演进与特点118

第一节 设防村落、村堡到城堡的出现118

第二节 各文明发祥地早期城堡向都城的发展121

第三节 东方城堡向城市、都城向都市的演进127

第四节 中国城堡、都城向城市的发展139

第六章 东方奴隶制社会与封建制社会的历史进程145

第一节 东方奴隶制社会形成的起点和途径146

第二节 区分原始社会与奴隶制社会的标志150

第三节 从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的生产力水平155

第四节 关于封建制社会的历史出发点问题158

第五节 商品经济与封建制社会形成的关系问题161

第六节 农村公社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的关系167

第七节 关于土地私有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关系问题173

第七章 古代中世纪东、西方土地所有制诸形式181

第一节 原始公社土地公有制形式182

第二节 东方奴隶制社会的“亚细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185

第三节 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古典的”土地所有制形式190

第四节 封建社会的日耳曼土地所有制形式194

第八章 东方封建社会行会制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200

第一节 中世纪城市经济和行会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200

第二节 东西方封建城市经济和行会制度及其特点的比较208

第三节 近代资本所有制的萌芽、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中世纪行会制度的衰落212

第九章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行会制度的解体与近代资本所有制的确立219

第一节 货币地租、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和资本所有制的萌芽220

第二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工具所有制的瓦解和资本所有制的初步形成227

第三节 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和资本所有制的确立240

第十章 近代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形态245

第一节 殖民地形态分析246

第二节 东方半殖民地与资本主义的关系251

第三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的发展259

第四节 中国“资本主义化”社会阶段的分析264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与东方社会形态学说——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再研究之一271

第一节 马克思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时代背景272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276

第三节 《形式》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277

第四节 《形式》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阐述和分析281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再研究之二284

第一节 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原因284

第二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科学性290

第三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所解决的问题294

第四节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思想来源295

第十三章 论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与运行规律——《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再研究之三299

第一节 社会形态本质特征的基本理论问题299

第二节 马克思对社会经济形态演变历程的论证302

第三节 社会形态学说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命题之一(上)304

第四节 社会形态学说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命题之一(下)308

第五节 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311

第十四章 俄国农奴制解体时期的“亚洲式”村社制与民粹派空想社会主义理论314

第一节 俄国农奴制解体时期“亚洲宗法式”村社土地占有制及社会经济结构、特点的历史渊源315

第二节 俄国土地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民粹派两种土地理论的分歧320

第三节 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诸流派的理论特点324

第四节 俄国亚洲式村社土地占有制与民粹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30

第十五章 俄国资本主义初期村社土地所有制与民粹派空想社会主义理论335

第一节 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土地改革时期的社会矛盾及民粹派内部自由派与革命派的分歧和矛盾斗争336

第二节 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的初步成长和马克思主义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恐怖主义民粹派的批判342

第三节 巴枯宁主义的进一步堕落:特卡乔夫及其民粹派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反动实质349

第四节 民粹派的再分裂:民意党和土地平分社的消亡及普列汉诺夫脱离民粹派,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宣传家360

第十六章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365

第一节 俄国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农奴制经济的没落365

第二节 左派民粹派米海洛夫斯基等挑起俄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368

第三节 米海洛夫斯基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曲解375

第四节 米海洛夫斯基等左派民粹派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质381

第五节 拉基特尼科夫的自我招供及其机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388

第十七章 俄国资本主义后期土地改革道路和土地国有化性质问题的论战396

第一节 俄国土地改革后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实际情况396

第二节 俄国消灭“中世纪的土地占有制”的途径398

第三节 不能把土地国有化性质上的“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混同402

第四节 不能混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和“结局”404

第十八章 列宁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与普列汉诺夫“亚细亚复辟论”的论争408

第一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在列宁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中的地位409

第二节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在土地国有化理论和“亚细亚复辟论”的大论战421

第十九章 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性质与中国社会史大论战430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形态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的论争431

第二节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的大论战435

第三节 中国社会史问题大论战441

第四节 中国社会史问题与社会形态学说448

第二十章 社会形态发展规律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451

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的划分标准问题452

第二节 五种社会形态运行规律的常规464

第三节 征服对五种社会经济形态演进常规的影响469

第四节 几点附论与结束语476

后记4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