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通史·第十卷 中古时代 清时期(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主编 周远廉 孙文良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857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8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通史·第十卷 中古时代 清时期(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甲编序说1
第一章 基本史料1
第一节 编年体、纪传体史料1
《满文老档》2
起居注3
《清实录》4
《东华录》和《清史稿》9
第二节 政书9
清三通10
清会典11
科举和吏治则例12
《枢垣记略》、《中枢政考》和《八旗通志》13
法律14
财政14
礼法15
诏令、奏议16
第三节 档案16
第四节 地方史志24
官修方志24
方志的体裁25
清代方志的繁富26
清人边疆史地著述27
第五节 清人边疆史地书籍27
《皇朝藩部要略》28
《卫藏通志》28
《朔方备乘》29
《新疆识略》29
第六节 文集30
第七节 笔记35
《广东新语》36
《池北偶谈》36
《簷曝杂记》38
《读书堂西征随笔》38
《啸亭杂录》、《续录》39
《阅世编》41
第八节 记事本末体史料42
第九节 契据文书44
第十节 类书和丛书49
《古今图书集成》49
《四库全书》51
第十一节 文物52
文物的类别52
《北征督运图》53
《花盆行历例工价列》56
文告57
《东宁陈氏番俗图》、《台湾风俗图》59
第二章 研究概述62
第一节 辛亥革命(1911年)以来的清史研究62
第二节 1949年以来的清史研究67
第三章 本卷编写旨趣74
第一节 金国英明汗77
首攻图伦77
第一章 后金兴起77
乙编综述77
女真统一78
八旗建制82
第二节 明满关系84
龙虎将军84
萨尔浒大捷86
进据辽沈90
宁远之败95
第二章 清的确立102
第一节 宽温仁圣皇帝102
转危为安102
兵逼明都109
统一漠南113
改元崇德117
第二节 无敌军威120
深入腹地120
松锦决战124
第三章 入主中原128
第一节 君临天下128
山海大战128
九州一统131
“满洲根本”133
第二节 既沿明制又增新章133
“满汉一家”135
革除“三饷”,整饬吏治138
五大弊政141
第四章 康乾盛世145
第一节 计擒鳌拜玄烨亲政145
四大臣辅政145
智捕鳌拜151
第二节 强化统治机构加强思想控制154
设军机处乾纲独断154
常设督抚编制保甲159
广开科举屡兴文狱161
修订清律170
第三节 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172
削平“三藩”172
统一台湾183
第四节 平定准部统一回疆188
三征噶尔丹188
逐准安藏191
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192
定乱安回193
西藏直隶朝廷196
第五节 安定西南辖治蒙区196
改土归流199
蒙区尽隶清帝201
第六节 经济发展“大清全盛”205
鼓励垦荒205
兴修水利208
改革赋役制度211
大蠲赋税除贱为良215
生产发展国库充盈218
第五章 嘉道渐衰222
第一节 政以贿成昏庸腐朽222
英国加剧侵华228
第二节 罪恶的鸦片贸易和清政府的防范228
鸦片贸易和清政府禁毒234
第六章 白莲教和川楚陕农民起义257
第一节 白莲教257
第二节 川楚陕农民大起义260
第七章 天地会269
第一节 天地会的起源269
第二节 天地会的群众基础、特点和性质275
第三节 天地会的作用278
蒙古并入清朝281
第一节 蒙古族281
第八章 少数民族281
盟旗制度的实施283
社会阶级285
经济生活287
文化生活290
第二节 藏族294
达赖和固始汗的册封294
蒙、藏贵族之争296
准噶尔军袭扰西藏299
阿尔布巴事件301
平定珠尔默特303
清军逐走侵藏廓兵及“藏内善后章程”的订立305
清朝对甘、青、川、滇等省藏区的施政308
藏区的土地制度和宗教文化309
第三节 彝族312
凉山彝族奴隶占有制的保持312
土司制度下奴隶制经济向封建领主经济的过渡316
改土归流的有效推行与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320
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322
第四节 回族325
回民的反清斗争325
以农为主农商工兼营328
文化334
第五节 维吾尔族338
统一回部338
平定张格尔叛乱、“七和卓之乱”、“倭里汗之乱”343
驱逐阿古柏收复伊犁346
新疆设省349
第六节 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族350
“索伦”诸部350
抗击沙俄入侵353
布特哈八旗354
鄂温克357
达斡尔360
鄂伦春362
第九章 台湾的开发365
第一节 土地的开发365
第二节 经济的发展369
第十章 中俄关系376
第一节 起源和冲突376
第二节 早期俄使来华379
第三节 雅克萨之战381
第四节 中俄第一个条约——《尼布楚条约》384
第五节 俄商来华与《布连斯奇条约》及《恰克图条约》388
第六节 俄国传教士的在华活动394
丙编典志398
第一章 农学和农业技术399
第一节 农具和农田水利399
农具399
农田水利400
第二节 对生产技术原理认识的提高和耕地技术的改进402
生产技术管理402
耕地技术403
第三节 作物构成和“一岁数收”技术的发展404
作物构成404
一岁数收405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栽培技术406
施肥408
第五节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经验的进一步丰富408
病虫害防治409
第六节 植树造林和柞蚕放养技术的改进411
植树造林411
柞蚕放养412
第七节 农书414
第一节 旗地416
旗地的形成416
第二章 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上)416
旗地的类别、数量和性质419
旗地的变化425
第二节 农业租佃关系430
贵族和缙绅地主及其主佃关系430
庶民地主及其主佃关系438
第三节 农业雇佣劳动445
清代农业的雇佣关系445
清代有关雇工的规定446
农业雇工451
经营地主的增多459
台湾的土地制度463
第四节 台湾的土地制度和租佃关系463
封建租佃关系475
第五节 土地买卖484
先尽亲房、原业484
画字银与脱业钱486
活卖、找价、回赎与绝卖488
地价494
第三章 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下)501
第一节 八旗王公贵族501
八旗王公贵族的形成501
八旗贵族的迅速发展505
八旗贵族的逐渐衰落510
第二节 孔府贵族地主512
屯地512
厂地514
官庄516
私庄521
第三节 宗族制度525
宗族的法规和要求525
清廷对宗族法规的政策531
族谱的修纂与收族533
族田538
族正制度540
第四章 手工业技术及有关的工程544
第一节 建筑544
标准程式化的趋向544
宫殿和园林545
少数民族的建筑546
夯土技术546
第二节 水利547
沟渠和海塘547
治黄547
官私纺织业的规模549
第三节 纺织549
纺织品的质量550
纺织机551
第四节 采矿551
探矿知识551
坑采技术553
井采技术553
第五节 冶金554
炼铁554
金属加工556
铸造型范556
第六节 机械557
铸炮铁范557
造船和航海技术559
第七节 交通运输559
陆上交通运输工具560
第八节 兵器561
火炮561
手榴弹562
西方技术的传入563
造纸业的分布和主要品种564
造纸技术564
第九节 造纸564
数量和质量565
第十节 印刷566
印刷业的发展566
雕版印刷567
活字印刷567
关于泥活字的使用情况568
第十一节 瓷器569
生产规模和主要成就569
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571
第十二节 石油天然气572
油气苗的发现572
陶瓷工艺家唐英572
钻井技术的发展与天然气的利用573
刘岳云的论述575
第五章 手工业与资本主义萌芽576
第一节 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576
包买商的空前活跃576
手工业部门的增多579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586
第二节 四川井盐业中资本主义的萌芽590
商人阶层的基本概况601
第一节 商人和商业601
第六章 商人、商业、商镇601
国内市场的发展604
市场交换612
第二节 天下四大镇619
四大镇的发展和繁荣619
天下四大镇的特点627
天下四大镇在全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631
第三节 粤海关633
粤海关的组织机构633
粤海关的关税639
十三行的由来650
第四节 广东十三行650
十三行的职权和性质652
十三行之“夷馆”656
十三行的衰落659
第五节 物价667
谷物价格667
服用670
各类副食674
田价676
工价677
朝廷机构的建立和设官679
第一节 职官制度679
第七章 政权机构及其职能679
地方机构的建立和设官686
军事机构的建立和设官694
第二节 议政王大臣会议698
议政王大臣会议产生的历史背景698
崇德年间的议政王大臣会议699
顺治年间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发展701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消失707
第三节 财政管理709
清初财政之重建709
清前期的财政收入和税制714
清前期的财政支出和审计717
乾嘉后期财政的腐败723
第四节 漕运726
明清两代的漕运726
清代漕运的弊端732
清代漕运的发展738
第五节 学校与科举744
学校制度744
科举制度755
“摊丁入亩”之概况763
第六节 “滋生人丁”和“摊丁入亩”763
“摊丁入亩”的特点和意义767
第八章 军制和法制777
第一节 八旗与绿营777
入关以前的八旗军777
入主中原以后的八旗军781
八旗军威及其战斗力的逐渐削弱786
绿营兵的建立、发展和衰亡788
第二节 刑法制度791
大清律例的制订791
律例的基本内容793
刑名诉讼800
第九章 礼俗806
第一节 岁时节 日风俗806
元旦、立春和上元节806
清明与端午813
乞巧、中元及中秋815
寒衣、冬至、腊八与祭灶819
第二节 木兰秋狝823
木兰秋狝盛典823
衰落和废止831
清入关前官修图书机构837
第一节 清代官修图书制度与机构837
第十章 官修图书837
内阁838
翰林院838
詹事府839
“内廷三馆”839
官修图书的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842
第二节 清代官修图书的基本概况842
康熙、雍正时期的官修图书842
乾隆时期的官修图书846
嘉庆、道光时期的官修图书852
第三节 清代官修图书的特点及其影响854
热门推荐
- 474697.html
- 3651300.html
- 1497483.html
- 3711117.html
- 1702220.html
- 2852150.html
- 387022.html
- 3484413.html
- 1480804.html
- 2169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6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0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40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2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2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6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32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0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