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设现代化的电子信息业 中国电子科学技术50年发展概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建设现代化的电子信息业 中国电子科学技术50年发展概览
  • 信息产业部《建设现代化的电子信息业》编审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5006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设现代化的电子信息业 中国电子科学技术50年发展概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电子科学技术50年发展概览3

第一章 综述3

第二章 中国电子科学技术的初创阶段(1949~1957年)8

第一节 电子工业的建立与成长8

第二节 开展有计划的重点建设,初步建立起电子科技的基础9

第三章 中国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1958~1965年)12

第一节 建设了一批电子科研机构12

第二节 军事无线电电子科学研究院的组建与发展15

第三节 第四机械工业部的成立和建立多层次的科研及产品设计机构15

第四节 各门类电子技术都得到发展16

第四章 中国电子科学技术在困难中求发展(1966~1976年)18

第一节 全面开展三线建设18

第二节 研究院领导体制的变化20

第三节 在艰难的条件下求发展21

第五章 中国电子科学技术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中前进(1977~1984年)24

第一节 撤并、搬迁了一部分研究所24

第二节 电子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26

第三节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促进了电子技术的发展28

第六章 中国电子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全面改革阶段(1985~1995年)30

第一节 中央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几项决定31

第二节 电子工业主管部门对电子科技体制改革的组织实施概况33

第三节 部属研究所十年改革与发展情况35

第七章 中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的展望(1996~2000年后)44

第一节 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45

第二节 中国电子科技发展展望46

一、集成电路技术47

二、光电子技术47

三、新型元器件技术48

四、计算机及软件、网络技术49

五、通信技术50

六、电子系统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51

七、消费类电子产品技术51

八、2000年后电子信息科技发展设想52

第八章 几点建议53

一、坚决贯彻科教兴国战略53

二、加强组织管理工作54

三、严格依法规办事55

四、坚定信心,夺取电子信息科技改革和工作的新胜利55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65

第一章 党和国家的重要决定65

第二编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关于科教、电子科技的重要讲话决定,有关部门领导人的报告和文章6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78

三、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86

第二章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关于科教、电子科技的重要讲话91

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91

二、周恩来同志有关科技、教育的重要讲话91

三、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和题词92

四、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94

五、朱镕基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102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科学技术部部长 朱丽兰105

第三章 有关部门领导人的报告和文章105

二、中国:阔步迈向信息化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吕新奎111

三、抓住机遇,加速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产业化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吕新奎114

四、确立软件战略地位,加快软件产业发展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曲维枝120

五、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论周恩来的科学技术思想 徐建刚126

六、科技界和企业界的一件大事——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实施 王选139

七、开拓技术创新工作的新局面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 徐顺成142

八、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 陈小筑147

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157

上海市157

第三编 中国部分电子信息科技单位(含高校、企业)的情况简介和有关文章157

二、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158

三、上海微波设备研究所159

四、信息传输技术发展概述 上海传输线研究所160

五、我所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的情况介绍 上海微电机研究所169

江苏省174

六、南京电子工程研究所174

七、电子第十四研究所175

八、中国华晶微电子技术发展概况178

九、努力实现科研成果的实用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180

十、南京邮电学院187

安徽省189

十一、合肥低温电子研究所189

十二、华东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190

十三、华东微电子技术研究所191

十四、风雨历程三十三载 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 赵启成192

十五、发挥自身优势,开拓两个市场 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199

十六、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发展概况 蚌埠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201

浙江省206

十七、江南电子通信研究所206

十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持科技进步,发展科技产业 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 郑振华207

十九、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14

河南省216

二十、科研耕耘数十载,开拓创新铸辉煌 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216

二十一、夯实基础平台,升起腾飞的双翼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张云218

湖南省224

二十二、长沙半导体工艺设备研究所224

四川省225

二十三、中国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225

二十四、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226

二十五、西南通信研究所227

二十六、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走科技产业化道路 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228

二十七、电子科技大学235

二十八、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237

重庆市239

二十九、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239

三十、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240

三十一、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241

三十二、重庆邮电学院242

广东省244

三十三、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244

三十四、振兴民族移动通信产业 广州通信研究所 万永乐245

广西省250

三十五、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50

三十六、争市场,兴产业,为发展光纤通信多做贡献 桂林光通信研究所252

甘肃省258

三十七、平凉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258

陕西省259

三十八、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259

三十九、导航技术的发展及导航系统研制概貌 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260

四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63

四十一、西安邮电学院266

山西省268

四十二、太原磁记录技术研究所268

四十三、工艺研究所269

河北省270

四十四、电子第十三研究所270

四十五、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272

天津市277

四十六、天津电源研究所277

四十七、天津电子材料研究所278

四十八、数字技术在彩电上的应用 海尔集团电子事业部科研所 张光明279

山东省279

黑龙江省282

四十九、东北电子技术研究所282

五十、东北微电子研究所发展概况283

五十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研生产再上新台阶 东北传感技术研究所290

吉林省296

五十二、长春邮电学院296

湖北省298

五十三、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98

五十四、电子科学研究院300

北京市300

五十五、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302

五十六、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304

五十七、中国电子工业发展规划研究院306

五十八、电子信息中心308

五十九、我院科技工作发展的四十五年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设计研究院312

六十、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320

六十一、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322

六十二、北京邮电大学324

六十三、北京信息工程学院327

六十四、中国电子报社329

六十五、电子工业出版社330

六十六、电视电声研究所332

六十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333

六十八、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335

六十九、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336

七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337

七十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340

七十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342

七十三、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345

七十四、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347

七十五、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48

七十六、关于加速建设现代化电子信息业的几点建议意见 电子信息软件科学与国际关系论坛编辑部 亚太351

七十七、21世纪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与目标的思考 无线电技术推广应用研究所 龚炳铮361

附件一:中国电子科学技术部分重大事件记录366

附件二:近200年国际电子信息技术发明、发展的一些主要情况434

附件三:电子信息大学一览表452

附件四:1995~1998年部分获奖项目表453

附件五: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目录(摘要)467

编后语4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