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党史专题新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共党史专题新论
  • 胥佩兰,梁振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12645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共党史专题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专题一 中国的基本国情1

一、中国封建社会1

(一)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封建统一国家的形成1

(二)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4

(三)封建社会的衰落7

(四)世界资本主义的崛起9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

(一)19世纪中下叶的中国悲剧11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14

(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20

(四)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26

(五)近代中国的国际环境28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2

专题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和巩固37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革命必然的递嬗选择38

(一)农民革命的伟大功勋与局限38

(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短暂的前奏43

(三)三民主义旗帜下的革命高潮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48

(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革命新局面的开创54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两种命运和前途决战的历史结果58

(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全国独裁黑暗统治的建立58

(二)民主党派的奋起与选择61

(三)共产党通过同国民党血与火的较量把中国引向了光明65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巩固植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辉煌成就72

(一)真正民主的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创立72

(二)中国的巨大变迁78

专题三 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苏联的关系及其独立自主的发展历程83

一、共产国际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83

(一)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帮助85

(二)由共产国际直接导致的右和“左”的错误及严重危害97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立自主主张和伟大实践105

二、共产国际解散后苏联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与作用110

(一)中国共产党抵制苏联干涉内政将中国革命引向彻底胜利111

(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和苏联对中国“一五计划”的援助113

(三)反对苏联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斗争115

(四)中国共产党纠正“左”倾思想和对独立自主原则的新发展117

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119

专题四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统一战线122

一、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122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122

(二)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123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124

(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125

(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31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34

(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41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146

(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曲折发展146

(二)过渡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48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152

四、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157

(一)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点158

(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158

(三)必须有牢固的政治基础才能保证统一战线的正确方向159

(四)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把党的奋斗纲领同统一战线原则统一起来160

专题五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创161

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161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革命道路的基本原理162

(二)列宁关于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贡献164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166

(一)城市武装起义道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碰壁166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创170

(三)新道路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的运用和发展179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道路理论的新贡献182

(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183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特色184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制度的确立187

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客观历史必然性187

(一)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对社会主义的第一次选择187

(二)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第二次选择190

(三)民主革命胜利后全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选择193

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政治前提195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97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9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06

(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206

(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理的特殊表现形式207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9

专题七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213

一、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13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214

(二)探索的开始和初步的成果216

(三)曲折中发展219

(四)严重的挫折225

(五)两年徘徊227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确立229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229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内容23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初步形成235

(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现实意义239

三、主要经验教训243

(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国情243

(二)必须完整地准确地认识和运用马列主义245

专题八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反思249

一、“文革”发生的原因249

(一)毛泽东对政治形势的错误判断249

(二)社会历史原因251

(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推波助澜254

二、“文革”中抵制和反对内乱的斗争257

(一)初期的抵制257

(二)“二月抗争”260

(三)批判极“左”思潮——结束内乱的初步尝试263

(四)全面整顿的提出与实施266

(五)“四五运动”269

三、“文革”后的拨乱反正272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拨乱反正的思想理论基础272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面纠正“文革”错误的开始275

(三)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公布——从乱到治的基本完成276

四、历史的启示278

(一)防止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左”和右的偏移278

(二)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280

(三)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281

专题九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284

一、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284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党的一般原理及实践284

(二)列宁和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体系的形成289

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94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特殊历史条件294

(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本实践295

(三)中国特色的建党理论305

三、增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309

(一)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特点和党建的基本任务309

(二)党建新路子的探索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新发展312

专题十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318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18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这一理论本身所固有的特征318

(二)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长期痛苦求索的最终选择322

(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327

二、毛泽东思想的渊源330

(一)毛泽东思想直接的理论来源和前提是马克思主义330

(二)毛泽东思想也包含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借鉴与改造334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36

(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7——1927.7)336

(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1927.7——1935.1)337

(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1945.12)344

(四)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6—— )347

四、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348

(一)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348

(二)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350

(三)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运用和不断发展毛泽东思想3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