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学 新编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乐天主编;邓银城,范安平副主编(南京师大教科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0690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教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学 新编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1
第一节 教育概述1
一、教育的概念1
二、教育的发展2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9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征9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1
第二章 教育的构成18
第一节 教师18
一、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19
二、教师成长的实现21
第二节 学生29
一、学生的本质29
二、学生的特点29
三、学生发展31
第三节 教育影响32
一、教育内容33
二、教育方法34
三、教育技术35
四、教育情境35
第四节 教育诸因素间的关系分析37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37
二、教师、学生与知识的关系39
三、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的关系40
第三章 教育功能46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46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46
二、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演进47
三、教育功能的基本分类50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52
一、个体发展的含义与特征52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54
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57
四、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59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61
一、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61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63
三、教育的政治功能64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66
第四章 当代中国教育71
第一节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71
一、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71
二、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74
三、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实施78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80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其建立的基本依据80
二、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81
三、当代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84
第三节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86
一、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与特征86
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容87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90
第五章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94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潮95
一、终身教育思潮的产生及其背景95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96
三、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99
四、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实践100
第二节 全民教育思潮102
一、全民教育思潮的产生及其背景102
二、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目标104
三、全民教育思潮的发展105
四、全民教育思潮在中国和印度的实践107
第三节 教育国际化思潮109
一、教育国际化思潮的形成及其原因109
二、教育国际化的含义110
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111
四、WTO框架下的教育服务贸易和中国的承诺112
五、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民族性115
第六章 学生素质及其培养118
第一节 学生素质的层次与结构118
一、素质的含义118
二、学生素质的层次120
三、学生社会文化素质的结构121
第二节 学生心理素质及其培养123
一、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123
二、心理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125
三、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127
第三节 学生科学素质及其培养130
一、学生科学素质的结构130
二、科学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133
三、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措施136
第四节 学生道德素质及其培养138
一、学生道德素质的结构138
二、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141
三、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144
第五节 学生审美素质及其培养148
一、学生审美素质的结构148
二、审美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150
三、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措施152
第六节 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155
一、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156
二、班主任工作156
三、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活动157
四、课外活动158
第七章 课程161
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与分类162
一、课程的概念162
二、课程的分类164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170
第二节 课程的表现形式171
一、课程计划171
二、课程标准174
三、课程资源175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78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179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186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88
第八章 教学195
第一节 教学概述195
一、教学的概念与意义195
二、教学过程197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201
一、教学原则201
二、教学方法204
第三节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214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214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216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219
四、学生学习指导221
第四节 教学评价225
一、教学评价的内容与形式225
二、课堂教学评价227
三、现代教学评价改革发展的趋势229
第九章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232
第一节 教学艺术233
一、教学艺术概述233
二、教学信息的传递艺术237
三、教学环境的调控艺术243
四、教学方法的优化艺术246
五、教学活动的应变艺术247
六、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250
第二节 教学风格252
一、教学风格概述252
二、教学风格的分类256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258
参考文献262
热门推荐
- 327060.html
- 659822.html
- 1806999.html
- 284383.html
- 906727.html
- 189094.html
- 2825310.html
- 1491242.html
- 3330013.html
- 31309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0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7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1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9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21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0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6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