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
  • 窦文华,张鹤颖,郑彦兴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99336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31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651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拥塞控制及主动队列管理1

1.1 因特网中的拥塞与拥塞控制1

1.1.1 拥塞的产生及拥塞控制1

1.1.2 拥塞与拥塞控制的定义2

1.1.3 拥塞控制的分类3

1.1.4 拥塞控制机制的性能指标3

1.2 端到端拥塞控制4

1.2.1 TCP拥塞控制的原理4

1.2.2 端到端拥塞控制的发展5

1.2.3 端到端拥塞控制的局限性7

1.3 队列管理7

1.3.1 弃尾队列管理7

1.3.2 主动队列管理9

1.3.3 主动队列管理机制的性能指标10

1.3.4 主动队列管理机制的研究现状11

1.4 TCP/AQM系统模型13

1.4.1 网络模型13

1.4.2 TCP窗口调节与队列变化时域模型15

1.4.3 TCP窗口调节与队列变化复域模型17

1.4.4 TCP/AQM闭环反馈系统结构图模型19

1.4.5 TCP/AQM系统模型的其它形式20

1.5 典型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分析21

1.5.1 RED算法21

1.5.2 BLUE算法30

1.5.3 AVQ算法31

1.5.4 REM算法32

1.5.5 PI算法34

1.5.6 PIP算法35

1.6 公平性及公平带宽分配45

1.6.1 流的概念46

1.6.2 流的分类46

1.6.3 公平性概念48

1.6.4 公平性问题的产生50

1.6.5 基于报文调度的公平带宽分配52

1.6.6 基于AQM的公平带宽分配52

1.7 典型的公平带宽分配算法58

1.7.1 CSFQ算法58

1.7.2 FRED算法63

1.7.3 CHOKe算法67

1.8 因特网流量特征与公平带宽分配68

1.8.1 因特网流量的组成69

1.8.2 因特网流量的分布69

1.8.3 短TCP流竞争带宽的脆弱性71

1.8.4 短流优先的公平带宽分配算法72

1.9 主动队列管理的发展趋势81

参考文献82

第二章 QoS路由89

2.1 IPQoS体系结构对QoS路由的需求89

2.2 QoS度量92

2.3 QoS路由算法分类93

2.3.1 基于路由问题模型的分类93

2.3.2 基于路由策略的分类94

2.3.3 基于对网络状态信息的不同假设分类96

2.4 典型的QoS路由算法96

2.4.1 路径长度方程97

2.4.2 RSP算法98

2.4.3 MCP算法99

2.4.4 基于不精确网络状态信息的QoS路由算法104

2.5 基于Pareto最优的QoS度量空间划分框架107

2.5.1 QoS度量空间107

2.5.2 Pareto最优108

2.5.3 基于Pareto最优的QoS度量空间划分框架(POPF)112

2.6 基于POPF的算法设计125

2.6.1 两约束MCMOP问题的Pareto层125

2.6.2 POPF与QoS路由算法设计129

2.6.3 HDSA算法132

2.6.4 NM_MCP算法140

2.6.5 MP-TACPA算法153

2.7 有线多播和无线QoS路由162

2.7.1 有线多播QoS路由162

2.7.2 无线网络QoS路由164

2.8 QoS路由研究展望168

参考文献170

第三章 组播技术178

3.1 Internet中的组播178

3.1.1 组播的定义178

3.1.2 组播技术的历史179

3.1.3 组播的分类181

3.1.4 组播技术的性能指标182

3.1.5 组播技术特点182

3.1.6 组播的研究热点184

3.2 IP组播网络体系结构186

3.2.1 组播的工作原理186

3.2.2 实现IP组播的前提条件187

3.2.3 组播地址分配与MAC地址187

3.2.4 组播树189

3.3 IP组播转发191

3.3.1 逆向路径转发RPF192

3.3.2 组播转发缓存192

3.3.3 TTL阈值193

3.3.4 管理权限边界193

3.4 IP组播路由协议194

3.4.1 组播路由协议概述194

3.4.2 近期方案197

3.4.3 长远方案197

3.5 组播状态可扩展性技术研究199

3.5.1 问题描述199

3.5.2 相关工作200

3.5.3 聚集组播技术203

3.5.4 基于分发树切分的聚集组播技术211

3.6 基于分发树切分的聚集组播协议235

3.6.1 聚集组播实现基本问题235

3.6.2 ASSMBTS协议236

3.6.3 BEAMBTS协议243

3.6.4 仿真实验256

3.7 应用层组播技术260

3.7.1 应用层组播基本概念260

3.7.2 应用层组播研究热点262

3.7.3 应用层组播性能度量尺度264

3.7.4 应用层组播方案分类267

3.7.5 应用层组播方案分析和比较269

3.8 组播技术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81

3.8.1 IP层组播技术待研究的问题281

3.8.2 应用层组播技术待研究的问题282

参考文献283

第四章 移动自组网络技术286

4.1 移动自组网络简介286

4.1.1 基本概念286

4.1.2 移动自组网络的发展与前景288

4.1.3 移动自组网络的特点和用途289

4.1.4 与其它无线通信系统的比较291

4.2 移动自组网络协议栈体系结构294

4.3 移动自组网络的研究热点296

4.3.1 无线信道介质访问控制协议296

4.3.2 拓扑控制协议298

4.3.3 路由协议298

4.3.4 QoS保证机制299

4.4 移动自组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协议300

4.4.1 IEEE802.11协议300

4.4.2 其它MAC协议305

4.4.3 移动自组网络MAC协议公平性分析与改进310

4.5 移动自组网络拓扑控制技术340

4.5.1 平面式节能拓扑控制340

4.5.2 基于分簇算法的层次式拓扑控制343

4.5.3 同构自组网络k连通拓扑控制算法347

4 .6 移动自组网络路由技术363

4.6.1 移动自组网络单播路由协议363

4.6.2 移动自组网络广播技术372

4.6.3 移动自组网络组播路由协议381

4.6.4 基于主从支配点的移动自组网络广播算法383

4.7 移动自组网络QoS问题409

4.7.1 移动自组网络QoS服务模型411

4.7.2 移动自组网络QoS介质访问控制协议414

4.7.3 移动自组网络QoS信令协议416

4.7.4 移动自组网络QoS路由协议419

4.8 未来发展趋势422

4.8.1 协议安全问题422

4.8.2 端到端协议优化与跨层设计问题(Cross-layer Design)422

4.8.3 服务质量保证问题423

4.8.4 无线Mesh网络424

参考文献425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435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435

5.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和特点435

5.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背景440

5.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研究内容442

5.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446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覆盖控制问题447

5.2.1 传感器节点感知模型449

5.2.2 覆盖控制问题分类450

5.2.3 覆盖相关问题453

5.3 区域覆盖控制算法455

5.3.1 SET K-COVER问题及其求解算法455

5.3.2 PEAS算法460

5.3.3 基于Sponsor Sector的节点调度算法463

5.3.4 CCP协议469

5.3.5 CSC问题及贪婪算法472

5.3.6 基于Voronoi划分的CSC问题求解算法475

5.3.7 无需位置信息的节点调度算法483

5.3.8 确定部署网络的覆盖控制算法485

5.3.9 基于节点移动的传感器网络自部署算法488

5.4 点覆盖控制算法492

5.5 栅栏覆盖控制算法499

5.5.1 最坏/最佳情况模型499

5.5.2 暴露穿越(Exposure)模型502

5.6 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待研究的问题504

参考文献505

第六章 P2P网络518

6.1 前言518

6.1.1 P2P的定义518

6.1.2 P2P的发展历史519

6.1.3 P2P的应用研究现状521

6.1.4 P2P的特点527

6.2 P2P资源定位技术532

6.2.1 P2P资源定位技术面临的挑战533

6.2.2 基于P2P资源定位技术的系统分类535

6.3 集中式资源定位机制538

6.3.1 机制原理538

6.3.2 案例分析539

6.3.3 优缺点评估543

6.4 全分布非结构资源定位机制543

6.4.1 机制原理543

6.4.2 案例分析544

6.4.3 优缺点分析549

6.4.4 全分布非结构资源定位机制中的小世界模型549

6.4.5 优化与研究进展553

6.5 全分布结构资源定位机制568

6.5.1 机制原理568

6.5.2 案例分析570

6.5.3 优缺点分析579

6.5.4 优化与研究进展582

6.6 P2P流媒体593

6.6.1 基于P2P的流媒体分发594

6.6.2 基于架构的流媒体分发606

6.6.3 基于混合结构的流媒体分发608

参考文献6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