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执政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执政探索
  • 尹书博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6144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执政-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执政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执政能力建设是共产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1

一、当代中国必须由共产党执政1

(一)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历程2

(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要求4

(三)中国共产党是通过人民选举依法执政的4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5

二、执政能力建设是共产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9

(一)“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提出和完善9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内涵13

(三)执政能力建设是共产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17

上编 执政实践和探索27

第一章 局部执政实践27

一、中国共产党的局部执政27

(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政权28

(二)“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是局部执政的成功尝试29

(三)华北人民政府是新中国政权体制的基础35

二、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的原因分析42

(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奠定党局部执政的牢固基础42

(二)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45

(三)善于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符合民意的口号和方针政策46

(四)清新廉洁的党风是赢得民心的关键48

第二章 全国执政探索51

一、毛泽东的探索与贡献51

(一)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是党全国执政的历史依据51

(二)虚心学习,不断提高执政本领52

(三)执政党要坚决防止和反对腐败53

(四)保持和提高党员质量是执政党建设的紧迫任务58

(五)提出繁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基本方针59

(六)反对各种分裂活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62

(七)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初步展示62

二、探索的误区70

(一)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72

(二)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有超越阶段的空想成分76

(三)“破”字当头,违背了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客观规律78

三、失误与挫折的原因分析79

(一)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清醒的认识79

(二)用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图解中国现实,损害了党的执政资源和执政基础83

(三)对“以党治国”带来的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85

(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86

(五)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造成决策失误的体制原因89

第三章 回归执政本位91

一、拨乱反正,恢复和巩固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92

(一)执政合法性问题的缘起92

(二)终结“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恢复常态93

(三)平反冤假错案,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98

二、走自己的路,推动中国政治的发展104

(一)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的新开拓104

(二)中国式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创造107

(三)促进政治与经济协调发展、利益互增110

(四)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取向112

三、邓小平对增强执政党意识的贡献116

(一)全党要重视并善于重新学习,不断提高执政本领117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124

(三)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129

(四)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进执政方式的突破口136

(五)把扩大民主参与作为改进执政方式的根本取向142

第四章 执政党建设稳步发展144

一、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144

(一)邓小平的“政治交代”144

(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146

二、中国共产党向现代执政党的理论转型152

(一)党的历史方位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52

(二)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164

(三)实施依法治国方略174

(四)把社会主义建立在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192

第五章 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展开206

一、决定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206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应对新挑战的战略决策207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211

二、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新要求218

(一)全面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219

(二)科学发展观升华了执政的价值追求和政治理念225

(三)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全面229

(四)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基本国情的认识237

(五)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的执政方式的与时俱进245

下编 历史经验和启迪257

第六章 理论创新是引领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257

一、理论创新具有根本意义258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258

(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治党治国的根本保证258

(三)理论创新为先进文化建设解开思想束缚、排除障碍259

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扩大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260

(一)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包容性的理论260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262

三、大力提升全社会对党的文化认同265

(一)什么是文化认同266

(二)为什么要提升全社会对共产党的文化认同267

(三)如何从文化意义上提升全社会对共产党的认同270

第七章 保持先进性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依据279

一、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是党实现三大历史性伟业的法宝279

(一)党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三大历史功勋279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冲锋在前,不怕牺牲280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艰苦奋斗,勇于奉献282

(四)改革开放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在解放思想,敢闯敢试284

(五)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在,力量所系285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290

(一)加强先进性建设必须居安思危,不断加以推进290

(二)加强先进性建设必须探索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新机制、新方法291

(三)加强先进性建设必须建立长效机制292

第八章 全面快速发展是党执政的坚实基础296

一、怎样理解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98

(一)该命题的显著特点是把发展同执政兴国联系起来298

(二)该命题凸现了发展在党治国理政中的位置299

二、为什么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99

(一)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299

(二)面对基本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必然选择302

(三)全面快速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304

(四)科学发展才能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305

三、如何抓好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07

(一)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较快发展307

(二)改革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12

(三)艰苦奋斗是建国兴邦的传家之宝316

(四)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发展的正确选择317

(五)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318

第九章 执政为民是党最根本的理念320

一、掌握执政规律,践行执政宗旨320

(一)执政规律是执政党应该自觉把握的重要法则320

(二)执政为民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本质把握321

二、目前党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323

(一)党群干群之间的思想隔阂有所加深323

(二)领导和群众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和主线324

(三)党组织在有些群众中的向心力有所下降325

(四)不同社会群体对党的感情差异较大326

(五)党组织对部分新阶层群众的影响力不大、凝聚力不足327

三、提高执政为民本领,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327

(一)切实注重社会公平328

(二)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330

(三)保持清醒头脑,快速发展自己331

(四)端正态度,接受监督335

第十章 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338

一、科学执政是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339

(一)理顺党政关系339

(二)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341

(三)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343

二、民主执政是党执政的本质要求345

(一)民主执政的意义和内涵345

(二)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48

(三)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350

三、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353

(一)依法执政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353

(二)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356

主要参考文献364

后记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