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学
  • 吴树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30105838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2

一 时代主题的转换要求新的理论创新2

二 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探索10

第二节 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16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16

二 在实践中的发展23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8

一 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28

二 突破成规,开拓新境界33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经济学的发展41

第二章 最重要的是两个“搞清楚”47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48

一 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48

二 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51

三 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迫切需要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60

一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60

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63

一 突出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首要地位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涵和意义69

二 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73

三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76

四 促进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78

第三章 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84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历史进程85

一 把握社会的性质及其发展阶段的重要性85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86

三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崭新课题88

一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最初判断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91

二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曲折的历史过程94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形成9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100

一 社会性质和发展程度的有机统一100

二 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102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106

第四节 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111

一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11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113

第一节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7

一 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117

第四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117

二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123

第二节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内涵131

一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31

二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内涵133

第三节 坚持发展,逐步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136

一 国民经济总体上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37

二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139

三 实现了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转换141

四 人民得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惠143

一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145

第五章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145

第一节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145

二 从实际出发确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149

三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特点1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和布局164

一 依靠政策和科学大力发展农业164

二 大力发展能源、交通,加强基础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169

三 努力发展教育、科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71

第三节 按经济规律办事172

一 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172

二 抓住时机,加速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175

三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正确处理各种比例关系178

四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81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文化建设183

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83

二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87

第六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91

一 近代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191

二 科学技术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195

三 科学是推动革命的力量197

四 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199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

一 现代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201

二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显示出巨大作用204

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及其内涵207

四 关键在人才的战略设想211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217

一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218

二 加速科技进步,推进知识创新219

三 开发人才资源,提高全民素质223

一 社会主义社会需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226

第七章 社会主义还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26

第一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26

二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233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37

一 通过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37

二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241

三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245

第三节 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辩证统一250

一 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试验250

二 敢闯、敢冒与稳步前进252

三 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辩证统一255

第八章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2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259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理论259

二 第一个社会主义公有制模式的产生262

三 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产生266

第二节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270

一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270

二 公有制及其主体地位的科学内涵274

三 努力探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278

四 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281

一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284

第三节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84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88

第九章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2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293

一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293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299

三 “公有制为主体”与按劳分配301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304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3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308

二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313

第三节 平等与效率317

一 平等与效率的涵义317

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20

第四节 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323

一 一个大政策的提出323

二 大政策的科学内涵326

三 从允许先富到共同富裕的客观依据328

四 规范收入分配,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30

第一节 历史回顾:计划和市场336

第十章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336

一 马克思的贡献337

二 列宁在实践中的探索343

三 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3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358

一 改革时代的到来358

二 中国的市场取向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366

第三节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者375

一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75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377

三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37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382

第一节 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382

一 两种性质和方法不同的改革382

二 两种不同效果的原因384

第二节 中国式的渐进改革387

一 调整发展战略,营造改革的前提条件387

二 从阻力最小的农村突破,以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第一推动力388

三 在市场要素最多的地区,率先建立初步的市场经济体系392

四 以双轨制作为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手段395

五 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改革从体制外向体制内逐步推进397

六 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推进400

七 中国式的渐进改革是利大弊小的选择403

第三节 若干有方法论意义的指导思想406

一 渐进改革和革命407

二 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409

三 大胆地试,摸着石头过河412

四 改革、发展与稳定415

第十二章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418

第一节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418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开放的思想418

二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422

一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426

第二节 邓小平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内容426

二 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429

三 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431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33

一 建立经济特区,逐步完善对外开放格局433

二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36

第四节 对外开放战略的进一步发展439

一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439

二 加入WTO与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445

后记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