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叙事话语中军校大学生身份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粟进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言实出版社
- ISBN:978751712585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军事院校-大学生-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叙事话语中军校大学生身份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1 研究背景1
2 研究动机3
3 研究目标4
4 本书结构5
第1章 文献回顾7
1.1 主要概念7
1.1.1 身份7
1.1.2 叙事10
1.2 语言与身份研究11
1.2.1 语言变异理论的身份研究11
1.2.2 社会网络理论的身份研究13
1.2.3 言语适应理论的身份研究14
1.2.4 实践社团理论的身份研究15
1.2.5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身份研究18
1.3 叙事与身份研究20
1.3.1 个人经历叙事与身份研究20
1.3.2 人生故事与身份研究23
1.4 话语策略与身份研究25
1.4.1 人称代词与身份25
1.4.2 转述语与身份28
1.5 国内身份研究30
1.6 身份相关研究评价32
1.6.1 身份研究取得的成绩32
1.6.2 身份研究存在的不足33
1.7 小结34
第2章 叙事话语中军校大学生身份研究理论基础35
2.1 社会学的身份理论35
2.2 心理学的社会身份范式36
2.3 内群体和外群体理论38
2.4 面子理论39
2.5 社会建构身份理论40
2.5.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40
2.5.2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身份观43
2.6 叙事身份理论45
2.7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47
2.8 小结53
第3章 叙事话语中军校大学生身份研究设计54
3.1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54
3.1.1 研究问题54
3.1.2 研究方法54
3.2 语料搜集与访谈对象56
3.2.1 语料搜集56
3.2.2 访谈对象58
3.3 访谈问题设计与访谈实施59
3.3.1 访谈问题设计59
3.3.2 访谈实施60
3.4 语料转写与语料描述61
3.4.1 语料转写61
3.4.2 语料描述63
3.5 小结63
第4章 军人系列事件中军人身份的形成和发展64
4.1 技术类学生军人系列事件中军人身份的形成和发展64
4.1.1 技术类学生军人系列事件中军人身份的形成和发展:以WP为例64
4.1.2 技术类学生的军人身份特征分析85
4.2 指挥类学生军人系列事件中军人身份的形成和发展87
4.2.1 指挥类学生军人系列事件中军人身份的形成和发展:以SYS为例87
4.2.2 指挥类学生的军人身份特征分析111
4.3 技术类学生与指挥类学生的军人身份对比分析114
4.4 小结122
第5章 学生系列事件中学生身份的形成和发展123
5.1 优等生的学生系列事件中学生身份的形成和发展123
5.1.1 优等生的学生系列事件中军人身份形成和发展:以WP为例123
5.1.2 优等生的学生身份特征分析143
5.2 差生的学生系列事件中学生身份的形成和发展145
5.2.1 差生的学生系列事件中军人身份形成和发展:以LY为例145
5.2.2 差生的学生身份特征分析156
5.3 优等生与差生的学生身份对比分析158
5.4 学生身份与军人身份之间的关系162
5.5 军校大学生系列事件叙事特征与身份建构164
5.6 小结167
第6章 叙事话语中的对比与身份建构169
6.1 历时对比169
6.1.1 历时对比与军人身份特征169
6.1.2 历时对比与学生身份特征174
6.2 共时对比177
6.2.1 群体对比177
6.2.2 “我”与“他人”对比185
6.3 小结194
第7章 叙事话语中的人称代词与身份建构196
7.1 第一人称代词“我”与自我身份196
7.2 第一人称代词“我们”与内群体身份201
7.2.1 独立的“我们”:群体身份202
7.2.2 升格的“我们”:突显的群体身份204
7.2.3 “‘我们’+机构名称”:多重内嵌式群体身份207
7.2.4 “‘我们’+称谓语”:关系身份208
7.3 人称代词转换212
7.3.1 “我→我们/你”单向转换模式212
7.3.2 问“你”答“我们/你”人称代词非对应模式215
7.3.3 “我?我们/你”双向转换模式219
7.3.4 多重人称代词转换模式:自我身份与群体身份相互转换223
7.4 小结229
第8章 叙事话语中的转述语与身份建构231
8.1 自我声音与身份建构232
8.1.1 发出的自我声音:积极/消极身份232
8.1.2 未曾发出的自我声音:积极/消极身份233
8.2 高权势个体声音与身份建构237
8.2.1 “高权势者→低权势者”下达命令:等级关系身份237
8.2.2 “高权势者→低权势者”积极话语:积极身份238
8.2.3 “高权势者→低权势者”消极话语:消极身份241
8.2.4 “高权势者?低权势者”对话:积极/消极身份243
8.3 群体声音与身份建构247
8.3.1 “转述语引导小句肯定句式+群体积极声音”:积极身份248
8.3.2 “转述语引导小句否定句式+群体消极声音”:积极身份251
8.3.3 “转述语引导小句肯定句式+内群体消极声音”:消极身份254
8.4 小结259
第9章 总结260
9.1 主要研究发现260
9.2 本研究的意义264
9.3 研究展望265
参考文献267
附录 大学四年军人/学生经历回忆访谈299
后记302
热门推荐
- 947600.html
- 3045486.html
- 3415484.html
- 3373394.html
- 997644.html
- 1154208.html
- 681951.html
- 2037986.html
- 3225831.html
- 1386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2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95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3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70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6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1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09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4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2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