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地方志论文论著索引 1913-2007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51441302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74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595页
- 主题词:地方志-编辑工作-论文-中国-1913~2007-索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地方志论文论著索引 1913-2007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方志学理论3
一 方志学3
(一)综论3
(二)研究对象和内容6
(三)学科体系与建设6
(四)方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9
1.方志学与历史学9
2.方志学与地理学10
3.方志学与地名学11
4.方志学与社会学11
5.方志学与文学11
6.方志学与美学12
7.方志学与谱牒学12
8.方志学与档案学13
9.方志学与软科学、现代科学14
10.方志学与文化14
11.方志学与信息15
二 方志16
(一)方志的概念18
(二)方志的特征20
(三)方志的性质21
(四)方志的功能23
1.资治26
2.教化26
3.存史26
4.其他27
(五)方志的类型27
(六)方志的改革与发展28
1.方志的继承与创新28
2.方志的改革31
3.方志发展展望33
三 方志评论36
方志工作管理43
一 管理工作43
(一)行政领导与方志编纂49
(二)编纂机构50
(三)主编51
(四)修志队伍55
(五)管理工作经验61
二 法治化建设64
三 承包、责任制、聘任制68
四 市场经济与修志工作69
五 现代技术应用70
六 方志信息化、网络化建设71
七 地情库和方志馆建设73
方志编纂79
一 综论79
(一)理论与实践79
(二)争鸣与讨论87
(三)建议、设想93
二 方志编纂目的、标准97
(一)目的97
(二)标准98
三 指导思想99
(一)修志指导思想99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01
(三)邓小平理论102
1.初级阶段理论10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4
3.四项基本原则104
(四)江泽民讲话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5
1.江泽民讲话105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6
(五)胡锦涛讲话与科学发展观108
1.胡锦涛讲话108
2.科学发展观108
(六)中国共产党十二大至十七大会议精神109
(七)修志观111
四 编写要求112
(一)编写内容与相关问题112
1.编写内容112
2.史志编写关系114
3.新志新见115
(二)质量问题118
1.政治质量128
2.质量标准130
3.质量管理与保障132
4.硬伤132
(三)整体性133
(四)科学性135
(五)可读性137
(六)著述性与学术性138
(七)实事求是和真实性139
(八)述而不论142
(九)地方特色143
(十)民族特色149
(十一)时代特色150
(十二)政治性151
(十三)记述问题153
1.记述深度155
2.记述失误156
3.记述“左”的错误157
4.反映规律158
(十四)关于重大历史问题的记述158
1.抗日战争158
2.老区、苏区、根据地1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运动160
4.“土改”“三反”“五反”“大跃进”162
5.“文化大革命”163
6.改革开放165
(十五)生产力 生产关系167
1.生产力标准168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69
(十六)标准化 规范化169
1.语言、文字规范169
2.人名、地名、学名规范170
3.称谓规范171
4.计量、数字规范171
5.时间、纪年规范174
6.“建国”“届”“次”等说法使用174
7.字、词、专业术语使用175
8.行文规范176
(十七)写作技巧177
1.语言177
2.语法180
3.修辞180
4.笔法181
5.文体 文风181
(十八)方法183
1.系统论184
2.比较法184
(十九)共性、个性问题185
(二十)保密问题185
(二十一)断限问题186
(二十二)详略问题187
(二十三)以事系人189
(二十四)横分竖写190
(二十五)统计问题193
(二十六)升格问题193
(二十七)越境问题194
(二十八)交叉重复问题195
(二十九)归类问题197
五 方志体例体裁198
(一)体式202
1.条目体203
2.纲目体203
3.章节体204
(二)体裁204
1.述体204
2.概述205
3.记体210
4.地图210
5.图、表、录211
6.照片215
7.音像217
(三)结构217
(四)篇目设计219
1.省级志书222
2.地市级志书223
3.县级志书224
4.城市区志227
5.分(专)志227
6.续志230
(五)标题232
(六)篇幅233
(七)署名235
(八)凡例235
(九)题词 序跋236
(十)目录 索引237
(十一)附录239
(十二)注释240
(十三)编纂始末240
六 编纂流程241
(一)准备工作242
(二)资料工作242
1.资料收集248
2.资料整理、管理254
3.资料长编257
4.档案、文献资料259
5.口述史资料262
6.碑刻、谱牒资料262
7.实地考察资料263
8.资料的鉴别、考证264
9.资料的准确性266
10.资料的选用267
11.资料的利用269
12.资料的出处270
(三)编写270
(四)进度272
(五)总纂273
1.省级志书278
2.地市级志书278
3.县(区)级志书278
4.专业志、部门志280
(六)评审281
1.校对285
2.修改286
3.评稿会288
(七)出版发行289
1.装帧289
2.出版289
3.发行290
(八)志稿291
(九)志书出版后的工作292
七 各类方志编纂295
(一)省级志书295
(二)地市级志书297
1.地区(州、盟)志297
2.城市志298
3.市志与市辖县301
(三)县级志书303
(四)城市区志306
(五)乡镇、街道志310
(六)村志312
(七)专业志 部门志312
(八)山水志316
(九)简志316
(十)其他317
八分(专)志编纂318
(一)大事记318
1.大事记的编写318
2.大事记的体例324
(二)地理 地名325
1.自然地理327
2.土地328
3.地名329
4.地名考329
(三)建置沿革330
(四)人口 姓氏 家谱331
1.人口331
2.姓氏 家谱334
(五)城建334
(六)口岸 边关335
(七)政治335
1.政治部类335
2.政治综述338
3.政治志 政权志338
4.党政群团339
5.政党340
(1)共产党340
(2)国民党342
(3)其他343
6.统一战线343
7.工会343
8.青年、妇女343
(八)人大344
(九)政府344
(十)政务345
(十一)政协346
(十二)侨务346
(十三)民族346
1.民族志347
2.民族关系350
3.民族风俗习惯351
4.土司问题351
(十四)政法351
(十五)公安351
(十六)司法352
(十七)检察353
(十八)审判353
(十九)法院353
(二十)劳动人事353
(二十一)社会354
1.社会志(篇)354
2.民政356
3.人民生活356
4.帮会357
5.社会现象358
(二十二)外事358
(二十三)军事358
(二十四)宗教363
(二十五)经济364
1.经济部类366
2.经济综述368
3.经济体制改革369
4.宏观经济370
5.综合经济370
6.综合经济管理371
(二十六)财政372
(二十七)金融373
(二十八)税务375
(二十九)审计375
(三十)物价375
(三十一)商业376
(三十二)贸易377
(三十三)供销合作378
(三十四)工业378
1.省志工业志380
2.市志工业志380
3.县志工业志380
4.厂矿志381
(三十五)乡镇企业382
(三十六)交通运输384
(三十七)邮电385
(三十八)地矿386
(三十九)统计386
(四十)标准计量 测绘386
(四十一)农业387
1.畜牧 水产390
2.土特产390
(四十二)林业390
(四十三)农场391
(四十四)水利391
(四十五)粮油393
(四十六)动植物393
(四十七)环境394
(四十八)地震394
(四十九)气象395
1.物候395
2.自然灾害395
(五十)科学技术396
(五十一)教育398
1.教育志编写398
2.学校志编写400
(五十二)广播电视401
(五十三)文化艺术 新闻出版401
1.新闻出版志403
2.图书馆志 档案志403
(五十四)医药卫生404
(五十五)体育404
(五十六)文物405
(五十七)旅游406
(五十八)风俗 民俗407
1.风俗407
2.民俗409
(五十九)方言411
(六十)人物414
1.立传、入志标准424
2.生不立传425
3.传记编写426
(1)历史人物编写429
(2)人物传取材430
(3)以原籍为主说430
(4)写活人物431
(5)突出个性特点431
(6)借鉴《史记》人物传写法432
4.人物简介432
5.人物表、录432
6.人物排序432
(六十一)艺文 民谣433
1.艺文433
2.诗文、词、对联433
3.谣、谚、传说434
(六十二)精神文明435
(六十三)方志编纂入志436
九 续修工作436
(一)续志编纂436
(二)续志与前志关系及续志的“补、纠、创”449
十 修志经验交流452
(一)北京453
1.省级志书编纂453
2.区县级志书编纂454
(二)天津454
1.省级志书编纂454
2.区县级志书编纂455
(三)河北455
1.省级志书编纂455
2.地市级志书编纂456
3.县级志书编纂456
(四)山西458
1.省级志书编纂458
2.地市级志书编纂459
3.县级志书编纂459
(五)内蒙古460
1.省级志书编纂460
2.地市级志书编纂460
3.县级志书编纂461
(六)辽宁462
1.省级志书编纂462
2.地市级志书编纂462
3.县级志书编纂462
(七)吉林462
1.省级志书编纂462
2.地市级志书编纂463
3.县级志书编纂463
(八)黑龙江463
1.省级志书编纂463
2.地市级志书编纂464
3.县级志书编纂465
(九)上海466
1.省级志书编纂466
2.区县级志书编纂468
(十)江苏469
1.省级志书编纂469
2.地市级志书编纂470
3.县级志书编纂471
(十一)浙江473
1.省级志书编纂473
2.地市级志书编纂473
3.县级志书编纂474
(十二)安徽476
1.省级志书编纂476
2.地市级志书编纂476
3.县级志书编纂476
(十三)福建477
1.省级志书编纂477
2.地市级志书编纂478
3.县级志书编纂478
(十四)江西479
1.省级志书编纂479
2.地市级志书编纂480
3.县级志书编纂480
(十五)山东482
1.省级志书编纂482
2.地市级志书编纂483
3.县级志书编纂483
(十六)河南484
1.省级志书编纂484
2.地市级志书编纂485
3.县级志书编纂488
(十七)湖北490
1.省级志书编纂490
2.地市级志书编纂491
3.县级志书编纂496
(十八)湖南499
1.省级志书编纂499
2.地市级志书编纂500
3.县级志书编纂500
(十九)广东501
1.省级志书编纂501
2.地市级志书编纂501
3.县级志书编纂503
(二十)广西504
1.省级志书编纂504
2.地市级志书编纂505
3.县级志书编纂506
(二十一)海南508
1.省级志书编纂508
2.地市级志书编纂508
3.县级志书编纂508
(二十二)重庆508
1.省级志书编纂508
2.县级志书编纂508
(二十三)四川509
1.省级志书编纂509
2.地市级志书编纂510
3.县级志书编纂511
(二十四)贵州513
1.省级志书编纂514
2.地市级志书编纂514
3.县级志书编纂515
(二十五)云南517
1.省级志书编纂517
2.地市级志书编纂518
3.县级志书编纂519
(二十六)西藏520
1.省级志书编纂520
2.地市级志书编纂520
3.县级志书编纂520
(二十七)陕西520
1.省级志书编纂520
2.地市级志书编纂521
3.县级志书编纂521
(二十八)甘肃522
1.省级志书编纂522
2.地市级志书编纂523
3.县级志书编纂523
(二十九)青海524
1.省级志书编纂524
2.地市级志书编纂524
3.县级志书编纂524
(三十)宁夏524
1.省级志书编纂524
2.地市级志书编纂525
3.县级志书编纂526
(三十一)新疆526
1.省级志书编纂526
2.地市级志书编纂527
3.县级志书编纂528
(三十二)乡镇、街道、村志书编纂529
(三十三)其他志书编纂530
(三十四)修志札记、随笔、诗词531
方志史与方志学史540
一 方志起源、演变与发展540
二 各代方志史与方志学史542
(一)秦汉543
(二)魏晋南北朝543
(三)隋唐五代543
(四)宋辽金543
(五)元544
(六)明544
(七)清545
(八)民国时期546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47
三 地域方志史548
(一)北京548
(二)天津548
(三)河北548
(四)山西548
(五)内蒙古549
(六)辽宁549
(七)吉林549
(八)黑龙江550
(九)上海550
(十)江苏550
(十一)浙江552
(十二)安徽552
(十三)福建553
(十四)江西553
(十五)山东554
(十六)河南554
(十七)湖北554
(十八)湖南555
(十九)广东555
(二十)广西556
(二十一)海南557
(二十二)重庆557
(二十三)四川557
(二十四)贵州557
(二十五)云南558
(二十六)西藏559
(二十七)陕西559
(二十八)甘肃559
(二十九)青海560
(三十)宁夏560
(三十一)新疆560
(三十二)港澳561
(三十三)台湾561
四 乡土志562
五 专志史563
六 港台地区及国外方志学研究564
七 方志学著作研究565
(一)通论565
(二)论文集568
(三)目录索引570
(四)提要考略572
(五)其他573
热门推荐
- 2994015.html
- 3096215.html
- 2227052.html
- 1633239.html
- 1272285.html
- 304967.html
- 3440901.html
- 2671570.html
- 878732.html
- 1286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53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2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4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62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6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50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90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0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0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