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闲意悠长 中国文人闲情审美观念演生史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树功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203759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1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29页
- 主题词:文艺美学-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闲意悠长 中国文人闲情审美观念演生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节 问题的引入2
一 中古文人爱闲思潮2
二 “闲业”:闲对文人遣兴娱情手段的渗透——以文学为中心12
第二节 闲与闲情23
一 闲意识溯源23
二 闲与闲情28
第三节 闲情的特征35
第四节 关于本书的几点说明49
一 研究状况及设想49
二 定位与运思50
第一章 “淫”“逸”与自觉55
第一节 礼乐崩坏的表现56
一 礼乐文化之本然56
二 礼乐崩坏的三个特征58
第二节 礼乐崩坏的意义63
一 淫逸无用观的奠定63
二 声色之“大”开73
第三节 自觉与官能的自放77
一 长生之梦与忧生之哀77
二 忧生与官能追求的持续82
第四节 尊养与内化的自觉86
一 尊生重养86
二 自觉的意义90
第二章 隐逸之情与文雅之尚98
第一节 隐逸之源与隐逸之尚99
一 隐逸之源流99
二 隐逸之尚103
第二节 隐逸的情趣化转变107
一 隐逸与闲逸的沟通107
二 隐逸在中古文人中气质性情趣化的转化110
第三节 深情与闲逸品格118
第四节 文雅之尚131
第三章 文化的取法与整合——儒释道与闲逸人格构建150
第一节 儒家:独善对和平心灵的熔铸152
一 独善之途152
二 舞雩风流与孔颜乐处158
第二节 道家的近情化改造164
一 近情的时代164
二 道家思想的不近情处167
三 改造与取法173
四 濠梁闲趣179
第三节 佛智圣慧181
一 以心冥境181
二 名山名水 名士名僧188
第四节 出处调和:闲逸人格基本矛盾的破除196
一 从出处对立到进退失据196
二 调和:适意的逍遥205
小结:闲逸人格的完型214
第四章 玄学与文人主体性的升扬219
第一节 主体性的升扬221
一 自我的认知221
二 自我的把握229
三 自我扩张233
四 自我趋新236
第二节 主体性升扬在向现实人生落实中的表现——无为:从黄老之治术到生命追求240
第三节 主体性升扬在向现实人生落实中的表现——祛累:自由与解放的声音246
一 累之类别与特征246
二 祛累与艺术化生命状态259
第四节 主体性升扬在向现实人生落实中的表现——游之观念的成熟270
一 游目与游心270
二 游之美学化二源头及游之美学特征284
第五节 玄学向生活渗透向现实落实的最高境界与最终效果288
一 食色在“性”外的获得288
二 玄意人生302
三 奈何之情321
第五章 贵族闲逸人生追求的实践以及闲情审美形态的基本定型331
第一节 杂艺:琴棋333
一 杂艺的变333
二 琴340
三 棋348
第二节 杂艺:书画353
第三节 酒里乾坤与壶中日月——诗酒流连363
一 酒的日常化个体化历程363
二 酒神狂欢的时代368
三 诗酒风流377
第四节 清谈386
一 从言辩到清谈386
二 清谈与娱情389
三 从清谈到清言398
第五节 登临与卜居403
一 山水之爱403
二 卜居415
第六节 雅集423
一 整合之路423
二 雅集名典432
小结:闲情美学身份的最终厘定452
第六章 闲情作为审美观念确立的核心标志——寄:闲情发生机制的确立456
第一节 感兴与赏会458
一 感与兴的概说458
二 赏与会的概说476
三 从感兴到赏会的中介:寄484
第二节 寄:文人尚闲之志向情的落实489
一 寄之源及情有所托观的产生489
二 儒道佛玄的四个观念与寄494
三 寄:中古文人尚闲由志到情的落实500
第三节 寄的特征504
一 兴寄外的遣寄:偶然外的主动504
二 寄的显象与短暂507
第四节 寄与癖及闲情范式的形成513
第七章 闲情作为审美观念确立的核心标志——文学遣兴娱情之“无用”意识的确立523
第一节 从用到无用525
第二节 遣兴之说与遣兴之作536
一 遣兴 娱情 无累536
二 墨戏545
第三节 为文造情552
一 踵事增华的辞人之赋与以学悦目之学风552
二 拟作、酬应与闲题漫吟566
三 为文造情的阐释577
第四节 尺牍:无事化589
结束语 归——“故乡”的呼唤598
引书要目604
后记613
热门推荐
- 1164294.html
- 1305450.html
- 1194778.html
- 3329201.html
- 2460072.html
- 2091862.html
- 1398043.html
- 2650355.html
- 2312749.html
- 3356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2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2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7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03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2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4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7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9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1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