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殖药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殖药理学
  • 褚云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16698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生殖医学∶药理学 药理学∶生殖医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殖药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殖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1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调节的概念1

一、神经分泌细胞的性质1

二、神经内分泌调节的方式和机理3

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概念5

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6

一、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6

二、下丘脑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调节8

三、下丘脑对垂体催乳素的调节11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下丘脑-垂体活动的调节12

一、中枢神经系统对GTH释放的调节13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PRL释放的调节16

第四节 卵巢功能的调节18

三、垂体激素的相互调节18

一、卵子生成的调节19

二、卵巢甾体激素分泌的调节23

三、卵巢激素对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30

第五节 生殖节律、妊娠和泌乳32

一、生殖节律32

二、妊娠期的神经内分泌调节34

三、泌乳的调节36

第六节 睾丸的机能与调节37

一、精子的生成及调控38

二、Leydig(支持)细胞的机能与调控39

三、间质细胞的机能与调控42

四、睾丸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作用45

五、前列腺素对睾丸机能的影响46

一、概述49

二、LHRH及其类似物的结构与功能49

第一节 LHRH及其类似物49

第二章 生殖多肽激素49

三、LHRH的生理51

四、LHRH及其类似物的药理作用55

五、LHRH及其类似物的临床应用56

第二节 促性腺激素63

一、概述63

二、结构与功能63

三、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代谢66

四、促性腺激素与临床69

第三节 泌乳素70

一、概述70

二、泌乳素的理化性质与代谢71

三、泌乳素的分泌及其调节71

四、泌乳素的作用74

五、泌乳素的临床75

第三章 前列腺素78

第一节 化学、生物合成和代谢78

一、化学78

二、天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80

三、药代动力学81

第二节 前列腺素与生殖83

一、男性生殖84

二、女性生殖85

第三节 临床应用95

一、适应证95

二、前列腺素的合并用药97

三、不良反应及禁忌证97

第四章 子宫平滑肌药理99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的形态和功能特点99

一、子宫平滑肌的体积99

二、间隙接合99

四、子宫平滑肌的植物神经支配100

三、平滑肌的兴奋-收缩偶联100

五、子宫平滑肌的起搏点102

第二节 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的变化以及激素的影响103

一、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的变化103

二、激素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103

第三节 子宫平滑肌受体104

一、肾上腺素受体105

二、前列腺素受体106

三、缩宫素受体106

第四节 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的药物107

一、子宫平滑肌兴奋剂107

二、子宫平滑肌抑制剂113

一、生殖激素受体的分类118

三、研究生殖激素受体的意义118

二、生殖激素与受体结合的特点118

第一节 概论118

第五章 生殖激素受体与药理学118

第二节 生殖肽激素受体119

一、受体的分类、分布、结构与功能119

二、生殖肽类激素受体的特性122

三、生殖肽类激素与受体的相互作用123

四、生殖肽类激素受体的调节126

五、生殖肽类激素受体测定的一般原则129

第三节 甾体性激素受体130

一、甾体激素受体的发现130

二、甾体性激素受体的共性130

三、甾体性激素与受体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131

四、甾体性激素受体测定132

五、甾体性激素与受体的相互作用135

六、子宫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136

七、甾体性激素受体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40

第六章 甾体避孕药的药代动力学145

第一节 避孕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毒理学的关系146

一、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146

二、药代动力学与毒理学147

第二节 甾体避孕药的比较药代动力学148

一、吸收与排泄148

二、血药峰值和达峰时间149

三、消除半衰期149

四、代谢清除率150

五、绝对生物利用度151

第三节 甾体避孕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152

一、口服避孕药的药代动力学152

二、蛋白结合及其他影响甾体药代动力学的因素159

三、孕酮受体拮抗剂的临床药代动力学161

四、注射及其他非口服甾体避孕药的药代动力学163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及疾病对于甾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171

一、药物相互作用对甾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172

二、疾病对于甾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174

第七章 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类药物176

第一节 雌激素类176

一、雌激素的来源和化学176

二、体内过程178

三、生理和药理作用181

四、作用原理185

五、临床应用188

六、不良反应190

七、雌激素类药物190

第二节 抗雌激素类192

一、化学192

二、抗雌激素作用193

三、作用机理193

五、抗雌激素类常用药物194

四、临床应用194

第八章 孕激素和抗孕激素198

第一节 孕激素198

一、孕激素来源和生物活性198

二、孕激素化合物的分类200

三、孕激素的体内过程201

四、孕激素作用机理203

五、孕激素对女性生殖系统和糖、脂质代谢的影响205

六、孕激素的临床应用208

七、孕激素的不良反应209

八、常用孕激素209

第二节 抗孕激素211

一、概论211

二、常用抗孕激素212

一、雄激素的化学216

第一节 雄激素216

第九章 雄激素和抗雄激素216

二、雄激素的生物合成与分泌218

三、雄激素的代谢和排泄220

四、雄激素的作用223

五、雄激素的作用机理224

六、雄激素的临床应用226

七、雄激素的副作用227

八、雄激素及同化激素制剂227

第二节 抗雄激素227

一、抗雄激素的定义228

二、抗雄激素的作用和作用机理228

三、抗雄激素的分类229

四、抗雄激素的副作用232

第一节 口服甾体避孕药234

一、复合型甾体避孕药234

第十章 女用甾体避孕药234

二、单一孕激素避孕微丸245

三、事后避孕药和探亲避孕药246

第二节 长效注射避孕药247

一、单一孕激素长效注射避孕药247

二、复合型长效注射避孕药248

第三节 皮下植入剂249

第四节 含药避孕阴道环249

第十一章 男性节育药252

第一节 激素类干扰生精药物252

一、雄激素类252

二、孕激素类253

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54

四、抑制素258

一、棉酚260

第二节 非激素类干扰生精药物260

二、1-代吲唑-3-羧酸264

三、双二胺类265

四、其他265

第三节 作用于附睾精子的药物266

一、α-氯丙二醇类266

二、6-氯代去氧糖类266

四、雷公藤267

三、磺胺水杨嗪267

五、番木瓜268

第四节 作用于附睾后的药物268

一、酚苄明268

二、1-代咪唑类269

第十二章 植物抗生育有效成份271

第一节 天花粉蛋白271

一、天花粉蛋白的中期引产作用271

第二节 二萜原酸酯类275

二、天花粉蛋白的抗早孕作用275

一、芫花酯甲277

二、芫花酯乙278

三、引产作用机理278

第三节 土槿皮酸类化合物279

第四节 其它280

一、环丙烷三萜类化合物280

二、马蔺子素280

三、月橘烯碱281

四、黄酮类化合物281

五、马兜铃酸及马兜铃内酰胺281

六、巴拉圭菊醇及其类似物281

七、胡萝卜子挥发油281

八、穿心莲内酯281

九、棉酚284

第一节 杀精剂的种类和用法287

第十三章 杀精剂287

第二节 杀精剂的效果、安全性和接受性289

第三节 几种杀精剂的药理和临床研究290

一、壬苯醇醚290

二、普萘洛尔291

三、氯化苄烷铵293

四、棉酚293

第四节 新杀精剂的评价294

一、杀精效力的评价294

二、安全性评价295

第十四章 避孕药的临床评价297

第一节 避孕药物临床试验的分期298

第二节 避孕药物临床评价的总原则及特殊性299

三、Ⅰ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300

二、开展新避孕药Ⅰ期临床试验的条件300

第三节 避孕药物的Ⅰ期临床试验300

一、试验目的300

四、Ⅰ期临床试验的结论与评价305

第四节 避孕药物的Ⅱ期临床试验305

一、Ⅱ期临床试验第一阶段305

二、Ⅱ期临床试验第二阶段309

第五节 药物上市后的监督322

一、药物副作用报告(ADRS)323

二、大规模实验研究323

三、正规流行病学研究323

四、间接相关研究324

五、发病调查324

第十五章 生殖免疫药理学327

第一节 生殖活动中的免疫现象327

一、精子的抗原性及其免疫屏障327

三、胎儿免遭免疫排斥的机理328

二、女性生殖道的免疫防御机制328

第二节 避孕疫苗329

一、激素抗原330

二、细胞相关抗原331

第三节 避孕疫苗的效果分析333

一、对疫苗的要求333

二、抗生育效果的分析334

第四节 避孕疫苗的安全性研究334

一、动物模型335

二、免疫药理试验335

第五节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疫苗337

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疫苗337

二、第Ⅰ期临床试用前应完成的安全性研究338

三、第Ⅱ期临床试用前必须完成的观察339

四、第Ⅲ期临床试用前应完成的检查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