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出去的法律问题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走出去的法律问题与实践
  • 郑杰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5068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87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企业-对外投资-涉外经济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出去的法律问题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综述——“走出去”的必然选择与法律规则1

第一节 “走出去”的历史沿革与法律政策变迁1

一、“走出去”——中国的必然选择和内生需求1

二、相互促进——“走出去”发展与法律政策变迁3

(一)萌芽阶段(1979~1986年)——“摸着石头过河”3

(二)起步阶段(1987~1990年)——管制严格4

(三)起飞阶段(1991~2001年)——战略确立与管制放松4

(四)发展阶段(2002年以后)——制度框架逐渐形成4

三、“走出去”的特点分析5

(一)投资数量增势强劲,再创新高5

(二)投资行业相对集中6

(三)投资方式多样化,并购投资地位日益凸显6

(四)投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但多元化趋势明显7

(五)投资国别覆盖和区域分布广泛、聚集度较高7

第二节 “走出去”与法律风险——必须深谙游戏规则9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因忽视法律风险而教训惨痛9

二、“走出去”应熟知法律生态环境11

(一)国内法、国际私法、国际商法、国际公法相互交织11

(二)两大法系日渐融合但特点和差异仍很明显13

(三)大部分法律风险来自于项目所在地13

(四)合同具有极端重要性14

(五)非法律因素对法律政策和争议具有影响力14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15

(一)国内法渊源现状分析15

(二)国际法渊源现状分析18

第二章 知己知彼的现实价值——当代主要国家投资法律政策及趋势24

第一节 各国法律政策与投资的主要目标24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投资法律政策24

(一)发达国家的投资法律政策——谨慎的欢迎24

(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法律政策——更强的灵活度和适应性26

(三)欠发达国家的投资法律政策——不稳定、不健全27

二、投资者角度看:应特别关注东道国法律变化28

第二节 如何寻找合适的投资领域28

一、外资进入的门槛28

(一)行业准入29

(二)投资主体准入30

二、投资审查的重要性31

(一)审查机构31

(二)审查标准32

(三)审查程序32

三、投资、经营与本地化策略33

(一)外资的比例33

(二)本地化经营策略34

(三)通过国家增信的方式保障自身权益35

第三节 东道国对外国投资的法律政策趋势分析37

一、外国投资政策的历史演变趋势37

二、投资方式的演变趋势38

(一)个别地区仍主要采取绿地投资模式38

(二)跨国收购并购模式已逐渐成为主流39

(三)非股权经营模式可作为降低敏感度的投资方式39

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逐渐呈现趋同的态势40

(一)发达国家近年演变的趋势40

(二)发展中国家近年演变的趋势40

四、政治、法律成为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41

(一)滥用审查标准41

(二)应急立法41

(三)事后立法42

第四节 关注最新立法动态,把握未来发展方向42

一、不同地区立法情况呈现不同的发展方向43

(一)非洲仍然是外资的目的地43

(二)东亚、东南亚、南亚呈现局部投资优势44

(三)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干预趋势继续存在44

(四)东南欧、独联体国家投资分化现象较明显44

(五)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成为投资热点45

二、各行业未来投资发展方向45

(一)石油、矿产等采掘业45

(二)电力、电信、钢铁等基础行业45

(三)金融行业46

(四)农业领域46

三、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各国立法的新动向46

(一)中国企业应把握投资政策的大方向46

(二)中国企业应做好法律政策预警,寻找合适契机48

(三)抓住机遇,中国企业应建立新的投资策略49

第三章 迈出国境的第一步——审批制度51

第一节 审批制度概览51

一、什么是审批制度51

(一)审批制度由法律确定52

(二)审批制度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52

(三)审批执行贯穿项目始终54

(四)审批制度蕴含着东道国的丰富信息54

二、审批制度的作用55

(一)审批制度的保护作用55

(二)审批制度的引导作用56

(三)审批制度对中国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56

第二节 走出国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境内审批57

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核准58

(一)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58

(二)境外投资项目的备案61

二、商务部门的监管62

(一)商务部和地方商务部门的核准权限63

(二)具体核准流程63

(三)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境外投资规制的补充规定64

三、外汇管理部门的监管65

(一)境外投资外汇登记65

(二)投资资金汇出手续65

(三)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汇出66

(四)前期报告制度67

四、国资委的监管67

第三节 走向世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境外审批69

一、境外审批制度千差万别69

(一)境外审批制度体系与内容千差万别69

(二)境外审批制度与东道国国情紧密相关71

(三)境外审批制度承载了东道国的文化特质72

二、一般境外审批制度概述72

(一)准入审批72

(二)反垄断审查制度73

(三)国家安全审查74

(四)外汇管理措施75

(五)环境保护审批制度75

(六)工程建设许可制度77

(七)行业审批78

三、审批制度告诉我们什么79

(一)充分重视,提前研究79

(二)借助审批制度,把握东道国政策趋势79

(三)尊重、信任、改变80

第四章 公司法律制度——境外企业设立与公司治理的基础81

第一节 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81

一、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试比高81

(一)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各有优劣82

(二)企业如何选择84

二、战略选择——合资还是独资85

(一)合资公司的优势86

(二)独资公司的好处86

(三)如何取舍87

三、选择恰当身份——子公司与分公司87

(一)子公司与分公司的特点88

(二)企业应当如何选择89

第二节 明确要求——境外公司设立法律分析90

一、公司设立制度的意义及设立原则90

二、各国对外资公司设立法律规定的主要做法91

三、境外设立公司的主要组织类型92

(一)公司组织形式的一般类型92

(二)各国公司的特殊形式93

四、境外设立公司的实体条件和程序条件94

(一)境外设立公司的实体条件94

(二)境外设立公司的程序条件99

(三)公司设立瑕疵的法律责任100

第三节 公司治理——境外企业健康运营的基础102

一、全球公司治理机制概述102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要求103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要求104

二、境外公司治理机制关键法律要点分析106

(一)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要求106

(二)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约束要求107

(三)公司审计制度及审计独立性的要求109

(四)内幕交易的处理方式109

(五)揭开公司面纱法律规定110

(六)股东派生诉讼的相关情况110

(七)跨国公司关联交易的限制规定111

三、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管模式112

四、中国“走出去”企业的公司治理面临考验113

(一)各国日趋严厉的公司治理要求成为更大挑战113

(二)“走出去”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15

(三)“走出去”企业公司治理完善方向116

第四节 离岸公司——境外投资的宠儿118

一、离岸公司的产生及其优势118

二、我国企业设立离岸公司的目的分析119

(一)通过造壳实现境外上市120

(二)便利风险投资退出121

(三)转变为外资企业121

(四)避税121

(五)其他方面122

三、离岸公司的设立及公司治理制度122

(一)离岸公司的设立122

(二)离岸公司的公司治理情况123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来自于东道国的考验127

第一节 环境保护:海外投资不容忽视的责任127

一、环境与投资不是水与火的关系128

(一)环保责任是普遍存在的问题128

(二)从民族利益的高度理解东道国对环保的重视128

(三)环保责任需得到中国企业特别重视128

二、环境保护应纳入投资全流程的关注范畴129

(一)规划阶段应注重环保的重要性129

(二)生产运营中应遵守环保规则130

(三)避免环保问题社会化131

三、环保与投资的平衡,遵守法律责任,履行社会责任131

(一)环境保护的实质是法律责任131

(二)社会责任的承担135

四、中国企业的思考与选择135

(一)大事业要有大担当136

(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136

(三)倡行绿色信贷理念,重视融资中的环保推动136

第二节 土地问题:脚踏实地才能大步远行137

一、如何取得外国土地138

(一)美国:多元所有制138

(二)巴西:严格限制外国人持有土地139

(三)新西兰:重视农业用地保护141

(四)南非:国有土地的申请和招标142

(五)越南和缅甸: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143

(六)俄罗斯:土地的私有化改革144

二、土地征用补偿制度144

(一)北美洲144

(二)欧洲145

(三)亚洲146

(四)征收风险147

三、土地权利的分解与社会责任149

(一)土地权利的分解149

(二)土地权利下的社会责任149

第三节 劳动力及就业政策151

一、“入乡随俗,知规守矩”——劳动就业法律风险及案例分析151

(一)至关重要的用工制度151

(二)宽严不一的解雇规定154

(三)山水相隔的管理理念155

(四)权重势强的工会组织156

(五)不容忽视的安全风险158

二、“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劳动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159

(一)充分调研,深入了解159

(二)转变观念,主动适应159

(三)重视工会,尊重权利160

(四)企业责任,社会担当160

第四节 社区及土著权益保护160

一、“守彼之法,和睦相处”——土著权益法律问题及案例分析161

(一)重于泰山的土地权利161

(二)事关重大的矿产保护163

(三)不可复制的知识和文化遗产165

(四)以人为本的族群政策——南非黑人经济地位167

二、“坦诚相待,和谐共赢”——土著权益问题的解决之道169

(一)企业优秀实践案例169

(二)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170

第五节 外汇管制:流动中的障碍与化解171

一、正确看待外汇管制风险171

(一)什么是外汇管制171

(二)外汇管制的方式172

(三)外汇管制主要内容172

二、热点投资国家外汇管制制度174

(一)严格外汇管制国家174

(二)宽松的外汇管制国家176

(三)由宽松转入严格的国家177

三、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外汇管制风险178

(一)合理认识外汇管制风险178

(二)积极投保汇兑险178

(三)修好国内国外两堂课179

第六节 扬帆出海,“税”与争锋——国际税收法律风险防范179

一、扬帆出海,“税”与争锋180

(一)如何正视国际税收180

(二)国际税收法律制度的运行规则181

(三)国际税收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与表现182

二、因“税”利导,善于优惠184

(一)国际税收政策的基本类型184

(二)利用税收优惠的要点185

三、避税与反避税,国际税收永恒的主题186

(一)国际避税的含义与主要方式186

(二)利用国际避税港进行避税187

(三)关注反避税的法律规制187

四、长路漫漫,用好“协定”护身符188

(一)国际税收协定概述188

(二)合理利用双边税收协议保护企业利益189

(三)滥用税收协定的法律风险190

第七节 “知”在千里“权”力以赴——“走出去”与知识产权保护191

一、正视知识产权保护192

(一)知识产权保护的内涵与意义192

(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93

二、重点国家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及企业“走出去”的法律风险194

(一)重点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194

(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标准壁垒196

(三)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风险198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应对之道200

(一)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200

(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0

(三)加快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管理200

(四)积极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201

(五)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侵权之诉201

第六章 “走出去”权益保护与争端解决202

第一节 合同是企业保护自身利益的基础工具202

一、不能忽视合同的重要价值202

二、合同风险无处不在203

(一)合同订立阶段的风险203

(二)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205

(三)法律更替导致的风险206

三、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体系207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开发207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体系208

(三)合同管理体系应关注的重点208

第二节 国际商事诉讼制度209

一、国际商事诉讼制度的特点209

二、国际商事诉讼管辖权210

(一)何谓国际商事诉讼管辖权210

(二)确定国际商事诉讼管辖权的一般原则211

(三)国际社会解决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努力212

三、主要国家或地区商事诉讼程序介绍212

(一)美国法院特点——两个体系,三层审级213

(二)英国法院特点——商事法院的专业性214

(三)中国香港特区法院特点——中国境内的普通法系司法管辖法院216

(四)新加坡法院特点——亚洲较为中立、金融较为发达地区的管辖法院217

(五)主要法院各自特点和选择217

第三节 国际商事仲裁制度218

一、国际商事仲裁——新兴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方式218

(一)从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与法国达能公司国际商事仲裁案说起218

(二)何谓国际商事仲裁219

二、国际商事仲裁协议220

(一)何谓国际商事仲裁协议220

(二)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220

(三)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222

三、主要仲裁机构各自特点及规则比较222

四、国际民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225

(一)《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225

(二)我国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与执行226

(三)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227

第四节 ICSID争端解决机制228

一、ICSID的基本情况228

二、ICSID的仲裁机制229

(一)ICSID对争议的管辖权:从Amco公司诉印度尼西亚投资纠纷案说起229

(二)ICSID仲裁的准据法适用231

(三)ICSID的调解和仲裁程序232

(四)ICSID裁决的承认与执行232

(五)ICSID裁决的监督机制233

三、ICSID机制与中国234

第五节 “善借外力”的智慧——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制度235

一、从“中国判决在美执行第一案”说起235

二、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的基本问题237

(一)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的途径237

(二)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的法律适用237

(三)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的拒绝238

三、我国开展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的现状238

(一)我国开展司法协助的法律依据238

(二)我国开展司法协助的中央机关及程序239

(三)近年来我国开展司法协助的情况240

(四)我国司法协助工作的发展趋势241

四、“走出去”企业开展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需要注意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241

(一)开展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需要注意的法律风险241

(二)开展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需要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243

第六节 未雨绸缪: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247

一、选择争议解决方式应遵循的原则247

(一)综合选择原则248

(二)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方式的协调原则248

(三)可执行性优先原则249

二、不同争议解决方式的比较249

(一)以诉讼方式解决争议的利弊分析249

(二)以仲裁解决争议的利弊分析251

(三)诉讼与仲裁比较的相对性253

三、影响争议解决方式选择的其他因素253

(一)国别法律环境253

(二)适用法律253

(三)经济成本254

(四)国际关系255

四、争议解决地点的比较与选择255

第七章 银行与“走出去”259

第一节 银行“走出去”的机遇与法律挑战259

一、大踏步走向世界——银行业的历史机遇期259

(一)银行“走出去”正当其时259

(二)银行应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助推器260

(三)银行“走出去”是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内生需求260

二、银行要学会应对“走出去”的法律风险与挑战263

(一)银行与企业互连共存,都要应对好法律风险264

(二)现代银行业的特点日益凸显出法律风险管控的必要性265

(三)银行首先要遵守东道国法律,才能“走得稳”266

(四)银行要掌握国际金融规则与惯例,才能拿到国际“通行证”266

第二节 银行准入的门槛有多高——主要国家准入法律制度与对策267

一、银行准入的主要门槛267

(一)明确最低资本金或总资产要求267

(二)限制外资参与的股权比例268

(三)满足双重许可与母国监管要求269

(四)合格的银行管理层269

(五)加入存款保险体系270

(六)不设机构情况下需取得开展业务的审批或登记270

二、主要国家外资银行准入概览271

(一)美国——双重监管与对社区的重视271

(二)欧盟——“欧盟通行证”让跨境经营更便利272

(三)日本——严格的金融监管275

(四)加拿大——银行业渐进开放275

(五)印度——监管较宽松的新兴国家276

(六)新加坡——银行分类监管276

(七)我国香港地区——三级牌照制277

三、准入制度对银行“走出去”的启示与对策278

(一)做好战略规划和地区布局,分步实施278

(二)慎选机构形式,逐步巩固“走出去”业务的海外支点279

(三)区分业务品种,通过创新和法律设计达成目标281

(四)政策鼓励,国内立法支持银行“走出去”281

第三节 银行贷款支持“走出去”的法律设计282

一、借款人与担保人的法律设计282

(一)合格的境内借款人——各类证书和手续齐备合规283

(二)借助境外律师确认境外借款人合法性283

(三)担保人设计有其特殊性284

二、担保结构的法律设计285

(一)境内机构和个人提供境内担保285

(二)境内机构和个人提供对外担保286

(三)境外担保289

三、融资结构的法律设计289

(一)解决好贷款的结构次级问题289

(二)厘清贷款的借用还是否一致问题289

(三)慎用共同借款人模式290

(四)看透复杂的SPV结构290

(五)提前研究资金支付与还款290

(六)人民币结算账户的管理291

(七)东道国税收政策的影响291

(八)外汇管制不容忽视292

四、信贷合同的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292

(一)选对适用法律292

(二)慎选争议解决方式和地点296

(三)争议解决方式和地点应与适用法律选择相协调298

五、律师意见和尽职调查的运用299

(一)律师意见使用要注意的原则299

(二)律师使用离不开资质和质量管理300

(三)使用好律师意见事半功倍300

(四)法律尽职调查报告让银行看得更清楚300

第八章 “走出去”的助推器——银行融资的法律分析307

第一节 支持企业“买资产”——境外并购贷款307

一、境外并购贷款及其特点308

(一)境外并购资金来源: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308

(二)什么是境外并购贷款309

(三)境外并购贷款的特点309

二、境外并购贷款法律风险详解311

(一)国内复杂的审批手续可能导致境外并购的夭折311

(二)东道国捉摸不定的外资并购审查制度可能将中国资本拒之门外312

(三)反垄断审查成为限制境外并购的利器314

(四)境外并购交易结构设计攸关并购成败316

(五)目标企业的公司运营直接影响并购贷款的还款来源316

(六)境外并购贷款业务本身的法律风险317

三、境外并购贷款法律风险防范317

(一)加强尽职调查,深入了解项目法律风险317

(二)加强贷款结构与信用结构整体设计,有效缓释项目法律风险319

(三)加强合同条款约束,扎实构筑法律保护屏障320

(四)加强风险评估和贷后管理,及时掌握风险处置的主动权321

第二节 以项目为中心的融资与风险分担——国际项目融资322

一、项目融资定义及国际项目融资的特点323

(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域,法律关系和法律文件体系比较复杂323

(二)以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为信用基础323

(三)对投资人或发起人无追索权或只有有限追索权324

(四)通过多样化的信用结构分散风险324

(五)注重发挥税务结构的作用324

二、国际项目融资的分类及对各方利益的影响324

(一)按项目投资结构,分为公司型、契约型、合伙型等不同形式325

(二)按对项目发起人或投资者的追偿范围,分为无追索权、有限追索权、有限追索向无限追索转化三种328

三、国际项目融资的法律结构及风险329

(一)国际项目融资的法律结构329

(二)国际项目融资的主要风险329

四、国际项目融资贷款的法律文件体系及风险防范333

(一)以法律文件实现风险分担——控制对银行的不利影响333

(二)投资协议——投资人与银行利益的平衡334

(三)贷款协议——实现对项目的控制及银行利益保护335

(四)担保协议——风险分担与第二还款来源337

(五)项目建设协议——控制项目建设风险339

(六)原材料及能源供应协议——确保上游供应安全339

(七)产品购买协议——锁定下游市场风险340

(八)特许经营协议——东道国的政策支持341

(九)直接协议(Direct Agreerment)——银行的介入权341

第三节 国际飞机融资相关法律问题343

一、国际飞机融资的特点及主要模式344

(一)国际飞机融资的特点344

(二)国际飞机融资的主要模式345

二、国际飞机融资需关注的主要法律问题及风险防控措施349

(一)借款主体选择及其股权质押350

(二)购机协议及其转让351

(三)飞机引进的审批和权利登记352

(四)飞机抵押353

(五)飞机保险及其权益转让355

(六)开普敦公约及飞机国际利益登记356

三、飞机融资法律文本体系及风险防范356

(一)爱尔兰SPV飞机租赁贷款模式简介357

(二)飞机融资法律文本体系分析及风险防控357

第四节 国际船舶融资相关法律问题360

一、国际船舶融资的主要模式360

(一)国际船舶融资的特点360

(二)多元化融资途径361

二、国际船舶融资需关注的主要法律问题及风险防控措施363

(一)单船公司的设立及其股权质押363

(二)船旗国的选择及方便旗船融资的风险364

(三)船级及船级社366

(四)船舶抵押担保的法律问题与融资实践366

(五)船舶优先权相关法律问题367

(六)船舶融资保险368

(七)船舶融资租约设计369

(八)船舶融资账户安排370

三、国际船舶融资的法律文件体系及风险防范371

(一)国际船舶融资操作惯例371

(二)国际船舶融资法律文件的法律特点371

(三)国际船舶融资法律文件应关注的主要风险点373

第九章 “走出去”遇到的国际法问题376

第一节 国家豁免原则与商业利益保护376

一、从FG基金诉刚果(金)案谈起377

(一)案件审理过程及判决要点378

(二)案件焦点及评述379

二、国家豁免原则及主要国家的实践379

(一)国家豁免的概念379

(二)绝对国家豁免与限制国家豁免380

(三)主要国家关于国家豁免的立法与实践380

(四)从刚果(金)案看中国奉行的国家豁免政策382

三、国家豁免的相关法律问题382

(一)享有国家豁免的主体382

(二)国家豁免商业交易例外383

(三)国家豁免的放弃384

(四)仲裁与国家豁免385

四、面对国家豁免的商业利益保护386

(一)对义务人是否享有国家豁免有所预判386

(二)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放弃国家豁免386

(三)审慎选择诉讼管辖地或执行地387

(四)优先选择国际商事仲裁387

(五)香港的豁免政策及注意事项387

第二节 国有化与征收:外商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389

一、国有化与征收风险较难防控389

(一)征收风险难以预测389

(二)投资者不应寄希望于外交保护390

(三)“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在实践中难以实现390

(四)重视国际公约及双边投资保护协议391

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及其适用392

(一)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一般为国际仲裁的先决条件392

(二)从Saipem案理解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重要作用393

(三)审慎分析中国对外签署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394

(四)从“谢业深诉秘鲁共和国”案看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局限性396

三、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对国有化与征收风险的防范作用397

(一)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构建及其不足398

(二)“新洲木业”案提示:遵守东道国当地法律,预防保险人拒赔风险399

(三)另一选择:多边投资担保机构400

第三节 利用世贸规则,善用贸易救济措施401

一、世贸组织和世贸规则401

(一)世贸组织和国际贸易401

(二)WTO的规则体系和机构设置402

(三)WTO争端解决机制403

(四)贸易救济措施404

(五)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406

二、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分析406

(一)中美贸易的重要性406

(二)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措施407

(三)美国的歧视性反倾销和反补贴政策407

(四)案例:美对中国光伏产业“双反”措施案408

三、欧盟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分析409

(一)中欧贸易的重要性409

(二)欧盟对华贸易救济措施409

(三)欧盟的歧视性反倾销和反补贴政策410

(四)案例: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措施案411

四、贸易救济措施和WTO争端解决程序411

五、我国企业应对贸易保护的措施建议412

(一)认清国际贸易形势,苦练内功412

(二)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412

(三)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412

(四)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413

(五)了解规则,培养人才413

第四节 经济制裁及其对“走出去”的影响414

一、制裁对企业的影响414

(一)了解经济制裁的目的415

(二)识别经济制裁规定的义务415

(三)区分、应对单边经济制裁415

二、如何判断贸易制裁对受制裁国企业的影响416

(一)制裁的幅度:全面贸易制裁和一般贸易制裁416

(二)受制裁国的经济损失417

(三)影响制裁时间维度的因素417

三、制裁国设定的义务及违法后果(以美国为例)418

(一)经济制裁规定的第三方义务418

(二)从Stolt Sheaf案了解违反第三方不作为义务的司法后果420

(三)违反制裁义务可能导致第三方制裁422

(四)企业应如何应对第三方义务423

四、联合国、美国、欧盟经济制裁的特点423

(一)联合国制裁政策的特点:不具有直接效力423

(二)美国制裁政策的特点:地方制裁424

(三)欧盟制裁政策的特点:多边与单边制裁共存424

第十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热点法律问题426

第一节 海外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426

一、海外并购中的“一道坎”——国家安全审查427

(一)倒在国家安全审查门前的热点案例427

(二)闯过国家安全审查关的成功案例429

(三)法律意义上的国家安全430

二、全球主要的国家安全审查的比较法分析431

(一)国家安全审查背后的考量因素431

(二)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比较法分析433

三、应对海外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对策与建议438

(一)创造确定性:建立信任关系438

(二)捕捉确定性因素:东道国法律政策研究439

(三)规避不确定性领域:充分预见投资的敏感行业440

(四)注重沟通技巧:提高宣传与游说的策略性440

(五)淡化身份怀疑:实现投资多元化441

(六)建立确定性的国内制度:我国国内立法的保护441

第二节 谨防秃鹫基金——从阿根廷军舰被扣押事件谈起442

一、阿根廷军舰扣押事件442

二、秃鹫基金概述443

三、秃鹫基金目前的状况444

四、秃鹫基金的诉讼攻击445

(一)秃鹫基金攻击的主要国家445

(二)影响秃鹫基金攻击的主要法律要素446

五、秃鹫基金对中国企业及银行“走出去”的影响448

(一)秃鹫基金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影响448

(二)秃鹫基金对中国银行境外贷款的影响449

六、国际上对秃鹫基金的防范措施450

(一)积极倡议对秃鹫基金的防范450

(二)成立专门的法律机构应对攻击451

(三)通过立法予以限制451

(四)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452

(五)通过国家豁免原则予以规避453

七、对中国企业和银行“走出去”的建议453

(一)树立秃鹫基金的风险防范意识453

(二)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相关倡议和行动453

(三)推动相关国家立法予以限制453

(四)加速市场规则变化454

(五)充分利用相关国家的立法成果,谨慎选择准据法、争议解决方式及地点454

(六)合理设计合同条款内容454

(七)积极投保相关保险和取得相关担保454

第三节 美国长臂管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454

一、美国“长臂管辖”制度的含义与发展455

(一)“长臂管辖”制度的确立455

(二)“长臂管辖”制度的发展456

二、美国“长臂管辖”制度对我国企业的影响456

(一)美国制定与反恐、反洗钱相关的法案,确认对相关案件的域外管辖权457

(二)美国制定经济制裁相关法案,限制或禁止外国机构的经济贸易行为457

(三)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域外效力可能影响我国企业跨境交易460

(四)其他影响我国企业的有域外管辖作用的美国法案462

(五)美国通过行政命令限制外国机构资金交易462

(六)诉讼及跨境取证和执行的风险465

三、应对美国“长臂管辖”的策略建议468

(一)积极应对跨境取证、执行案件469

(二)做好尽职调查,避免美国相关法案及行政措施的影响470

(三)通过合同条款避免“长臂管辖”470

第四节 非洲——片投资“热土”,法律环境待臻470

一、非洲市场特点简介471

(一)市场建设相对落后,以农业、小微和外资企业为主,对外依赖严重471

(二)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多数国家市场由少数垄断企业或外资控制,国家只能发挥辅助作用472

(三)非洲各国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但各国之间差异显著473

二、非洲国家经济制度建设有所改善,但法律环境相对混乱473

(一)非洲国家近年市场规则有所完善473

(二)非洲立法过于自由、相互交叉,法律环境相对混乱474

(三)非洲各国在汇率政策、投资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476

(四)多数非洲国家坚持绝对主权豁免原则476

三、风险防范的建议477

第五节 关注境外碳排放立法绿色金融服务“走出去”478

一、境外碳排放立法及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479

(一)国际法层面:确立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准则479

(二)国内法层面: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运用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等一种或多种手段减排481

(三)境外碳排放立法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484

二、支持绿色经济、助力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银行的必然选择486

(一)支持绿色经济是我国银行的义务486

(二)《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支持绿色经济提出了更高的管理标准和要求487

(三)支持绿色经济是银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487

(四)支持绿色经济是银行颇有潜力的业务增长点488

三、我国银行开展绿色金融的现状及问题488

(一)绿色信贷增速明显,金融模式初步形成488

(二)影响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及政策问题491

附录493

附表1:我国对外投资主要法规目录493

附表2:我国对外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s)一览表496

附表3:我国对外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一览表504

附表4:我国签署的民商事司法协助双边条约508

附表5:《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纽约公约》)成员国名单510

附表6:《华盛顿公约》正式缔约国名单513

附表7:《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海牙送达公约》)成员国名单514

附表8:《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海牙取证公约》)成员国名单515

附表9:各国禁止外资进入领域一览表516

附表10:各国限制外资进入领域一览表518

附表11:有关国家投资比例规则521

附表12:各国关于外资进入的方式及相关措施523

附表13:非洲的国际组织一览表526

附表14:非洲区域性金融机构一览表529

附表15:其他可利用的担保及信用保险机构533

附表16:各国投资法律政策变化情况分析535

附表17: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境外投资规制的补充规定562

附表18:我国对外签署的税收协定中利息条款有关规定一览表566

附表19:可执行英国法院判决的国家和地区情况568

附表20:英国法院、美国法院、香港法院、新加坡法院及中国法院的特点与区别570

附表21:国际商会仲裁院、伦敦国际仲裁院、美国仲裁协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和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具体比较情况列表572

附表22: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等部门颁布的与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有关的通知、司法解释或规定578

附表23:签署《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及生效的国家和组织名单列表580

附表24:签署《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关于航空器设备特定问题的议定书》及生效的国家和组织名单582

附表25:2008年以来ICSID关于国有化征收的案例列单584

附表26:伊朗、古巴、朝鲜、委内瑞拉受制裁状况概览585

后记5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