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影像学质量控制与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医学影像学质量控制与管理
  • 刘怀军,刘建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752769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4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68页
  • 主题词:影像-诊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影像学质量控制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计算机体层成像(CT)的质量控制3

第一节 CT的成像原理3

目录3

第二节 CT设备的质量控制4

第二章 磁共振成像(MRI)的质量控制6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原理6

第二节 影响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的因素及质量控制10

第三节 磁共振常用参数的选择及质量控制13

第四节 病理组织的磁共振成像的信号特点及质量控制14

第五节 常用的主要MRI脉冲序列的选择与质量控制16

第三章 传统的影像记录方式22

第一节 胶片种类的质量控制与管理22

第二节 X线胶片的构成23

第三节 潜影24

第五节 胶片的特性25

第四节 卤化银颗粒的显影25

第四章 现代化数字影像的质量控制26

第一节 概述26

第二节 模拟与数字图像27

第三节 数字透视系统28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体层X射线摄影法(CT)28

第五节 核素成像28

第六节 磁共振成像(MRI)29

第七节 超声成像29

第八节 计算机辅助X线摄影术(CR)29

第九节 存贮荧光屏与平片成像30

第五章 书写X线检查报告的一般基础知识33

第一节 胸部X线检查报告描述的基础知识33

第二节 腹部X线检查报告描述的基础知识40

第四节 骨、关节X线检查报告描述的基础知识48

第三节 盆腔X线检查报告描述的基础知识48

第五节 头部X线检查报告描述的基础知识54

第六节 乳突、副鼻窦X线检查报告描述的基础知识58

第二篇 医学影像诊断学63

第一章 正常颅脑平片测量的质量控制63

第一节 正常头颅大小形状测量方法63

第二节 颅基底角及颅底诸孔X线测量方法64

第三节 蝶鞍径线测量方法65

第四节 蝶鞍面积测量方法66

第五节 视神经孔测量方法67

第六节 松果体钙斑测量方法68

第七节 内听道后前位测量方法71

第八节 内听道汤氏位和斯氏位测量方法72

第二章 正常颅脑造影测量方法72

第一节 脑室测量方法72

第二节 后颅凹病变X线造影测量方法76

第三节 脑内动脉的定向方法78

第四节 大脑中动脉侧位分区法79

第五节 静脉角的测量方法80

第六节 脑深部静脉移行点的测量方法82

第七节 脑血管造影—脑岛岛盖动脉的定位方法83

第八节 硬脑膜静脉窦的定位方法85

第三章 眼、耳鼻喉部测量方法与质量控制86

第一节 眼内异物的定位方法和测量方法86

第二节 正常成人鼻咽部软组织的测量方法92

第三节 正常成人鼻咽腔造影的测量方法92

第四节 咽后与喉后软组织的测量方法93

第四章 肺部平片测量方法与质量控制94

第一节 肺内孤立球形灶大小测量方法94

第二节 正常气管分叉角的测量方法95

第三节 肺气肿在X线检查方面的有关参考数值95

第四节 肺气肿在胸片上的分级96

第六节 肺结核临床及X线分型97

第五节 肺门部阴影的测量方法97

第七节 肺结核空洞的测量方法98

第八节 早期肺癌诊断标准98

第九节 矽肺的X线分期及其诊断标准99

第五章 心脏平片测量方法与质量控制100

第一节 心脏X线平片的一般测量值100

第二节 X线平片心脏正位面积的测量方法103

第三节 心房增大的测量方法105

第四节 心室增大的测量方法105

第五节 主动脉弓的测量方法106

第六节 肺动脉的测量方法107

第七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X线诊断标准108

第六章 消化道检查的测量方法与质量控制108

第一节 食管测量的有关参考数值108

第三节 X线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时有关胃肠道动力的参考数值109

第二节 胃下垂、胃无力症的X线诊断标准109

第四节 正常胆系测量方法与质量控制110

第七章 正常肾脏的测量方法与质量控制113

第一节 正常成人肾脏测量方法113

第二节 X线平片上肾盂结石的测量方法115

第三节 X线平片上肾上腺的测量方法115

第八章 骨和关节的测量方法与质量控制115

第一节 环枢关节的测量方法115

第二节 颈椎环齿关节间隙的测量方法116

第三节 椎弓根间距离的测量方法117

第四节 腰椎椎管的测量方法119

第五节 腰骶部的测量方法120

第六节 正常腰骶角的测量方法121

第七节 腰椎不稳定的测量方法122

第九节 肱骨上端的测量方法124

第八节 脊椎脱位的测量方法124

第十一节 腕关节的测量方法125

第十节 肘关节的测量方法125

第十二节 髋关节的测量方法128

第十三节 股骨颈角的测量方法130

第十四节 膝关节的测量方法130

第十五节 踝关节的测量方法131

第十六节 足弓的测量方法132

第十七节 骨质疏松的测量方法134

第九章 头颅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36

第一节 颅骨骨折136

第二节 颜面骨骨折136

第三节 颞颌关节脱臼137

第四节 头颅外伤性损伤的继发病变137

第五节 颅骨感染性疾患137

第七节 颅骨肿瘤138

第六节 颅骨骨质增生138

第八节 颅骨局限性骨质疏松139

第九节 骨性狮面139

第十节 颌骨良性肿瘤139

第十一节 颅内肿瘤140

第十二节 脑膜瘤140

第十三节 脑垂体瘤140

第十四节 颅咽管瘤141

第十五节 听神经瘤141

第十六节 颅内钙化142

第十七节 副鼻窦疾病143

第十八节 牙齿疾病145

第十九节 鉴别诊断146

第十章 脊柱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49

第一节 正常脊柱的X线解剖149

第二节 脊柱的先天性异常及解剖变异152

第三节 脊柱骨折153

第四节 脊椎脱臼154

第五节 迟发性外伤性脊柱疾病154

第六节 扁平椎154

第七节 青年性胸椎后弯155

第八节 骨髓炎性脊椎炎155

第九节 结核性脊椎炎155

第十节 脊柱转移瘤156

第十一节 象牙脊椎156

第十二节 脊柱骨关节病156

第十三节 慢性强直性类风湿性脊椎炎157

第十四节 髓核损伤157

第十五节 脊髓肿瘤158

第十六节 脊柱疾病的X线鉴别诊断158

第一节 正常骨盆与髋骨的X线解剖161

第十一章 骨盆与髋关节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61

第二节 骨盆的先天性异常与解剖变异162

第三节 先天性髋关节脱臼162

第四节 骨盆与髋部骨折163

第五节 盆骨与髋关节移位163

第六节 髋臼的骨盆内突出164

第十二章 股骨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64

第一节 正常股骨的X线解剖164

第一节 正常膝关节的X线解剖165

第二节 股骨骨折165

第十三章 膝关节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65

第二节 膝关节骨折166

第三节 外伤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167

第十四章 胫骨与腓骨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67

第一节 正常胫骨与腓骨的X线解剖167

第二节 踝关节骨折168

第一节 正常踝关节的X线解剖168

第十五章 踝关节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68

第二节 胫骨、腓骨骨干骨折168

第十六章 跗骨、跖骨与趾骨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69

第一节 正常跗骨、跖骨与趾骨的X线解剖169

第二节 跗骨、跖骨与趾骨骨折170

第三节 行军足170

第十七章 胸廓(肋骨、锁骨、胸骨与肩胛骨)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71

第一节 正常肋骨、锁骨、胸骨与肩胛骨的X线解剖171

第二节 胸廓诸骨的骨化171

第三节 先天性异常与解剖变异172

第四节 肩胛骨和胸骨发育不全172

第五节 肋骨、锁骨、胸骨与肩胛骨的骨折173

第六节 前斜角肌综合征174

第十八章 肩关节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74

第一节 正常肩关节的X线解剖174

第十九章 肱骨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75

第一节 正常肱骨的X线解剖175

第二节 肩关节损伤175

第三节 肩关节结核175

第二节 肱骨骨化176

第三节 肱骨骨折176

第二十章 肘关节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76

第一节 正常肘关节的X线解剖176

第二节 肘关节损伤177

第二十一章 桡骨与尺骨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78

第一节 正常桡骨与尺骨的X线解剖178

第二节 桡骨与尺骨骨干骨折178

第二十二章 腕关节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79

第一节 正常腕关节的X线解剖179

第二节 腕关节损伤179

第一节 正常腕骨、掌骨与指骨的X线解剖180

第二十三章 腕掌骨与指骨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80

第二节 腕、掌与指骨损伤181

第二十四章 骨感染性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81

第一节 概述181

第二节 骨髓炎183

第三节 骨关节结核187

第四节 骨关节梅毒190

第五节 麻风病191

第六节 放线菌病191

第七节 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91

第二十五 骨肿瘤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193

第一节 骨瘤193

第二节 骨软骨瘤193

第三节 软骨瘤194

第四节 骨样骨瘤195

第五节 破骨细胞瘤196

第六节 血管瘤197

第七节 纤维瘤197

第八节 神经纤维瘤病198

第九节 成骨肉瘤198

第十节 骨化型肉瘤199

第十一节 尤文氏瘤201

第十二节 骨髓瘤202

第十三节 骨纤维肉瘤203

第十四节 软骨母细胞肉瘤204

第十五节 软骨肉瘤204

第十六节 继发性骨肿瘤205

第十七节 非恶性骨疾患的恶性变206

第十八节 淋巴母细胞瘤的骨改变207

第十九节 骨肿瘤的比较诊断与鉴别诊断207

第二节 寄生虫囊肿209

第一节 原发性(外伤性)骨囊肿209

第二十六章 骨囊肿性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209

第三节 局限性纤维性骨炎210

第四节 多骨性纤维异常增殖症211

第五节 泛发性纤维囊性骨炎211

第六节 畸形性骨炎Paget氏病212

第二十七章 内分泌异常所致骨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213

第一节 甲状腺分泌异常213

第二节 脑垂体分泌异常214

第三节 性腺分泌异常215

第四节 松果体分泌异常215

第五节 肾上腺分泌异常216

第六节 甲状旁腺分泌异常216

第二十八章 血液病所致骨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216

第一节 白血病216

第三节 血友病217

第二节 贫血217

第二十九章 营养缺乏所致骨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218

第一节 软骨病(成人佝偻病)218

第二节 佝偻病(早期佝偻病,胚胎佝偻病)218

第三节 晚发佝偻病219

第四节 肾性佝偻病(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侏儒畸形)219

第五节 婴儿坏血病220

第六节 成人坏血病220

第三十章 组织细胞增多症所致骨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221

第一节 黄色瘤病221

第二节 Gaucher氏病221

第三十一章 关节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222

第一节 概述222

第二节 急性感染性关节疾患(化脓性关节炎)223

第三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225

第四节 结核性关节炎226

第五节 过敏性关节炎227

第六节 外伤性关节炎228

第七节 骨关节病228

第八节 机械外伤性骨关节病229

第九节 出血性关节炎229

第十节 痛风230

第十一节 神经性关节病230

第十二节 Charcot氏关节231

第十三节 幼年性畸形性髋关节骨软骨炎231

第十四节 关节肿瘤232

第十五节 假性关节疾患232

第十六节 游离体233

第十七节 关节强直233

第二十节 大骨节病234

第十九节 地方性氟骨症234

第十八节 滑囊炎234

第二十一节 关节疾病鉴别诊断240

第三十二章 无菌性骨坏死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242

第一节 概述242

第二节 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43

第三节 潜水病243

第四节 胫骨粗隆骨凸炎244

第五节 幼年性畸形跖骨软骨炎244

第六节 成人腕月骨或舟骨的Kienbock氏病244

第七节 跗舟骨病245

第八节 脆性骨软骨炎245

第九节 其他较少见的无菌坏死部位246

第三十三章 肌肉与软组织疾病的X线诊断与质量控制246

第一节 概述246

第三节 软组织内的空气247

第二节 软组织体积与密度的改变247

第四节 软组织钙化248

第五节 骨化性肌炎249

第六节 动脉钙化249

第七节 肢端变硬症249

第八节 骨刺形成250

第九节 异物250

第三十四章 颅脑肿瘤的CT诊断与质量控制251

第一节 神经鞘瘤251

第二节 垂体腺瘤252

第三节 成血管细胞瘤255

第四节 错构瘤256

第五节 海绵状血管瘤257

第六节 颅咽管瘤257

第七节 胶样囊肿258

第九节 脂肪瘤259

第八节 内胚层囊肿259

第十节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和畸胎瘤260

第十一节 骨源性颅内肿瘤262

第十二节 颅内转移瘤262

第三十五章 颅底病变的CT诊断与质量控制264

第一节 检查技术简述264

第二节 颅内占位性病变累及颅底265

第三节 原发性颅外肿瘤(包括副鼻窦癌和肉瘤)265

第四节 颅底的其他病变266

第五节 颅顶病变266

第六节 颅内非肿瘤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267

第三十六章 颅脑外伤的CT诊断与质量控制268

第一节 概述268

第二节 脑挫裂伤268

第三节 硬膜外血肿269

第五节 颅脑外伤的转归270

第四节 硬膜内血肿270

第三十七章 脑血管疾病的CT诊断与质量控制271

第一节 颅内出血271

第二节 脑血管畸形272

第三节 脑梗死273

第三十八章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CT诊断与质量控制274

第一节 概述274

第二节 病毒性脑炎274

第三节 脑脓肿276

第四节 硬膜下、硬膜外及纵裂内感染后积脓277

第五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78

第六节 颅内结核278

第七节 脑囊虫病279

第八节 脑包虫病281

第十节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282

第九节 克罗伊孜费尔特-雅各布病282

第十一节 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283

第十二节 脑膜炎和室管膜炎283

第十三节 恶性淋巴瘤284

第十四节 肉芽肿284

第三十九章 脑肿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85

第一节 脑肿瘤密度的CT判定标准285

第二节 脑肿瘤引起的脑水肿范围和程度的CT判定标准285

第三节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86

第四节 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87

第五节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87

第六节 胶质母细胞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88

第七节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88

第八节 桥脑神经胶质细胞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89

第九节 室管膜细胞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90

第十节 髓母细胞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90

第十二节 松果体区肿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91

第十一节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91

第十三节 脑膜肿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92

第十四节 神经鞘瘤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标准294

第四十章 眼眶疾病的CT诊断与质量控制294

第一节 概述294

第二节 检查技术简述295

第三节 良性肿瘤296

第四节 恶性肿瘤297

第五节 炎性病变299

第六节 畸形和外伤后病变299

第七节 内分泌性眼病(突眼性甲状腺肿300

第八节 眼眶疾病的鉴别诊断300

第四十一章 颅脑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01

第一节 先天性脑发育不全301

第二节 脑肿瘤303

第三节 脑炎性病变309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311

第五节 脑变性疾病312

第六节 颅脑外伤313

附:颅内病变的综合MRI诊断314

第四十二章 脊柱与脊髓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28

第一节 脊柱退行性病变328

第二节 脊柱外伤329

第三节 脊柱炎性病变329

第四节 椎管肿瘤330

第五节 脊髓先天性畸形331

第六节 脊髓其他病变331

第四十三章 眼眶疾病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32

第四十四章 纵隔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33

第四十五章 肺部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35

第四十六章 心脏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35

附一:纵隔病变MRI鉴别诊断要点338

附二:心脏和大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要点339

附三:常用MRI脉冲序列340

第四十七章 乳腺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41

第一节 正常乳腺MRI表现341

第二节 乳腺病变341

第三节 乳腺成形术后MRI表现342

第四十八章 肝脏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42

第一节 肝脏正常MRI表现342

第二节 肝脏病变343

第四十九章 胰腺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44

第一节 胰腺正常MRI表现344

第二节 胰腺病变345

第五十章 脾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46

第一节 正常肾脏MRI表现347

第五十一章 肾脏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47

第二节 肾脏病变348

第五十二章 肾上腺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50

第五十三章 盆腔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53

第一节 盆腔正常MRI表现353

第二节 盆腔病变354

第五十四章 骨与关节疾病的MRI诊断与质量控制356

第一节 骨与关节正常MRI表现357

第二节 骨肿瘤358

第三节 软组织肿瘤360

第四节 关节病变361

第五十五章 MRI与CT图像的比较362

第五十六章 MRI名词解释与常识369

第三节 常用投照位置及其应用387

第一节 应用范围387

第二节 透视检查时注意事项387

第一章 X线检查及普通透视技术操作与应用原则387

第三篇 医学影像技术学387

第四节 平片检查时注意事项394

第五节 特殊检查技术395

第六节 常用测量方法及定位技术399

第二章 医用X线胶片的感光特性402

第一节 X线胶片的照相性能402

第二节 X线胶片的感光测定402

第三节 感光特征曲线403

第三章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404

第一节 人体各部位影像质量控制标准404

第二节 标准X线照片遵守的一般准则405

第三节 各部位的X线照片质量控制标准405

第四章 X线检查方法的质量控制标准410

第一节 X线设备质量控制标准410

第二节 暗室技术质量控制标准411

第三节 X线投照技术的质量控制标准416

第四节 X线照片的评价标准418

第五节 X线投照技术及辐射剂量的质量控制标准419

第五章 全身各系统造影技术的操作与质量控制427

第一节 呼吸系统造影技术427

第二节 循环系统造影技术428

第三节 淋巴系统造影技术445

第四节 消化系统造影技术446

第五节 泌尿系统造影技术456

第六节 男性生殖系统造影技术460

第七节 女性生殖系统造影技术460

第八节 骨关节及软组织造影技术461

第九节 眼、耳鼻喉及口腔造影技术462

第十节 神经系统造影技术465

第六章 胶片自动冲洗质量控制标准467

第一节 X线胶片的冲洗467

第二节 X线胶片品质的控制与管理469

第三节 X线胶片的质量控制因素475

第四节 X线胶片感光指数与常见原因分析与处理481

第五节 X线照片的瑕疵原因分析与处理准则482

第七章 CT设备的质量控制485

第一节 CT设备性能的评价485

第二节 CT装置各系统的检查和评价方案487

第三节 CT设备的质量控制标准493

第四节 CT装置的维修管理495

第八章 CT检查技术497

第一节 CT检查概论497

第二节 CT检查的具体操作步骤500

第三节 颅脑的CT检查507

第四节 眼及眶区的CT检查510

第五节 耳鼻咽喉的CT检查511

第六节 胸部的CT检查512

第七节 肝、胆、脾的CT检查513

第八节 胰腺的CT检查515

第九节 胃肠道的CT检查516

第十节 肾脏的CT检查517

第十一节 肾上腺的CT检查518

第十二节 腹膜腔及腹膜后腔的CT检查519

第十三节 盆腔的CT检查520

第十四节 脊柱的CT检查521

第十五节 关节的CT检查522

第十六节 CT影像的观察523

第九章 医学影像学科设备质量控制的日常工作内容与标准527

第一节 一般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27

第二节 洗片机的质量控制530

第三节 暗室的一般管理标准535

第一节 MRI检查的禁忌536

第十章 影响MRI图像的因素536

第二节 MRI图像的对比度543

第三节 MRI图像的伪影548

第四节 MRI检查的技术参数552

第十一章 MRI各种成像技术的质量控制558

第一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558

第二节 磁共振弥散及灌注成像567

第三节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570

第四节 磁共振波谱分析与波谱成像(MRS/SI)571

第五节 各部位MRI扫描技术572

第十二章 MRI与CT诊断技术特点比较581

第一节 MRI诊断技术的优点581

第二节 MRI诊断技术的缺点581

第十三章 MRI设备及技术参数的质量控制标准582

第二节 X线对比剂584

第一节 概述584

第十四章 医学影像学中应用的对比剂584

第三节 MRI对比剂585

第四节 渗透压对对比剂的影响593

第四篇 医学影像管理学599

第一章 与放射医学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法规599

第一节 X射线防护材料屏蔽性能及检验方法599

第二节 体外射束放射治疗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602

第三节 国家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605

第四节 国家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611

第五节 国家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625

第六节 国家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635

第七节 国家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641

第二章 医学影像学科行政工作内容645

第一节 科室主任工作内容645

第二节 科室副主任工作内容647

第三节 科室护士长工作内容6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