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生物学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世杰;汪矛;张志翔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6535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植物学-生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生物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植物界1
二、植物——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2
三、植物体和植物的生活3
四、植物科学4
五、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5
第一部分 细胞8
第一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8
第一节 细胞(质)膜和细胞壁8
一、细胞(质)膜8
二、细胞壁11
第二节 细胞质和细胞器19
一、细胞质基质19
二、线粒体19
三、质体20
四、内质网23
五、高尔基体23
六、液泡系24
七、核糖体26
八、细胞骨架26
第三节 细胞核28
第四节 后含物29
一、储藏的营养物质30
二、晶体31
三、植物次生物质31
第五节 胞间连丝32
一、胞间连丝的超微结构32
二、胞间连丝的次生变化和次生形成33
三、胞间连丝的通透性能33
第二章 细胞代谢37
第一节 细胞与能量37
一、能量守恒与细胞内能量转换37
二、氧化还原反应——细胞内的能量流38
三、酶39
四、生物能与ATP40
第二节 细胞呼吸41
一、糖酵解41
二、有氧途径41
三、无氧途径42
第三节 细胞内外的物质转移43
一、水分出入细胞43
二、物质出入细胞44
第四节 细胞内各种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46
第三章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48
第一节 细胞分裂48
一、细胞周期48
二、有丝分裂50
三、无丝分裂52
第二节 细胞分化52
一、细胞分化及其实质52
二、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53
三、脱分化54
第三节 细胞死亡54
一、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55
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生物学意义56
第二部分 植物体的发育、结构与生理功能60
第四章 植物组织60
第一节 分生组织60
第二节 薄壁组织62
第三节 机械组织63
一、厚角组织63
二、厚壁组织64
第四节 保护组织65
一、表皮65
二、周皮65
第五节 输导组织67
一、管状分子67
二、筛分子68
第六节 分泌组织69
一、外分泌结构69
二、内分泌结构70
第七节 组织的发生与演化71
第五章 根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73
第一节 根的形态74
第二节 根的发育和结构75
一、根尖的结构及生长动态75
二、根的初生结构78
三、根的分支81
四、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的形成82
五、根的三生生长和三生结构的形成84
第三节 根系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85
一、根系对水分的吸收85
二、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87
第六章 叶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92
第一节 叶的形态93
第二节 叶的发生和结构94
一、叶的发生94
二、叶的结构95
第三节 光合作用99
一、光合色素99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与机制101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04
第四节 蒸腾作用106
一、气孔运动和蒸腾作用107
二、环境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108
第五节 叶对不同生态条件的适应108
一、C4植物108
二、CAM植物110
三、旱生植物与水生植物110
四、阳地植物与阴地植物111
第六节 叶的衰老与脱落112
第七章 茎的发育、结构与生理功能115
第一节 茎的形态115
第二节 茎的发育和结构117
一、茎尖的结构及生长动态117
二、茎的初生结构118
三、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的形成119
四、茎加粗生长方式的多样性124
第三节 植物体内水分和溶质的运输125
一、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126
二、同化物运输128
第八章 植物的生殖132
第一节 植物繁殖的类型132
第二节 花的形态133
一、花的一般形态133
二、花序134
第三节 花的发生与演化135
一、花的发生135
二、花的演化136
第四节 成花调节138
一、低温与成花138
二、光周期与成花139
第五节 雄蕊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141
一、花药的发育141
二、单核花粉粒的发生143
三、花粉粒的发育与成熟145
四、成熟花粉粒的结构146
五、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148
第六节 雌蕊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149
一、胚珠的发育149
二、胚囊的发育150
三、成熟胚囊的结构及功能151
第七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153
一、开花153
二、传粉153
三、受精154
四、无融合生殖与多胚现象156
第八节 种子的发育与结构158
一、种子的发育158
二、种子的结构与类型161
第九节 果实的发育与基本类型162
一、果实的发育162
二、果实的基本类型162
第十节 被子植物生活周期164
第九章 器官间的相互联络和相关性167
第一节 器官发生的同源性167
第二节 各器官结构的统一及联系168
第三节 各器官生命活动的整体和相关性169
一、代谢物在体内循环流动、加工改造和利用169
二、植物体内物质再分配和再利用170
三、器官间的信息传递170
四、各器官生长的相关性171
第三部分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174
第十章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174
第一节 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简介175
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激素调节176
一、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176
二、赤霉素诱导水解酶的生成176
三、细胞分裂、伸长和扩大177
第三节 植物营养生长的激素调节178
一、茎的伸长178
二、顶端优势178
三、维管组织的分化179
四、根和芽的分化180
第四节 植物生殖生长的激素调节180
一、植物激素与开花的关系180
二、植物激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181
三、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节181
第五节 衰老及其激素调节182
第六节 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183
第十一章 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85
第一节 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85
第二节 光形态建成186
第三节 温度、水分、空气和机械刺激对生长的影响187
一、温度187
二、水分188
三、空气188
四、机械刺激190
第四节 植物生长的周期性191
一、生长的昼夜周期性191
二、生长的季节周期性191
三、生物钟192
第十二章 植物的运动194
第一节 器官的运动194
一、向性运动194
二、感性运动198
三、阳光跟踪199
四、自动运动200
第二节 细胞内的运动200
一、细胞质流动201
二、细胞器运动201
第四部分 植物界各大类群及演化204
第十三章 植物分类概述204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意义与发展历史204
一、植物分类的意义204
二、植物分类的历史205
三、我国植物分类研究概况206
第二节 植物分类等级与命名207
一、植物分类等级207
二、种的概念208
三、植物命名209
第三节 植物分类研究方法210
一、植物结构与形态研究方法210
二、植物化学研究方法212
三、数量分类研究方法214
四、系统发育研究方法215
五、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216
六、花程式、花图式和检索表217
第十四章 藻类植物220
第一节 原核藻类——蓝藻门220
一、概论220
二、蓝藻的多样性222
三、蓝藻的生态分布及价值222
第二节 真核藻类223
一、绿藻门224
二、轮藻门228
三、硅藻门229
四、红藻门230
五、褐藻门232
第十五章 苔藓植物236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236
一、配子体236
二、繁殖237
三、孢子体238
四、原丝体和芽体238
五、生活史238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类群238
一、苔纲238
二、角苔纲240
三、藓纲241
第三节 苔藓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其经济价值244
第十六章 蕨类植物246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与分类246
一、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246
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248
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主要类群249
第二节 蕨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和经济价值254
第十七章 裸子植物256
第一节 裸子植物特征与生活史256
一、裸子植物的特征256
二、裸子植物生活史257
第二节 裸子植物分类系统与主要类群262
一、裸子植物分类系统262
二、裸子植物主要类群262
第十八章 被子植物272
第一节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概述272
一、真花学说与假花学说272
二、主要分类系统273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特征277
第三节 被子植物主要类群277
一、双子叶植物纲278
二、单子叶植物纲319
第十九章 植物各大类群的起源与演化332
第一节 藻类的起源与演化332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333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334
第四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及演化336
第五节 被子植物起源及演化340
一、起源时间340
二、起源地341
三、祖先类群342
第二十章 植物物种及遗传变异和演化346
第一节 物种的概念346
一、分类学种347
二、生物学种348
第二节 物种形成的方式348
第三节 植物遗传变异350
一、植物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350
二、植物变异类型350
第四节 植物变异与自然选择353
第五节 植物类群演化的规律355
一、植物类群演化的规律355
二、系统发育规律356
三、单元起源和多元起源356
四、性状的原始与演化356
五、植物演化的速率358
参考文献及索引360
热门推荐
- 3475312.html
- 108633.html
- 889049.html
- 866509.html
- 1894042.html
- 3078833.html
- 935386.html
- 2152607.html
- 406519.html
- 3558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7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81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50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8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53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3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4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45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3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9507.html